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1《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一等
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小品文,这是苏轼写于被贬黄州期间。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同时也透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单元的学习关键词是“自然山水",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能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积累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大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汇,初步具备了文言语感。但对于文中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的陌生,可能对“闲人”的解读片面和表象,所以在教学时补充相关资料让他们知人论世后再去感悟苏轼的豁达乐观。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2.赏析写景语句,提升学生文言文作品鉴赏能力。
3.感受作着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读文章,读懂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难点:研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闲人"中包含作者复杂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与工具
1.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情境法
2.教学工具:PPT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月引入
1、月在古诗词里总能给人温柔多情的感觉,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常借用月来书写自己的情怀。你能吟诵几句写月的诗词吗?(不同的月代表着不同的心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宋代文豪苏轼去欣赏承天寺的月夜之景。)
2.苏轼生平简介(课件出示教师补充介绍苏轼坎坷的仕途和旷达的态度)
3、解题“记”(请学生齐读题目,教师板书)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读文知事
1、朗读教学(每遍带着不同任务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
(范读划节奏——自由读正字音——个别读明基调——集体读理结构)
2、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课件出示重点词意).
①温故知新法解读重点词:
户(木兰当户织)盖(盖以诱敌)但(但当涉猎)欣然(公欣然曰) 遂(肃遂拜蒙母)
②请学生尝试翻译文章(教师强调特殊句式并适时引导)
3、请学生依据游记结构或表达方式划分本文层次。(教师板书)
叙事(游) 描景(月) 论情(闲)
4、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月色入户(月似乎是他的知已,入户来邀请他,柔和明亮的月色让苏轼不愿辜负,可见他是性情中人)
欣然起行(赏月的欣喜)怀民亦未寝(想邀约之人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欣喜)
(过渡句):美景自然要与懂自己的人一起欣赏,如果说月亮是苏轼在天上的知己,
那么在人间(此刻的黄州)他的知已便是张怀民,月亮邀清了苏轼,
苏轼又邀约了怀民,这或许就是默契,我不想睡,你也未寝,默契的相伴于月下庭院,这种神仙般的友谊让人羡慕不已。月色入户是赏月的欣喜,步于中庭是漫步的悠闲。那么现在他们相携而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三、赏月下景
1、两位赏游人看到怎样的一番景色(请学生用原文回答并语言或图画描述景色)
2、全句18个字元一字在写月,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亮都藏在哪些字词里(引导学生从修辞和表现手法赏析写景句)明确:比喻修辞,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比作“藻荇" 。“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明澈,“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此处写景正侧面结合,以虚写实,动静结合。庭中景物,浑然一体,不知是月光化为了积水,还是积水反射了月光,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是作者此时心境的写照。
四、品“闲”之情
1、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而作”观此景,苏轼和好友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请学生用原句回答)
2、联系背景,理解闲人。(
①课件出示背景介绍(视频)
②悠闲之人(有闲情雅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清闲之人(自嘲、任闲职有闲时)
3、这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些话语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有被贬谪的悲凉,有赏月的悠闲,有人生的感慨,更有那旷达坦荡的胸怀!
4、情境模拟:如果你是苏轼,你会对月下的张怀民说些什么(参照文言文或用白话文写一段话)
五、拓展延伸
读苏轼有关诗词,感悟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六、课堂小结
在这篇不足百字的文章中,我们有幸欣赏到承天寺那轮空灵清澈
的月光,我们惊羡苏轼与张怀民那份志同道合的友谊,正所谓月色常有而知己难求,但最让人动容的是苏轼的旷达。苏轼,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他用一生告诉我们:豁达,不是远离苦难,而是笑着面对。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七、布置作业
基础题(必做题):
1. 积累苏轼写月诗词
2. 句子翻译:
①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以张怀民视角再写《记承天寺夜游》
拓展题(选做题):
1.阅读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一文,摘抄并批注其中打动你的句子。
2.读林语堂的《苏轼传》借助数轴图梳理作者的人生大事件,走进苏轼。
教学反思:
因为个人对苏轼的喜爱,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毫不犹豫选择了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月引入,通过都文中事,赏月下景和悟“闲"中情环环相扣来让学生学习文本并理解苏轼的乐观旷达。本节课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情境性,“读、品、悟”是我这节课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主要方法。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朗读教学很扎实,每种形式的朗读都是带着具体任务进行,而且在朗读时景的音乐很应景,让学生在有氛围的朗读中把握了感情基调。
2. 赏景时提供了赏析角度,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后参与积极,并以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进行(书画和语言描绘)。
3. 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苏轼的视角进行写话练习,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训练,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