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因病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实,“邪气盛则实”,是指以 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病理反 映。临床上出现比较剧烈的、 有余的证候。
虚,“精气夺则虚”, 是指以正气虚损为矛盾 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临床上表现虚弱,衰退 的证侯。
另外,在邪正盛衰中 还有虚实错杂,虚实真 假及虚实转化等病理变化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转归
(二)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 多与季节、居处、环境有关。 2) 可单独致病,亦可杂合致病。 3) 六淫在发病过程中可以互相转化。
4) 受邪途径为肌表或口鼻。
(三) 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
(1)风邪的概念:春天主气,其 它季节也有。“贼风”。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具有向上、向外、 开泄的特性,故侵袭机体常从头面部、肌表、阳经开始,且 易出现出汗、恶风、头痛等症状。 ②风善行而数变: 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这 是善行的特点;数变则是指发病迅速、症状变幻无常的特点。 ③风性主动: 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眩晕、 震颤、四肢抽搐等。 ④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是外感病的先导;其他五邪往往依 附于风而侵袭机体;古代常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 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 情加重,或迅速恶化。
二、劳逸失度
(一)过劳:是指劳力过度伤气;劳神过度伤心脾; 配种过度耗伤肾精。
(二)过度安逸:久不活动则气血运行不畅, 脾胃功能减弱,气的化生不足。
三、饮食失宜
(一)饥饱失常: 过饥则气血生化乏源,抵抗力降低易产 生各种病证;过饱则可致饮食阻滞损伤脾胃;过食肥甘厚 味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病证。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可分为“痰饮”、 “瘀血”、“结石”三大类。
一、痰饮
(一) 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 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另外,还 有通过临床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者,这种痰称 为“无形之痰”。 (二)痰饮的形成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失宜及七情内伤 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 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
(二)饮食不洁: 进食不洁可致肠道疾病或寄生虫病或食物中毒。
(三)饮食偏嗜: 偏寒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偏辛 辣燥热之品可致胃肠积热;偏嗜辛、酸、甘、苦、咸,会 使五味所亲和的内脏机能偏盛,久之可损伤内脏。
第三节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成为新 的病证发生的病因,称为病理产物形成的病 因,也称继发性病因。
五、先天因素
所谓先天因素,是指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 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病因。亦即先天性致病 因素,如胎弱、胎毒等。
第五节 基本病机
基本病机 即是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 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是病机 变化的一般规律,亦是系统病机和具体病 证病机的基础。
Baidu Nhomakorabea
一、邪正消长
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 抗病能力与致邪气之间相互斗 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4、易于蒙蔽神明:痰浊上扰,蒙蔽清阳,扰乱心 神,出现痰迷心窍、痰火扰心等。
5、症状复杂、变幻多端:痰饮停留于体内可产生许 多病证,故“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二)常见的痰饮症
肺--咳喘,痰多 心--心悸,神昏,
失眠,癫狂 肝--面青,眩晕,动风 脾--腹胀,身重,肢倦
肾---腰膝痹痛,足冷 胃脘--痞满,呕恶 头---眩晕,昏不知机 咽喉--喉中梗阻 胸胁--胸胁胀满疼痛

舌干燥,脉细数。
阳虚 阳虚则外寒 阳不制阴,阴有余,出现形寒的症状
三、气血失常
(一)气的失常:包括气的不足、气的某些
功能减退、气的运动失常等。
1、气虚 系指元气耗损,功能失调,脏腑功
能减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多由先天禀赋 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肺脾肾功能失调生气不足所 致。常见临床表现有精神萎顿,倦怠乏力、自汗、 易于感冒等。
另外,瘀血停滞不同部位便可出现不同症状。
三、结石
(一)结石的概念: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 砂石佯的病理产物,称为结石。常见的结石有胃 结石、胆结石和肾结石等。
(二)结石的形成: 1、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偏嗜酒酪、以及 饮食不当均可形成结石。
2.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胆汁排泄不利、
5、燥
(1)燥邪的概念 秋天之主气;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犯机多出现阴津亏虚 干涩之症,如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与气候相关。 ②燥易伤肺:肺喜润恶燥,燥邪易伤肺津出现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
6、火
1)火邪的概念:火热常混称,热为温之渐,火为热 之极;热多属于外淫;火常由内生。
(3)病证举例
A、冻伤; B、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
气血运行
阳气
阳气受损
气血凝结
疼痛

外寒:
外感风寒:肌肉关节疼痛、呼吸系统症状; 寒邪中里:脾阳受损 形寒肢冷、下利清谷、
尿清长;
寒邪肠胃:肚腹冷痛;
内寒:
内伤阴冷:胃肠道症状,腹痛为主; 阳虚: 寒象;
3、暑
(1)暑邪的概念:暑邪致病有明显季节性;暑邪纯属外邪 而无内暑之说。
(二)瘀血的形成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凝 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内出血等因素而形成。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刺痛,痛处固定,拒按,夜间较剧;肿块, 出现于体表或内脏,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暗 挟有瘀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 质暗紫、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多细涩、沉弦 或结代。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外感病因: 是指来自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 鼻侵入机体而发病的病因。包括六淫、疠气等 。
一、六淫
(一)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六气,是指风、寒、暑、 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 称。也可理解为是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 。 (包涵机体正气不足六气便成为六淫)。
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之性燔灼升腾, 火热伤机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
②火易耗气伤津:火热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故常见的口渴喜 饮,咽干口燥,大便秘结等症;“壮火食气”即火热最能损伤 体正气,因而火热致病易出现气阴两伤之症。
③火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常易燔灼肝经,劫耗阴液,筋失 所养而“肝风内动”;火热之邪可加速血行,灼伤脉络,迫血 妄行而致各种出血。
④火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 ⑤火易扰心神:火与心气相应,火邪最易扰乱神明,出现心
烦,失眠,狂躁,谵语等。
(3)病证举例
火热炎上: 心火---口舌 胃火---齿龈 肝火---目
生风动血: 肝风内动 出血发斑
疮疡肿毒
二、疫疠
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致病具 有发病急、病情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 易于流行的特点。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暑邪伤 机多出现一系列阳热症;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暑邪犯机可开泄腠理而多汗,以 致津伤而气耗; ③暑多挟湿: 夏日多雨,故暑邪常挟湿邪侵犯机体兼见 的症状;
(3)病证举例
阳热证:高热、口渴、多汗、脉洪大; 中暑:神志昏迷(热伤津,津载气,气津俱伤); 暑湿:汗出不畅、渴不多饮、身重倦怠、
消 疏除驱 导病除 气理外 机产邪

二、阴阳失调
生理: 阴平阳秘
病理: 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外寒

阴盛 阳盛
阴盛则内寒 阳盛则外热
形寒肢冷,鼻寒耳凉,肠鸣泄泻,尿 液清长,口色青白,脉沉迟。
口渴喜饮,四肢发热,尿短赤,口色 红,脉洪数。
阴不制阳,出现阴虚阳亢 如慢性消
阴虚 阴虚则内热 耗性疾病,阴液耗损,出现低热,口
与气候异常(SARS)、环境卫生不良、社 会因素(战乱)、自然灾害(海啸、地震、 飓风等)等有关。
第二节 内伤病因
所谓内伤病因:是指因机体的情志或行为 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 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 包括七情内伤、劳逸失度、饮食失宜等。
一、七情内伤
七情: 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
(3)病证举例
A、见风头痛; B、抽风、中风(主动); C、风湿、荨麻疹(游走不定、变幻无常); D、风寒、风湿、风热、风躁(百病之长); E、癫痫(内风);
肝风内动
先天与遗传有关 后天有饮食有关
2、寒
(1)寒邪的概念 冬天之主气。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袭表,卫阳被遏;寒侵脾胃, 脾胃阳气受损;寒邪直中少阴可致心肾阳气虚损。 ②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经络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故寒 性主痛。 ③寒主收引: 收缩牵引之谓。寒邪犯机可收缩气机、腠理、 经络、筋脉而闭塞、挛急,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肢体屈伸 不利等。
痰饮的病证特点
四肢-麻木,疼痛 经脉筋骨-瘰疠、 痰核、阴疽流注、 瘫痪等。
饮-四饮
肌肤(溢饮)-肢体水肿, 身重无汗;
胸胁(悬饮)-咳嗽引胁疼痛, 胸胁胀满;
胸隔(支饮)-胸闷,咳喘 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肠间(痰饮)-肠鸣,腹满, 口干,食少;
二、瘀血
(一)瘀血的概念
瘀血 指停滞于体内的血液,包括离经之血或血 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
第五章 病因病机
几个概念:
病因: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机: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疾病发生、发展 与转归的机理; 辨证求因:根据疾病的现象寻找病因;
证据
以事实为依据 以治则为准绳
中兽医上病因的分类:
外感病因 从体外侵入体内的,如细 菌、病毒等,大多为实证。
内伤病因 机体本身功能失常,大多为 虚证。
其它致病因素 外伤、咬伤、中毒等。
(三) 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碍经脉气血运行:痰饮随气而流行,全身
无处不至。若痰饮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出 现肢体麻木等;若结聚局部则形成瘰疠痰核或阴 疽流注。
2、阻滞气机升降出入:痰饮为水湿所聚,停滞于
中,易阻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
3、影响水液代谢:痰饮一旦形成,进一步影响肺、 脾、肾的水液代谢功能。
日久而成结石。
3、药物服用不当: 长期服用钙、镁、铋等药
物或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均可形成结石。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结石致病,多发于六腑等脏器;病程较长症状 不定;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甚则发生绞痛。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外伤包括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烧烫伤、 冻伤、溺水、虫兽伤和雷击伤等。
情志变化。七情内伤,则是指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 情志刺激,超过了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机 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为基础,而五脏又靠气血濡养, 故七情与气血密切相关,七情又分属五脏。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首先伤及相应的内脏,如过喜伤心等; 其次以伤心、肝、脾为多;再则五志过极化火。
1、正胜邪退:疾病向好转或痊愈方向发展。 2、 邪胜正衰: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向发展。 3、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疾病则缠绵难愈或
留下后遗症。
万病不出虚实两端,万方不越补泻二法
邪不压正
扶正:
补气 补血

滋阴

壮阳


敛肺

敛汗

涩肠

止泻

祛邪:
泻下 消导 利水 祛瘀 化痰 理气 清热 祛寒 祛风 祛暑
二、寄生虫
寄生虫有蛔虫、钩虫、蛲虫、绦虫、血吸虫等。
三、药邪
药邪,是指用药不当造成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药邪的形成:多因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用法 不当等形成。药邪的致病特点多表现为中毒症状,发病 急,病势易趋危重,易加重病情,变生它疾等。
四、医过
医过,是指医生的过失造成病情加重或滋生 它疾的一种致病因素。医过主要是由医生语言不 当、文字不规范、误治、操作不当等而形成。医 过的致病,多因不同的医过方式形成不同的病证。
便溏泄泻;
4、湿
(1)湿邪的概念:长夏之主气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性重浊:湿邪犯机具有临床症状表现 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着痹”等。 湿邪致病还有秽浊的特性,即分泌物、排 泄物秽浊不清。
②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沉重而粘 滞,致病则易留滞经络、脏腑,阻滞气机;湿性类 水为阴邪,易损阳气,尤以脾气、脾阳为先。 ③湿性粘滞:湿邪致病多出现粘滞不爽的症状;湿 邪多为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④湿性趋下:湿为阴邪,致病多出现下部的症状, 如淋浊,带下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