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
老师备课也应当经验一个相像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
这里由我给大家共享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便利大家学习。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1
(1)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并且都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
光是一种电磁波。
在前面学习的光的偏振现象已经证明白这一点。
如上图所示。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向四周空间传播电磁能,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能发生反射、折射、干预和衍射。
(3)三个特征量的关系:v=λf。
在真空中
v=3.0×108/s。
师: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具有宏大的历史意义,足以根牛顿力学体系相媲美,它是物理学开展史中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3.赫兹的电火花
师: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还只是一个预言。
还有待于科学试验的证明。
是赫兹把这个天才的预言变
成了世人公认的真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探究历程)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赫兹的生平简介(见附录),
激发学生求知上进的热忱,对学生进展物理情感教育。
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主要学习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知道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改变的磁场产生电场,改变的电场产生磁场。
还知道了改变的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场,即电磁场。
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中的电场与磁场相互垂直,且二者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即电磁波是横波。
课余作业
完成P79“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加学问的发觉过程是造就学生实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养的造就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问教学中应同时进展科学探究过程教育,本节课以探究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绽开的课
堂教学,应突出一条探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视察现象→初步分析→推测试验探究→得出规律→重复试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确定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究困难的曲
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试验教学中,进展限制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试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全部环节都应进展多方面试验思想的教育,“试验的精华在于限制”的思想,在乎抛物体试验中特别突出。
如装置中斜槽末端应保持水平的限制;木板要竖直放置的限制;操作
上强调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处由静止起先释
放的限制;在测量小球位置时对试验误差的限制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重复屡次试验,进展共性分析、归纳分类,到达鉴别结论的教育目的,同时还能进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2)在理解平抛物体运动规律是受恒力的匀变速
曲线运动时应留意到“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这方面的问题,我国东汉的王充(公元27~97年)历尽心血三十年写成《论衡》一书,全书三十卷八十五篇约三十万字,已有精辟论述,以此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刻苦学习、勤奋工作精神的美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探究方法。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试验目的
1.用试验的方法描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2.判定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否为抛物线.
3.依据平抛运动的轨迹求其初速度.
二、试验原理
1.利用追踪法逐点描出小球运动的轨迹.
2.建立坐标系,假如轨迹上各点的y坐标与x坐标间的关系具有y=ax2的形式(a是一个常量),那么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三、试验器材
斜槽、小球、方木板、铁架台、坐标纸、图钉、重垂线、三角板、铅笔、刻度尺.
四、试验步骤
1.安装调平
将带有斜槽轨道的木板固定在试验桌上,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轨道末端切线水平,如下图.
2.建坐标系
用图钉将坐标纸固定于竖直木板的左上角,把木板调整到竖直位置,使板面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所在平面平行且靠近,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登记小球在槽口(轨道末端)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O,O点即为坐标原点,用重垂线画出过坐标原点的竖直线,作为y轴,画出水平向右的x轴.
3.确定球的位置
将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滑下,小球从轨
道末端射出,先用眼睛粗略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某一x值处的y值,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在粗略确定的位置旁边用铅笔较精确地描出小球通过的位置,并在坐标纸上登记该点.用同样的方法确定轨迹上其他各点的位置.
4.描点得轨迹
取下坐标纸,将坐标纸上登记的一系列点,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即得到小球平抛运动轨迹.
五、数据处理
1.计算初速度
在小球平抛运动轨迹上选取分布匀称的六个点——A、B、C、D、E、F,用刻度尺、三角板测出它们的坐标(x,y),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确定g值,利用公式y=2(1)gt2和x=v0t,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最终算出v0的平均值.
2.验证轨迹是抛物线
抛物线的数学表达式为y=ax2,将某点(如B点)的坐标x、y代入上式求出常数a,再将其他点的坐标代入此关系式看看等式是否成立,假设等式对各点的坐标近似都成立,那么说明所描绘的曲线为抛物线.
六、误差分析
1.斜槽末端没有调水平,小球离开斜槽后不做平
抛运动.
2.确定小球运动的位置时不精确.
3.量取轨迹上各点坐标时不精确.
七、留意事项
1.试验中必需调整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检验是否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局部,将其向两边各轻轻拨动一次,看其是否会加速或减速运动).
2.方木板必需处于竖直平面内,固定时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竖线是否竖直.
3.小球每次必需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滚下.
4.坐标原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出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投影点.
5.小球起先滚下的位置高度要适中,以使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由坐标纸的左上角始终到达右下角为宜.
6.在轨迹上选取离坐标原点O点较远的一些点来计算初速度.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3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
2、力的分类
[重点难点]
1、力的分类
[教学要求]
1、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意思的图,一为逗乐,二为提醒物体名词的命名方式)
用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分在于,力的图示除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外,还表示力的大小。
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正好是力的三要素。
而力的示意图中并不表示力的大小)
2、力的分类(力有很多种分类方式,比方力可以分成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但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其它的分类方法)
①按力的性质分--重力、摩擦力;弹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性质力)
②按力的效果分--引力、斥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拉力等
(每个分类前两个力的后面之所以用分号分开,目的是说,前面的两个力教师干脆给出它们是什么力,也通过这四个力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性质力”什么是“效果力”。
后面的力,告知同学们名称,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分析是性质力还是效果力。
以增加同学们的分
析实力。
这比干脆把几个力都写出来效果好多了。
) (这里还有两个没有学过的学问,教师可以提前简洁地做一下介绍。
第一个是“弹力”,我告知同学们说,“弹力”这一概念是中学物理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难理解的概念,它包括三层含义,先是“变形”二是“复原原状”,三是“产生弹力”,然后表达: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复原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
其次个是“电场力”,让同学们想象小学学到的“摩擦起电”中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初中学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事实上物理学上把这种力叫做电场力;同理,磁体间的作用力就叫磁场力。
)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性质力一般不超过这六种)
[稳固练习](练习时间:三分钟)
把以下的力按“性质力”和“效果力”进展分类
弹力、重力、动力、摩擦力、磁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斥力、引力。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4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学问,为新课做打算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展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
电路必需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供应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缘由。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10V1V=1010mV
例:U=220V=
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
(1)、电压表的构造: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运用:
电压表必需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需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适宜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当选较大的量程,并进展试触。
)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确定量程……选择示数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3、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压表的运用,由于局部学生还是连错电路……串、并联混淆,老师可示范一遍或让学生先化出电路图。
2、读数应多练习几遍,学生运用的电压表量程有所不同,要提示一下。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新课标中学物理教材第
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最简洁的物理模型——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运动时
必需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精确的、定量的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根底学问,教材中逐步绽开这些内容,最终介绍__。
本节介绍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不仅是这一章学习的根底学问,也是以后力学各章学习的根底学问。
这些根底学问在实践中有广泛的、重要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了参考系的概念,但理解不够深化。
对于坐标系只是在数学中进展了学习,还没有被应用到物理问题的解决中。
初中学习了的概念:参照物、机械运动。
三、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知道它是一种志向化的物理模型。
(2)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运动是相对的。
(3)知道在描述运动时建立坐标系的重要性,并能依据物体运动状况建立适宜的坐标系。
2、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学探究的志向化方法。
(2)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学会敏捷选取参考系。
(3)学习用坐标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位置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相识运动是宇宙间的普遍现象,静止是相对的。
(2)初步相识物理探究的根本思想,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探究问题的根本方法。
四、教学重点
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和坐标系的建立。
教学策略:通过视察、思索、探讨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难点
志向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探讨,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到达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
六、教学方法
1、教具
两端带小球的木棒、CAI课件
2、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启发、探讨、讲解、练习并辅以多媒
体等综合教学法
高一物理教案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