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第一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资金转移定价(FTP)最早诞生于生产企业,目的是核算生产流程每个环节所耗费的成本,以确定企业的最终利润来自哪个产品。

20世纪八十年代美洲银行首次在银行业引入FTP,用于核算资金的成本或收益,识别银行利差的真正来源。

目前,FTP 已经被国际商业银行所普遍使用,并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利率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以及产品定价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内部成本会计系统或方法,将基金成本支出转移到需要资金来产生资产的利润中心,将基金信贷转移到提供资金的利润中心。

资金转移定价是指银行内部各分支机构或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结算价格,原属于银行会计范畴,用于核算目的。

随着金融机构试图在负债和资产两大业务均取得利润,资金转移定价已主要用于资产负债的管理,包括分离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产品定价和实现资金配置等多种用途。

需要指出,资金转移定价不发生实际的资金流动,而是通过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为每一账户、产品或部门等建立虚拟的资产负债表发生交易而实现的。

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准利率选择上,一些国际银行或使用短期市场利率或使用长期市场利率。

使用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各有利弊,如使用短期利率可以使内部资金调拨能很快反映市场的变化,但也可能对业务决策有误导。

第二篇: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案[小编推荐]
内部文档
成本核算-内部资金转移计价
内部资金转移是指在实行分支行体制的商业银行内部,以上级行为中间环节,上存资金为始端,借用上级行资金为末端的信贷资金流通过程。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包括上存资金价格、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

相关因素:
贷款利率为
R1 贷款收息率
Q1(实收利息与贷款应收利息之比)收入贷款损失率为
Q2(贷款本金损失与贷款实收利息之比)营业税税率
I贷款经营费用率
B1 贷款派生存款系数
D(发放单位贷款可以带来的存款数量)活期存款利率
R2 存款资金综合成本率B2(指通过组织存款途径筹集的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成本水
平,其成本构成要素有存款利息支出、为组织存款而支出的经营和管理费用、存款经营活动中的备付现金而支付的利息成本)上存资金利率
R3 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R4
上存资金利率定价模型:
发放贷款的实际得利与上存资金实际得利之间的等价平衡关系式为:
R3=R1Q1(1-I-B1)-Q1Q2+D(B2-R2)-E
发放贷款实际得利与归还上级行资金实际得利之间的等价平衡关系式为:
R4=R1Q1(1-I-B1)-Q1Q2+D(R4-R2)-E
上存资金和借用上级行资金定价的基本原则有四条:一是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要高于存款资金综合成本率。

二是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要高于上存资金价格。

三是在上存资金不追加利内部文档
成本核算-内部资金转移计价
润任务的条件下,上存资金价格要高于存款资金综合成本率;在上存资金追加利润任务的条件下,上存资金价格与追加利润任务之差要高于存款资金综合成本率。

四是要较好地体现区别对待、分类调节的资金定价原则,以有利于调动低效高险支行压缩贷款而扩大上存或归还上级行资金和高效低险支行适度借用上级行资金而扩张贷款的积极性。

设定低效高险支行有关因素符号的右上角以“′”表示,高效低险支行有关因素符号的右上角以“〃”表示, 在上存资金不追加利润任务
的条件下,上存资金、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较合理区间关系式为: B′2R′1Q′1(1-I-B′1)-Q′1Q′2+D′(B′2-R2)-E
R3
而且在上存资金追加利润任务条件下,设上存资金追加利润任务为E1,单位贷款追加利润任务为E2,且有E1+E2=E,那么,上存资金、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较合理区间关系式为:
B′2R′1Q′1(1-I-B′1)-Q′1Q′2+D′(B′2-R2)-E
2R3
根据上述模型测算出来的上存资金、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是一系列数据组。

在实际中,还应该根据资金供求状况和信贷资金增值部分在各类支行间的分割比例来确定具体利率水平,并要控制在合理水平区间之内。

三、内部资金定价模型的应用举例
例如:某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共有10个县级支行,其中高效低险支行有4个,低效高险支行有6个。

据调查统计综合分析,1997年,6个低效高险支行综合贷款利率为9.6%,贷款收息率为 64%,收入贷款损失率为4.2%,贷款经营费用率为0.8%,贷款派生存款系数为5%,存款资金综合成本率为7.8%;4个高效低险支行综合贷款利率为9.9%,贷款收息率为94%,收入贷款损失率为0.5%,贷款经营费用率为0.5%,贷款派生存款系数为28%。

对发放贷款追加2%的利润任务,上存资金不追加利润任务。

活期存款利率为 1.71%,上存资金约期一年的利率为8.73%,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为9.3%,营业税税率为8%。

内部文档
成本核算-内部资金转移计价
将有关数据代入前述低效高险支行上存资金价格较合理区间关系式B′2R′1Q′(1-I-B′1)-Q′1Q′2+D′(B′2-R2)-E,经计算得到R3>7.8%
R3>1.2%险R3>7.8%,这就是说,上存资金利率应该高于7.8%。

再将有关数据代入前述高效低险支行借用上级行资金价格较合理区间关系式R3R3 R4<8.1%
综合上述计算分析,上存资金利率、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的合理区
间为: 7.8%
一是利率主动,加利微动。

如将上存资金利率从8.73%调低到8.1%,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从9.3%调低为8.4%,同时增加贷款追加利润任务从2%调低为1.5%。

这样,低效高险支行上存资金实际得利率为0.3%,高效低险支行借用上级行资金发放贷款实际得利率为0.3%,二级分行的资金收益率为1.8%(拆借资金与支行上存资金利差加利润任务1.5%)。

二是利率不动,加利主动。

如将放贷追加利润2%分成三块,其中0.8%用于追加贷款利润任务,0.5%用于追加上存资金利润任务,其余0.7%作减少利润任务处理。

这样,上存资金利率仍为8.73%,借用上级行资金利率仍为9.3%,但低效高险支行上存资金实际得利率为0.43%,高效低险支行借用上级行资金发放贷款实际得利率为0.3%,二级分行的资金收益率为1.87%。

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信息在大多数银行里,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主要是由银行财务部门来负责的。

从银行各个业务单元的角度来看,由于各业务单元的资产和负债期限匹配(通过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来实现的),它们大多数的利率风险已被消除。

但从整个银行的角度来看,某一期限的“资金库”所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的数量并不一定匹配,于是财务部门就要对该部分的差额进行管理,以规避利率风内部文档
成本核算-内部资金转移计价
险。

例如,从整个银行的角度来看,3月期的资产可能要多于3月期的负债,那么财务部门就必须为该差额融通资金;反之,则需要为多余的资金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银行实行期限匹配的多利率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可以在银行总体水平上汇总各业务单元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情况。

此时,银行财务部门就可以对这些不匹配的部分进行对冲或根据他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测利用这些不匹配的资产负债额来赚取利润。

因此,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应用由于各业务单元是在完全套期保值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的,任何
由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所产生的利润(或损失)都在财务部门汇总。

因而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利差收益的影响可与各业务单元的经营成果分离开来,这种分离可通过图1表示。

在图1中,有3条倾斜向上的收益曲线。

收益曲线AB代表了银行所持有的资产的收益曲线, 收益曲线CD代表了银行负债的收益曲线。

而收益曲线EF是银行在外部资本市场上的收益曲线,同时也是银行在外部资金市场上获取(或出售)资金时,对应于不同期限的利率情况的收益曲线。

收益曲线EF又是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收益曲线。

假定我们将银行简化为只有3个业务单元:一个为贷款部门,它仅仅发放1年期的贷款;一个为存款部门,它仅仅内部文档
成本核算-内部资金转移计价
形成1年期的CDs, 最后一个业务单元就是银行的财务部门,负责整个银行水平的资产负债管理。

为了简化起见,我们进一步假定贷款部门发放的贷款与存款部门所形成的存款在数量上也相互匹配,这样资金生成单元(存款部门)与资金使用单元(贷款部门)所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在数量和期限上都相互匹配。

存款部门在对应期限(1年期)的“资金库”中出售资金,获得HI的利息差价。

贷款部门在对应期限(1年期)的“资金库”中购入资金为其资产业务融通资金从而获得GH的差价。

在现实中,银行的财务部门根据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利用期限不匹配可赚取利润。

假定财务部门预测市场利率和相应的收益曲线在下1将保持不变, 于是决定用更便宜的3月期资金而不是1年期资金来为银行的资产业务(即贷款)融通资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财务部门将把它在内部资金市场上从存款部门购入的资金贷放到外部市场上;同时,在外部市场上拆进相同数量的3月期资金以出售给贷款部门。

如果它的预测准确,通过对不同期限的资产负债进行匹配,银行的净利差收益将增加HJ。

如果我们假定3月期资金的价差(JK)等于1年期资金的价差(HI),那么对不同期限的资产负债期限进行匹配所增加的净利差收益将等于(IK)。

这样,银行整个利息差价(GK)将被分解为3个部分:资产业务单元所赚取的GH 部分,负债业务单元所赚取的HI部分,财务部门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所赚取的IK 部分。

第三篇:关于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若干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若干思考
董蕾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服务收费
政策出台,都为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打开了空间。

同时,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陆续在境内外公开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和理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经营管理行为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越来越重视定价管理的作用。

本文针对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实践及理
论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弓一:F830.定价管理对策思考
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2-042-04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银行服务价格监管的放开,商业银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产品自主定价权利。

与此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越来越多成为境内或境外上市银行,国
际公众持股银行的性质要求商业银行注重股东回报,根本改变
规模扩张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为集约化经营管理。

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客观上决定了定价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定价的功能、如何通过定价行为有效地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战略,防范各项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总体收益,是我国商业银行必
须努力探索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发展及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价格由政府管制,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以规模管理为重点,包括制定下发存、贷款计划,完成计划规
模口标等等,基本没有成形的定价管理。

各行虽然都有利率管
理的职能,但也主要是贯彻执行央行利率要求,银行本身没有
特别的要求。

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服务价
格方而有了合法收费的权利,我国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定价管
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开始了主动定价、积极
定价,建立定价管理运行机制的历程。

到口前为}卜,我国商业
银行定价管理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而: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层已充分认识到了定价管理的重要性。

宏观形势的改变,以及商业银行陆续成为境内外上市
银行,商业银行的经营口标由简单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对股东回
报的诉求,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

这些都使我国商
业银行的高管层认识到价格对于银行收益的杠杆作用,定价管
理也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已普遍开始了定价机制的建立工作。

据了解,各行基本上都已着手定价管理机制的建设,并且部分
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已初步完成了此项工作。

各行普遍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定价政策的决策机构,并将日常定价管理职责归口于总行职能部门。

较为通常的归口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将定价管理归口于一个部门,该部门牵头负责利率、服务收费等所有定价管理事宜;另一种是将定价管理按业务性质分散归口于不同部门,如将利率定价管理归口于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将服务收费定价归口于中间业务管理部门。

第三,在贷款定价方而,尝试定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在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商业银行有了广阔的贷款利率自主定价空间,开始尝试搭建与贷款风险评级相对应的各种贷款定价模型,并在实践中加以试用。

第四,在服务收费方而,已初步建立起了市场定价的游戏规则。

各行在遵守《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前提下,合法、合规主动定价。

随着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日益丰富,服务收费的种类与项口越来越多,最多的银行已有400余项收费项口。

近几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服务收费有:2004年的借记卡年费、2005年的储蓄存款小额账户管理费、2006年的银
42、丁。

、;;
联八TM跨行查询手续费等。

在商业银行试水服务收费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反应较为强烈,使银行越来越注重定价的市场策略,并初步形成了市场定价的游戏规则。

第五,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而,做了许多基础性、探索性的工作。

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渐认识到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的积极作用,学习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运行方式,以自主开发或引入改进等方式,探索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

据了解,个别银行已完成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建设,并将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运用到全行绩效考核等方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定价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从自身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而:
(一)对定价管理的作用认识尚不十分清晰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者对定价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定价管理的模糊认识一种模糊认识是盲口夸大定价管理的作用,把定价当作包治百病的“良药”,这种片而认识,从根本上讲,还是对定价没有透彻的理解,不知道是先有银行的各项产品,才有产品的各项价格。

如果银行的一项产品本身没有竞争力,单单依靠价格竞争是很难有理想效果的。

另一种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定价管理重视的传导仍不彻底,虽然管理层重视定价,但随着政策传导效用递减,基层分支机构或一线的工作人员可能对定价政策不熟悉,对定价管理流程不十分了解,可能在拓展业务时依然忽视议价的必要性
(二)定价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定价管理机制或体系,但仍不十分健全。

具体表现在几方而:一是定价政策成熟度欠缺,就事论事的多,从战略高度明确的少。

二是定价管理组织分工存在不明确的交义部分,由于商业银行产品众多,随着产品组合创新以及产品交义
销售的增多,有些产品涉及多个业务条线和价格,现有的定价管理组织分工可能出现“模糊地带”。

三是定价管理操作流程不规范,虽然从制度层而建立了定价管理的流程,但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完全落实,定价执行力较为薄弱。

四是定价管理监督乏力,如在贷款发放前,信贷“前”、“后”台人员一般只注重贷款手续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往往忽视对贷款定价的审查;在贷款发放中,会训一人员只注重贷款凭证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复查,往往也忽视对贷款定价进行复查;贷款发放后,等事后开展现场检查发现贷款定价中的问题,因已与客户签订合同成为既成事实,问题往往难于解决。

五是定价信息反馈工作薄弱,对市场价格信息的收集多是通过“点”的收集,公允、合法的价格信息渠道较少
(三)科学定价尚缺乏有力的工具和系统支撑
口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在积极尝试定价工具和模型的开发与运用,但离真正科学定价还有一定距离。

具体表现在:一
是利率定价模型的训一算结果可能与我国市场的实际有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信用风险评估尚未做到精准,虽然不少银行已着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系统的开发,有的领先银行已初步开发完成,但内部评级法系统是建立在大量历史数据分析基础上的,而历史数据匾乏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对成本缺乏细致分析,部分银行虽已投入并开发了管理会计系统,尝试运用作业成本法分析银行的各项成本,但尚未进入全范围使用的阶段。

三是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的开发和运用还不成熟。

四是有不少银行对本银行定价统计信息的收集还处于手工统计阶段,建立在银行计算机生产核心系统基础上的定价数据信息系统有待开发。

(四)服务收费定价与现实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我国商业银行收费种类较少。

虽然到口前为}卜我国银行收费项口最多的已有400余项,但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西方商业银行服务收费品种众多、明口繁细,据统计,累计开展的中间业务收费项口已达上万项。

例如,为了提高信贷产品收益,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了多样化收费,仅配合住房按揭贷款的收费就可多
达90多种,从放贷时的建档费、加急申请费,到日常账户维护类收费、增值服务收费,再到还款时对提前或延期还款收取罚金,贯穿了按揭贷款全过程我国商业银行此类收费仅两三种。

二是中间业务收费层次结构还处于较低水平。

一些高技术含量、高收益、高层次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开展较少。

根据((2006 年全球零售银行报告》,中国银行业核心服务的主要收入仍然来
自传统支付服务。

代理保险、代理基金、财务顾问和信托等新型收费业务所占的比重很低。

相比之下,国际大型商业银行财务顾问、承销、信托、租赁、保险和基金等非传统收费业务在手续费收入中的占比较高,如2006年汇丰银行此类收入占比高达50%。

三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较低。

国内商业银行开办NFWFTNANCF 43的中间业务总体收费水平较低,有些甚至不能覆盖成本。

而西方商业银行在定价策略上基本以成本作为定价底限。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银行相比,2006年中国银行的核心服务价格为11欧元,依旧处于最低的水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90欧元,最高水平为205欧元
四是我国商业银行手续费收入占比较小。

在中间业务收费种类少、收费价格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虽呈现出绝对额逐年增长、占比有所增加的良好态势,但所占份额仍很小,手续费收入与净利息收入之比约10%左右,而在2005年,花旗银行这一比例已高达163%
(五)定价外部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已完全市场化,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由央行管制,两个利率体系各自独立,割裂存在,造成市场基准收益率曲线建立有很大难度,从而对建立存贷款定价模型和内部资金转移系统形成较大障碍。

此外,中间业务收费缺乏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收费的社会环境与国际通行情况相比有很大差距。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公众长期以来积淀的经验和消费习惯都判定银行提供免费服务是天经地义的。

虽然银行收费是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
实行的,但依然不能消除公众对银行收费整体上的反感情绪
(六)定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定价管理是个较新的业务管理领域,口前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银行普遍缺乏定价管理的专业人才,需要加强定价管理人员培训,使他们学习借鉴西方先进商业银行的专业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在定价管理实践中加以锻炼和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定价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正确树立定价管理意识。

我国各商业银行全行上下都要正确认识定价管理,既不要忽略其作用,也不要无限夸大其作用。

银行内部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分析指导等措施来加强正确定价观念的传导,并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促使一线营销服务人员树立效益观念,提高落实定价政策要求和执行定价管理流程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升议价、定价能力。

二是建立科学的商业银行定价管理体系。

国内商业银行可
根据战略定位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西方商业银行的定价管理体系,选择模仿建立适合本行的定价管理体系。

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建立系统化的定价管理体系;而中小型银行也无需和大型商业银行盲口攀比,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建立相对简单的定价管理体系,在定价策略上采取跟随大型商业银行定价的策略总之,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定价管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注重定价申请审批机制的建设,还要加强定价流程的落实,努力实现定价管理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要加强对定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定价的执行效果。

此外,还要搭建定价管理信息反馈系统,通过信息渠道及系统建设,敏锐把握市场信息和本行定价执行的实时情况,以便管理层能够及时调整定价策略,及时发现价格异常状况。

三是做好定价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

要尽快完成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项口的开发,充分运用历史统计数据,用更科学的模型评估计算商业银行的违约概率((P D)和违约损失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