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卷及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朗润(rùn) 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
B. 抖擞(sǒu)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
C. 应和(hé) 蓑衣(suō)戴着笠(lì)
D. 撑伞(zhǎng)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
2.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A.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

B.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C.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

D.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顶是()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花枝招展的,笑着,走
着。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①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②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③春天像健壮的青年④春天像小姑娘
A. ②④③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①④③
4.对《春》的结尾的三个比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 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 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 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提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
热情洋溢的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烈追求。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 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

C. 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D.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

6.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
B. 《济南的冬天》——老舍——北京人,现代作家
C.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7.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 将“淘宝商城出台的新规使得不少小店主被逼上了绝路”变换成“把”字句为:淘宝商城出台的新
规把不少小店主逼上了绝路。

B. 将“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在北京航天城开通”和“杨利伟出任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合为一句为:
杨利伟出任北京航天城开通的中国邮政太空邮局局长。

C. 将“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变为肯定句为:蒋门神被武松痛打一顿后一定会
找武松报仇雪恨。

D. 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的时间”改成表示惊讶语气的句子为: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时间吗?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藤野先生》作者鲁迅,本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散文集
《朝花夕拾》。

B. 《名人传》中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着力刻画贝多芬、米开朗琪罗、
高尔基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
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
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D. 《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9.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
B. 柳絮(xù)王凝之(níng)谢道韫(rùn)
C. 无奕(yì)差可拟(chāi)撒盐(sǎ)
D. 欣然(xīng)尊君在不(fǒu)陈寔(shí)
10.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宽阔的马路上,____________。

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有由各种树木组成的行道树③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
着④每到秋天,落叶飘摇而下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 ⑤②④③①
B. ②④③⑤①
C. ②④③①⑤
D. ⑤①②④③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 为回馈广大顾客,本店打折销售部分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还能看电影,看直播,深受
用户欢迎。

12.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
得其所,尽展其长。

B.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
中。

C.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

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 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课程和机构,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1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 课文中祖孙发生分歧后,重点写了“我”的心理活动。

C. 课文结尾的那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 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设置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
活的美满。

1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 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 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大方、帅气。

D. 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
也。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日中。

过中不至”点明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 谢道韫把“大雪纷纷”比作“柳絮因风起”,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C. 《世说新语》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D. “家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尊君”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未若/柳絮/因风起
C. 陈太丘/与友期行
D. 君与家君/期日中
1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
与地坛》《合欢树》等。

B. 课文中写窗外树叶飘落,暗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也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
北海看菊花做铺垫。

C. 文中的母亲活得最苦,她不仅忍受着“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还承受着儿子终生
瘫痪的残酷现实。

D.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所做的几件感人的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和
怀念之情。

二、默写
18.在我们学习的古诗中也有许多描写“雪”的句子,请你写出至
少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19.阅读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fù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xùxù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
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给语段中下划线的字注音。

整宿()憔悴()
根据拼音写汉字。

翻来fù()去xùxù()叨叨
下列句子中引号作用不表示引用的一项是()
A.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B.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C.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
儿。

D.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四、名著阅读
20.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积累,写出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相应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_。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________。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_。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确实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2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

生活中,许多人和事的意义不是单一的。


母,不只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更是精神的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不只是滴落的汗水,更是失败的结晶。

厚重的生活需要我们用心领悟。

六、综合性学习
22.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
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
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板块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派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久违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阅读拜读)!”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礼节风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

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七、现代文阅读
23.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
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嘲啦嘲啦”邻居都还在梦中。

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
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本文的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下划线的词语。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E)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

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24.母亲的药草香
张赫洋
①秋日的晚上,溶溶的月光化入静谧的夜色,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像诉说着一个秋日的秘密。

微风
徐徐吹来,琥珀色的夜泛起波澜,带着熟悉的药香,带着一段往昔回忆。

②每逢冬季,儿时的我便会感冒发烧。

除夕夜,本是“爆竹声中一岁除”,可我却不得不沿袭着一岁
一岁的旧例,以中药为珍馐,让苦涩的感觉激活口中的味蕾,开启一年的新记忆。

母亲是中医,每次我发烧,她都用中药调理。

汤药被缓缓倒入一个透明的小玻璃杯中,打着旋儿,激起一朵小小的“水花”,不时还有缕缕热气冒出,等汤药恢复平静,我端起杯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嗯,又是那股熟悉的药草味。

我看着小小玻璃杯和杯中浓墨般的药物,不知是否应该喝下。

望向母亲,母亲犹豫地看了看我“狰狞”的表情,笑了笑,取了桌上早已准备好的奶糖,说“喝一
下,舔一下”。

③“那你准备好啊,喝一口就放在我嘴上!”我鼓起勇气,像接受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

“啊!”
一口汤药下肚,苦,真苦,苦涩在口中回旋,像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迅速占领了我的口腔。

④我贪婪地舔着奶糖,想让甜蜜的滋味留在唇上,乞求式地望向母亲。

她笑着:“该喝第二口了!”“不,
不喝了。

”我望向汤药,玻璃杯好像迅速膨胀,里面装着的中药有着永不消减的苦涩。

⑤“喝完就能吃糖了。

”她摸摸我的头,指指糖。

⑥我抿着嘴唇慢慢靠向玻璃杯,想让汤药快一点、再快一点流过口腔。

⑦多苦的中药,每喝一口都是极艰难的忍受,仰头、喝药、舔糖,母亲用陪伴将中药的苦楚化为香甜。

⑧时光缓缓流淌,串联起每一处记忆。

药草的味道是记忆中最怀念的滋味,它让离家远行的人更加勇
敢。

⑨我到外地求学,第一次独自面对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从小处在父母温暖呵护下的我无
法适应,我选择了背向他人。

可是当我背向世界时,整个世界也会漠然对我,宿舍里的争吵、学习上突如其来的重压接踵而至,我多想退缩,心里难言的思念,只有在夜里才敢倾泻。

⑩夜,黑色给了寂寞和恐惧生长的空间,随它肆意爬满每个角落,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寥落凄绝,月亮西斜,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周围悄无声息,只有我强力抑制的啜泣,打扰了静默的楼。

我想起药草的味道,想起母亲,儿时的苦涩只是味觉上的,而如今走出家门后才发现那种药草的味道是沁人心脾的,是母亲身上散发出的气息。

我多想彻底地扑在母亲怀里,任眼泪流淌。

终于,我用手狠狠摁下那一串熟悉的号码,等待电话那头接通,听到她轻柔声音那一刻,泪已止不住地涌出:“妈妈,我……我无法适应。

”电话那头,她轻声
告诉我:“孩子,妈妈相信你,勇敢地站起来。

”我听得出她在极力抑制啜泣声,故作从容地与我交谈。

我仿佛又闻到了她身上的药草香气,不是香水味的刻意雕琢,不是咖啡味的浓稠苦涩,而是草木天然的清香,是当翻开一本古书时泛黄书页上传来的幽香,具有典雅的气质,让人流连忘返,乐而忘忧。

这药草香让我感到温暖,不再彷徨,一点一点接受周围的人与事,勇敢面对压力,慢慢调整方向,就像刚被风雨击打后的帆船,慢慢鼓起风帆,尽管颠簸依旧,但有爱的支撑,仍可扬帆远航。

母亲的药草香,是珍贵的温暖,陪我走过春夏秋冬。

当岁月在你额头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你却用一缕药草香为我编织出最隽永的回忆。

(有删改)
请围绕“母亲的药草香”概括相关的两件事。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我抿着嘴唇慢慢靠向玻璃杯,想让汤药快一点、再快一点流过口腔。

(从人物的心理的角度)
(2)夜,黑色给了寂寞和恐惧生长的空间,随它肆意爬满每个角落,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寥落凄绝,月亮西斜,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

(从景物描写的角度)
第⑧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析。

文章标题《母亲的药草香》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八、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25.[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盼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怡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
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选自《郁离子》)[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方的少数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眝(zhù):睁大眼睛。

③伯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④褫(chǐ):剥去,脱下。

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词。

(1)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
(2)耻己之不如也______________
(3)思所以败之_______________
(4)乃袖茅栗以往_____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

蠢然而蚁集,见物则争趋之。

元方、巴童都十分聪明机智,他们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九、诗歌鉴赏
2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小题。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家
[明]孙承宗
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1)两首诗均提及“寒江钓雪”,柳诗通过“独钓寒江雪”表达了作者内心________________的感受,孙诗则表明了对“好作寒江钓雪图”的“画家”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2)《渔家》前两句是怎样表现“渔家苦”的?请作赏析。

十、作文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游”,可以是行万里路去往心仪的名山名水,也可以就在生活的周边,发现别样的惊喜或触发新的感悟。

在这过程中,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乃至遇到的人、事,都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从“遇见”、“永恒”、“泥泞”中任选一个作为文章的题目,写一篇游记,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能透露考生具体班级、姓名的信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

字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解答】
A“水涨船高”的“涨”应读“zhǎng”。

故A错误。

B注音无误。

C“应和”的“和”应读“hè”。

故C错误。

D“撑伞”的“撑”应读“chēng”。

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

由于处于特殊时期,所以要结合写作背景分析其象征意义。

【解答】
A项“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不是主题。

故选A。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

需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可以用排除法。

【解答】
本题是所学名篇,可直接根据记忆判断。

也可以概括句中“娃娃”形象和“花枝招展”一词先判断前两空,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其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A排序正确。

BCD排序错误。

故选A。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的能力。

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比喻句通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样”、“仿佛”等比喻词连接。

【解答】
D中“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热烈追求”不够准确。

故D理解错误。

ABC理解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语序不当,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
B.介词使用错误,将“使”改为“给”;
C.关联词使用错误,将“即使”改为“虽然”;
D.表述正确。

故选:D。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修改病句不仅要求发现问题,更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尤其是在选择题时,不能满足于找出病因,而且要进行修改,多加练习。

6.【答案】D
【解析】D中应是“《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结合具体的要求答题即可。

【解答】
D.将“完成这项任务需要三年的时间”改成表示惊讶语气的句子为:完成这项任务竟然需要三年时间?故D不符合要求。

ABC符合要求。

故选D。

8.【答案】B
【解析】B错误,《名人传》中没有“高尔基”,应该是“托尔斯泰”。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误写积累,阶段总结等,尤其是误读误写字音的积累。

同时接近考试时要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及时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