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小书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小书橱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我的小书橱》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分类、数数和简单加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书橱中的书本排列和分类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分类的概念,能够将物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掌握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分类的方法,运用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小书橱模型、书本、贴纸、卡片等。

学具:学生用书本、贴纸、卡片、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小书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书橱里有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
a. 教师引导学生将书橱里的书本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如故事书、科普书、画册等。

b. 学生动手操作,将书本分类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3. 例题讲解(15分钟)
a. 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的书橱里有5本故事书,3本科普书,他想借给你2本故事书,那么他的书橱里还剩多少本故事书?”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
1. 《我的小书橱》
2. 主要内容:
a. 书橱分类:故事书、科普书、画册等。

b. 例题及解答。

c. 加减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请你帮小明计算一下,如果他再买2本科普书,他的书橱
里会有多少本科普书。

b. 请你观察家里的书橱,按照类别进行分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
a. 5+2=7(本)
b. 答案不唯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分类和加减运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和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同时,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我的小书橱”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

3.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方法。

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1.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通过生动、具体的小书橱模型,让学生在观察中自然地接触到分类的概念。

2. 在例题讲解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加减运算。

3. 在随堂练习环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情景引入的具体操作
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教师应充分利用小书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具体操作如下:
1. 展示小书橱模型,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事物。

2. 提问:“你们觉得书橱里的书本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导学生
思考分类的方法。

三、例题讲解的步骤和方法
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题意。

2.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分类和加减运算知识解决问题。

3. 分步骤解答,强调运算规则,确保学生理解。

四、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1. 基础题:针对分类和加减运算的基本概念,设计填空、选择等
题型。

2. 提高题: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的问题,如“小
华的书橱里原来有10本书,他借给小明3本,又买回2本,现在书橱
里有多少本书?”
3. 实践题: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可以进行分类的物品,并
记录下来。

五、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1. 设计与课堂所学相关的题目,如加减运算、分类记录等。

2. 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让学生观察家里的书橱,进行拓展
性思考。

3. 作业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1. 教师应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3. 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的小书橱”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实
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数学素养。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保持语速适中,吐字清晰,语调亲切、
生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处,适当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提醒学生
注意。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不超过5分钟,确保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环节分配1520分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
考和练习时间。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

2. 提问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3.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小书橱模型等教具,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方面
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教学内容方面
1. 教学内容难度适中,注重知识点的层次性。

2. 实践活动丰富,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方面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效果方面
1. 学生对分类和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浓厚。

五、改进措施
1. 针对部分学生在分类和加减运算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加强个别辅导。

2. 课堂时间分配上,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操作和练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3. 课后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