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六卷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先奎考前六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之第六卷答案
一、选择题Ⅰ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在市场上按价值出售,从而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以地租的形式出让给土地所有者。

6.「答案」D
「解析」选项A、C给出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B项给出了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只有D项给出了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7.「答案」A
「解析」由于银行也是独立经营的资本主义企业,所以银行资本的自有资本部分也要求取得与其投入资本相适应的社会平均利润。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D
11.「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A、B、D均不正确。

12.「答案」A
「解析」B项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C项是改革开放以前作为中国外交的根本任务提出来的。

13「答案」C
「解析」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部分,思想道德建设是灵魂和核心。

14.「答案」A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政体。

15.「答案」C
16.「答案」C
二、选择题Ⅱ
17.「答案」ACD
18.「答案」AB
19.「答案」CD
20.「答案」ACD
21.「答案」BD
「解析」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主要体现在商品价值决定和价值交换两个方面。

但是这种平等并不表明相同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各种差价普遍存在;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不平等交换也大量存在,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平等的。

22.「答案」ABCD
「解析」选项A、B、C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三个作用,选项D则是价值规律的应有之义,因为要坚持等价交换原则,就必须保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3.「答案」BCD
「解析」竞争是与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相联系的,资本主义垄断不可能是绝对的集中或纯粹的垄断,竞争便不可避免。

不能认为垄断的实质就是竞争。

24.「答案」ABC
25.「答案」ACD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制定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因此,本题的正确项是A、C、D.
26.「答案」ABCD
「解析」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它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的核心内容,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才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7.「答案」ABC
28.「答案」ABC
29.「答案」ABCD
30.「答案」ABC
31.「答案」ABCD
32.「答案」ABCD
33.「答案」ABD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是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人的社会性为中心的科学人性理论。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动物所不同的特性。

这种特性是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三种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人的这三种属性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人性的系统结构,完整地表现了作为整体存在的人。

(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肉体特征和生物特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而具有的形态和特征。

人的精神属性是指人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的精神属性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因而可以把人性或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4)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

社会属性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的。

离开人的自然属性,人也就不成为人了,更谈不上其社会属性。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并没有停留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而是认为仅凭人的自然属性,还不能把人与一般的动物真正区别开来。

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能把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更多的标志着人之为人的特点。

因此,人的社会属性具有根本的意义,是人的本质属性。

(5)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客观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中不可确定的趋势。

但是,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必然性,也没有纯粹的偶然性,人们在工作中应该立足必然性,利用偶然性,通过偶然把握必然,使我们的行动更具自觉性。

一方面,偶然往往是认识创新的向导,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因素,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群众利益无小事,
我们应该在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量日常特别是非日常的偶然事件中表现出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

(2)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

中国政府近年来危机管理的实践表明,危机管理中一般存在着两种可能性,即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

危机管理或抗非典在哲学上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及时认识、控制坏的可能,把坏的可能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坏的可能向好的可能转化,使好的可能变成现实。

例如,禽流感危害人类是坏事,但是,禽流感发生以后,人们对食用家禽"望而生畏"、"望而却步",进而对食用各种野禽鸟类"望而却步",为人类保护、爱护鸟类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坏事变成好事。

(3)原因与结果。

2005年11月哈尔滨停水事件发生后,再一次让人们对"突发公共安全"问题产生高度关注。

据调查,87.4%的被调查者认为突发公共事件也可能发生在自己的城市;86.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原因;88.6%的被调查者提出: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应有突发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公众了解事件原因可以从容应对,不了解事件真实原因,反而容易为流言所惑,产生恐慌。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
(1)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①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和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等。

②联合国遵循基本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者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参与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务,等等。

(2)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主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不断加强。

①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方面,联合国发挥了冷战时期从未发挥过的作用。

②在军控和核裁军方面,联合国也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③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④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纳朋友、维护利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的场所。

(3)美国与联合国的主张
小布什任美国总统后,其"单边主义"倾向急剧膨胀,美国不断向联合国的提出挑战。

2003年,美国不顾联合国多数国家的反对,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向伊拉克发动战争,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使联合国的命运面临严峻的考验。

美国的改革方案是要使联合国成为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工具。

(4)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基本主张
①强调地区均衡原则;
②增强发展中国家代表性;
③联合国改革应该尽可能取得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共识。

在没有形成广泛共识之前,反对把任何方案强加给联合国进行表决,以免造成联合国的分裂。

(5)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方案和主要分歧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主要方案:精简联合国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削减财政支出,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等。

主要分歧:分歧之一是安理会成员究竟扩大到多少比较合适。

一种意见提出在现有15个成员的基础上增加9个,另一种意见则提出增加11个。

之二是暂时只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还是一步到位,解决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问题。

一些本身无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赞成分两步走,暂时只增加非常任理事国,但遭到一些有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国家的反对。

之三是如果扩大常任理事国席位,新增席位如何体现地区均衡原则,新增常任理事国的标准是什么。

相关思考角度:
(1)联合国发展三阶段:
①在联合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间里,它被美国所控制,成为美国操纵下的表决机器,其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落实。

60年代的联合国是美苏争霸的场所;
②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世界崛起,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从而大大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尤其是1971年中国联合国席位的恢复,进一步改变了它被少数大国操纵的情况;
③联合国成为单极势力和多极势力角逐的场所。

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联合国的面临严峻挑战。

(2)联合国五在常任理事国都反对新常任理事国具有否则权
(3)中国认为日本能否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还应具备两条:
第一,对历史问题彻底反省;
第二,第二,在外交上与美国拉开距离。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
(1)争端责任在美国和欧洲。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美国和欧洲应该在过渡期以内,把纺织品的限制减少到70%,但是美国和欧洲没有遵守承诺,而把所有限制保留在2005年元月1日世界纺织品一体化这个最后时刻,以致造成市场冲击过大;
(2)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双重标准。

一方面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行业内主张贸易自由化,甚至强迫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在自己的优势受到挑战的行业和领域,却又粗暴地单方面设置种种限制,搞贸易保护主义。

这是对美国和欧洲鼓吹贸易自由化的极大讽刺。

(3)中国政府的基本主张:中国首先主张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责任和权益对等;其次,主张经济平等协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追求双赢的结果,反对欧美单方面另设限制,强加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