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及兴起及与汉朝及和战同步习题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考试题 人教实验版初一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考试题 人教实验版初一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题目】一、选择题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首领是A :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 :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C :和亲后汉并没有摆脱匈奴骚扰D :和亲是汉匈两民族间的友好相处参考答案:8(本题3分)【题目】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 :汉武帝时,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B :卫青、霍去病于公元前119年出击匈奴C :蒙恬出击匈奴D :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参考答案:2(本题3分)【题目】“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汉与匈奴关系”b”:”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昭君出塞,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参考答案:2(本题3分)【题目】二、论从史出“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阅读材料回答:评卷人得分(1)这首诗的前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2)这首诗的后两句指什么时候的什么事件?(3)作者对后一件事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参考答案:(1)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
(2)汉元帝时昭君出塞。
(3)赞扬。
因为它为两族人民的友好和平关系的发展,为汉匈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本题15分)【题目】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他的英勇善战对汉朝人民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有利于汉朝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本题12分)【题目】三、学习与探究汉武帝以前的皇帝,采取与匈奴和亲的政策,而汉武帝即位以后,不断地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你能说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吗?你赞成哪种说法?说法一:汉武帝前的皇帝太软弱,不敢抗击匈奴,只能和亲。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A.可汗 B.单于C.皇帝D.大王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 )A.汉武帝B.冒顿单于C.汉高祖D.呼韩邪单于3.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匈奴单于主动请求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D.汉初国力不足4.东汉时期抗击北匈奴的名将是(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二、填空题1.秦汉是我国统一的______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______族是那个时期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成员,汉高祖时,对这个民族采取“”政策;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这个民族采取_______。
2.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_____出击匈奴,夺得_____地区。
三、问答题汉高祖和汉武帝同样是西汉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可为什么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汉高祖失败了,汉武帝却成功了?四、识图题观察下图,请回答:①图中骑马者是谁?②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参考答案:一、1.B 2.B 3.D 4.C二、1.多民族匈奴和亲攻势2.卫青河套三、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就比较困乏。
白登之围侥幸脱困使汉高祖意识到此时西汉相比匈奴国力不足,被迫采取和亲政策。
和亲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到汉武帝时,有条件对匈奴发动大规模反击。
加上卫青、霍去病骁勇善战大败匈奴,使匈奴从此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
四、①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
②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他于秦末汉初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他拥有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不断增强;他在位期间,匈奴的统治进人鼎盛时期。
初三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三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1.清代诗人彦德有诗曰:“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诗人歌颂的是()A.王昭君B.张骞C.文成公主D.鉴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的相关知识内容。
明妃是对汉朝时期王昭君的称谓。
昭君出塞,使汉朝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彦德有的诗正是歌颂了昭君出塞的伟大历史功绩。
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老子是道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昭君出塞,密切西汉与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等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D.唐朝统治者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文要求选出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中ACD表述是正确的选项;B昭君出塞是与匈奴族和亲,密切了西汉与匈奴族的民族关系,不正确,与题意要求相符,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族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3.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A.西汉B.鉴真C.唐朝D.清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民族关系,是基础题。
此题的关键是“汉家和亲第一公主”,其“汉家和亲”,意思就是汉族与外族和亲。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刘细君出塞,远嫁乌孙国和亲。
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4.“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
”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D.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的相关知识内容。
第4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练习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一、单项选择题1、匈奴的首领称为()A、大王B、国君C、单于D、皇帝2、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时,中原地区正处在()A、秦朝末年B、王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3、下列有关匈奴社会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畜牧业兴旺发达,为匈奴骑兵提供大量马匹B、冶铸业十分发达,能够制造铁制农具和兵器C、逐渐有了农耕,开始过上定居生活D、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物图案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白登之围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蒙恬出击匈奴`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原因是()①西汉经济繁荣,国力强盛②西汉政权巩固③为了吞并匈奴④为了确保北部边郡的安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匈奴分为南北两部是在()A、西汉初年B、秦朝C、东汉D、西汉末年7、昭君出塞是在()A、汉高祖时B、汉武帝时C、汉成帝时D、汉元帝时8、东汉时期、向汉称臣,逐渐内迁的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北匈奴D南匈奴9、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实质上是()A、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B、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之间的关系C、汉朝内部民族间的关系D、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10、匈奴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冒顿单于 B 伊稚斜单于C呼韩邪单于D汉武帝11、匈奴族像哪个民族学会了农耕技术A汉族B羌族 C 蒙古族 D 回族12、匈奴族统一蒙古草原后,生产迅速发展,其中最兴旺发达的是()A耕作业B林业C冶铁业D畜牧业13、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上实现大一统,并大规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帝王是()A秦始皇B汉高祖 C 汉武帝D汉元帝14、下列对匈奴族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匈奴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少数民族B长城是中原与匈奴的分界线C匈奴族为开发中国北方,促进农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D匈奴族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同意了蒙古草原二、材料分析题15、阅读翦伯赞诗:“汉武帝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习题(含答案)-答案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习题(含答案)【答案】1. C2. C3. B4. D5. A6. (1)秦始皇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汉武帝统一铸五铢钱.(2)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使儒家教育官方化.(3)秦始皇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1)秦始皇:半两钱(或秦圆钱、圆形方孔钱);汉武帝:五铢钱.(2)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3)秦始皇:修筑长城;汉武帝:北击匈奴.7. (1)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因而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秦汉时期.(2)据所学知识可知,“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出现了大分裂,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开发,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促进民族交往与融合的事例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张骞通西域、班超重开丝绸之路、昭君出塞、东汉末年的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等.(4)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氐族建立前秦、鲜卑族建立北魏等.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5)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族人口众多且文化先进,所以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汉族创造的.”这一观点不正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祖国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言之有理即可)(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探究主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尊重各个民族,祖国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等等.(7)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学到的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归纳法、史论结合等等.故答案为:(1)秦汉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张骞通西域、班超重开丝绸之路、昭君出塞、东汉末年的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等.(4)氐族建立前秦、鲜卑族建立北魏等.(5)不正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祖国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言之有理即可)(6)启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是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成员,尊重各个民族,祖国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等等.(符合探究主题,言之有理即可)(7)归纳法、史论结合等等.8. (1)据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可知,材料中前两句指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取得了漠北战役的胜利,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2)材料中后两句指昭君出塞,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3)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巩固了西汉的边境,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答案为:(1)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2)昭君出塞.(3)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巩固了西汉的边境,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9. (1)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消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2)秦始皇为加强对思想的控制,采用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本质目的是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3)秦朝时期,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派蒙恬出击匈奴,并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时期,曾派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故答案为:(1)推行郡县制;颁布推恩令.(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3)北击匈奴.10. (1)据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可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2)秦始皇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还有: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修长城,北击匈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发展.为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此外他还开发了南疆,修灵渠,促进了东南和岭南地区的发展.(3)据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可知,汉武帝使统一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分;军事上北击匈奴;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位时,都在北方面临着匈奴的威胁,秦时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5)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从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方面回答即可.秦始皇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故答案为:(1)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具有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2)建立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修长城,北击匈奴.(3)使统一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使西汉进入全盛时期分;军事上北击匈奴;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匈奴,秦时蒙恬北击.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5)从历史的发展的影响和贡献方面回答即可.秦始皇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多种措施巩固统一.汉武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11.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汉朝与匈奴之间采用和亲的民族政策,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黄河流域,当时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中原.(3)据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流动示意图》和材料三“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方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可知,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4)读材料四“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和平友好,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民族和谐、共同发展繁荣的民族意识.故答案为:(1)和亲政策.(2)匈奴、鲜卑、羯.(3)民族大融合的趋势.(4)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5)和平友好;民族平等,友好交往、民族和谐、共同发展繁荣.12. (1)据材料一“匈奴,其祖先夏后氏之苗裔也,随畜牧而转移,…具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牛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为巩固边疆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2)据材料二“汉初,历经战乱,百废待兴…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匈奴30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奉宗室女翁主(诸王之女)为单于阏氏(妻子),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可知,高祖实行和亲的民族政策.据材料三“武帝时,几次派兵攻打匈奴,后设置郡县,派驻军队,迁徙百姓,管理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单于向汉称臣…”可知汉武帝实行大规模反击的民族政策.原因是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西汉初年,无力反击匈奴,只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反击,多次打败匈奴.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反击变化的主要原因.(3)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上书唐中宗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蕃联姻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821年唐蕃会盟,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综合上述探究可知,历史上无数次“战”与“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故答案为:(1)派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长城,抵御匈奴.(2)高祖实行和亲政策,武帝大规模反击;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国力强盛与否).(3)金城公主嫁到吐蕃或文成公主入藏.(4)和平相处是民族交往是主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13. (1)据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知,①处是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2)据材料二“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可知,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汉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还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经济上,盐铁、铸币官营;军事外交上,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4)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大一统.故答案为:(1)朝代:东周.(2)政治制度:分封制;作用:巩固了周天子统治;密切了与周边地区的联系.(3)秦: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经济上,盐铁、铸币官营;军事外交上,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4)主旋律:大一统.【解析】1.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故选C.本题考查了冒顿单于.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冒顿统一蒙古草原.2.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汉朝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此后约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和平局面,因此董必武认为“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故选C.本题考查昭君出塞的相关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3.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不是蒙恬,据此可排除含①的ACD三个选项.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相关史实.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4.根据所学可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D发生于东汉时期,不能在《史记》中查找到.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司马迁与《史记》相关知识内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掌握《史记》记载的内容及昭君出塞的时间.5.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和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是汉武帝的历史功绩.④将盐铁经营权是汉武帝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不是下放至地方.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6.(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时期货币的名称.(2)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分别采取的措施.(3)本题主要考查在处理匈奴问题上,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的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7.(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2)本题主要考查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促进民族交往与融合的事例.(4)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5)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创造者.(6)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给我们的启示.(7)本题主要考查学习历史的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8.(1)本题考查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知道通过漠北战役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2)本题考查昭君出塞,知道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本题考查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和昭君出塞的共同作用,知道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巩固了西汉的边境,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题考查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和昭君出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9.(1)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和推恩令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焚书坑儒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10.(1)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治国安邦的重大举措.(3)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主要功绩.(4)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匈奴的威胁及解决措施.(5)本题主要考查秦皇汉武并称的主要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11.(1)本题考查昭君出塞.(2)本题考查五胡内迁.(3)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融合.(4)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5)本题考查古代的民族关系.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少数民族南迁、北方民族大融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2.(1)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为巩固北方边疆的安全采取的措施.秦朝在军事上实行筑长城、御匈奴的政策.(2)本题主要考查高祖和武帝采取的民族政策的不同及引起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国力强盛与否是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反击变化的主要原因.(3)本题主要考查唐蕃“和同为一家”的史实.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4)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上无数次“战”与“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重要意义.民族交往是主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高祖、武帝采取的民族政策、唐蕃“和同为一家”及历史上无数次“战”与“和”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13.(1)本题考查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洛,史称“东周”.(2)本题考查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本题考查秦汉加强统治的措施.秦朝和汉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本题考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主要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夏商周的相关历史史实以及秦汉巩固统一的措施.。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同步练习01.doc
• •• 1 . >• ••••••• ••• •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选择题1.下图是“单于天降”瓦当。
单于是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最高首领的称号( )。
A.匈奴B.契丹C.女真D.蒙古2. 有学者认为,匈奴曾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的总称。
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 原,使匈奴成为横跨大漠数万里的草原主人,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杰出首领是( )oA.铁木真B.松赞干布C.冒顿单于D.呼韩邪单于解析: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3.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并在大规模的反击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的 帝王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唐玄宗二、读图简答题6.阅读“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完成问题。
(1 )西汉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2)根据示意图回答,前两次反击夺取了哪两个地方?(3)第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的将领是谁?发牛于哪一年?著名的战役是什么?这次决战有 倒 奴漠 小'白登西 水. 东长安海己举于庭X ■放粉力曾炖的 亠・・攻也方向何重大影响?三、简答题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A CC二、(1)汉武帝。
(2)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3)卫青、霍去病。
公元前119年。
漠北战役。
经过这次战役的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三、(1)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
(2)这种政策变化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
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
(3)汉武帝时代,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最终取得了反击匈奴的胜利。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基础知识(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秦汉之际,匈奴的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西汉初期,限于国力,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单于为妻。
(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
卫青的军队和匈奴的主力在漠北相遇,大胜而归。
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三)昭君出塞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
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1.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
其实少数民族也有众多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本课中讲到的冒顿单于就是这样的一位典型。
他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统一蒙古,对北方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面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标志着汉朝对匈奴关系的重大转变,由守转攻,掌握了军事上、政治上的主动权,且成绩辉煌。
匈奴从此无法与西汉抗衡,力量极度削弱。
当匈奴内部分裂时,其中一部选择了归附相对强大的汉朝,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匈奴族与汉族的融合。
另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与汉武帝时期的繁荣和强盛是分不开的,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宁,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和民族之间的融合。
2.难点正确理解当时匈奴和汉朝之间时战时和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
匈奴南下掠夺,给北方边境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是非正义的。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习题(含答案)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有学者认为,匈奴曾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部落联盟的总称。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杰出首领是()A. 蒙恬B. 卫青C. 冒顿单于D. 呼韩邪单于2. 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 霍去病B. 张骞C. 王昭君D. 呼韩邪单于3.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蒙恬出使西域②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大规模反击匈奴④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 下列那一历史事件不可能在《史记》中查找到()A. 武王伐纣B. 长平之战C. 文景之治D. 昭君出塞5.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6. 秦始皇和汉武帝是我国秦汉时期的两个重要帝王,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说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治时期货币的名称。
(2)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在处理匈奴问题上,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7. 学完本册历史书,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的民族交往”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知识梳理】(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2)“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是哪一历史时期的特征?(3)列举出三例古代促进民族交往与融合的事例。
(4)列举出两个古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要求:标出民族名称)任务二【观点论证】(5)“汉族人口众多且文化先进,所以灿烂的中华文明是汉族创造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命题人:孙文杰审题人:宋树桐命题单位:德胜镇二中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领袖是()。
A.呼韩邪单于B.冒顿单于C.成吉思汗D.拓跋宏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进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隆 B.冶铸业进展C.制瓷业发达D.慢慢有了农耕3.以下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10.①② B.②③C.③④D.②④(2)“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地高。
”此诗赞扬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昭君出塞C.汉武帝大一统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5.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能够打败匈奴的缘故有( )。
①西汉国力兴盛②卫青、霍去病能征善战③匈奴已经割裂成南北两部,力量减弱④南匈奴和汉代和好(3)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D.①②③④6.“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时期的事()。
A.汉高祖B. 汉武帝C. 汉元帝D.汉明帝(4)西汉时,有一名将,在还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③他的英勇善战对那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阻碍?七年级上册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命题人:孙文杰审题人:宋树桐命题单位:德胜镇二中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领袖是()。
A.呼韩邪单于B.冒顿单于C.成吉思汗D.拓跋宏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进展,其中不包括()。
A.畜牧业兴隆 B.冶铸业进展C.制瓷业发达D.慢慢有了农耕3.以下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初一历史试题-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习题精选例题解析: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族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C.和亲是汉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认识能力。
此题的解答,首先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当时的历史情况是:公元前一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并同汉朝订立了友好盟约。
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提出和亲请求,宫女王昭君也是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可见这次和亲汉朝不是被迫的,当然也就不存在屈辱而言,A、B两项说法错误。
汉初和亲是为了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而昭君和亲双方是自愿的,且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D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B.单于C.赞普D.大王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A.畜牧业兴旺B.冶铸业发展C.制瓷业发达D.逐渐有了农耕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融合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D.打击了外族入侵4.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A.汉武帝B.汉高祖C.冒顿单于D.呼韩邪单于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7.汉武帝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8.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还不是中国境内的民族。
B.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C.对秦汉北部郡县的侵扰,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练习题
【配套练习】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知识导航1、匈奴族在草原过着游牧生活,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此后,匈奴族的业兴旺,业发展,并从汉族那里学会,进入时期。
昭君出塞,为汉匈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达标体验(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件与汉武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B、颁布“推恩令”,消弱诸侯王的势力C、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夹击匈奴D、昭君出塞2、汉武帝时期能够击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A、匈奴分裂B、国力强盛C、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D、匈奴衰落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句中的“胡”指的是()A、鲜卑族B、羌族C、匈奴族D、胡族4、汉元帝时,匈奴向汉族提出“和亲”,符合下列哪种情况()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和亲对汉而言是屈辱的C、和亲是汉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D、和亲是汉匈民族间的和睦相处5、“月黑燕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中的“单于”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A、蒙古B、匈奴C、越族D、满族6、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地管理7、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A、蒙恬B、卫青、霍去病C、窦固D、窦宪8、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A、东夷B、突厥C、蒙古D、匈奴9、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A.长平之战B.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C.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D.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10、“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出塞”是在()A、汉文帝B、汉武帝C、汉景帝D、汉元帝三、材料解析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
2022年《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同步检测
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根底训练1秦朝与两汉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是〔〕A修长城,抵御匈奴B和亲C还击匈奴D移民屯边2以下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汉武帝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河套地区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4一位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
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
〞从中可看出肯定王昭君出塞是为了〔〕A个人幸福B国家利益C加强汉与匈奴的关系D感受草原风光5“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的盟约反映了〔〕A匈奴被西汉彻底击败B汉匈和平的共同愿望C汉初对匈奴和亲D匈奴对汉的威胁彻底解除6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在〔〕A战国时期B秦初C西汉初期D秦汉之际拓展训练1以下对昭君出塞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密切了汉匈关系B有利于西汉与匈奴经济的开展C西汉与匈奴文化往来增多D从此汉朝与匈奴再无2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的主要原因是〔〕A为加强汉匈两族的友好往来B与匈奴进行贸易C汉初国力衰弱D长期混乱,使统治者厌倦了3以下对秦汉时匈奴族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当时还不是境内的民族B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C对秦汉北部的侵扰,破坏了当地的经济D匈奴族的开展促进了北方的开展4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请答复:〔1〕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3〕这一时期对匈奴采取了什么?5汉初,限于国力,对匈奴不得不采取和亲,但没能阻止匈奴南下侵扰;汉武帝时大规模还击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汉匈因此和睦相处几十年,边境安宁,社会开展。
根据这些史实,想一想,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和亲?参考答案根底训练:拓展训练:4〔1〕反映了西汉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使匈奴经济上大受损失。
福建省龙岩市小池低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同步练习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代的和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领袖是()
A.冒顿B.呼韩邪C.蒙恬D.卫青
2.以下两汉时期击败匈奴的名将,其中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而留名青史的是()A.窦固B.卫青C.窦宪D.霍去病
3.汉武帝能够打败匈奴的最全然缘故是()
A.卫青、霍去病等汉代将士英勇善战B.汉武帝本人雄才粗略,又擅长用人
C.和亲政策持续几十年,匈奴失去斗志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4.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域B.河西走廊地域C.漠北地域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域(二)材料题
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董必武《谒昭君墓》
材料二:“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胡”是指哪个少数民族?那时他们的领袖是谁?
(2)请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汉代与材料中“胡”的关系。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以后的情形?
(4)结合材料中的诗句,你能说出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吗?
参考答案
一、1-4 ADDD
二、5.(1)匈奴;呼韩邪单于。
(2)和、战。
(3)昭君出塞。
(4)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奉献。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检测卷
1、“昭君出塞”体现了汉朝时期的“和亲”政策,它发生于A.汉藏之间B.汉匈之间C.满汉之间D.汉蒙之间2、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以武力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北方的威胁来自( )A. 西域B. 大秦C. 匈奴D. 鲜卑3、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取得河西走廊,并设置敦煌、张掖等郡县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4、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班超5、汉武帝是一位对匈奴态度强硬的皇帝,他曾派兵从匈奴手中夺回了()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 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6、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有一座西汉墓,墓碑上写着:“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诗中“胡汉和亲”发生在A.汉武帝时 B.汉文帝时 C.汉景帝时 D.汉元帝时7、下边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汉A、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变化B、对外交往的变化C、文化交流的变化D、经济发展的变化8、秦汉三国之际山西涌现出许多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其中以抗击匈奴闻名天下的是()①关羽②卫青③杨业④霍去病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是令人神往的蒙古大草原。
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A.突厥 B.鲜卑C.吐蕃D.匈奴10、有位同学暑假想要实地考察“昭君出塞”的历史遗迹,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A.成都 B.咸阳 C.洛阳 D.呼和浩特11、霍去病墓位于陕西茂陵,假若为其墓碑题写铭文,你会选择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匈奴未灭,何以家为D、漫漫长路,上下求索12、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符合下列情况的是()A、汉朝同意和亲是被迫的B、和亲对汉朝而言是屈辱的B、和亲是汉朝以求暂时避免匈奴骚扰D、和亲是汉、匈奴民族间的和睦相处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马踏匈奴—霍去病昭君出塞图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4、汉武帝派大军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对抗的是在()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B、公元前1世纪中期 D、公元1世纪中期15、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苻坚B、冒顿单于C、呼韩邪单于D、拓拔焘16、“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蒙古族B匈奴族C突厥族D东夷2.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B单于C皇帝D大王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 )。
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1世纪中期D公元1世纪中期4.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元帝5.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
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6.“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这一史书记载下列哪件历史事件有关?( )。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D昭君出塞7.关于“昭君出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B向汉朝提出和亲的是呼韩邪C是汉朝迫于匈奴压力的一项和亲D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8.下列对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汉对匈奴的反击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役B反击匈奴后,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反击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加强同西域的关系D与匈奴的和战、友好交往是主流二、填空题1.匈奴民族在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之际,其杰出首领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知识空间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2.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强盛,开始对匈奴大规模反击,夺取了地区和地区。
年,汉武帝又派卫青、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
在大败匈奴,使其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
3.时,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称颂的昭君出塞。
这件事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老上单于D.郅支单于2.下列关于冒顿单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之际,匈奴族的杰出首领B.首次统一蒙古草原C.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D.与西汉订立和好盟约3.贾谊(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68)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引文指的是( )。
A.蒙恬率军反击匈奴B.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C.窦固率军反击匈奴D.窦宪大败北匈奴4.(2006年,湖北荆州)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 )。
A.漠北地区B.蒙古草原C.河西走廊D.河套地区5.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6.董必武《谒昭君墓》一文中有:“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其“胡”是指( )。
A.越族B.匈奴C.西域各族D.东胡7.“皇帝女儿不愁嫁”,昭君出塞是哪个皇帝时的事( )。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元帝D.汉和帝8.“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这首诗是现代史学家翦伯赞所作,他在诗中赞扬了( )。
在王昭君的家乡湖北姊归,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王昭君为了汉胡和好,远嫁塞外。
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探亲,怀抱琵琶,坐在香溪河上的小舟上,深情弹了一曲《琵琶行》,不禁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水顿时化作体态透明的桃花鱼。
从此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就可以在溪水中看到悠悠游荡的桃花鱼。
王昭君出塞以后更加思念家乡,可又不能回到汉朝。
年老的时候,她立下遗嘱,要求在她死后安葬在归化(呼和浩特)郊外,坟墓要坐北朝南,让她能够遥望自己的父母之邦。
她去世后,她的子女们在A.汉武帝B.冒顿单于C.王昭君D.呼韩邪单于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再息(意为生长繁盛),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再听不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3)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拓展探究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
(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
(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
(最少三例)(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归化郊外选了一块向阳的水草丰茂的小坡地,为她修建了坟墓。
沙漠地区寒冷干燥,大多数地方只在夏季很短一段时间才长青草,据说昭君墓上的草却是四季常青。
因此,后人就把昭君墓称为“青冢”。
马踏匈奴西汉时期的中国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这件《马踏匈奴》就是整个(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
(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知识链接你喜欢诗歌吗?历史与诗歌往往是分不开的。
关于昭君出塞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赞扬的诗作,这里仅摘录几首如下,请先欣赏:仙娥令下嫁,骄子自同和。
剑乾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唐)张仲素《王昭君》关月夜悬青镜,塞云秋薄汉宫罗。
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
——(唐)苏郁《咏和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或星《咏史》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胸臆满,舞文弄墨总徒劳。
——董必武综合上述引诗,结合昭君出塞的史实,说说你对古代“和亲”政策的看法。
群雕作品的主体,同时也是这些雕塑所讴歌的主题。
雕塑中,作者运用了寓意的手法,用一匹气宇轩昂、傲然屹立的战马来象征这位年轻的将军。
它高大、雄健,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着,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而另一个象征匈奴的手持弓箭的武士则仰面朝天,被无情地踏在脚下,显得那样渺小、丑陋,蜷缩着身体进行垂死挣扎。
参考答案: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B2.B3.A4.D5.B6.D7.C8.C二、填空题1.蒙古草原秦汉冒顿2.国力河套河西走廊公元前119 霍去病漠北西迁3.汉元帝呼韩邪文化交流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A2.D3.B4.A5.B6.B7.C8.C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
(2)材料一是指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
材料二是指王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边境的匈奴人民过上了多年安定生活。
(3)都有积极的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部得到了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两大民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拓展探究(1)长城。
抵御匈奴(2)单于。
冒顿、呼韩邪(3)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
(4)昭君出塞。
能以和亲政策带来民族间的长期的友好交流和和平,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
(5)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
(6)没有匈奴。
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
(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知识链接点拨:题中诗歌反映的是西汉和亲政策的有关史实,关键是要了解和亲政策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特别是和亲后产生的影响,再选一角度谈谈对此政策的主观看法。
答案:从赞同或反对任一角度谈出自己的观点均可。
(提示:我国自古是个多民族国家。
在两汉时期,匈奴和汉既有民族矛盾和民族战争,也存在和平友好的关系。
它们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
两汉与匈奴的和战在形式上有极大的相似,但二者却又不完全相同,这与当时的统治政策和国家实力有巨大的关系。
汉初和亲与昭君和亲在目的上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间的和平友好关系。
但它们又是不同的:汉初和亲是在军事大败情况下进行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利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条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
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目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
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