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诗歌教学的四种有效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诗歌教学的四种有效模式
一、导学检测,了解过渡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诗歌教学基本是“接受式”教学,学生品到的思想情感和悟到的诗歌意境受限于教师预先的设计和课堂的引导,教学也往往止步于此。
常常是完成教学任务有余,关注学生的真正受益不足。
“一导三读”教学模式下的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教师课堂上曾经的领衔主演的角色转换成配角甚至完全退为幕后导演。
现代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也许能在这种新型模式中找到出人意料的突破口。
我校“一导三读”教学模式的的“一导”即“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分两步,一是“课前学案导学”,一是“课堂导学检测”。
“课前学案导学”是重在教师了解学情,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里面有“导疑”部分(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较好地显示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课堂导学检测”则是重在促进导学、早读,以及教学内容的过渡。
如某老师《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0分)
(1)娉婷(2)鲜yán (3)冠冕(4)呢喃
2. 根据诗歌内容填空(60分)
(1)我说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福建闽侯人,建筑学家、_______家。
我还读过她的作品《_______》。
3.朗读设计
这是一首现代诗,朗读时我想用______的语气来朗读,因为_________。
以上导学检测第1题是精选导学书面测试的内容,是导学案中错的较多的字词。
第2题是对早读效果的检测,第3题是接下去“初读环节“”的第一个问题。
这样,通过导学检测,促进了学生预学即早读效果,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也较好地过渡到下面的教学环节。
再如某老师《黄河颂》教学:
1.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屏障zhàng 哺育bǔ 澎湃pài
宛转高山之巅体魄浊流
一泻万丈浊流zhuó 九曲连环qū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939年,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作品唱响了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本文出自该组诗的第二乐章。
3.思考:全文围绕哪一个字来写?
学生:颂
再如某老师《我看》教学:
1.给下列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忧戚()wǎng()然飘yì()
红晕()xié()奏
2.填空。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树的摇曳
B.云的流盼
C. 鸟的歌唱
3.思考题。
(1)这首诗和《我爱这土地》有什么共同点?
(2)读诗要把握情感基调,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如何?用几个词来形容。
明确:《我看》和《我爱这土地》创作于相同的背景,时间很接近。
两者感情基调不同,这首诗的基调是恬淡、清新、积极、温暖……(顺着思考题完成导入)
二、激情朗读,激发兴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的重要性。
“一首好诗是情思声色谐美的整体,其节奏韵律能够传情感人,所以有人说:“诗是有声的画。
”唯有读,才能领会其美。
上课伊始,并要注重初读,引发兴趣,开启诗歌学习的大门。
指导学生读诗歌要把握好情感基调,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停连、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做到清晰流利,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自然流动。
课堂诵读诗歌的方式很多,如: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体会读、生生竞赛读、师领学生体验读等多种形式。
如某老师教学《未选择的路》:
活动一:为你读诗
我们朗读的篇目是《未选择的路》,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思考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再请一个学生读诗,师生点评并讨论。
预设:这首诗应该用中速稍慢来读,读出一种低沉的语调。
这首诗的主要内
容写的是一个人在树林里“久久伫立”不知道选择哪一条道路,所以应该是犹豫不决,所以要慢些。
生1:有个别字词读错,但是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并且从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再请一位同学点评,从语速和语调角度入手。
生2:这首诗应该读得稍微慢一点,因为诗歌是幽寂美丽的。
前两段是赞美和赞赏,第三节是感叹,第四节从“轻声叹息”应该是哀愁叹息。
师:第一二节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3:第二段开头第一个字是“但”,是一个转折的关系。
在前面的犹豫之后,做出了一个选择。
师:有些道理,情感是犹豫——选择——叹息——惋惜。
我们一起朗读,注意语速稍慢,语调忧伤低沉。
学生齐读此诗。
又如某老师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导学检测第3小题提出问题:
这是一首现代诗,朗读时我想用______的语气来朗读,因为_________。
1、激趣导入,奠定基调,融入诗歌情景
师:你想用什么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呢?
生1:我觉得应该用轻快的语气来朗读,因为诗歌中写到“轻灵”“风的软”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生2:我觉得可以用轻柔的语气,因为诗人在整首诗歌中一直赞美“你”,是充满爱的。
生3:我觉得是清新、明丽的,因为诗歌中的“四月天”是春天,春天是清新、明丽的季节。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棒,能够通过诗歌内容来推敲诗人传递的感情。
刚刚我们说的“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诗歌”就是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应该注意的感情基调。
2、初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重音,感受音韵美
师:挑选你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诗歌教学,课堂中应该充盈着琅琅的读书声,离开了诵读,即便是字字珠玑、句句金科,也会“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学生感觉冷漠如“冰美人”,上课味同嚼蜡,又怎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上课伊始,通过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初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一导三读”教学模式下的诗歌朗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变“朗读指导”为“朗读设计”,教师将朗读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让他们就节奏、重音、情感基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我处理与设计,在设计的基础上朗读出来,全班展示。
学生在不断的设计和反复朗读中,不仅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基本规律,也必将更好地激发了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品读,升华感悟
诗歌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既重视抒情又擅长抒情的表达形式。
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且是诗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读诗重在体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的把握可通过品读诗歌意象和诗歌语言等来实现。
1.品味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
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对认识和把握作品的内涵有着很大的帮助。
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如某老师教学《我看》
重点探究
(一)“我”看“自然之春”
这个部分,有哪些意象?明确: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
(有的学生找不出“原野”,会误认为“远水”“绿潮”也是意象)
“远水”是诗歌中的意象吗?
明确:不是,由诗歌第一节可知,这里的“远水”指的是碧绿的原野,诗人运用了一个比喻,把原野比作远水,把青草比作绿潮。
而从“荡”“潮”我们能感受过青草的茂盛,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还有哪里也能让你感受到蓬勃的生机?
明确:①春风“悄悄揉”:春风仿佛有生命,温柔而带来生机。
②青草“丰润”:长势良好,水分充足。
③青草“低首”:青草仿佛在游戏。
(再读,读出生机)除了富有生机,你还感受到怎样的意境?结合词语来说一说。
明确:清幽而美丽。
……
老师通过品析“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等意象,感受“自然之春”的蓬勃生机以及“清幽而美丽”的意境,从而感悟诗人被美好的自然触动,决定坦然接受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欢乐与忧戚,并心生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和希望在流逝中实现自我的期许之情。
再如《你是人间四月天》教学,通过品析“四月天”“春风”“春光”,“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绿芽”,“莲”,“呢喃的燕”等意象,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春光凤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感受到春天的温柔、美好,生机勃勃,色彩绚烂,从而体会作者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学生通过捕捉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
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
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读懂诗歌离不开意象的品读。
来。
2. 品读诗歌语言
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味。
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要引导学生品
味诗人的语言之美,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感悟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情趣。
捶字炼句,探究语言魅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比较、咀嚼、揣摩,通过选词、填词、批注、改句等方式,领会其耐人寻味之处。
如某老师教学《黄河颂》,就是通过做批注的方法品读语言。
她先是介绍“批注品读”的方法,并举了“望”、“霹”两个动词做示例,然后放手让学生为第一节诗做批注,且进行真情朗读。
学生展示批注,并真情朗读
生:掀,我的批注是这个掀字,掀字是黄河的动态描写,表现了黄河的力量之大,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让人不由赞叹。
师:所以你觉得这个“掀”应该怎样读呢?你可以选择一小句来读。
生:掀起万丈狂澜。
师:掀起万丈狂澜,你的重音是放在哪里的呢?
生:狂澜,还有就是“掀”。
师:“掀”你觉得是要重读的,“狂澜”,为什么你觉得“狂澜”是要重读?
生:因为“狂澜”表现出黄河掀起的这个波浪之大,然后感受它的力量之大,气势磅礴。
师:波浪之大,我觉得还有一个词可以体现出来,你们觉得是哪个?
生:万丈
师:对,万丈更容易体现,也可重音,请你再来读一下这句话。
……
师:重一点,快一点,是不是?非常好,请坐。
那有没有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才艺,什么才艺呢?刚刚我们不是说,我们这个“奔”是怎样奔的?快速地奔,然后刚刚有同学说到这个“掀”,怎样掀?我们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动词是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词语,老师一引导,学生并相继找出了“掀”“奔”等动词,并且朗读时配上动作,这样注重理解,注重朗读,注重体验,以读促品,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再如某老师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哪些字重读,从而来领会蕴含的情感。
生(小组发言人):我们认为应该重读“四月天、笑响、轻灵”。
因为“四月天”是春天,是美好的,重读“四月天”,能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笑响”从听觉角度描写,让人感觉到“你”的生动、活泼。
“轻灵”也是对“你”的赞美。
重读这些词,能够体现出诗人赞美了“你”的笑声的好听,身姿的“轻灵”,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生(小组发言人):我们觉得应该重读“云烟、软、闪”。
因为“云烟”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可以体现诗人对“你”的赞美。
“软、闪”两个字都直接写云烟的特点,是美好的,让人喜欢的。
师:其实我们在朗读中的强调,不仅有重读,还有轻声,像“云烟、软”这种本身显得很轻柔的词,我们可以用轻声来进行强调。
将这几个词读地轻柔,更能表现情感。
全班一起来朗读试试。
诗歌的语言新颖、凝练,它以尽可能经济的语句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甚至要求每一个词都具极强的表现力,做到以少胜多。
因此,阅读时,一定需要仔细琢磨,反复品读,从而体会出作者之所以如此遣词造句、选字定音的用意。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还借助于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反复、排比等,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
再者,诗歌在遣词造句上还会经常使用语言陌生化的手法。
如《我看》中,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
从品味语言入手展开鉴赏教学,要义就是紧紧抓住语言特征,结合具体作品的语言表述。
情感宣泄来赏析其意象和意蕴。
品味语言,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情感,领悟诗歌魅力,也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环节。
因此,诗歌教学中定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品读语言,激发情感,体验课文情境,感悟升华,提升诗歌的审美情趣。
四、拓展写诗,开拓创新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对诗歌诵读、品味、感悟的基础上,有时会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审美经验,调动火热的审美情感,真实、独特的表达,开始美的创造。
在创作中学生思维的空间会拓宽,想象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写诗的方法有很多,如续写,改写,扩写等。
如某老师教学《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诗运用比喻把“你”比作“四月天”,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对“你”的爱既温柔,又绵软,读起来似春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
同学们,你的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你”让你爱得深沉而温暖呢?请你以“你是……”的句式仿照本诗创作一首小诗,以抒发对“你”的爱与赞美。
(注意事项:意向的创造和组合要合理,情感要真挚。
)
再如某老师教学《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说,“诗,始于喜悦,终于智慧。
”我们读诗,也读到了诗人的人生,诗人的智慧。
人生永远都在“选择”和“未选择”之间抉择。
自然之路可以回头,而人生之路却没有回头路可走;选择要谨慎,面对选择,犹豫是正常的,但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选择不同的路,人生也将会不同;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细致含蓄的语言,借助自然景物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告诉我们面对人生之路要怎么选择。
下面请你也来写写诗
题目:续写《选择的路》或补写《走上未选择的路》。
要求:有丰富的描写,
运用象征手法。
某老师也布置了作业:
为歌颂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所学的《黄河颂》中“啊!黄河!......”的形式,以此为开头,写一节诗。
在读诗、品诗之后,有些学生大脑中会闪现灵感的火花。
郑板桥有诗:“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这“真魂”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是灵感的产生之时。
灵感是一种顿悟,是在寻寻觅觅、苦苦求索中的迷茫浑沌之中闪现的心灵之光。
一旦灵感来临,则激情洋溢,顺畅如流,妙笔生花,文思泉涌,意到笔随,水行水上,自然成文。
只有尊重个性、张显个性,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每当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学习诗歌后有“灵感”之光闪现时,应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书写下来。
通过拓展写诗,开启美的创造,必将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教好一首诗是一种艺术创造,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发挥独创精神,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探索、改革,让现代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