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制度导致的教育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考制度导致的教育模式

我们正处于一个货真价实的应试教育时代,我们的孩子、老师、学校和家长,包括我们的国家,我们整个社会,时刻

都能感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切肤之痛。那末。究竟应试教

育格局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什么本来应该是人的幸福生活

奠基工程的教育过程,却成为了人的幸福生活的现实障碍或者潜在障碍?为什么本来应该是人材成长摇篮的基础教育,反而

对创造型人材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呢?笔者判断,

根本原因在于统一高考制度对基础教育的错误引导。

国内外教育实践,特殊是我国高考制度恢复后30年的

教育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升学考试对于基础教育具有决定性

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不仅引领着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人材观

和质量观,而且引领着基础教育的具体操作过程。正如俗话

所说,高考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

何谓“统一高考制度”?就是全国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

考试制度,其特点是:统一招生计划、统一考试内容、统一

考试过程、统一招生录取。自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

就向来实行全国大一统的高考招生制度。虽然后来实行省级

命题,但是招考模式基本未变。国家实行统一高考制度的目的,是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

现公平与效率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材。那末,

这个目的实现了吗?

回首来路可见,无论是在“文革”刚刚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个时期,统一高考制度对于振兴教育、选拔人材、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于改变千千万万人的命运,都发挥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时至今日,统一高考制度在继续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对人材成长,对个体生存和发展,对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深刻的负面影响。其具体表现是:统一高考制度的长期实施,导致教育价值偏离,并由此引起教育观念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背离;统一高考制度对教育市场的非理性垄断,使升学竞争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高考指挥棒对基础教育实践的非正确引导,导致应试教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要特征。统一高考制度就像一只失灵的罗盘,牵引着基础教育这艘失控的大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横冲直撞。

统一高考制度所造成的教育价值偏离主要表现为三种形态:

一是知识本位。因为高考录取的基本依据是学生的考试分数,所以教育过程把向学生传授知识视作基本目标甚至最高目标。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将本来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教育活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偏重于向学生介绍和分析学科知识体系,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

生集中精力获取知识,大量存在着“去人文化”现象,即知识传授过程忽略、回避,甚至故意远离对人文精神的阐释和挖掘,知识传授予人文精神的培养互相分离,从而使知识学习者成为简单知识的容器。

二是功利主义。在现行高考制度下,升学是家庭和学生的最高利益目标,提高升学率是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最高利益目标,利益驱动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原始动力和根本动力。利益分配的基本模式是:家庭或者家长——孩子考上好学校,将来有出息;光宗耀祖,家长脸上光采;学校——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老师获得荣誉并得到更多的奖金,校长职务得到提升;教育管理部门——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部门负责人职务得到提升。利益驱动的结果,导致家庭和学生对升学的狂热追求,导致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甚至全社会对升学率的近乎迷信的追捧。其实,在追求升学和追捧升学率的过程中,人们对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的考量超过了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对眼前利益的迷信遮蔽了对长远利益的思量,对现实利益的掠夺动摇了未来利益的基础。所以说,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与此相联系,如果家庭、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抛却对升学率的追求,那末,他们自身的利益就要受到严重伤害。也就说,如果孩子不能升学或者不能上好学校,那末,家庭可能就要多花钱,家长也会感到脸上无光;如果升学率上不去,

那末,学校的声誉就会大受影响,老师的经济待遇就会降低,校长就有可能被撤职或者调离,政府对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人们对教育功利的追

求实属被“逼上梁山”。

三是工具理性。所谓“工具理性”,就是在实践过程中

充分发挥工具(手段)的作用,追求过程的最大功效,为实

现某种功利目标服务。在工具理性的引导下,行动只由追求

功利的动机所驱使,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思量问题,行

动者强调手段和工具的合理性,力图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

的预期目的,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以及生命的价值。现阶

段我国教育实践中的“工具理性”表现为:家长、学校和教

育管理部门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诉求,刻意追求实现孩子升

学和提高升学率的目标,为此,他们漠视甚至无视孩子的情

感和精神以及生命的价值,违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片面强调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的合理性,并在教育实践中强

力推行过度教育和过度学习。在此过程中,考试由手段变成

了目的,对考试分数的追求成为了支配、控制教师和学生的决定性力量。正像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工具理性走向

了极端化,手段成为了目的,成为了套在人们身上的铁的牢笼。

统一高考制度对教育市场的非理性垄断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

第一,无限强化高等教育升学考试的选拔功能,使升学

成为受教育者的主要或者惟一奋斗目标,使升学竞争成为教育过程的主旋律。高考总分成为了高中学生能否升学的决定性因素,考出最高总分成为所有学生的终极追求,参加高考,获

得高考胜利成为所有普通学校(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以

及众多校外教育机构工作的终极目标。对升学目标的追求,挑动了以学科教学为基本手段、以掌握学科知识为主要目的

的片面教育竞争,挑动了全社会,包括党政部门、教育管理

部门、学校、家庭和学生全面参预教育竞争,导致教育竞争

社会化、团体化。几乎所有高级中学都在显眼位置设有一个“升学光荣榜”,介绍本校历年的高考成绩,包括上线率、升学人数、升学学生名单及其入学走向、升学率、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等等。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升学光荣榜”是

一种诱惑、激励,更是一种压力。特殊是对于学习艰难或者学习落后的学生来说,每当从光荣榜前走过,就会感受到一种

精神的折磨。

第二,使高考升学率成为全社会评价学校工作的最重要、甚至惟一的依据。对于高中而言,高考升学率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名次与排位成为全社会,包括政府部门、社会舆论和家长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校长工作绩效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依据。而对于重点高中来说,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还

要看“重点率”,即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率。笔者曾经多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