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乡情(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乡音乡情》
说课
1、说教材
本课是《品德与社会》(浦东版)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九州方圆”中的第4课,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的国土而展开。
第一课《国土辽阔》主要让学生认识我们祖国的疆域、地形、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等;第二课《黄河长江》则让学生走近我们中华民族的两大母亲河;第三课《江山多娇》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领略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三课的教学比较偏重让学生掌握一些相关地理知识,激发一种朴素的爱国情感。
而《乡音乡情》则注重让学生走近更人文性的一面,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多姿多彩的民居、各地丰富多彩的饮食特产以及方言戏曲等,从而更进一步提升美好的情感。
2、说学情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地域特点,而我们的学生又大多数是本地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又非常有限,所以整个教学对学生而言盲点就较多,但同时也提供了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情”,意在让学生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特色以及形成的原因
(2)初步了解各地的菜系以及特点
(3)学会欣赏风采各异的地方戏曲
(4)了解我国幅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5)对中国的民俗文化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说教法
整堂课采用了开放式和活动化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时,我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了一系列提升学生情感的教学方法,如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对比分析等,并特别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也留给学生充分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力求实现更民主更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5、说学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交流,并认真探究。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每
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逐步生成美好的情感体验。
6、说实施
活动设计可通过八大版块组织教学:
版块一:畅游神州,领略民风民情
一上课,我就设计了师生同游神州的情境,我们坐上飞机(教师还可以以中队名命名飞机的机号),从上海出发,由东往西,由北往南,周游整个中国,一路上经过内蒙古、新疆、云南、福建、北京、陕北,最后再回到上海。
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配上能突出当地风情的音乐以及一些画面资料。
学生一路走来,一边不停地搜索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边增加着认知。
这样学生不仅有感性的认识,同时借助飞机的飞行加深了地域的概念,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而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
版块二:九州方圆,感受特色民居
这一活动版块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通过让学生自己学习探讨,了解各地民居的特色以及形成原因。
因为有了第一版块的铺垫,所以学生很快能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加以分析,加上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学生能较为顺利地完成对各地民居的探究。
作为课后的延伸,我把“上海—石库门”“湘西的吊脚楼”等留给学生继续探究。
版快三:江南塞北,尽展生活本色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充分具备了独立分析的综合能力。
江南塞北生活差异的文字内容教材中有详细的说明,我就设计了一张表格,将两者对比着罗列。
学生一边在填写,一边无形中进行着比较,学生能力有差异,教师就应留给孩子们较为充裕的时间。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是并不擅长表达的,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说的内容,他们永远是被动的听者,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安排全体动笔的机会,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而教师而言,这一环节应准备一些影像资料,比如赛马、赛龙舟、游泳、摔交等比赛的影像,当学生交流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补充,这样学生的认知也是全面的。
版快四:酸甜苦辣,分享中华美味
中国的菜系对学生而言是个较难的课题,所幸上海的饮食文化相当丰富,学生也有较多外出就餐的机会。
所以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并引导学生能说出菜的特点,最终也要让学生明白,各菜系的形成和当地的环境、气候等相关。
但如今,各菜系也博采众长,以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口味,但有些是不会改变的,如有些民族不吃猪肉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
版块五:琳琅满目,搜索各地特产
现在生活条件都富裕了,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少不了很多零食,但“上海五香豆”想必有很多孩子并不知,所以课上教师特地准备了一些五香豆,分发给孩子吃,并让学生知道,上海也有驰名中外的土特产。
随后,再让学生回顾亲人朋友外出,曾从哪里带回什么土特产。
有同学可能会说,有些食品我们上海也有种,如葡萄、西瓜等,教师就必须讲清这些产品或许换了个地方也能生长,但质地肯定发生变化,比如葡萄为什么新疆的又甜又好吃,就是和新疆当地干旱少雨以及光照条件等气候条件相关,所以每样特产都离不开当地的气候、地理等条件。
版块六:声声问候,传递浓浓乡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说着普通话了,所以许多语言学家担心我们本地的“上海话”存在着不少的危机。
确实如此,我们许多孩子现在只会说普通话了,倒使得许多爷爷奶奶们为了和儿孙交流,学起了普通话,这是个问题,所以课上我也特别注意这一问题。
一上课,我的一声“上海话”问好,也确实会把孩子们问住,而他们回我的一声问候我相信会接近我们彼此的距离。
我们班中还有十几个外来的孩子,这一环节肯定会使得他们心中有些许难受,我随后就请他们用家乡话向我们问好,并让小伙伴们向他们学习,这下他们的情绪又会有转变。
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现原来说说家乡话一下子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快乐的体验。
但最后,也必须告诉孩子们,在公共场合为了方便交流,必须讲普通话,同时,回家以后,跟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多学学上海话,说说上海话。
版块七:说说唱唱,走近曲艺瑰宝
曲艺,似乎都是老一代人比较热衷的,而孩子们或许已根本不知道沪剧、越剧了。
所以感受地方戏曲,我以让学生欣赏为主,让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去冲击学生的心灵,以期激起些许浪花。
而对于我们上海的本地戏《沪剧》,我也尝试用榜样的作用去感染他们,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唱沪剧来激起他们的兴趣,因为曲艺文化也是无价的瑰宝,应该继承,也需要发扬光大。
版块八:同一首歌,奏响和谐生活
这一环节,应该是全课的总结。
教师在引导学生应多了解戏曲之后,过度到多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因为这毕竟是浓缩了全中国比较优秀的曲艺节目,从而引出教材中所展示的“春联”,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猜一猜,学生又一次活动起来。
最后在“同一道歌”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深情总结全课。
这《同一道歌》意味着全国各族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过着不同的生活,但大家是一家人,齐心协力唱着同一首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教学设计(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地民居的特色以及形成的原因
2、通过饮食习惯,体育活动等各方面的比较,了解草原牧民和江南水乡不同的
生活生产方式。
3、感悟到我国幅员辽阔,能自然产生一种为之骄傲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我国各地民居的特色以及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畅游神州,领略民风民情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坐上飞机,开始一段奇妙的神州之旅。
(出示中国行政图的画面,一架飞机停靠在上海旁边)
好,各位可爱的乘客,请系好安全带,我们的飞机起飞了!
(师点击画面,飞机伴着一阵轰鸣声,由上海飞向了内蒙古)
2、听,悠扬的草原民歌已响起!(伴着草原牧歌的音乐,画面出现美丽辽阔的内
蒙古草原)
同学们,你们来过草原吗?你了解内蒙古草原吗?(学生交流)
3、如果你是草原的小主人,请你为我们安排食宿,那你会让我们住在什么地方?
4、是啊,蒙古包就是草原人民移动的家(师出示蒙古包的图片)
我们这一次神州行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考查各地的民居特色!(师板书:民居特色)
5、同学们,内蒙古草原是我们的第一站,随后我们将继续我们的行程,去感受
更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去聆听更美妙声音。
揭示课题:4、乡音乡情(齐读课题)
(画面再次回到中国政区图,这次飞机停靠在内蒙古,点击后,径直飞往新
疆)
6、伴着《阿拉木罕》的音乐,学生交流对新疆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图片资料,
并引出新疆的独特民居---阿以旺。
7、在随后的活动中,飞机继续飞行,学生一路欣赏祖国各地不同的民风及民居
特色,行程如下:
西藏------碉房------配乐《青藏高原》
云南-------竹楼------配乐《葫芦丝》
福建-------土楼------配乐《闽南民歌》
北京-------四合院---配乐《我爱北京天安门》
陕西-------窑洞------民歌《南泥湾》
上海-------石库门---配乐《叫卖小调》
活动二:九州方圆,感受特色民居
1、同学们,我们刚才一路领略了风格迥异的各种民居,那么,你们是否想过是
什么原因使其各具地方特色呢?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21页,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一处民居加以探究。
2、小组活动:走近各地民居
3、小组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并板书: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教师小结:中国的建筑可以说是一门艺术,每一种风格都蕴涵着独特的人文
魅力。
课文中只是列举了东西南北各具风格的典型,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去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能感受到江南水乡和草原牧民不同的生活方式。
2、通过学习,知道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并能列举几个著名的菜系及其烹
饪的特点。
3、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一些著名的特产,并知道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
形成了各地的特产。
4、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民族的自豪感继续提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知道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特产三、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小调查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江南塞北,尽展生活本色
1、同学们,其实除了建筑风格不同以外,我们各地居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还有
着许多差异,下面我们就以江南水乡和草原牧民为例,进行比较。
2、出示表格,学生独立完成小调查
3、交流,教师在适当时候播放赛马、摔跤、赛龙舟、游泳等各项活动的录像资
料
活动二:酸甜苦辣,分享中华美味
1、我国是一个饮食文化相当丰富的国家,刚才我们通过江南和草原的比较,只
作了稍稍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享受一桌饕餮大餐,一起来细说我们各地的美味佳肴。
2、你品尝过哪些地方菜?你能说说这种菜的特点吗?
3、讨论:不同的菜系的形成和各地的环境有何联系?
4、师简单补充并说明:上海是个开放的大城市,不仅国内各色菜系在我们上海
隆重登场,还有许多国外的知名餐馆进驻我们上海。
我们要做文明的顾客,
同时要记住,有些民族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我们应该尊重各地人民的饮食习惯。
活动三:琳琅满目,搜罗各地特产
1、(出示上海五香豆),同学们,你们吃过这种食品吗?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分发给学生品尝
五香豆其实是用我们很熟悉的蚕豆制成的,这也是我们上海一种生长非常普遍的蔬菜,经过加工后就成了我们上海的土特产。
许多中外友人到上海城隍庙旅游,总会带上几包回去和家人朋友品尝。
2、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外出旅游时会带回些当地的特产吗?
(学生交流)
3、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特产?(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请学生带各地的特产,并
分享)
4、教师小结: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各地自然气候等条件各不相同,所以就形成
了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土特产品。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不出远门就能品尝到各地的美味。
老师也布置大家一个任务,下次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时注意留心观察,在我们上海的超市能买到哪些著名的土特产。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我们是个方言众多的民族,而说好普通话是为了更方
便地交流。
2、通过欣赏,能了解到我们国家有着独特的戏曲文化,我们要学会欣赏并能逐
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把它发扬光大。
3、通过系统学习,了解了我国各地不同的风情,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大家
都是一家人,我们都唱着同一首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系统学习,了解我国各地风土人情都不相同,但是,大家都是一家人,我们都唱着同一首歌,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
三、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声声问候,传递浓浓乡情
1、教师用上海话向学生问好
预设:学生肯定会很诧异,或许会有一阵小骚动,但是呼应我的也应该是亲切的沪语问候
2、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上海话彼此问候,感到很亲切,因为上海话是我们的家
乡话。
但是我们班里还有十几个来自祖国各地的同学,我想此时,他们一定也非常怀念家乡,非常怀念家乡的声音。
下面我们就请他们用家乡话向大家问声好!
3、学生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问候(绍兴、山东、安徽、福建、江西……)
4、平时我们都用普通话交流,今天,我们可要和推普员唱反调了。
来,同学们,
去学几句你们感兴趣的不同的乡音吧!
5、学生自主活动,学习交流各地方言
6、师小结:我国有许多地方语言,但为了更方便沟通,公共场合我们就提倡使
用普通话,所以我们要说好普通话。
活动二:说说唱唱,走进曲艺瑰宝
1、同学们,刚才我们都聆听了各种不同的乡音,其实在各个不同的地方,由各
地的方言而孕育了风采各异的地方戏曲。
你知道我们上海的地方戏吗?(学生交流)
2、欣赏沪剧《阿必大回娘家》片段以及黄永生的“上海说唱”
3、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戏曲?(学生交流)
4、媒体出示:苏洲评弹、东北二人转、重庆大鼓、川剧变脸等精彩片段。
5、小组讨论:各地的戏曲有什么特点?(交流)
6、同学们,乡音是最感人的声音,但是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同学已把普通话
作为自己的首选语言,而对我们上海话是越来越陌生了,为此,老师特地去向我的妈妈学了一段沪剧,来我们一起来唱。
7、师生共唱沪剧
活动三:同一道歌,奏响和谐生活
1、同学们,我们平时关注戏曲的机会还不多,我们应多看看戏剧频道,要知道,
这些戏曲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这里,老师也要为“春节联欢晚会”做个广告,因为这个晚会毕竟是全国人民所关注的,它也融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曲艺节目。
2、说到春晚,我们要回溯到2005年,不知你们是否有印象,那年的春晚,有很
多地方台的主持人都上台了,而且每人手里都拿着代表自己家乡的春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些春联
3、小组擂台赛:读读春联,猜猜地名
4、同学们,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通过这一课的学习,
我们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知道了各地人民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不管有多少不同,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唱着同一道歌。
我们因为有不同而精彩,我们又因为相同而将更合谐(背景音乐:《同一首歌》)
教学反思
情到真处学亦乐
怎样的课堂教学是成功的?我想每一个研究教育教学的专家都有自己的见解,而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也见仁见智。
现在,我们正普遍开展观课评课活动,老师们越来越关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细节的处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句评价等。
教师的专业成长确实有了提高,但细想,这一切似乎还是以教师为本位,我们少了的还是对学生的关注。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堂真正的好课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情投入以及获得的提高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乡音乡情》这一课的情感主线是让学生在了解我国各地风情多样性的基础上,激发一种朴素的民族自豪感。
在全课八个活动环节中,我都安排了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自然生成的环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情感的交流是互动的,所以教师应该和学生融成一片。
在第一课时,我一上课,就安排了师生坐飞机同游神州的活动。
在悠扬的音乐中,师生展开平等的交
流。
此情此景,我想每个孩子都应得到了最美好的情感体验。
在“声声问候,传递浓浓乡情”活动版块中,我的一声“沪语”问好恰到好处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但我考虑到班中还有少部分外来的孩子,为避免他们的情绪低落,我特地安排了他们说说久违的家乡话,并请他们教教小伙伴们。
在友情互动中,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看着他们的真情流露,你能不说好吗?
有情感的课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好课。
在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室里一直回荡着孩子们熟悉的《同一首歌》的音乐,孩子们的情感再一次产生了共鸣,教师再一次深情讲述:这首歌传唱于大江南北,虽然唱的人彼此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唱着同一首歌,共同创造着和谐而美好的生活。
至此,学生的情感也确实水到渠成了。
我们一直在探讨,在教学上要达成三维目标,我认为“情感与价值观”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只有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才能以最佳状态达成学习的最佳效果!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了预期的学习成效,我认为这就是一堂最真实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