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海洋地理》第1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形配套课件 中图版选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该海岸形成(xíngchéng)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流水
(3)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十七页,共30页。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根据题干及 卫星影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属于淤泥质海岸。第(2)题, 淤泥质海岸主要是由流水携带(xiédài)的泥沙物质沉积形成。第(3)题, 由题图可知,该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导致航道淤塞,不宜建设港 口;而在河流入海口处,因泥沙淤积,地势相对低平,一般会形成湿地, 湿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建立湿地保护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海 滨浴场的建设要符合一定要求:坡缓、沙细、浪平、水清,交通便利, 没有排污口,易设置防鲨网等,而河口附近,因泥沙淤积,水流不稳, 易产生水下漩涡,具有不稳定的安全因素,不宜设置海滨浴场;河流入 海口附近,因地势低平,土层结构不稳定,加之海洋潮汐现象,易形成 盐碱土壤,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第二十六页,共30页。
【答案试做】(1)A、B分别位于洋中脊和海沟附近,为板块 交接处,地壳比较活跃。 (2)④、③、②、①。 (3)B处地层年龄最大,根据海底扩张说可知此处为洋壳消失 的地方,为海沟;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此处为大陆(dàlù)板 块和大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置较低而 向大陆(dàlù)板块下俯冲,并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 (4)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 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洋壳,新的洋壳不断生长,随地幔物质 的对流向两侧推开,海底不断扩张形成洋盆。
物等。 3.主要类型:
类型 基岩海岸
主要特征 地势险峻、坡陡水深、①__岬__湾_相间、海岸线曲 折
②_砂__质__海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堆积性海岸,海滩多宽阔平坦
淤泥质海岸
主要分布在③河_口_(_h_é_k_ǒ_u_)_或_平_地原区,海岸带宽度大、 坡度小、海岸线④_____平直
生物海岸
主要包括⑤_红__树__林__海岸、珊瑚礁海岸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典例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5月28日,“海洋六号”船从广州东江口码头起航,远赴 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考分 为三个阶段。本次科考活动中,“海洋六号”将利用先进的调查设备,在 太平洋开展(kāizhǎn)近海底微地形地貌和浅地层测量、深海浅钻取样、 柱状取样、箱式取样、多管取样、海底摄像、温盐深测量、分层生物拖网、 锚系观测、多金属结核拖网等科研项目的调查工作。
第十一页,共30页。
【典例1】读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完成下列要 求。
(1)(海岸类型的判读)比较苏东与闽东南海岸线特征的差异及 形成原因。 (2)(海岸类型的利用)比较上述两地(liǎnɡ dì)海岸带开发利 用方式的差异。
第十二页,共30页。
【解题探究】 (1)如何在区域分布图中判读海岸类型? 提示:结合海岸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看其所在区域的 地形地貌特征,然后进行判读。 (2)如何分析海岸的合理利用(lìyòng)? 提示:首先分析海岸类型,结合类型因地制宜地进行分析判断, 比如基岩海岸适宜旅游,砂质海岸适宜建设海滨浴场,淤泥质 海岸适合滩涂养殖。
第十三页,共30页。
【答案试做】 (1)苏东海岸线平直;闽东南海岸线曲折。 苏东海岸线以河口三角洲和平原为主,属于(shǔyú)淤泥质海岸;闽 东南海岸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shǔyú)基岩海岸。 (2)苏东海岸发展滩涂水产养殖业;闽东南海岸有利于建深水港及发 展旅游业。
第十四页,共30页。
【解析( jiě xī)】本题通过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考查 海岸的异同及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苏东 海岸线平直,闽东南海岸线曲折,联系其所在区域的地形可知,苏 东地处河口三角洲,泥沙堆积形成淤泥质海岸,而闽东南海岸以山 地丘陵为主,属于基岩海岸。第(2)题,淤泥质海岸由于土质肥 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而基岩海岸适宜建设良港和开发旅游资源。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 的边缘
由砾石和沙子堆积而成
平原河流携带的淤泥沉积 而成
红树林与泥沼相结合的海 岸
由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堆积而成
第十页,共30页。
利用
港湾、旅游
海滨浴场
滩涂养殖
抵御风浪、保护 沿海湿地 保护海岸、避风 良港
【迁移应用】 中国最美七大海岸的类型 (1)基岩海岸。 ①台湾野柳海岸;②山东半岛成山头(shāntóu)海岸;③福建泉 州崇武海岸。 (2)砂质海岸。 ①海南三亚亚龙湾海岸;②河北昌黎黄金海岸;③深圳大鹏半 岛海岸。 (3)红树林海岸。 海南琼山东寨港红树林海岸。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加固训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处和b处海底岩石年龄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2)请运用板块构造(gòuzào)学说分析太平洋西侧狭长岛弧链的形成原 因。
第二十九页,共30页。
【解析】第(1)题,海底岩石(yánshí)年龄的大小,以离洋中脊远近 判断:离洋中脊近,岩石(yánshí)年龄小,反之则大。第(2)题,大 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陆板块易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 弧或海岸山脉。 答案:(1)a处岩石(yánshí)年龄老于b处岩石(yánshí)年龄。 海 底岩石(yánshí)在洋中脊形成,在海沟消亡,b处比a处更靠近洋中脊。 (2)受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亚欧板块受挤上拱,褶皱隆 起露出洋面形成岛弧链。
第二十五页,共30页。
【解题(jiě tí)探究】 (1)如何分析某区域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提示:一般来说多火山地震的区域位于板块交接处,地壳活跃。 (2)海底岩石新老顺序与距洋中脊的距离有何关系? 提示:根据距离大洋中脊的远近,距离大洋中脊越远,地理事物的年龄越 老。 (3)在海底地形图中,如何分析地形分布的成因? 提示:海底地形的成因分析一般依据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要根据 洋壳的消亡或生长来判断。
第三页,共30页。
二、海底地形的分布 1.海底地形分布规律:
从大陆边缘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依次(yīcì)是a_______、b大陆坡、
c____岛_、弧d海沟、e_____、f洋中脊。
大陆架
(dǎohú)
洋盆
第四页,共30页。
2.主要(zhǔyào)类型:
类型 大陆架
特征 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缓,水深在__2_0_0 米以内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材料二 科考队员(duì yuán)收集的太平洋部分洋底地层年龄分布 示意图。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1)(板块构造学说对海底地形形成(xíngchéng)的影响)请解释 A和B附近多火山的原因。 (2)(海底扩张说的影响)将图中的火山①~④按形成 (xíngchéng)年代由老到新排列。 (3)(海底地形的成因)解释B处海底地形的成因。 (4)(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请利用该图信息解释洋盆的形成 (xíngchéng)过程。
选修2 海洋地理 第一(dìyī)讲 海洋概述 海岸与海底地

第一页,共30页。
一、海岸(hǎi àn)
1.海岸(hǎi àn)线、海岸(hǎi àn)带、潮间带三者的位置关系:
最高
潮上带
海岸带
潮间带
海陆(hǎi lù)
海岸带
海、陆
第二页,共30页。
潮汐 2.塑造海岸地形的主要因素:海浪、_____(、ch洋áo流x(īy)ángliú)、流水以及生
第八页,共30页。
3.海底地形复杂多样(duō yànɡ),但有规律可循。 海底地形以大洋中脊为中心,各类海底地形(如大陆架、大陆坡、洋盆等) 呈对称分布。
第九页,共30页。
考点一 海岸的主要类型(lèixíng) 【要点解读】
类型
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生物 海岸
红树林 海岸
珊瑚礁 海岸
成因
第二十七页,共30页。
【解析】该题以部分洋底地层年龄分布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 查了海底地形的形成。第(1)题,从洋底地层的年龄看,A处 最年轻,B处最古老,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和A、B的轮廓特征 可知,A为洋中脊、B为海沟,它们均位于板块的交接地带,地 壳比较活跃。第(2)题,按照海底扩张说理论,新的洋壳在洋 中脊形成,并向两侧(liǎnɡ cè)推移,最后在海沟处消失,因此 洋壳地层的年龄随距洋中脊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四处火山的新 老关系可以根据它们距离洋中脊的远近来判断。第(3)题,B 处地层年龄最大,为海沟地形,它的形成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 的理论解释。第(4)题,洋盆是海洋地形的主体,它是海底不 断扩张的结果,因此可以用海底扩张说来解释其形成过程。
三、海底(hǎi dǐ)地形的形成
1.填写相关地理名词或地理过程:
a火山、岛弧,b海沟,c_______,d地幔物质对流,e_______
___。
洋中脊
洋壳消

第六页,共30页。
扩张
2.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k:uò(zh海ān底扩张说)。
大洋(dàyáng)底部地壳不g)断生成-_____-消亡的过程,是地幔中物
第三十页,共30页。
第十五页,共30页。
【加固训练】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héliú)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 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héliú)干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 回答(1)~(3)题。
第十六页,共30页。
(1)该卫星影像反映的海岸类型属于( )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质对
洋中脊
流的结果,形成_______、洋盆。
3.洋海壳沟的消亡与海底地形:(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岩hǎi石gō圈u)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后俯冲或上拱
形成_____、岛弧或海岸山脉。
第七页,共30页。
1.海岸线与海岸带。 海岸线是海平面升到最高处(即最大潮)时与陆地的交线,海岸带是海洋 和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地带,其范围由潮间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 定的宽度。 2.洋壳的形成与消亡是海底扩张(kuòzhāng)的不同结果。 洋壳主要是由于海底地幔物质对流冷却凝固形成,是海底扩张(kuòzhāng) 的结果,其主要地形是洋中脊、洋盆;洋壳的消亡是板块构造运动形成的, 其主要地形是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陡由峭大陆架向外伸展,坡度突然增大,形成一个相对 大陆坡 岛弧 (d_ǒ_u_qi_à_o的) 斜坡
(_d_ǎo_h_ú_)
指大陆和洋盆之间呈弧形分布的群岛
海沟
狭长而深凹,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_洋__盆__
又称“深海平原”,构成大洋底的主体
洋中脊
海底山系,常分布在大洋中心部位,相互连通
第五页,共30页。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迁移应用】 “长大”的红海和“变小”的地中海 (1)红海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即两板块距离是越来 越远的,随着两板块的漂移,红海面积会变大,故红海海域会不断扩 张。 (2)地中海面积在缩小,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板块 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碰撞(pènɡ zhuànɡ),将会隆起,形成 山脉。所以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变小。
第十八页,共30页。
考点二 海底地形类型、分布规律和成因 【要点解读】 1.海底地形类型与分布规律: 海底地形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从陆地向大洋中心依次为大陆架-大陆 坡-洋盆-洋中脊等主要地形,具体特征(tèzhēng)及分布如下图所示。
第十九页,共30页。
第二十页,共30页。
2.海底地形的形成: 海底地形中的洋中脊、大洋底部和洋盆可用海底扩张说解释;海沟、 岛弧则可用板块构造(gòuzào)学说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