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
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教案篇2
1、认识生字及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古词,默写《忆江南》;
2、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
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播放《忆江南》
1、简介江南。

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
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

但是,流
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这节课,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白居易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以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4、指名读。

5、教师指导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忆景
2、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

春天
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男女生合作读。

3、如此景致,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
4、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诗人要由衷的赞叹“江南好”。

读着“江南好”三个字,我们还会情不自禁想起哪些关于写江南的诗句来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诵不完的江南诗词,但是白居易却只用了三个字道尽了江南好。

5、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深情
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白居易任刺史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

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

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白居易落泪了……离开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苏州做过几年官,晚年居于洛阳。

公元838年,离开杭州整整13年的大诗人,已经67岁了,他在洛阳香山脚下,深情地遥望江南。

他多想重回杭州啊!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
终未成行。

他只能将一腔思念,托付于《忆江南》。

直到去世,他
魂牵梦绕的`杭州,他亲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没有能够旧地重游。

——节选自王旭烽《走读西湖》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
4、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
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学生齐背全词。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

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2.课件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晚复相逢。

板书设计:
忆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忆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观地带给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样和学生一起品
味春色呢?《忆江南》就是将春景与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可以读出
诗人用“春”创造出一种“美”。

它能非常透彻地讲给学生听,但
背诵这首古诗,积累这首诗,给予学生不应该是单单一首诗,应该
把思想还给学生。

看到这一切,以诗歌的方式记载着历史。

诗人是
创造者,创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点拨引导现在的学
生做个有思想的人。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说“江南”、“旧曾谙”、“红胜火”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由串讲
诗意:千里江南,绿数红花互相掩映。

有临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绿
如蓝。

那许多红胜火的江花,再让学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绘了那
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样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就容易了。

《忆江南》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

诗人以如画之笔描绘出
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本文的教学重
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自然风光之美,
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
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词这种体裁,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

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对描写的江南美景
能够欣赏,对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浅的认识,透过短短27个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点和的江南情怀,对学生确属
不易。

所以,教学中,分层次逐步推进深入的朗读欣赏就显得尤其
重要。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
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认识、理解生字新词,正确书写“谙”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看解释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并体会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体会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
熟读教材,熟读课标、制作多媒体课件。

环境准备
网络教学环境、白板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二)简介诗人“白居易”。

(三)揭题(板书课题:忆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词。

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词和诗的不同。

2.师相机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外一种文学体裁——“词”,因为句子的长短不一,所以我们又叫它长短句。

设计意图
1.开头先以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介绍诗人,让学生对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题,这样既简洁又明快。

2.对词和词牌名的简单介绍,体现了对中国诗词文化知识的渗透。

二、初读感知,欣赏江南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朗读,评议后再读。

(二)学习生字“谙”。

要求:读准音,认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确书写。

1.指名读。

2.分析字形。

3.理解“谙”的意思。

4.指导书写。

(三)再次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

1.指名读(评议)。

2.范读。

3.齐读。

(四)反复诵读,借助解释、插图,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并能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方法:自读、探讨、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运用阅读方法自
主学习,理解词意,逐步培养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找词眼。

1.品读“好”。

这首词中哪一个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赞美?
2.指名朗读“江南好”。

3.齐读“江南好”(体会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之情)。

(二)品词赏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节奏美。

方法:指名读,齐读,老师
和学生合作读。

2.想象画面。

(1)我们通过这么多遍美美地读,此时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想象画面,并描述画面,再有感情的朗读。

预设与相机点拨:“太阳出来了,江边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比火还要红。

”这“红胜火”是一种怎样的景象?这鲜花怒放的景象,让我们想到了哪些词语?“我看到了绿绿的江水”——那是怎样的绿啊!这绿绿的.江水静静地流淌着,这让老师不禁想起了这个词:绿波荡漾,你又想到哪些词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课件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明丽秀美的风景。

(2)赏析“能不忆江南”。

这句“能不忆江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忆人。

课件出示,资料链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当于杭州市长)满三年,就要离开杭州了。

三年来,他带领百姓筑起了一道美丽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诗篇,结交了许许多多的好友。

离别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洒泪而别,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诵诗韵。

1.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读出诗韵)。

2.再次有韵味地朗读,把这首词里面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
老师。

设计意图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

所以在这一板块中,得从“好”字入手,体会一字所含情感,所用
之妙,然后抓住诗词中的具体体现江南景致之“好”的诗句,想象
美丽的画面,进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感受诗词意境。

在此同时让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以及老师和学生合作读,这样
的反复诵读,既能体味韵律,又能悄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既落实
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训练,又能让学生感受江南自然风光美,
从而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一)我是小诗人。

忆海南
海南好,风景()。

遥看遍地(),
抬头望天()。

能不忆海南?
(二)欣赏佳作,教师讲评。

(三)推荐阅读《忆江南》其二、其三、
设计意图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把写与读相结合,把
写与感受相结合,是实现写的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学习《忆
江南》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又把读与写的教学落到实处。

《忆江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生字“谙”。

能正确读写“江南、风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注解、阅读相关资料等方法,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
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4、通过对这首词的理解、诵读和欣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整首词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创情境巧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江南的了解。

2、(播放课件)请学生欣赏江南的美丽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词”
1、理解题意: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三个字的意思。

2、介绍写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过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
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

晚年,回到故乡洛阳。

在他67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
可见江南美丽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词”:让学生比较这首《忆江南》与以往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说一说对“词”的了解。

三、明词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读整首词:请同学们轻声读这首词,然后借助书下解释和阅读资料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并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2、集体交流探究:
(1)请学生说一说,通过读这首词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品重点词:请学生说一说,你觉得词中哪个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点品析“胜”“蓝”“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朗读指导
层次一: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朗读习惯读词。

层次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古人读词的方法朗读。

层次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迁移拓展:“异色相衬”写作手法在其他诗词中的应用。

(3)品析“谙”“好”。

体会为什么不说江南“美”,而说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忆江南?”一句,讲述挥泪告别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读诵全词
1、激情朗读整首词,读出词中蕴涵的情感,读出词的`韵味。

2、背诵整首词,不会背的可以适当的看一看手中的参考资料。

五、巧拓展重积累
1、欣赏歌曲《忆江南》,请学生边听歌曲,边加上恰当的表情
和动作。

2、拓展《忆江南》其二、其三,请学生课后搜集资料,弄懂白
居易在这两首词中还“忆”了江南的什么?并把这两首词抄写在自
己的积累本上。

《忆江南》教案篇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
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民族文化的殿堂,从
而热爱古诗词。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小学生提出了要背诵古诗词不
得少于80篇的要求。

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
从而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忆江南》是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选取了“日
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
渲染了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
南的思念眷恋之情。

然而,江南之春,无所不在,美不胜收。

“江
南好”,“好”在哪儿呢?并不是“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
江水”所能概括的。

词中的一个“好”字,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个“好”字,才能欣赏到真正的江南之春。

以下是龙港一小市教坛宿将张文燕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师:古典诗词我们光知道它的意思还不够,要懂得通过语言来
品味,来欣赏。

那么你认为这首词那里写得好?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好个绿更绿,红更红,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老师来到这江边走走,你能从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红、绿。

师:我们看到的什么是红的?
生:花、火、太阳。

师:红红的太阳,照着红红的花。

生:那么红,那么热烈。

师:什么是绿的?
生:江水。

师: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绿,那么清澈,带着春天的气息。

师:多美呀!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分男女声读个别读…………
师:这美令我们陶醉…………是不是就是这些花和水?
生:还有“好”,因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师:这个“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传奇,最传神的,谁能用“江南好”说说江南的风景?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生:…………
师:真厉害!让我们听《江南丝竹》想想白居易还忆什么?
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的作业,根据要求写一句话,写出江南的美景。

忆江南,忆江南!
曾经的岁月怎能忘?曾记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生:交流。

师:“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能不忆江南?诗人对江南有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忆江南》之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再重游?
《忆江南》之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自学、感悟、诵读。

本课的教学,老师注意在课堂中唤起儿童的思维想象,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把诵读、吟诵、想象融汇
其中,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通过仿写词,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能体现出新课程的新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不仅领悟词的大意,感悟词的意境,体
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信息量大,极大地
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和运
用语文紧密地结合起来。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的学习的局限。

老师教《忆江南》时,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写的
三首《忆江南》组合起来,以开头的一首,带动学习另外的两首。

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对江南无限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风景旧曾谙,能不忆“课改”?──《忆江南》教学反思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西城实验小学蒋寿军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
可谓“风景旧曾谙”。

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
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
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
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

太阳初升,把江中的
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

我怎
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


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
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

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

也许以前学生
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解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

如果是
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
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
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
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
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

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
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

他没有从描
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
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
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解释是:蓝:蓝草,
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
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
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
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
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
是“绿”。

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
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
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
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
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
是指“江边的花朵”。

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
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
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解释:
“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
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
的原因。

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

”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


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
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
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
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
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
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

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

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

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

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

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

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

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

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忆江南》教案篇6
《词两首》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