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C C U P A T I O N
职业 总第641期
2023年9月上
91
文/姜富宽
对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知与思考
一、 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目的是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

2010年、2012年、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部分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进行了3个批次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了进一步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些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在技工院校中普遍推行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笔者通过对驻马店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各个专业情况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认为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由原来单一对技能的要求,转变为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如是否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的品质、团队合作的意识,是否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
程度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再加上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造成了学生不愿学、不会学、也学不会的尴尬局面。

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更多学生有效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开发一体化教材
技工院校推行一体化课程改革,教材必须先行。

开发出一套科学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一体化教材,是开展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技工院校不能推行一体化教学,究其原因是缺少配套的一体化教材,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不能真正体现“工学一体、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

有些专业实训课教材和理论课教材在衔接方面连贯性不好或者在内容上出现重复,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开发一套切合本校实际的一体化教材,为一体化教学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是当前技工院校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

为了开发出一套实用、简明的一体化教材,学院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即通过走访调研,首先确立一套一体化课程框架,然后制定出一套一体化课程方案、开发出一体化教材,最后再总结完善,形成一体化教材开发成果。

以学院电气自动化设备
摘 要:本文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背景、教材开发、一体化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合驻马店技师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一体化 技工院校 课程改革
交流平台
92
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具体方法如下。

(一)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1.进行调研与分析
组织专职教师深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对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充分了解,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技能等级需求、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群等进行充分调研,并与国家职业标准对照,充分分析各岗位、各等级专业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来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层次。

2.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即为典型工作任务,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统称为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通常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典型工作任务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进行提炼。

学院组织中集华骏、天方药业等当地知名企业中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召开专家访谈会,列举出专业技术人员从“生手”“熟手”到“能手”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经过总结、合并同类项,最终提取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3.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
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充分分析,构建一套一体化课程框架。

一套完整的一体化课程框架应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名称、工作内容、代表性工作任务、参考性工作任务等。

一体化课程框架的确立,为一体化课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为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和一体化课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理论支撑。

依据已经确立好的一体化课程框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应对专业的基本信息、培养层次进行描述,确定每一门一体化课程以及代表性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时分配、教学建议以及根据不同培养层次对综合职业能力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设计。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化课程方案制定工作流程
(三)一体化教材开发成果
基于上述过程,经过不断实践、修改和完善,学院先后确定并最终形成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框架》《一体化人才培养标准》《一体化课程规范》《一体化课程标准》等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开发出了《简单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自动化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简明实用的一体化教材,为学院大力进行一体化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
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包含一体化学材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一体化学习场地建设等,这些是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和前提。

(一)一体化学材
一体化学材,即能够直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资料,主要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操作手册、设备说明书、专业资源库、企业技术资料等。

一体化学材建设应该以学生(学习者)为中心,体现学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一体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和帮助者,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扮
O C C U P A T I O N
职业 总第641期
2023年9月上
93
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分配、各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等都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体化教师能否把专业能力、企业工作能力、课堂把控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等集于一身,关系到一体化课程实施能否成功。

因此,尽快培养出一支合格的一体化师资队伍,是保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学院经过长期探索与总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教师学习、进修机制
定期安排教师“走出去”, 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到相关培训基地学习,鼓励他们到生产一线进行锻炼,提高操作技能和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学习一体化教学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会一体化教学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理论学习,了解本专业岗位群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会如何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如何开发一体化课程,使相应教师达到一体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理论水平。

二是提升专业技能,提升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

通过说课、模拟教学、专业技能培训等环节,让教师了解一体化课程的组织实施过程。

三是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拓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可以采用组织专家开办讲座、开展企业访谈、进行交流研讨等方法,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

2.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把企业一线的工程师、能工巧匠“请进来”,让他们担任学院客座教师。

他们能够把实际操作技巧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传授给校内教师,在广大教师中起到“传帮带”作用。

二是将学生按专业对口安排到校企合作企业实习或就业,并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调研,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反作用于一体化教学实施,使一体化教学更接近实际生产过程。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促进教师的一体化教
学水平“强起来”。

以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为引领,动员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大赛,旨在提升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能力。

学院教师参加了多项校级、市级和省级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以及优胜奖若干项。

通过参赛,教师提升了文字编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一体化学习场地建设
一体化学习场地建设应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体化学习场地应设置在学习工作站或者靠近实训设备的场所,照明和通风条件良好,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画笔、白板等教学设备。

既能实现集中教学,又能实现分组教学,同时具有信息检索、工具存放和成果展示等功能。

结合实际情况,学院先后建成了PLC 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维修电工一体化学习工作站、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一体化学习工作站等,开展一体化教学。

四、小结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一体化课程改革卓见成效。

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育人水平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技工院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对“一体化”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2]梁海珍,刘向勇.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21(6).
[3]张良.新时期提升技工院校内涵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培训,2021(4).
(作者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