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
作者:陆冠瑜
来源:《丝路艺术》2017年第03期
摘要:积极践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把农村文化特色培育成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引擎,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为例,总结归纳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基本原则、具体实践和应注重的问题,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融合共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本。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实践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主动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放在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凸显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对社会风尚的引领作用,着重优化政府导向和社会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布局与结构。直面文化就是软实力,文化就是可持续生产力的社会发展趋势,通过进一步指导、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式,依托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强化宣传精神文明、伦理道德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落实落细到倡导文明风尚、构建美好家园的层面,整体推进乡风文明,打造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和精神家园,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提供稳定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带动性原则。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改变乡村振兴建设“千村一面”的局面,带动乡村振兴建设向个性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综合运用新建社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农家院落,独特的乡村文化,与全国艺术类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做大做强大学生艺术采风创作基地,促使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吸引更多的文化设施、文化惠民服务、文化人才涌入乡村,带动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深化;为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提供了机会,通过开农家乐、民宿、销售土特产及渔民画等文化创意产品,带动村民生活富裕。
科学性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社区文化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相衔接,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发展体系三匹马来拉动文化惠民一车的“三马拉一车”文化发展总体布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在促进乡村振兴上的針对性。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融合共赢效应,在进行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时,致力于文化提前介入、理念到位、措施得当,实现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升级,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软件发展。同时,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将生态、田
园、农家、文化深度融合,在保持田园风光、乡村风貌的同时,挖掘利用乡村文化生态,通过打造乡村文化景观区,将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农渔家乐产业,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提升了乡村吸引度。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具体实践
1.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注重文化内涵的承载,结合海岛、农耕、民俗、戏剧等区域特色文化,新建露天电影休闲广场、文化大礼堂、火车书吧、墨沏书屋、南洞民俗文化馆、党建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新绘制农渔俗风情壁画5000㎡,文化设施面积新增余3000㎡。目前,新建社区建有由明清老街、火车广场、壁画村、渔人码头等组成的乡村文化景观区,共有农家书屋、农民艺术创作中心、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设施11000㎡,有效保障了社区群众阅读、参演文体活动等文化需求。
2.大力传扬区域传统文化。建成戏剧陈列馆、戏剧角,成立区戏剧演出协会新建分会,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展戏剧人才培养,传播传承传统戏曲。利用周末、传统节庆日、文化遗产日等时间节点,自主开展南洞过大年非遗民俗体验、元宵戏剧游园会、端午“粽香情”游戏体验、冬至包汤圆等非遗展示展演、民俗活动,同时依托“送戏下乡”平台,开展布袋木偶戏展演近百场,深受当地百姓及游客追捧。加大传统技艺类项目及传统美术项目作品的展销,在南洞群众创作中心展示贝雕、渔民画、船模等非遗产品,扩大了非遗的对外影响力。
3、公共文化服务影响深远。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品牌等文化要素的展示和开发,构建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开设“墨沏书屋”作为公共图书流通点,培育优良阅读习惯,在当地群众及游客群体中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自觉学习的书香之风;以农村文化礼堂、群岛美术馆为阵地,连年举办系列文化公益培训,通过细致的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融汇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机制、现代化要素,重点推进社区的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功能完善和文化管理规范,在内涵上充分发挥文化陶冶人、教育人的作用,激发当地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无穷动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各项保障机制运作稳妥。完善保障机制,成立定海区新建生态村建设管理委员会,由管委会文化发展部专门负责文化小镇的打造。完善资金保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目前已向国家旅游局、国家住建部、省委宣传部等争取项目资金1700万元。通过市场化运作融资3000万元。完善宣传保障,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9家央媒走进文化小镇采访。加强与新浪、凤凰等知名网络媒体合作,开展新媒体系列外宣。完善人才保障,采用“内育+外引”形式,培育基层文化人才,一方面是依托“百姓课堂”公益培训师资资源及“十百千”典型培育工程,举办渔民画、剪纸、欢庆锣鼓、民俗舞蹈等系列培训,开展新建社区特色团队培育,自2015年以来累计培养文化实用人才450余名,打造渔民画等本土文化团队6支;一方面是引入艺术机构,先后引入省作协、市摄影家协会、市(区)汉文化协会等20余个文艺单位(团队)常驻社区,促进社区文化多元发展。
参考资料:
[1]陈建. 超越结构性失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研究[J]. 图书馆建设, 2017(09)
[2]张军. 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 [J].中国农村经济,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