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小题训练5: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语文小题训练5: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绝密★启用前
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限时训练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5分
命题人:喻玉分享:吴林艳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9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士具有很强的政治依附性,他们在人身或活动上,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地服务并依附于诸侯权贵,结果成为诸侯权贵政治斗争的工具。
但同时,侠士也以依附政治人物为工具性手段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其政治依附性因其所拥有的侠义精神而独具特点。
有些侠士,()。
春秋时,专诸因伍子胥的引荐被公子光赏识重用,后来合身刺杀王僚只是为报公子光的___________,但客观上却帮助公子光夺取了王位。
更多的侠士因其臣属或门客的身份,导致其行为直接以政治为导向。
战国时唐雎面对骄横狂妄的秦王,
___________,以“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来威胁秦王,也是基于自身使者的身份,希望不辱使命。
俠士的政治依附性还表现在侠士往往会成为政治人物的牺牲品。
在他们的无畏的行为中常隐藏着___________,即便是一生迫随,___________,备受诸侯权贵的青睐,其结局也是其政治依附性的一种悲剧性体现。
战国时聂政、荆轲等人皆在刺杀活动中殒命,成就了侠士英雄的悲剧形象。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在人身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B.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
C.他们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D.他们在活动上直接或间接地依附于诸侯权贵,在人身上或强或弱地服务于诸侯权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其行为主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客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B.其行为客观上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主观上却不以政治为出发点
C.其行为客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主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D.其行为主观上不以政治为出发点,客观上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知遇之恩令人发指不虞之誉丰功伟绩
B.知遇之恩怒发冲冠不测风云劳苦功高
C.再造之恩令人发指不测风云劳苦功高
D.再造之恩怒发冲冠不虞之誉丰功伟绩
4.下面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发言,我十分荣幸。
三年前,我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来到这里,怀揣梦想;今天,作为恩师的高足即将腾飞。
但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恩,挂念母校,如果母校需要,我一定会鼎力相助。
最后,希望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________,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
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_______,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
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_______,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7.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6分)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
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标题:________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
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二、情景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_________”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的流水声;“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三、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9.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10.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四、文学常识(18分,每个3分。
)
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军,是古代天子所统领的军队的统称,在唐代指禁军,是皇帝的侍卫军队,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六军”都是指皇帝的禁军。
B.行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临时居住的地方,可能由其它建筑改造而成。
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C.伯仲,本义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最小。
后以“伯仲”形容人才能相当,不相上下。
D.骚体,也称楚辞体,因战国时代楚国屈原的作品《楚辞》而得名,是指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诗歌体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
”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
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1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库指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古代常“府库”并用,如《鸿门宴》中有“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府库”的“库”即指此意。
B.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
臣下的称呼或夫妻互称。
C.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
古人常用字谦称自己,对平辈或尊辈称名。
如项羽名籍,字羽。
D.“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传”指“传记”,《左传》就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纪传体史书。
14.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于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在坟墓旁搭盖小屋,供守丧期间居住,以守护坟墓,这种坟墓前小屋称为“庐墓”。
B.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汉代始设于京师,为中央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
C.按古代礼仪,在宴席上,宾主之间四面的座位,以背北面南座位最尊,次为南边座位,再次东边座位,最卑西边座位。
D.青衫,青黑色单衣,可指古代学子所穿之服,借指学子、书生,唐朝时职位低的官员所穿青黑色单衣也称为青衫。
15.对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齐衰、斩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B.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拨官吏的制度。
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
16.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 )
A.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月末的一天。
B.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
戌时即晚上5-7时。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淳熙丙申至日”就是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
D.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 句中“黄昏”是晚上19时至21时。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
”诏以告直付阁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
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
”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
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
”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
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
退谓同列曰“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
”众莫不叹服。
节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公著正直敢言。
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
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
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
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
必要性。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敌也。
”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21.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
(3分)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在“人身”上“依附”,再在“活动”上“服务”,排除B、D两项。
第二处是修饰不当,“直接或间接”“或强或弱”应该分别修饰“服务”和“依附”,排除A项。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
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
按照逻辑顺序应先“主观上”再“客观上”,排除B、C两项;“以政治为出发点”属于“主观”范畴,“服务于诸侯权贵的政治活动”属于“客观”范畴,排除A项。
故选D。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知遇之恩,得到赏识或重用的恩德。
再造之恩:像救了自己性命那样大的恩德。
此处前文是“公子光赏识重用”,所以用“知遇之恩”较为符合语境。
第二处,怒发冲冠: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令人发指:人的头发都竖了起来,形容愤怒到极点。
此处是形容唐雎因秦王骄横狂妄而愤怒,所以此处用“怒发冲冠”较为合适。
第三处,不测风云: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不虞之誉:预料不到的赞扬。
此处是对侠士人物行为遭遇的陈述,所以此处应该用“不测风云”。
第四处,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此处是对侠士一生经历的描述,所以用“劳苦功高”更为贴切。
故选B。
4.①“莘莘学子”改为“学子”②“高足”改为“弟子”③“垂念”改为“感念”④“鼎力相助”改为“略尽绵薄”⑤“希望”改为“祝愿”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本题,题干指出语段是“某位高三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有五处用语不当”,要求“找出并做修改”。
通读语段,莘莘学子:众多的样子。
指众多的学生。
“我”是一个学生,可改为“学子”。
高足:指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不能用于自己,可改为“弟子”;垂念:敬辞。
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此处是说自己不忘师恩,表达不得体,可改为“感念”;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
用此处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略尽绵薄”;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这里“母校光辉历程更辉煌,人才辈出代代强”显然是祝福的话,可改为“祝愿”。
【点睛】
语言表达得体的得体,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
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5.则会造成听力损失无论暴露时间长短如果音量过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①空,前句为“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后句为“甚至失聪。
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据此可知此处应填“听力会受到损失”。
第②空,前文为“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
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后文为“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分析可知此处应填“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第③空,根据前文“即使是乐音”“时间过久”以及前文对“噪声、音量、时间”的分析可知,此处应填“音量过大”。
6.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首先阅读文段,划分层次;然后对每一层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要求语言精练流畅。
对本段新闻进行压缩时,需要抓住“英国杜伦大学”“中国故宫博物院”“陶瓷器残片”“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等关键词句,然后整合成答案即可。
7.(1)示例:图1 (2)凝聚力量,抗击疫情(图2 新门神)(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
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4).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
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8.横槊赋诗哀吾生之须臾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如鸣佩环水尤清冽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和默写的能力。
重点注意的字,如“槊”“赋”“须臾”“荧”“妆”“佩”“佩”等。
9.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10.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11.D
12.C
13.B
14.C
15.D
16.B
17.B
18.C
19.B
20.(1)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
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
”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2)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
21.为了不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
因为皇上还年轻,需要直言规劝国君的臣子,以防有人谄媚惑乱皇上。
【解析】
【分析】
17.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
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幽”是动词,宾语是“其主”,“将”是副词,修饰“大举讨之”,故从“主”和“将”中间断开,排除AC两项;
“得”是动词,宾语是“人”,故在“人”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8.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释老,指释迦牟尼”错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错误,“趁机劝说”错误,由第二段“帝从容与论
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
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可知,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并没有趁机劝说。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谕”,告诉;“所以”,……的原因;“劝”,劝勉;“赖”,依赖;“已”,停止;“竟”,最终;“解银台司”,被动句,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2)中,“推本”,依据;“暇”,空闲,“未暇”,没有来得及;“举”,都,全;“咸”,都;“便”,便利。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然后到文中找到“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情”这一内容,再筛选出他为何这样做的原因,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
从文中来看,本题的信息在最后一段,“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接着看吕公著的解释“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意思是“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
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
【点睛】
考生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
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
借助误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吕公著字晦叔。
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
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
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
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
”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閤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
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
”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
”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
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