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与《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与期末考试都适用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与《现在汉语》名词解释
汉语:(狭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又叫“通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在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也即“地点方言”。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的言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适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异。
母语(即原始基础语或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嗦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
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类推作用: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前者是愈发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类推作用”。
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心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了更大的条理性。
词义的演变: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
从词义演变的结果看,新义不外乎是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词义的扩大: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就是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缩小:如果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小,这就是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如果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这种演变就是词义的转移。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
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2%。
分布在上海市、苏州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的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3.2%。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3%。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
闽方言: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5.7%。
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域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广东懂不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浙江南部温州地区的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省的大多数汉人居住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4%。
当地人叫“白话”。
分部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部、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子啊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语言:语言是一个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语言学: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发展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以及语言研究成果的应用问题,等等。
分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领域。
语文学:语文学又叫传统语言学,用于指19C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之前的语言研究,这时的语言研究尚未独立,语言学作为其他学科的附庸而存在,语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从而为统治者治理国家或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服务。
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类语言的起源、发展、本质,探究人类语言内部结构的共性即偶变规律的语言门类。
理论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的一个部分,与应用语言学相对。
主要以语言系统的描写、语言运用机制、语言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包括聋哑盲教学)、文字的创制和改革、正音正字、词典编撰等,广义的应用语言学还包括与计算机有关的机器翻译、情报检索、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共时语言学:又称描写语言学,是从语言发展的一个横断面对一种语言的特定时期的相对静止的状态进行静态研究的语言学分支。
历时语言学:又称历时语言学,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研究某种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语言学分支。
历史比较语言学:19C30年代兴起的一个语言学的重要流派,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具有共同母语的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它们的历史发展。
它的出现是语言学走上独立
发展道路的标志,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的瑞典籍汉学家高本汉是做这一工作而取得重要成就、在汉语史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一个学者。
结构语言学:又称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C以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三大语言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描写语言学:结构注意语言学注重对话语言的结构系统共时描写,偏重结构形式的静态研究,不重视意义,重视语言个性,不重视语言的共性,因此又被称为描写语言学。
“小学”:在中国古代,小学先从教授字的形(六书)、音、义开始,就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统称为小学。
小学一直是经学的一部分,包括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三哥分支学科。
语音: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交际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具有生理属性、物质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快,声音高;振动慢,声音低。
)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振幅大,声音强;振幅小,声音弱。
)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振动久,声音长;振动短,声音短。
)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无题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造成不同音色的三种条件: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元音,又叫母音。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鼻化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口腔和鼻腔同时打开,元音就会带上鼻音色彩,这种元音叫做鼻化元音。
国际音标用附加符号“”表示。
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态,包括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及气流强弱的情况等几个方面。
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尖中音(d、t、n、l):由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
舌面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前音”。
舌根音(g、k、h):由赦免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舌面后音”。
塞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崩裂而出,爆发成声。
擦音(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仅仅,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就是说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单位,是一个辅音,并不是两个辅音的复合(复辅音)。
鼻音(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发音。
边音(l):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但舌头的两边仍留有空隙,同时软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的两边或一边通过。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又叫不带音。
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又叫带音。
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强的叫送气音,共有p、t、k、q、ch、c等六个。
不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比较弱的叫不送气音,共有b、d、g、j、zh、z等六个。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
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叫复元音。
复元音韵母:由复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复元音韵母,简称复韵母。
二合元音:用两个元音符号表示首音、尾音的,叫“二合元音”。
(普通话中二合元音韵母有9个)
三合元音:用三个元音符号表示首音、中音、尾音的,叫“三合元音”。
(普通话中三合元音韵母有4个)
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复韵母的发音起点,发音轻而短。
韵头只有i、u、ü三个,都是高元音,出现在韵腹前面。
韵腹: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或元音带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中,口腔开口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叫韵腹,它是韵母的主干。
韵腹前的叫韵头(介音),后面的叫韵尾。
韵尾:表示复韵母最后滑动的最后方向,音质含混而不太固定。
前响复元音韵母:ɑi[ai]、ei[ei]、ɑo[ɑu]、ou[ou],共有4个。
发前头的元音后立刻滑向后头的元音,后者音质含混,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后响复元音韵母:iɑ[iA]、ie[iε]、uɑ[uA]、uo[uo]、üe[yε]共有5个。
发音时,前头的元音轻短,只表示舌位从那里开始移动,后头的元音清晰响亮。
中响复元音韵母:iɑo[iɑu]、iou[iou]、uɑi[uai]、uei[uei]共有4个。
发音时,前面的元音轻短,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后面的元音音值含混,只表示舌位滑动的方向。
鼻音尾韵母:带鼻音韵母又叫鼻音尾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
(普通话共有16个带鼻音韵母: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和ɑng、iɑng、uɑng、eng、ing、ueng、ong、iong)
“四呼”: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
开口呼——韵母不是i、u、ü和不以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声调:就是指汉语中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阴平(第一声):高而平,即由5度到5度,表示声音比较高,而且基本上没有升降的变化,调值55。
因此,阴平调又叫高平调或55调。
阳平(第二声):由中音升到高音,即由3度升到5度,是个高升的调子,调值35.因此,阳平调又叫中升调或35调。
上声(第三声):由半低音先降到低音后升到半高音,即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调值214。
去声(第四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即由5度降到1度,是个全降的调子,调值为51.因此,去声调又叫全降调或51调。
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元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辅音音位: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
调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音(质)段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的音位。
非音(质)段音位:声调音位(即调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超音段音位。
/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音位体系:一种语言的音位总是以一定的方式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
音位变体:一个音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叫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是同一个音位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
/各个音位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音位自由变体:没有环境的限制,可以自由更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
/音位之间的相互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限制。
区别特征: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种语音的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叫区别特征。
互补分布;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的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能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出现的位置是相互补充的。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叫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一个音和其他的音结合成一串其它的音,就会相互影响,产生语音的变化。
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同化。
异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同或不相近,叫异化。
弱化:语流中一个较强的音由于所处的地位或受邻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较弱的音,叫弱化。
脱落: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叫脱落。
对立和互补:是语言里音与音之间的两种重要关系,是考察一个音素在具体语言中的作用的根据。
彼此对立的音素,起着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彼此相似而互补的音素,可能被语言社会当作一个语音使用。
历史音变: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演变而造成的语音变化叫历史音变。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是语音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的声音和语言的意义是紧密联系着的,因此,语言是一种声音,但又与一般的声音有着本质区别。
音标:记录音素的符号,是音素的标写符号。
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如汉语拼音字母、英语的韦氏音标和国际音标等。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8月制订公布,被各国语言工作者采用的,不带民族特色的记录语音的语音符号。
宽式标音: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又叫做“音位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以不必记录。
严氏标音:又叫做“音素标音”,是一种详尽记录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
基音/陪音:声音大都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纯音构成的符合波,其中频率最低的那个纯音叫基音,其它叫陪音。
乐音/噪音:基音和频率和配音的频率之间总是保持一种整数倍的关系的声音,它的波形总是有规律的叫乐音;不具备整数倍关系,波形不规则的叫噪音。
共振峰:一个音的陪音经过共振腔时,一部分引起共振腔里空气的共振,从而得到强化的一簇陪音聚积而成的高峰叫共振峰。
语音的社会属性:指同一个音素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交际中执行不同的功能。
语音的这种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
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主动发音器官和被动发音器官:在发音器官中,有些如唇、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主动发音器官;有些如口腭等不能活动的叫被动发音器官。
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和冲破障碍的方式。
调位:在一些语言中,可以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调位。
时位:在有些语言和方言中,用音长的变化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重位:用音强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重位。
意群:从意义的联系来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就叫“意群”。
节拍群:意群可大可小,在较大的意群里,还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成更小一些的意义整体。
这就叫做“节拍群”。
重音: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或者叫做语句重音。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变化。
尖音/团音: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经常运用的两个术语。
舌尖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尖音;舌面前塞擦音、擦音与齐、撮二呼的组合叫团音。
尖团合流:现代北京话和不少汉语其他方言这两类字都读一样的音,这使得中古一些不同音的字合流为同音字了,这种变化叫做“尖团合流”。
浊音清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
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
语言演变规律/音变规律:语言演变规律是同一语言内部语言层面演变的规律。
/音变规律具有条件性(语音条件)、时间性(只在某一时期中演变)和地域性(只在某一地区演变)三大特点,规律性和系统性是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音变的结果。
语音对应关系:指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注意:语音对应并不等于语音近似。
文字:“文字”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个的字,一是指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体系。
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独体字/合体字:只有一个构字成分的字是独体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构字成分的字是合体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
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部件:部件又称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部首: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