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教材分析 北师大 8下
(完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报告
独田中心学校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胡家平杨仕如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目标: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4、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
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求概率的方法:
A发生的次数 M
①实验概率:
=
P(A)
试验总次数
N
(N
∞,几乎处处)
②几何概型: A发生面积
S1
=
=P(A)
总面积
S
③古典概型: A可能发生数
所有可能结果出现总数
=P(A)
九年级讨论了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 率等问题。其中用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 法(树形图、列表法),以等可能性为前提并基 于公式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统计活动的目的。由目 的决定调查项目及调查表、问卷等的设计, 由目的择定调查方法及结果的呈现方式。 依据目的对结果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反思, 反思是重要的学习。
七年级已学习了数据收集与呈现方式(条形图、折 线图、扇形图等),领悟数据是有实际背景或特定 含义的数字。“用数据说话”即揭示数据图表所表 达的信息和意义。
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一)从“以认识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二)教与学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三)新课程不是一个“范本”,而是提供一个活动的线索 给教师提供创造性的空间。教学有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继续沿用上一册的编排理念,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全册教材共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篇课文和相关的拓展内容。
选文涉及文学名著、现当代优秀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文本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课文主题分析本册教材的课文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也有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还有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反思。
每个单元的主题都有明确的导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文化知识渗透在课文中,编者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古代诗词的鉴赏、传统节日的介绍、地方民俗的描绘等。
这些文化知识的渗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科学元素解读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在课文中增加了不少科学元素,如科学原理的阐述、科学实验的描写等。
这些科学元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了跨学科的学习。
五、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境教学等。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深奥的文学理论和复杂的文化内涵上。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这些难点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重点则应放在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深入剖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七、课后习题指导课后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他们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布置课后习题时,应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题目。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完整版)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反证法以及应用本章的知识证明或者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本章是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行线的证明”中,给出了一些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三角形的证明是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方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和中档解答题为主,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的角度问题,边长的计算或证明角、线段相等或推导角之间的关系及线段之间的关系.另外,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作图也是常见的题型.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4.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5.真假命题的判断.【本章难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证明.2.用反证法证明.3.根据已知条件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4.应用本章的知识证明或解决有关几何的综合性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无处不在,如:在等腰三角形中,将等角问题转化为等边问题进行解答;求三角形周长时,常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将求周长问题转化为求已知线段的和差问题;证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的和差关系时,将相关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证明.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求解等腰三角形的内角时,应分类讨论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3.体会建模思想,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模型进行求解.课时计划1 等腰三角形4课时2 直角三角形2课时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4 角平分线2课时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数轴表示、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不等式是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形式,它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本章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面对大量的同类量,最容易使人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初中数学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的存在性问题的探讨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组)的解法.3.不等式(组)的解集及不等式(组)解集的数轴表示.4.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本章难点】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2.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3.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思想方法】1.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中利用数轴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或字母的取值范围等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时,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2.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在实际问题中,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求解最大(或最小)值时,往往要通过分类讨论思想求出结果.3.掌握转化思想.求解不等式(组)与方程(组)的综合应用时,常用到转化思想,将方程(组)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组)问题.课时计划1 不等关系课时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时3 不等式的解集课时4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时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课时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时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简单的图案设计.本章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先从观察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开始,直观的认识平移、旋转,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各自的规律,得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然后利用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单的平移作图、旋转作图,通过分析简单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等变化关系,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的应用价值和丰富内涵;最后,通过简单的图案设计,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融合在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活动中.本章在中考中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解答题等多种题型出现,特别是有关平移、旋转方面的知识与以后所学的函数、相似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作为压轴题考查.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应用.2.简单的平移、旋转作图.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本章难点】1.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2.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本章利用转化思想,通过平移、旋转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从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本章在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形变换问题时,将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换结合起来使问题变得易于解决.课时计划1 图形的平移3课时2 图形的旋转2课时3 中心对称1课时4 简单的图案设计1课时第四章因式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是整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和整式乘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后续学习分式化简与运算、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基础.学生已有的因数分解、整式乘法运算的学习经验是本章学习的基础.本章教科书通过设计因数分解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因数分解的必要性,继而用字母表示数体现一般化;通过类比因数分解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和因式分解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经历借助拼图解释整式变形的过程,体会几何直观的作用;通过分析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互逆过程,学习因式分解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认识.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基本运算,在方程、函数等代数知识中随处可见,是许多恒等变形的基础.在中考中,一般在各地选择、填空、解答中均有出现,两步分解的居多,更多的是与其他代数知识综合考查.因式分解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探索分解因式的方法.2.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3.会用公式法把多项式分解因式.【本章难点】1.因式分解的概念的理解.2.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3.确定合适的方法分解因式.【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整体思想:本章在分解因式和求代数式的值时,经常用到整体思想,将部分代数式看作一个整体进行化简.2.体会转化思想:在进行因式分解时,可以根据代数式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转化,再结合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课时计划1 因式分解1课时2 提公因式法2课时3 公式法2课时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主要学习认识分式、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分式是代数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式的基本性质与运算法则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重要依据.分式与分数、因式分解、一元一次方程、反比例函数等联系密切,在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式的混合运算和分式方程及其应用是近年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通常是一个填空题或选择题,另外有一个中等题,多数情况是利用分式的知识化简求值,有时会有新定义题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利用分式的相关知识,结合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答.教学指导【本章重点】1.分式的概念,正确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运用分式乘除法的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运算.3.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运算.4.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出来;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检验根的合理性.【本章难点】1.理解和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推导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进行变形.3.分式乘除法法则的推导.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本章中将分式除法转化为分式乘法,将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等都体现了转化思想的应用.2.体会类比思想:在学习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时,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体现了类比思想.3.体会整体思想:在计算有关分式的化简求值时,一般先对分式进行化简,有时需要运用整体代换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变形,再整体带入化简后的式子求值.课时计划1 认识分式2课时2 分式的乘除法1课时3 分式的加减法3课时4 分式方程 3课时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三角形的中位线、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教材首先通过图形的拼、剪引入平行四边形,逐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对角线的有关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然后在直观的、现实的情境和一些探索性活动中研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最后,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多边形广场”的连续情境,比较自然地呈现多边形内角和、外角和的探索过程.本章特别强调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是各地中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角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题型亦灵活多样,常融合其他知识贯穿于试题之中.教学指导【本章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本章难点】在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的探究中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问题得以解决.【本章思想方法】1.体会转化思想:本章在研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时,将所求问题转化为通过证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相等,体现了转化思想.2.体会方程思想:本章中应用方程思想解决与多边形的角度、边数等有关的问题时,一般建立方程,再解方程得出答案.课时计划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课时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课时3 三角形的中位线1课时4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课时。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是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第三节“分式的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整式与分式”。
共3课时内容,前两节是新授课,第3节是习题课。
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学习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类比分数—尝试猜想—归纳明晰—理解应用。
分式的加减法是代数变形的基础之一,对进行分式四则运算与解分式方程起着奠基作用。
同分母分式加减是异分母分式加减的基础,所以作为起始节也是工具节内容,它就要求教学时务必使学生理解它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对分母中只有符号不同的分式加减,能明白改变运算符号的实质。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加减运算的过程,进一步培养代数化归意识,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掌握分式加减法的法则,会进行简单分式加减的运算,理解其算理,进一步发展运算能
力。
3.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加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式的模型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分母中只有符号不同的分式加减运算,先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教材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教材
北师大版八下数学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 知识系统:该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按照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方面。
在八年级下册的教材中,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等。
2. 重点难点:该版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也比较突出,重点主要是核心概念和公式,难点则是一些较为抽象或需要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比如勾股定理的证明、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
3. 栏目设置:该版本教材的栏目设置比较丰富,包括知识讲解、例题解析、练习题等,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同时,教材中还有一些探究性和拓展性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编排风格:该版本教材的编排风格比较清新简洁,图文并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版面设计上,也注重美观和实用性,比如采用双色印刷,使得重点内容更加突出。
5. 配套资源:该版本教材还提供了一些配套资源,比如教师用书、练习册等,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教与学的活动。
同时,该版本教材还有一些数字化资源,比如视频讲解、在线测试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总的来说,北师大版八下数学教材是一部适合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的优秀教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教育意义。
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遵循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注重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强调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丰富的化学学习经验。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常见的物质”、“物质的转化”和“化学与社会”三个主题,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知识体系结构本册教材分为九个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液与离子;2.金属与金属矿物;3.酸碱盐反应;4.碳和碳的氧化物;5.分子与物质性质;6.常见的有机物;7.地球与环境;8.化学与社会;9.实验与探究。
这些章节内容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编排,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实验、探究等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知识点深度分析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溶液和溶解度,酸碱盐反应,碳和碳的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等。
这些知识点在教材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和解析,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四、实验与探究活动本册教材设计了多个实验和探究活动,旨在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提高其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应用;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实验器材易于获取;实验注重探究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材还强调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五、教材特色与亮点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色与亮点:1.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调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设计了多个有趣且贴近生活的实验和探究活动;4.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点层次分明,易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六、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等;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合作、交流、反思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一环,承接七年级的知识点,并为后续的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本册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知识结构本册教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主要涉及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习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3.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以及函数的应用。
4.图形的相似:研究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5.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勾股定理:深入理解勾股定理及其应用,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1.重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技巧,处理含有参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理解函数的抽象概念,掌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四、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解题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4.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图像绘制和动态演示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习题解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习题,涵盖了各个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习题的解析和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习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览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以生物学基础知识为主线,涵盖了细胞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健康等多个主题。
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结构梳理本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细胞与遗传、生物多样性、生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健康四个部分。
其中,细胞与遗传部分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与遗传规律等基础知识;生物多样性部分涵盖了生物分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与环境部分重点介绍了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内容;生物技术与健康部分则介绍了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四、重点难点解析本教材的重点难点主要集中在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规律、生态系统平衡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教材中配备了丰富的图表和实例,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和阐释。
五、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本教材的特点和难点,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直观教学、实验教学、互动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鼓励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和热点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践活动指导本教材设置了多个实验项目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在指导实践活动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学习评价与反馈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建议教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书面测试等。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教材是在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为核心目标,系统介绍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与生活等关键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及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内容结构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能源与环境、化学与生活等几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化学知识框架,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要聚焦于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等核心概念和原理。
教学难点则在于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微观结构的理解以及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建议教师采用讲授、演示、探究、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实验操作本册教材包含多个实验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前的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规范操作,安全实验。
七、练习题分析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巩固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对练习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和解题思路。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八、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册教材的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能力、探究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水平。
北师大八年级下各单元教材分析
Unit 1 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一、话题:未来学校、网络生活、未来工作二、语言知识1. 语法:宾语从句2. 功能:表达观点,表达赞同与反对3. 语音:语句重读三、语言技能听:能够通过听,获取对未来网络生活的观点的信息。
说:能够与同伴谈论未来学校的样子;能够就一段关于网上购物的对话,表达自己的意见。
能够表述自己未来喜欢做什么样的工作。
读: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未来的学校会有哪些变化的信息。
能够通过阅读,获得有关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工作的信息。
能够在阅读中注意作者写作对象和写作意图。
写:能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设想。
三、重点句型和短语Getting Ready1. Key words: Technologycomputer, electronic, pocket dictionary, keyboard, mobile phone, smartphone, radio, robot, telephone, television, touch screen2. be popularLesson 1 Schools of the Future1. smart ID card2. check one’s marks online3. e-books for school4. keep doing5. new inventions and products6. be helpful for sb.7. Which of them will schools use?No one is sure, but here are some possible developments.8. special software9. traditional classes10. be in open areas11. use large LCD screens12. Many people believe schools will use less paper and fewer books.13. in the future14. bring an e-book to school15. In fact, some schools are already doing this.16. store all the materials17. search for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18. Most people think students will be happy to have lighter schoolbags.19. give homework online20. follow one’s progress closely21. check…through the internet22. The system will also allow students to see teaching videos and notes online.23. come trueDo you believe they will come true?24. use…to do sth.25. make use of…26. make great progress in chemistry27. 宾语从句Some people wonder if students will even need to go toschool any more. Many teachers do not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be traditional classes or classrooms.Lesson 2 Online Life1. book air tickets2. chat with sb.3. do medical checks4. pay bills5. do shopping6. find a job7. read emails8. science professor9. the president of …10. connect to …11. be online12. in online life13. What are the changes in online life in the last five years?14. shop online15. be common16. Playing games on the internet is also common, not just for young people, but even for the elderly.17. social media18. be afraid to do sth.I agree t hat people today aren’t afraid to use the Internet to do things like shopping and paying theirbills.19. shar e…with…20. be ill21. do an X-ray22. don’t think that…I don’t think everybody will have a computer or connect to the Internet.23. in person24. talk to sb. face to face25. on the website26. Give opinionsI think/ I don’t think…I believe/ I don’t believe…27. Agreeing and disagreeingYou are right. I agree…I don’t agree…/ I don’t think so.28. I think people will do almost everything online in the future.29. grow food on…Lesson 3 Tomorrow’s Jobs1. work for…2. at present/ in the future3. get prepared for…4. have choices about…5. for one’s whole life6. fixed hours in fixed places7. develop new skills8. It is common for people to change jobs and by doing so, they can have different work experiences.9. on the other hand/ on one hand10. with increasing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11. sell …to..12. instead of…13. In the future, more people will be able to sell their skills and services to many different companiesinstead of working for one company for many years.14. work from home15. There will be many other changes we cannot imagine.16. require of…17. communi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blem-solving skills18. what’s the purpose of …19. express one’s idea20. at the same time21. good listener22. make good decisions23. deal with difficult situations24. solve the problem25. a key to…26. Since the world changes so fast, it’s important to keep learning about new ideas and technology.27. come one’s way28. I hope they make you excited rather than scared.Communication Workshop1. In twenty years, I will be thirty-four years old.2. a successful person3. set up one’s own website4. surf the net5. according to…6. in my spare/ free time7. go swimming at the swimming poolUnit 2 Communication一、话题:动物交流、与人会面、发短信的一代二、语言知识1. 语法:现在完成时、反身代词2. 功能:询问主意和建议,表达主意和建议3. 语音:强读和弱读三、语言技能听:能够通过听,获取师生如何接待外国学生来校的信息。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角平分线(2)》是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的第四节《角平分线》的第二课时。
(一)本课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平分线的相关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前面几节课学习了直角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为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创造了条件,更为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奠定了基础。
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学生对于与角平分线相关题目的解答方法,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②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几何中的问题.
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包含课文、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部分。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同时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课文选编标准本册教材的课文选编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经典性与现代性相结合:在选编课文时,既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白桦林》等,也收录了一些具有现代感的文章,如《青春的证明》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时代意识。
2.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课文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同时按照一定的系统性进行编排,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运用。
3.思想性与艺术性相融合:选编的课文注重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统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三、语文知识系统本册教材的语文知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知识:涉及语音的发音、声调、语调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词汇知识: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包括词汇的意义、用法、辨析等方面的知识。
3.语法知识:涉及句子结构、时态、语态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4.修辞手法: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手段。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和文章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6.写作技巧:介绍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构思、选材、结构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文化背景知识:涉及古今中外文化背景的介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素养。
四、写作训练安排本册教材的写作训练安排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基础训练:通过写作基础训练,如句子仿写、段落写作等,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2.记叙文写作:通过记叙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议论文写作:通过议论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论证能力。
4.应用文写作:涉及一些常见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如书信、通知等,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学科八年级下学期全册
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通过类比的方法掌握实数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会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的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数形方面:通过观察、实验、推理、交流等过程探索平面几何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1、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分解因式
3、分式
4、相似图形
5、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6、证明一
课时安排
13课时
8课时
11课时
18课时
11课时
8课时
(一)教学方式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课
程
目
标
1、了解不等式并探究其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够通过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
3、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及黄金分割。认识图形的相似。了解相似多边形、相似比。探索并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世纪(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编写说明数学(7~9年级)教材编写组第一章不等式一、主要内容与知识定位首先通过具体事例建立不等关系,探索不等式的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其次具体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集、解的数轴表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应用.再次通过具体事例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安排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解集、用数轴确定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的内容.本章的知识定位与传统教材有些不同,在这套教材中,前三册已经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现在再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已是顺理成章的了,但是知识体系的变化会引起对不等式整个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上的不同,相应问题的难度与函数、方程的综合程度会有所加大,并且突出由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建立不等关系及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并且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数学化”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
二、设计思路本章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3.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4.理解不等式(组)解与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在数轴上确定解集.初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5.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本章的设计思路是: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基础上才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式关系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体会到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是众多而且复杂的.大量的同类量之间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有大小之分,而且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初步经历了建立方程模型、建立函数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为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展开不等式的学习,已顺理成章.另外,不等式不仅是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和认知特点,本章教材的设计主要有下列特点:a)丰富的实际背景.为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提供了生动、有趣、有用的丰富的实际背景.如等周问题、测树围研究树高的问题、分配宿舍的问题、优惠销售的问题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的较大的空间,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等式与方程、函数一样都是反映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的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能够刻画事物之间对应变化的过程,方程刻画的是某个变化过程的一瞬间,而不等式则刻画变化过程中,同类量之间的一个普遍现象. 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为此教材专设一节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函数联系的内容,意在引导学习者初步体会从整体中把握部分的常用的思考方法,渗透函数、方程、不等式思想和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拓宽学生视野.(数形结合:数轴、与三角形27页的做一做、与函数图象.)c)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如在读一读中设置了线性规划的基础——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深入思考的平台.三、章节内容分析1.不等关系感受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初步从中体会不等式是研究量与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 经历由具体事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化的能力与符号感.本节中几个值的注意的问题:1. 教材更加重视应用,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应用背景的材料,以突出不等式的模型作用。
另外本章在第4节之前不具体的研究不等式是几次的不等式,都是对更一般的不等式进行研究。
2. 教材P 2不等关系的场景最主要的设置目的是由此问题产生许多的不等式,进而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从诸多不等式的建立过程中,体会不等式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猜想:∏42l 162l >,这里对于猜想是否正确并不作研究,而意在为研究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伏笔.3. P4的做一做的设计意图是想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不等关系,从中体会不等关系的普遍性,这里建立的不等关系均为一次的,也为研究的重点不等式---一次不等式打基础.P 9的议一议意在让学生归纳出不等式的概念.4. 第4题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体会一个问题中可能涉及较多的量,量与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依关系,更多的是不等关系,而且为不等式组的学习留有余地.3、4两题合起来就组成一个不等式组:.4200)10(100600≥-+x x8χ+4(10-χ)≤72.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
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体会不等式的意义.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于不等式的性质2,3.特别是性质3,学生可能猜测与理解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见于这种情况我们设置了一个做一做,目的是想让学生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从中的变化规律,从中获得不等式可能有哪些性质,它与等式的性质不尽相同等经验。
不等式与等式的性质到底不同在哪里?教师最好让学生用他们的语言说一说,以培养学生的说理意识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当然这里学生可能说不到位,甚至有些困难,教师要适当的加以点拨;特别是性质3对于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好结合相反数等概念以帮助理解这一性质本节习题后安排的试一试是想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实数范围内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继续发展优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意识,或者是理解成为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的延伸。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中都是指对不等式的两端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而这里是对不等式“2>1”的两端同乘以一个代数式a ,因此需要对a 进行讨论…,这样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3就进行了从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推广到可以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定号的(指正符号)非零的代数式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本题在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方面都有一定作用.3.不等式的解集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了解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
本节一开始的问题的设置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再次体会建立不等式模型的作用,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研究这里所建立的不等式:15x,借助想一-2≥5.2想的栏目体会不等式的解的意义,体会与方程的解的异同。
在此基础上得到不等式的解及其解集的概念。
对于这些概念的处理不必让学生背诵概念,而是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举出一些具体的不等式并说出他们的解(或解集),也可以对于同一个不等式分小组找一找这个不等式的解,然后把大家的成果集中起来对比、验证,最后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本节议一议的设置目的就在于此。
对于不等式解集的数轴表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一个数都能够在数轴上表示。
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也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至于怎样表示教师不妨直接给出,这里不必让学生探索。
但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优越性。
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一元一次不等式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知实际问题对不等式解集的影响,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一元一次不等式设置了2课时,第一课时在前边一元一次不等式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明确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中要给切实让学生通过回顾、观察、思考、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与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数等概念加以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明确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之后,通过例1、2正式进入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研究,并给出规范的解的过程.在这两个例子的处理过程中,有尽可能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变形的理由,增强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解不等式的常见错误,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养成自我检查解题步骤的良好学习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是从P做一做开始的,这个做一做的题目难度比上节课15的例2略有所增加,也是两个学生易错的问题,处理方法可以与上节课的例题处理类似地进行,教师一不能包办代替,二不能急于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对于本节的例3、4,其设置的目的主要有(1)继续体会建立不等式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会学习不等式的作用(2)让学生体会实际问题对解不等式的影响(3)继续训练解不等式的技能.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通过作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并从中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通过具体问题初步体会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联系.作函数图象的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在作的过程中体会随着自变量取值的变化,函数值也随之变化,再通过观察所作函数5y的图象反过来思考:分=x2-别当0yy时,X的取值的集合是什么?,这个问题本身看上去似乎>y=,0<,0不难?但对于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并不习惯,这里需要用函数观点作指导,还要具体通过解方程:0-x找到函数值为零时X的值。
然后可2=5以直接写出不等式0y的解集。
(当然这里渗透了两个问题:(1)一个函,0<>y数可以确定许多不等式;(2)函数的变化趋势)。
想一想的设置本意仍然是想让学生用画图象的方法完成以体会函数的变化对解不等式的影响。
当然学生可能直接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也可以。
关于做一做,学生的做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理由,在交流各自想法的同时使学生互相补充,达到对不等式、函数、方程的整体认识,感受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1.本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侧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但在处理手法上是先建立函数模型,再建立不等式模型。
这样处理基于两点思考:(1):函数、方程、不等式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而其中函数为主体,这样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引导学生养成从知识整体出发思考问题,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这样也符合《标准》提出的要求:随着学生学习不断地深入,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上都体现“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