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因噎废食: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都不吃饭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贬义词。使用正确。
⑥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词。修饰“牺牲自己勇救落水者的英雄”的报道,这里误作褒义词用。
故选A。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 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 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杂糅,可删去其一,排除A项、D项;
二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火辣辣的”应放在“灼热痛觉”前面,排除C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并结合语境可知前文的话题是“吃辣”,B项、C项的话题与前文不一致,可排除;
A项,主语是“吃辣的感觉”,与前后主语不完全一致,且“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的应是“吃辣”而非“吃辣的感觉”,应该排除。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解放前,这些卖小吃的人,整天箪食壶浆,沿街叫卖,可是微薄的收入还是没有办法养活全家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本题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第一处,匪夷所思:形容思想、言行或事情非常离奇。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此处说的是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理解,故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第二处,休戚相关:彼此间忧乐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根据语境“吃辣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分析,此处用“息息相关”更合适。
第三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常看到,不足为奇。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根据语境“我们对口味不同却要在一桌吃饭的现象”分析,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了,不奇怪了,此处用“司空见惯”更合适。
B. 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跟人们喜欢吃辣一样
C. 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跟喜欢吃辣一样
D. 就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我们能感受到食物味道,是因为食物中的化学分子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中国人历来认为食物有五种基本味道,所谓“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这个说法让人觉得,实际上并不奇怪,辣是由食物里面的辣物质和口腔、神经末梢中一种被称为辣椒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而产生的。这种受体本来是用来感受热的,如果温度超过43摄氏度,它就被激活,产生灼痛感,它把这种灼痛的感觉传给大脑,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火辣辣的一种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这种受体并不局限于味蕾,而是遍布全身,所以辣椒素碰到口腔不含味蕾的部分,甚至碰到鼻腔、皮肤等,也都能让人觉得辣。吃辣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吃辣并不是在吃味道,而是在感受疼痛,( ),都是在体验无害的危险,追求痛并快乐着的刺激。我们对口味不同却要在一桌吃饭的现象已经了,所以说,鸳鸯火锅未尝不是一个的发明。
第四处,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多含贬义)。煞费苦心:费尽心思。修饰“火锅”,此处不含贬义,故用“煞费苦心”更合适。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②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⑥对这位牺牲自己勇救落水者的英雄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大家看到了正直和善良,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A. ①②⑥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匪夷所思 休戚相关 司空见惯 煞费苦心
B. 不可思议 休戚相关 熟视无睹 挖空心思
C. 不可思议 息息相关 司空见惯 煞费苦心
D. 匪夷所思 息息相关 熟视无睹 挖空心思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一种火辣辣的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①箪食壶浆: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不能用来指提着篮子卖小吃的人。不合语境。
②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想到”与“不虞”重复。使用错误。
③追本溯源:追求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使用正确。
④开门揖盗:引坏人入门,结果受害。这里望文生义,只注意了“引坏人入门”的过程,没有注意到“受害”的结果。
B. 这就是我们吃辣会产生一种刺激喉咙的火辣辣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C. 这就是我们吃辣会产生一种火辣辣的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D.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一种刺激喉咙的火辣辣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吃辣的感觉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
⑥先介绍“月”的含义,③⑤承接说“月亮崇拜”,自然引出④①祭月仪式与习俗,之后②说帝王祭月,承接原文末句“民间祭月”。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 ③①⑤②⑥④B. ⑥④①⑤③②
C. ③⑤⑥①②④D. ⑥③⑤④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属于衔接补写题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②他只不过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顺便帮助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因此受到了不虞之誉。
③没有这类追本溯源的试验,我们永远不可能揭开人体发育的未解之谜:一小团细胞怎么变成完整的人体。
④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全部缉拿归案。
⑤因为韩国地铁站内报亭失火引起火灾,北京取缔了所有地铁站的报亭,这岂不是因噎废食?
③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一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
⑥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词。修饰“牺牲自己勇救落水者的英雄”的报道,这里误作褒义词用。
故选A。
5.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 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 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之所以……”与“……的原因”杂糅,可删去其一,排除A项、D项;
二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火辣辣的”应放在“灼热痛觉”前面,排除C项。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并结合语境可知前文的话题是“吃辣”,B项、C项的话题与前文不一致,可排除;
A项,主语是“吃辣的感觉”,与前后主语不完全一致,且“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的应是“吃辣”而非“吃辣的感觉”,应该排除。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解放前,这些卖小吃的人,整天箪食壶浆,沿街叫卖,可是微薄的收入还是没有办法养活全家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如本题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C项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第一处,匪夷所思:形容思想、言行或事情非常离奇。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情况或言行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此处说的是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理解,故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第二处,休戚相关:彼此间忧乐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根据语境“吃辣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分析,此处用“息息相关”更合适。
第三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常看到,不足为奇。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根据语境“我们对口味不同却要在一桌吃饭的现象”分析,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了,不奇怪了,此处用“司空见惯”更合适。
B. 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跟人们喜欢吃辣一样
C. 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跟喜欢吃辣一样
D. 就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我们能感受到食物味道,是因为食物中的化学分子刺激了舌头上的味蕾感受器。中国人历来认为食物有五种基本味道,所谓“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其实辣并不是一种味道,这个说法让人觉得,实际上并不奇怪,辣是由食物里面的辣物质和口腔、神经末梢中一种被称为辣椒素受体的蛋白质结合而产生的。这种受体本来是用来感受热的,如果温度超过43摄氏度,它就被激活,产生灼痛感,它把这种灼痛的感觉传给大脑,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火辣辣的一种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这种受体并不局限于味蕾,而是遍布全身,所以辣椒素碰到口腔不含味蕾的部分,甚至碰到鼻腔、皮肤等,也都能让人觉得辣。吃辣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吃辣并不是在吃味道,而是在感受疼痛,( ),都是在体验无害的危险,追求痛并快乐着的刺激。我们对口味不同却要在一桌吃饭的现象已经了,所以说,鸳鸯火锅未尝不是一个的发明。
第四处,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多含贬义)。煞费苦心:费尽心思。修饰“火锅”,此处不含贬义,故用“煞费苦心”更合适。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②孔子“诗教”文艺观在重“教”的同时并不忽视“诗”。一方面,孔子并非就文艺论文艺,而是将其作为培植理想人格、建立和谐社会的一种途径;另一方面,他又并非简单将文艺视为教化的工具,而是充分认识到了其所具有的“文以发蒙”“以美养善”的社会效益。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孔子文艺观的鲜明特色,并对整个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产生了根本影响。“兴观群怨”的例子最能说明这一特色。“兴”即“引譬连类”“感发志意”,强调通过譬喻,使人联想、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群”指“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怨”指“怨刺上政”“怨而不怒”。其中,“兴”是“观”“群”“怨”的基础,四者虽均以实现“诗教”的社会功用为目的,但又必须以尊重文艺独特的审美规律为前提。
⑥对这位牺牲自己勇救落水者的英雄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大家看到了正直和善良,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A. ①②⑥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匪夷所思 休戚相关 司空见惯 煞费苦心
B. 不可思议 休戚相关 熟视无睹 挖空心思
C. 不可思议 息息相关 司空见惯 煞费苦心
D. 匪夷所思 息息相关 熟视无睹 挖空心思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一种火辣辣的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作为“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孔子的文艺观主要通过他对《诗经》的评论提出,因此又被称作“诗教”观。一般认为,孔子“诗教”文艺观重“教”,即侧重于“诗”(文艺)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从文艺的社会作用层面讲,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动荡年代,出于实现社会理想的需要,孔子尤为看重文艺的道德教化功能,力图发挥文艺在蓄养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上的独特功用。从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层面讲,要求两者完善和谐,甚至更重内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武》《韶》两乐相比,《武》颂攻伐,虽然形式也完美,但不如歌颂仁政的《韶》乐那样“尽善尽美”。从文艺批评标准的层面讲,孔子明确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即“中正和雅”,要求的是作品在缘情、言志时不要太直露,而应适度。同样,“无邪”仍然是从突出“文治合一”的社会教化论申发的,关涉孔子对文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美理想的追求。
①箪食壶浆:指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不能用来指提着篮子卖小吃的人。不合语境。
②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想到”与“不虞”重复。使用错误。
③追本溯源:追求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使用正确。
④开门揖盗:引坏人入门,结果受害。这里望文生义,只注意了“引坏人入门”的过程,没有注意到“受害”的结果。
B. 这就是我们吃辣会产生一种刺激喉咙的火辣辣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C. 这就是我们吃辣会产生一种火辣辣的刺激喉咙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D.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吃辣会产生一种刺激喉咙的火辣辣的灼热痛觉的原因。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吃辣的感觉跟人们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一样
⑥先介绍“月”的含义,③⑤承接说“月亮崇拜”,自然引出④①祭月仪式与习俗,之后②说帝王祭月,承接原文末句“民间祭月”。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
⑥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表阴阳的“两极”
A. ③①⑤②⑥④B. ⑥④①⑤③②
C. ③⑤⑥①②④D. ⑥③⑤④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属于衔接补写题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为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②他只不过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顺便帮助了一下别人,没想到却因此受到了不虞之誉。
③没有这类追本溯源的试验,我们永远不可能揭开人体发育的未解之谜:一小团细胞怎么变成完整的人体。
④面对狡猾的犯罪分子,公安干警采取先开门揖盗再关门打狗的战术,终于将其全部缉拿归案。
⑤因为韩国地铁站内报亭失火引起火灾,北京取缔了所有地铁站的报亭,这岂不是因噎废食?
③我们可以从“教”与“诗”两个层面洞悉其对重塑当代中国文化的智慧启迪。首先,孔子“诗教”文艺观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它的“在地性”或实践品格。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反省和总结,《论语》言“诗”都十分接地气,目的都在强调文艺树正气、凝人心的社会教化意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一脉,孔子儒学在此不仅彰显出开创性、典范性价值,更淬炼出后世文艺载道安邦、经世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孔子及儒家的文化自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祭月之举扩展至民间,民众亦有广泛的拜月习俗。
①且祭月的习俗绵延不绝
②现在北京的月坛即为明清帝王祭月的场所
③月亮崇拜古已有之一远古先民看见月出月落、月缺月圆
④自周朝起,中国就有祭月仪式
⑤内心感受到一股神秘的力量支配着大地,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