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2013年卫生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中,要重点抓好手足口病、艾滋病、肺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病毒性肝炎(重点为乙型肝炎)等12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各科室的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的培训模式。将传染病防治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的主要内容,并进行重点考核。与奖金挂钩,各科室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做好培训工作,提出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每人每年不少2次。
一、培训目标
(一)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医疗关怀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本院医务人员掌握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内容
(一)法律、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艾滋病、结核病、霍乱、鼠疫、手足口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防治
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四、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授课培训为主,组织相关会议时要注意安排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
登封市大金店镇中心卫生院
2013年2月18日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方案
登封市大金店镇中心卫生院
2013年2月18日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一、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传染病是一种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由带原者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传染给别人,或经由动物或昆虫传染给人的疾病。传染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世界上曾出现的3次鼠疫大流行,夺去了1亿多人的生命。我国解放前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为各种死因人数的首位。
传染病必须在下列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病原体的存在、适当的传染途径、抵抗力弱的人体。
病原体的存在:病原体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例如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乙型肝炎、爱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香港脚是由霉菌引起的等等。
适当的传染途径:一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分为八种:
1、接触传染:接触病人或带原者的血液、体液(身体分泌物),或是接触其使用过的盥洗用具而感染,例如沙眼。
2、空气传播:空气、飞沫、尘埃传染,病人或带原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原体散布在空气中,然后在相当近的距离内,传染给另外一人而感染。例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
3、食物和水的传染:食物或水受到病人或带原者的排泄物所污染而感染,例如霍乱。
4、昆虫或动物的传染:被昆虫或动物传染,例如乙脑由带病毒的蚊子传播。
5、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针刺、拔牙等,例如爱滋病、乙肝。
6、母婴传播,已感染艾滋病、乙肝和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幼儿。
7、介土壤传播。
8、医源性感染。
抵抗力减弱的人体:病原体利用适当的传染途径侵入人体后,并不是每个人都生病,通常当人体抵抗力减弱的时候才发病。而抵抗力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及健康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同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或流行,都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人群易感性。充分了解这三个环节就找到预防、控制甚至消灭传染病的突破口。
我国传染病的特点:1.具有传染性;2.具有流行性;3.具有反复性;
4.具有死灰复燃,如性病;
5.具有回升趋势;
6.出现新病种,如SARS。
二、传染病的分类
1989年2月21日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一)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二)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等。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其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狂犬病和炭疽病人必要时可采取某些强制性措施,控制其传播。
(三)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三、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之所以能够流行,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所以预防工作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隐形感染者、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要尽早隔离,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被感染的动物,像牛羊、鸡鸭等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应当尽力治疗,无法治愈的在宰杀后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像蟑螂、苍蝇、蚊子等害虫则要毫不留情地消灭。
(二)、切断传播途径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像呼吸系统传染病一般都是经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如非典、SARS,可以让人们戴上口罩,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消化系统传染病多是经过粪-口或是直接接触病人分泌物而感染上的,像痢疾、感染性腹泻病,这就要督促人们勤洗手,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等。通过了解传播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阻断疾病的扩散和流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