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外国文学作品解读_提升阅读教学实效——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 . 3
聚焦外国文学作品解读提升阅读教学实效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实验小学刘静一
教学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这篇课文前,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大家对《花的学校》的解读五花八门。

一篇《花的学校》的内容解读,让老师们陷入了困境:老师都解读不清楚,又如何去教学生呢?为破解这一难题,大家分头行动,读原著的读原著,查资料的查资料,反复读文,多次碰头,最后从“这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这一特点为突破口,从三方面进行文本解读,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一、从了解作者出发,注重情感背景
解读外国文学作品,就得从了解作者入手。

课文后面提供了资料袋,就是要让我们引导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时,得先去了解作者。

资料袋材料告诉我们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哲学家。

既然是哲学家,他的写作思路必然特别清晰,不可能出现大家前面所想的前后矛盾、重复的问题。

通过仔细地揣摩文章,我们发现,课文一到二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六月里看到花儿盛开的场景,三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作者把看到的场景告诉了自己的母亲。

资料袋里还提到,泰戈尔是享誉世界的诗人,为什么这篇课文不是一首诗歌,而更像是一篇散文呢?这是由于我们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是经过翻译的,受限于译者对
文本文体的关注以及中外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所呈现出来的文本文体界限就不是那么清晰,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是绝对忠实于原文的。

从资料袋中可知道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我们备课组进行了深入地了解:《新月集》描绘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热烈地歌颂着童真与母爱。

有了这一层面的了解,我们就不难知道,《花的学校》歌颂的是童真与母爱。

这样,我们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就不会出现偏颇。

二、从学生学情出发,注重正面引导
在解读文本时,我们了解到泰戈尔写《花的学校》实际上是想表达对当时印度教育的不满,他讨厌没有自由,讨厌毫无乐趣的地下的学校,讨厌站墙角。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渴望自我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讲泰戈尔的想法,他们也会对教育产生不满。

况且,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一种公平、均衡的教育,有别于当时印度的教育。

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教学时要予以正面引导,让学生去感受花孩子们为了见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尽管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的学校里,条件是那么艰难,他们也要努力去上学,也跟我们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一直是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与外国有着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的叙述方式也存在差异,学生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教学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正确解读,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抓手。

基于此,本文主要聚焦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文本解读;阅读教学实效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为例
案例分析
课堂/实践
KETANG SHIJIAN
荩36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 . 3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一样遵守学校规矩,认真做功课。

三、从单元双向要素出发,注重编者意图
这篇文本的文体界限不是特别清晰,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

教师教学时可能会纠结于以什么样的文体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其实无需纠结,只要认真阅读这个单元的导读页,编者的意图就能一目了然。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让学生来感受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本单元还对语文要素进行了系统编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在文中划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像这篇课文课后的第二题,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

教师教学时,只需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感受泰戈尔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方式,就是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备课组紧扣双线要素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驱动式问题为学生搭起学习的支架,撬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泰戈尔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借助资料袋,走近作者了解主旨
上课伊始,让学生借助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知道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教师及时补充相关资料:泰戈尔的《新月集》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表现的是童真和母爱。

学生马上质疑:《花的学校》选自《新月集》,是不是描绘的也是天真可爱的儿童,表现的也是童真和母爱呢?教师顺势而导:你推想的很有道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花的学校》。

搭建驱动式问题支架,助力学生理解文本
教师让学生先找找:这篇课文里作者写了一个发生在六月的场景,是什么场景呢?学生很容易便从课文的1~2自然段找到:六月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场景。

教师紧接着追问:作者把看到的场景告诉了谁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学生很快从文中两处提到“妈妈”的地方找到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便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泰戈尔看到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

据此,教师引导:可见作者和妈妈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呀!
品读新鲜感词句,体会独特表达方式
为了让学生体会泰戈尔独特的表达方式,给学生搭建
问题支架:这位享誉世界的大诗人是怎样写他看到的场景呢?请同学们读一读1~2自然段,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通过学生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到把东风、花儿当作人来写,体验到东风的悠闲自在和花儿的自由、快乐,从而感受到诗人的兴奋。

作者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份快乐告诉妈妈,与她一起分享。

请同学们读读3~9自然段,又有哪些让你感到新鲜的词句,使你感受到什么?
学生从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里品味“地下的学校”很新鲜,理解到作者把花儿还没长出来,想象成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为了能看到外面明亮、精彩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又从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感受到“花孩子们也跟我们一样要遵守规矩”。

还从“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中的“互相碰触”“拍着大手”这些新鲜词语体会到作者把树枝和雷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和雷云为花儿放假而感到高兴。

在“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这句话里感受到花孩子通过努力后看到地上明亮、精彩的世界时那种无比欢乐、激动的心情。

“冲出地面后,花孩子最想做什么?你又是从哪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出来的呢?”在这个问题支架的驱动下,学生从“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中的“扬起双臂”想象到平时放学时向妈妈扬起双臂,看到了花孩子们对妈妈的依恋。

教师据此点出:怪不得这篇
《花的学校》会收录在《新月集》里。

原来它描写的就是那一个个天真可爱的花孩子,歌颂的也是童真与母爱。

总之,本课《花的学校》由点及面,尝试探究更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要上好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外国文学作品,就要在教师充分解读文本的同时联系实际,结合学情、国情来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题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办2018年度立项课题“六色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FJJKXB18-203

编辑/赵卓然
案例分析课堂/实践

KETANG SHIJIAN
37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