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拟行路难(其四)》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诗中有着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 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志难 伸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不仅是言愁,而 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感悟体验
1. 试分析该诗歌中的 情感变化。
2. (课后练习三)从 思想内容和语言风 格方面,谈谈此诗 对李白《行路难》 有哪些影响。
5/18/2020
行路难 李白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 出诗人悲怆难抑的形象。
析: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 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平添的几分酒意 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 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 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从 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 悲其愁的沉郁了。
作品原文
作品译文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作品原文
作品译文
泻水置平地,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
人生亦有命,
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成天自怨自哀。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道理?
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 是古代的血统论。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 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 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 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 出愤怒的控诉。可诗文却说,什么样的门第就有 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既定的, 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 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 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 《行路难》,歌唱声因举
心非木石岂无感?
杯饮酒而中断。
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 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
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合作探究
研读诗文
请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与方式 用心去揣摩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 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 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 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 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 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 却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水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的现象,比喻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水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的现象,比喻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 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 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 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 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 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 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 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 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 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 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 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解读 文辞 揣摩 情意
融入 体验 体会 情趣
超越 原意 推陈 出新
5/18/2020
诗人 不同 境遇 不同
境遇 不同 诗情 有别
时代 不同 精神 迥异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课堂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
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诵读诗文 掌握诗文内容
自主学习反馈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自主学习反馈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唐诗鉴赏辞典》一九八三年版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析: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
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 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 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 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 这句达到高潮。
本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 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李白
写作缘由 情感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语言风格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李白
写作缘由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情感
抒悲愤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语言风格
深受乐府影 响,语言清 新质朴,气 势连贯,笔 力酣畅淋漓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 《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 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 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 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 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 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感悟体验
1. 试分析该诗歌中的 情感变化。
2. (课后练习三)从 思想内容和语言风 格方面,谈谈此诗 对李白《行路难》 有哪些影响。
5/18/2020
行路难 李白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 出诗人悲怆难抑的形象。
析: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 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平添的几分酒意 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 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 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从 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 悲其愁的沉郁了。
作品原文
作品译文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作品原文
作品译文
泻水置平地,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
各自东西南北流。 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
人生亦有命,
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成天自怨自哀。
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道理?
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贵贱决定的。这 是古代的血统论。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 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 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 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 出愤怒的控诉。可诗文却说,什么样的门第就有 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既定的, 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越是平静地说“安能 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 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颗被压抑的心灵。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 《行路难》,歌唱声因举
心非木石岂无感?
杯饮酒而中断。
吞声踯躅不敢言。 人心又不是草木石头,怎 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
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合作探究
研读诗文
请找出本文中作者运用的各种表达技巧与方式 用心去揣摩作者写作时的情感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 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 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 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 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 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含着不平, 却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水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的现象,比喻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用水依照高下不同的 地势流向各方的现象,比喻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 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诗篇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泻水地面,四方 流淌的现象。这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 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 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里,诗人却顿悟 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人间社会的某种哲理。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 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 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 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 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 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 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 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 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解读 文辞 揣摩 情意
融入 体验 体会 情趣
超越 原意 推陈 出新
5/18/2020
诗人 不同 境遇 不同
境遇 不同 诗情 有别
时代 不同 精神 迥异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课堂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
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诵读诗文 掌握诗文内容
自主学习反馈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自主学习反馈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用“/”线)。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唐诗鉴赏辞典》一九八三年版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析: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
的大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 慰,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 酒浇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 涌。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在 这句达到高潮。
本诗小结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 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写作缘由 情感
语言风格
李白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李白
写作缘由 情感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语言风格
比较鲍、李的《行路难》
鲍照 李白
写作缘由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情感
抒悲愤
抒悲愤 +
明豪情 +
展自信
语言风格
深受乐府影 响,语言清 新质朴,气 势连贯,笔 力酣畅淋漓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 《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 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 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 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 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 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