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本文就围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创新;环境;兴趣;思维;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以求达到“新课标”理念提出的一一注意人的发展的目的。
下面就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在教学中对关键的问题展开讨论,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讲错了也不要紧,对学生的练习展开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
例如:学生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以后,解答“王师傅要做600个零件,前3天做了全部的1/5,还要几天才能完成?”组织学生讨论,想出多种解法进行板演:(1)600÷(800X1/5÷3)-3,(2)3X[(1-1/5)÷1/5)],(3)3÷[1/5÷(1—1/5)],(4)1÷(1/5÷3)一3,(5)3÷1/5—3。
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的理由。
最后共同讨论哪一种解法是最佳方法,通过讨论,师生共同认为“3÷1/5—3”的解法是较佳的。
并给用这种解题方法同学写上“有创意的解法”的评语。
学生看了很高兴,还主动对前几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这样课堂气氛热烈,学生问交流了多种思路,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经常这样做,使得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2巧妙创设情境。
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
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都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如教学“圆的认识”,我先问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接着播放动画片:4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方的,小熊的车轮是椭圆的,小狗和小兔的车轮都是圆的,但小狗的车轴在中间,而小兔的车轴没在中间。
比赛还没有结束时让学生猜猜谁能得第一,为什么?小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这样以疑激欲,学生深深被吸引,于是学生带菪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间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4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
实践证明:凡是新的发现、新的创造、新的成果,都与积极的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
我们的知识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
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大小不同的圆柱形易
拉罐,让学生把贴在外面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连接处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动手大家发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则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实行操作和答问中,明确思维方式弄懂算理,学生在搬弄具体事物时,思维易于发散,印象及其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民主、愉悦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敢于参加实践;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探究讨论,形成“以动带思,以思促学,以学创新”的崭新局面。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更多
的开拓创新的人才。
3鼓励标新立异,发展创新思维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人之所以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依据小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支持、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能打破常规,不墨守陈规,用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训练时,要注意开导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合理假设越多,发现新关系与新解法的可能性越大,教师要敢于“放”开,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然后教师要及时的“收”,进行集中思维,比较鉴别,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体现优化思想。
例如,我在百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枫叶服装厂接到生产1200件衬衫的任务,前3天完成了40%,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生产任务一共需要用多少天?”由于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和具体思路不同,可找出6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当学生把“3天完成了40%”联想为完成任务所需天数的40%是3天时,解答方法为:3÷40%=7,5(天),最为简使。
可见,培养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研究问题,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探索兴趣,而且发现了许多解题方法,还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创造性见解。
又如:当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习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如果用它围成长为6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按一般思路分析,列出
(4×4—6X2)÷2;4X4÷2—6等算式。
然后我又引导学生找出长方形的长于宽和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于是有学生想出了“正方形两条边的和减去长方形的长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宽:4X2—6。
”还有的学生想出了“长方形的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多多少,那么长方形的宽就比正方形的边长少多少:4-(6—4)。
”这两种思路摆脱了思维的保守状态,体现了思维创造的美。
在解答问题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正如《学会生存》中所言,“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
”学生能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的解释,只有这样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