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镁条、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铜能与氧气反应,镁与盐酸、硫酸反应等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
所以本节课从视频“真假黄金案“入手,引入金属的化学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初先通过复习镁、铁、铜与氧气的反应现象,一步步引出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通过现象的对比,分析出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及剧烈程度粗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中,我不是给学生设置了固定的模式照着去做,而是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之后就做实验,交流实验步骤,分析问题所在,同学们齐心合力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了获得准确的结论必须控制变量。
这样的设计更符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领作用的教育理念。
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流程中为了知识的需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题:
第一题是三张卡片的题是为了检验学生当堂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检测效果较好,学生能根据教师教的分段记忆很快记忆下来,也为下一道跟踪训练打下了基础。
第二题是跟踪训练:目的是检验学生能否快速辨别出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哪些金属不能,从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第二个意义加深理解和应用。
效果很好。
96%以上的学生都能快速回答出。
第三题是对置换反应定义的理解和应用,检测效果也很不错,找的是班级后进生,也顺利答出。
接下来就是随堂检测的三道题:目的是对本节课学的重点知识加以巩固。
第一道题是有关四大基本类型反应的判断,通过此题让学生再次比较了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异同点,做到熟能生巧。
课堂效果不错,就是A选项少有难度,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互助也顺利解决了此题。
第二道题是金属和酸反应性质的一个综合运用,及回顾了酸的性质也巩固了金属的性质,重点是强调有铁参加的置换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离子。
书写效果来看也不错,多数同学都能掌握,个别同学也通过组内交流,解答顺利完成此题。
第三道题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个应用题,学生能够根据记忆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很快的解答此题,难度不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水、二氧化碳、酸、碱、盐,加上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就完成了初中阶段无机物化学性质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之间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也为高中阶段从元素的视角学习金属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前,学生已有了零碎的、不系统的有关金属的知识,教材通过金属已有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从整体考虑,金属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继而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通过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与酸的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深化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从个别到一般,共性中有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究金属化学性质差异的规律性—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现象。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4-3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教材安排本实验的目的不是教给学生测定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通过事实认识到金属的活动性是有差异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渗透控制变量的化学思维。
通过活动天地4-3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归纳穿置换反应的概念。
到此四大基本类型反应就学完了,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从而体会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评测练习
1.用铝锅、铁锅为什么不能用来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
2.下列物质不能有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A Al2(SO4)3
B ZnSO4
C CuSO4
D FeSO4
3.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4.洗去烧水用的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可加入稀盐酸,其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但加入的盐酸不能太多,因为,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能力提升】
5.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
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D.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情境,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比实验的设计,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书写铝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出现了产物写成AlCl2、AlSO4的现象,即使通过上课提醒和纠正,作业里仍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学生能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
但开始学习时,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答有关的化学问题的能力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在解答判断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分析和描述的时候。
部分学生也会在书写有关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时,不依据有关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来确定有关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规律,而导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部分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对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的理解和掌握会较为不够,在应用中,偶尔还是会错误的选择“不活泼金属”会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个别学生对铁单质参与有关置换反应是生成亚铁盐而不是+3价铁盐的认识不稳定。
课标分析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再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年龄特征,所以我以实验探究法为主线。
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了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突出重点。
再结合使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帮助同学们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实际问题,突破难点。
多种教学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