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的导学系统为语文学习导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材的导学系统为语文学习导航
让教材的导学系统为语文学习导航
让教材的导学系统为语文学习导航
叶燕芬
《说文解字》指出:“导,导引也。
从寸,道声。
”原指手在头前于路上引领之意,后直指引领、带领。
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为了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导读课文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显性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领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一、单元导语的运用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单元导语”(又叫“课前提示”),从最初低年级的一两句到中年级的一段话,直至高年级的两三段话。
细细阅读文字,首先感觉到的是语言的生动、亲切和意义表述的明晰、形象,而且语言非常贴近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其次是语言具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究。
再次是内容的整体性,既有对整组课文内容的总体介绍,又有对课文的情感导向,还有对导读方法的指导,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最后是导语的导行性。
字里行间透射着鼓励学生怎样去动手探寻、去思考积累等阅读实践引导。
单元导语虽然经过编者的精心构思与谋划,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但在教学中却容易被教师忽略。
如何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价值,充分利用单元导语,让其对每一个孩子能充分发挥指引作用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1.从导语中读出目标定位点。
每个单元前的导语,都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
对于整个单元来说,目标导向显得举足轻重,它将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发生决定性影响。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目标内涵,引导学生达到目标。
可通过引读、自由读等形式阅读,反复揣摩,理清单元主题、内容重点和学习目标,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语,学生在阅读思考之后,就必须明确如下内容。
学习主题: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学习内容:生活中滥用资源,带给人类的后果。
学习目标:(1)学习本组课文,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生通过研读单元导语,对单元主题、内容重点和要达到的目标能更加明晰,若能如此全局在胸,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感到更有方向,更有兴趣,也更会得心应手。
2.从导语中挖出主题升华点。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是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的,是将主题内容相关、相近、相似或相对的多篇文章组合,形成一个主题单元。
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体验与感悟的过程。
通过以单元为单位的主题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多篇经典文章的过程中集中感受主题内容相同及同一主题内容不同文章写法的特点,学到相应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要领。
开篇课文是学生体悟单元主题内容、挖掘单元主题的关键一课。
教学时应研读单元主题,挖掘单元主题升华点,以引领整个单元的价值观。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笔者是这样让学生挖掘单元主题升华点的:
(导入课题时,先出示一个篆体的“爱”字。
)
师:猜猜这是什么字呢?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帮助周围的每一个人。
(接着让字体继续演变成楷体的“爱”。
板书:爱)
师:爱是人间最温暖的赞歌。
这就是我们第五组课文的单元主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读读上面的文字。
让我们读读本组课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间真情。
师:今天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你一定会从中感受到这份浓浓的爱!
3.在导语中找到学法折射点。
越到高年级,单元导语就越长,呈现的内容也越多,已由对单元整组课文内容的总体介绍和整组课文的情感熏陶逐步渗透到单元整组课文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法的指引是单元导语的又一大特色。
“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老师、同学讨论。
”这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部分导语。
很明显,编者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体会语言优美句子含义、提出问题来讨论三个方面的学习方法都在导语中体现出来,给予了学法的指导。
“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
本组的几篇课文讲的就是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我们来读读课文,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
还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导语。
教材编者强调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体会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试着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记录观察中的发现。
教师在指导整组课文的学习时就要把学习、体会作者如何观察作为重点,并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课文导语的链接
从三年级上册教材开始,为了体现单元整合,教材加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
人教版教材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求,提示语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
1.从主题上链接。
单元主题是这个单元的主旋律,略读课文是本轮课程改革中推出的新课型,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将单元主题深化,直至内化。
因此,许多略读课文前的链接语,也紧紧围绕精读课文展现的主题。
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七月的天山》的课前导语:“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人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阅读课文,想象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其实这就是从单元主题“欣赏祖国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链接而来的。
2.从体裁上链接。
“《女娲补天》的想象多么神奇啊!《夸父追日》讲的是另一个神奇的故事。
我们来读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从故事中想到些什么。
”这是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这篇略读课文的导读语。
这两篇课文在体裁上都属于借助想象和幻想来征服自然的神话传说,在学习《女娲补天》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进一步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增强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3.从学习方法上链接。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读课文前的课文导读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引领。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假如没有灰尘》的阅读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新型玻璃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可是你知道吗?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灰尘,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默读下面的文章,说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再和同学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大家可以发现,导语里明确指出了阅读略读课文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导读内容总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与讨论,碰撞出新的观点与思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导读的要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导语提出的问题,同时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开展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4.从情感上链接。
课文导读中那些承上启下的链接语也不应忽视,它们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陶罐和铁罐》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这是对前面学习的课文的总结。
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顺势而导的学习方案,由前课的复习
自然引入新课。
如“下面的一篇童话会引起我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j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父亲的。
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像这样的课前导读,教学时可以将价值取向的引领作为研读主题,深入文本内涵,展开热烈讨论。
三、编者提示语的功用
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小泡泡”,这些黄色的带有文字的“小泡泡”,有的出现在文前,有的`出现在文中或文末,为教材文本增添了一抹亮色。
泡泡虽小,却蕴含着教材编写者别出心裁的用意,它们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发挥着强大的导学、导思功能,既可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引导。
1.引线发问。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开头或中间,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能帮助学生根据这条主线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本价值取向。
如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的题目下方就出示了“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一课,在第十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既是对文本的质疑,能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又提纲挈领地为全文的学习把握了方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此为小专题自主研读课文,并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启发诱导,讨论交流,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引发联系。
如四年级上册《白鹅》一文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旁的泡泡引导:“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又如三年级下册《翠鸟》一课,文中有一个泡泡:“联系上下文,我理解了‘鲜艳’的意思。
”这些泡泡提示
语,重在教给方法和提示词句的理解。
笔者在《翠鸟》一课的教学时充分运用泡泡功能,做了有益的尝试:(1)读读句子,随机出示词语: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读读词语,并向大家介绍你了解与熟悉的颜色;翠鸟身上有很多种绿色,颜色很丰富,很鲜亮,很特别。
教师适时引读课文。
(2)出示由四种颜色组合而成的翠鸟图,看,这么多鲜亮丰富的颜色合在一只小鸟的身上,它的羽毛既亮丽又和谐,这就叫——鲜艳。
(出示词卡)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第一自然段中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泡泡,一起读读这些泡泡语。
哦,泡泡语在提醒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鲜艳”的意思。
真好,看来及时留心旁边的泡泡语,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3.引向深思。
如三年级下册《争吵》一课中提示:“这里的‘挨’字用得真好!”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中提示:“‘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许多文本中遣词造句的精妙、表达方式的精准、文本内容的悬念,编者都在“小泡泡”中有所“浮现”,并有意识地以评价、感慨和肯定的方式对这些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进行了提示。
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教学点,在课堂上捕捉适切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沉入文本,推敲语言,既能丰富文本内涵,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在“挨”字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泡泡”将思维引向深入:(1)“写写这个‘挨’字,想想‘挨’的意思。
”(2)“这一天,安利柯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说这一天他是‘挨’的?”(3)“克利谛的一天又在想些什么呢?”(4)“为什么说‘挨’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在层层引导中感受人物的复杂心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深层感悟课文内涵。
4.引导实践。
用好这些提示语,无疑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如
《月球之谜》文后提示:“这是我收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古诗《乞巧》《嫦娥》文后提示:“我要去再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尾提示:“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的泡泡语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课后练习的“泡泡”提示:“我想泡豆子,每天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
我想和小林一起去观察蜻蜓的飞行,还要把观察结果记下来。
”教师应根据“泡泡”提示语的要求,创设情境,安排背诵、小练笔、课本剧、课外书目推介等内容,并完成文后引导动手实践的作业。
崔峦在《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的导学系统》一文中指出:导学系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引、导、帮、扶的作用,既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提升语文学习的质量,从而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导学系统的利用,运用导学系统有效组织单元整组课文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