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优质课件【最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一得
撰写新闻评论
结合本文内容和你对新闻评论的了解,就新 近发生的事件撰写一则简短的新闻评论。
捐弃仇恨,珍爱和平。 仍然成立,但无法切
立场鲜明而论述客观、 中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语犀利又以理服人。 其传播效果必然大打
文中陈述的事实和观 折扣。
点也经得住推敲。
有的放矢,有针对
精辟简短,通俗
性。本文花较大篇幅揭 生动。本文的阐述过
露、抨击日本右翼,点 程清晰简洁,对大量
明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 新闻事实的概述精短
《纽约时报》的报道
国际和平城市协会授予南京“国际和平城市”的称号,执行会长弗雷德·阿门特发表言论
反面
日本右翼分子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 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事实 旧金山市通过设立“慰安妇日”的议案后,大阪市市长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
妹城市关系
读课文第4段,思考:这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重要原因,就是新闻评 而重点突出;文章语
论针对性的体现。同时,言比较朴实,而议论
本文在批判之余,将读 性的句子经过锤炼,
者的注意力引向对和平 有些句式整齐易读,
的祈愿和坚守,体现了 有些则带有格言的味
国家公祭日的主旨,较 道,也有一些句子化
好地调整、引导了读者 抽象为形象,颇耐咀
的心态与情绪。
嚼。
2.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
导图的形式梳理其思路。
引述新闻事件:国家公祭曰
呈现 观点
阐述 观点
点出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牢记历史 “牢记历史”与“维 护和平”的关系
历史不可 历史不应 能被忘却 该被扭曲 引述报道、权威人士言论
强化 观点
中国将力促世界和平
读课文第2、3段,说说下面的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南京大屠杀发生80年后,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仍在以不 同方式纪念死难者。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导入新课
每年的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政府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呢? 铭记历史,捍卫和平。
学习目标
1.积累“国殇”“惨绝人寰”“篡改”等重点词语;掌握 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 正立场和充沛气势。(重点)
拓展延伸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背景】
国家公祭鼎正面铸有160字的铭文,魏碑简体字。铭文描述了南京大 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强烈谴责之 情,对遇难同胞表示痛悼、祭奠之意;记述了南京大屠 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表达 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振兴中华的坚强意 志和决心。国家公祭鼎为古鼎形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故铭文采用骈文体,讲究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 国家公祭鼎浑然一体,体现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增强了公祭的感染 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
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 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这篇新闻评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请找出原文并进行简要概括。
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 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阅读全文,以思维
3.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 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难点)
“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 专栏。自2008年开栏以来,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 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 际社会和民众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不能去掉。因为这一部分用两个新闻事实具体印证了 正义的力量对日本右翼势力妄图扭曲历史、辱没良知的行 为的反击,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 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第6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内容: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和 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
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
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
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它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
主要特征为:①导向正确;②就事论理;③新闻性强;④有的放矢;⑤科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yǒu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sì惕后sh人ān。ɡ
国行公x祭uān,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参考译文】气魄恢宏我华夏,千年文明灿如花。仁爱风仪传远方, 威德教化如大道。延及近代苦难始,积贫积弱陷沼泽。天下九州俱动荡, 光阴百年土沦丧。日寇侵华滔天罪,毁我南京金陵城。黎民百姓遭洗劫, 无辜苍生被屠杀。三十余万死者冤,四十多天江城恨。日月悲光华惨淡, 全世界为之震惊。侵略者残暴如兽,诸罪行闻所未闻。同胞们何罪之有, 只在于国家多难。军与民奋起抵抗,拿起枪战鼓擂响。兄弟们同心协力, 共御敌义无反顾。甘洒热血献生命,浩然正气冲云霄。多年硝烟终清扫, 天地改变换新颜。一九四五胜利后,建立共和更制度。历史清晰且真切, 警醒后人以为戒。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立法表意志。铸就这一尊宝鼎, 祭奠死难雪国耻。永不忘记此誓言,全球和平是祈愿。实现伟大中国梦, 民族复兴慰英灵。
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 然顽固。
承上启下。引出新闻事实,支撑观点。
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试着找出来。
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
美国圣迭戈市的图书馆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正 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纪念罗伯特·威尔逊(东京审判时,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 面 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 事 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 实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其正视历史
一般比较短 比较灵活
较长
一般比较短
表达 方式
以记叙为主 以记叙、描写 为主
综合运用多 种表达方式
以记叙、议 论为主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zhōnɡ
初衷
mò
辱没
shānɡ
国殇
miǎn
缅怀
lù
杀戮
不要写c篡成uà“改n戳穿”的“抵戳l赖”ài。
妄图
yì
dùn
呓语 遁形 铭记 彰显
dào 读音易错。 tì
的表达效果?
①正面的新闻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反面的事
所选新闻 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的怙恶不悛,也更显现出写作本文的必要性。②从 事实多, 覆盖面来说,文中所写的事实涉及多个层面,多个类型。众多新闻事实赋予文 覆盖面广。 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
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 了文章的说服力。
所选新闻 事实具有 典型性、 代表性。
①与日本关系良好的美国,加拿大的媒体、地方议会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 提醒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更显得公义自在人心。②文中提到的日内瓦裁军会议、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都是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它 们对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行为的批判和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认同,都具有很 强的代表性。③本文还特别提到包括高中和大学教师在内的“有良知的日本国 民”,他们承认历史、探寻真相的行为,正是给日本右翼的响亮耳光。文章在 此着墨不多,却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
结构梳理
引出话题,表达观点: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国
行 公
正义之士纪念死难者
铭 记
祭 ,
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 引述事实,
历 史
为 佑
证明观点
爱好和平的人们警惕日本右翼分子
捍
世
卫
界
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
和
和
平
平
总结全文,强化观点: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
主旨归纳
这则新闻评论通过写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 者国家公祭日前后全世界正义之士和日本右翼分子 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提醒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 行公祭的必要性以及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铭文】
泱jì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z化ǎi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s荡hù,百l载ù 陆沉。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sà
huán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yīn
兽行暴虐,旷世t未uó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哀兵奋起,金戈ɡ鼍ān鼓。兄弟同心,共御qi外án侮k。ūn
深入探究
1.本文体现了新闻评论的哪些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导向性强,就事
新闻性强。新闻
论理,科学合理。本 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
文体现了中国政府、 一般议论文或理论文
中国人民寄寓在国家 章的重要特征。本文
公祭仪式中的立场、 如果不在南京大屠杀
愿望和情感:既牢记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
历史,怒斥谎言;又 天刊发,文中的道理
jié shǐ
悼念 警惕 抢劫 矢志
bó
kuì
磅礴 惨绝人寰 振聋发聩
沧海桑田
不要写成“环绕”的“环”。
一以贯之
多多音音字 字
( mò )辱没 没
( méi )没有
形近字
戮( lù )杀戮 戳(chuō)戳穿
篡(cuàn)篡改 遁( dùn )遁形 纂(zuǎn)编纂 循( xún )遵循
词词语语集集注注
学合理;⑥便于传播。
新闻性是新闻评论区别于一
般议论文或理论文章的重要特征。
新闻评论与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的区别如下:
时效 性
主要 内容
篇幅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 变强的趋势)
较强
报道新闻 突出呈现新闻事 详细记述新闻故事,对新闻事件、社
事件整体 件的某一场景
具体表现特定人物
会现象、重要问 题等发表评论
1937年12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日
侵华日军侵入南京,随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时间达六
星期之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2014年2月27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 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 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 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作用:表达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以及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升华主题, 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本文作者针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出了自己“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对此, 你有什么话要说?请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只有牢记南京大屠 杀屈辱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更好地雏护世界和平。但牢记历史并不是制 造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面向未来,实现长久的和平。
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2017年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中的无
辜死难者,并警示世人铭记历史,勿忘伤痛,共同捍卫世界和平!
文体知识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
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
国殇 指战死者。
惨绝人寰
丑态百出
用于贬义语境。
振聋发聩
一般不用来形容声音大。
沧海桑田
不可望文生义,简单 地代指大海、田地。
一以贯之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人寰,人间。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 很大。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各种各样的丑恶样子都表现了出来。
和平宣言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 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举世震惊,九州同悼, 雪松纪年,寒梅怒放。亘古浩劫,文明罹难,百年悲叹,警钟鸣响。 积贫积弱,山河蒙羞,内忧外患,国破家亡。民族觉醒,独立解放, 改革振兴,国运日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七十七载,青史昭彰,生生不息,山高水长。二〇一四,国家公祭, 中外人士,齐聚广场。白花致哀,庄严肃穆,丹忱抒写,和平诗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德曰生,和气致祥。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民族复兴,世代梦想。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