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祁太秧歌的艺术发展与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祁太秧歌的艺术发展与现状
作者:王天怡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祁太秧歌,顾名思义是山西祁县及太谷所流传的秧歌,由于属于晋中地区,也叫“晋中秧歌”,人们非常喜欢这种艺术表演形式。

本文从祁太秧歌的历史、发展、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及对祁太秧歌今后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祁太秧歌;发展;现状
一、历史渊源
1、由来
祁太秧歌主要来源于祁县、太谷、平遥、介休、榆次、交城,它的产生在清朝就有记载。

秧歌起初是人们在民间的一种娱乐活动,是山西汉民族一种主要的舞蹈艺术形式,它的名称是因为它所在地区的流行而得名。

祁太秧歌早期表现形式是踩街秧歌,在每年的元宵节闹红火的时候,在祁县、太谷等地的多个秧歌表演团每到逢年过节就会编演剧目,登台演出。

2、表演形式
祁太秧歌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俊扮和丑扮较为突出,两个年轻的公子手里拿着扇子带领着女角色和拍钗、敲锣的男角色,在街上踩街表演。

其中还有公子朗诵,边跳边唱,表演场面很是热闹,之后继续前进,直到踩遍各街为止。

他们所表演的节目,故事情节都比较简单。

二、祁太秧歌的发展
1、建国前的发展
中日战争爆发时,晋中的秧歌艺人大多都流离失所、四处逃散,演出就难以维系,但在晋绥边区,还有一些剧目在表演比如有《闹对了》、《刘巧儿》、《两亲家》等剧目;“祁县建设剧团”就编演了较多的剧目如《敌我对比》、《劝玉英》、《小二黑结婚》等剧目。

在最开始的时候祁太秧歌被统称为秧歌,没有属性类型名称。

1930年左右,在晋中流传着两种秧歌,由于人们混肴不清。

在晋绥文化联召的工作人员开会讨论后,用地域来区分它们,“祁太秧歌”就有了确定的名字。

2、建国后的发展
(1)1950年左右,新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祁县太谷的民间艺人在文化事业的发展潮流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顺应历史文化潮流,提取整理了较多的剧目,为祁太秧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晋中各地文化部门对艺人的工作大力支持,组织建立了祁太秧歌研究社,整理了《新打花鼓》、《编草帽》等使祁太秧歌在程式上更加规范,并且为祁太秧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1955 年,榆次县秧歌剧团成立,编演了很多现代剧目,如《朝阳沟》、《李双双》、《李二嫂改稼》等,人们都非常喜欢,祁太秧歌开始兴盛起来,演员也越来越多。

在角色扮演上也有较大改变,乐器伴奏上也增加了除打击乐外的管弦乐,丰富了音乐形式。

将一剧一曲变为一剧多曲,让祁太秧歌有了质的飞跃。

(3)1966——1976 文化大革命,祁太秧歌跟其它的文化艺术形式一样,受到了较大的劫难,剧团消失、艺人失传。

到了1978 年,党中央才解除了禁制,秧歌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太谷县成立了“太谷秧歌剧社”祁太秧歌才重新开始上演。

(4)改革开放,农村文化体制改革,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实力增长,生活越来越富裕。

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极大的需求,这使祁太秧歌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晋中艺人抓住时机,努力的改革、改编、发展、创新祁太秧歌。

三、思考祁太秧歌的发展
1、祁太秧歌的现状
晋中的祁太秧歌原本最初就只是一种人们的娱乐形式,在当地艺人的不断发展之下经过时间的演练,它早以成为一个小剧种。

有老艺人称,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中路梆子比祁太秧歌在山西的形成还要晚。

祁太秧歌,由于当地习俗的传承与发展,直接影响到文化。

它来自于民间来自于老百姓,不适合大型舞台,只有在民间老百姓的手中才能大放异彩,民间才是它永久的土壤。

2、祁太秧歌面临的困难
所有事物都是否极泰来的,在它不断发展兴盛的背后,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问题。

曾经一千多个剧目,慢慢的到现在只有几十个还被人们所熟知,演绎内容偏少,秧歌音乐也越来越少。

3、祁太秧歌的保护
曾经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祁太秧歌,在现代的发展中不断衰退,如何更好传承和发展祁太秧歌,成为了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使祁太秧歌的发展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2006年文化部门为了保护祁太秧歌,将其列为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所采取的措施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祁太秧歌,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例如,到当地收集好剧目,并且把它们归纳整理,找到老艺人让他们表演并且录像刻碟,培养年轻的下一代学习跳祁太秧歌,编辑整理新的剧目等;当然也可以找一些在艺术上有造诣的前辈们的录音版本,聘请一些相对于来说录音比较规范的专家在老艺术家或其弟子、后人的帮助和配合下,进行录音的编辑和归纳。

其次再选择适当的表演人员,从表演风格、演唱技法、动作、节奏乃至作家创作音乐的心理状态,进行认真的学习,反复的排练,按照录音来进行对口型,保证在最大的限度上去展示老艺术家的风格特色,以体现他(她)们的唱腔美、形体美、语言美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最后,经过电视导演的前期、后期一步一步的精心制作,成为音像成品,并在电视和互联网上今天播出和出版发行。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我们付出正确的实际行动,舞蹈的传承一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在对待民间舞蹈活动的时候,同时在挖掘和整理祁太秧歌舞蹈资源的时侯,注重对其“原生态”的保护,让祁太秧歌在发展和推广的同时不失去其原有的舞蹈内涵与本质。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艺术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康熙乙巳上《祁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中国大百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83.
[4]上海艺术研究所.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