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法治报》中的“法治快览”
后世博法制护航,再出发
我们 有 信 心 : 后世 博 法 制保 障 , 出发 1 ( 者 系上 再 作 0 海 市人 大 常委 会法 工 委委 员 )
上海人大 2 l OO年第 1 期 I1 2
是 常委 会 审议 时常委 们 充 分辩 论讨 论 , 是 专业人 员对 法 三
条的 表达 鲜 明妥 帖 。 大常委 会适 时召开 听证 会 、 证会 、 人 论
党政组 织 和 全体 市 民共 同参 与 ,不仅 为世 博 会 的成 功 举 办提 供 了强有 力 的法 制保 障 ,也 为探 索形 成特 大城 市治
世博 会 这 一超 大规 模 国际性 活动 的 举 办 ,不 光是 对
上海 国家机 关依 法 治理 能 力 的检 验 ,也是 对 广 大 公 众有
序 参 与和 文 明 水 平 的考 验 。上 海 以筹备 和 举 办世 博会 为
契机 , 面 推进 城 市立 法 , 高城 市管 理 水 平 , 员各 级 全 提 动
重大事项 决定 , 定或修 改并实施 志愿服务 、 烟、 制 控 市容
环境 、 除违 法 建 筑 、 游 、 防 、 交客 运 等 7件 地 方 法 拆 旅 消 公 规, 并授 权 市政 府 制 定 了 2 8件 涉及 社会 治安 、 市容 、 路 道
监督 以外 , 年 还在 全 国首 次展 开 专题 询 问 , 今 引起 关注 。9 月 实施 的专 题 询 问 , 世 博 后 城 市 管理 ” 议题 , 以“ 为 既体 现 围绕上 海今 年 的“ 大事 ” 也是 “ 大局 ”又 与人 大 的 实践 和后 , 世 博 发展 战 略有 关。 “ 垃圾 的处 置 ”“蓝 天 白云 ’ 、‘ 的持 续 ” “ 博公 交管理 的常 态化 ” 等 , 问尖锐 、 白 , 府 相 关 世 等 询 直 政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讲话(2篇)
第1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法制安全教育。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安全是生活的保障。
作为小学生,我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了解法律、学会保护自己,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法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法律的定义和作用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它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法律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保障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保护公民权益:法律保护了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3.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有利于消除社会不公。
二、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制安全知识1.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法制安全知识,让我们知道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法律,我们可以了解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促进健康成长:法制安全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我们的健康成长。
三、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法制安全知识1. 交通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信号灯;乘坐交通工具时,要系好安全带,不随意玩耍。
2. 校园安全: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不携带危险物品;发生火灾时,要迅速撤离,不慌张。
3. 网络安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浏览不良信息;遇到网络诈骗,要及时报警。
4. 防范意外伤害:了解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如烫伤、割伤、中毒等。
5. 防止性侵:了解性侵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性侵行为要勇敢说“不”。
四、如何加强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1. 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
2. 学校教育:学校要开设法制安全教育课程,邀请法制副校长或警察叔叔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
法治上海研究报告
法治上海研究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上海市法治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上海市法治发展的概述、法治建设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本报告将为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上海市法治发展概述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上海市一直以法治化的进程为基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意识,推动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民法典、刑法等。
同时,上海市注重推进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教育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
3. 上海市法治建设成就3.1 法律体系建设上海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形成了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一体系为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和民生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基准,为发展提供了保障。
3.2 司法保障上海市注重司法改革,加大了对司法机构的建设和改革力度。
建立了独立、公正、权威的审判机关,并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
同时,上海市加强了司法培训和司法公正意识教育,提高了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专业素质,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执法力度加大上海市推行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的原则,不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执法手段的创新,上海市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3.4 守法意识普遍提升上海市注重守法教育,加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守法意识教育。
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和增强法律意识,上海市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守法素质。
4. 上海市法治建设存在问题4.1 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上海市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在特定领域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强化。
4.2 法治宣传不足尽管上海市在推进法治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公众对法治的理解和认知仍不够深入。
_快报事实_慎报原因_突发事件报道的良策
“快报事实”和“慎报原因” ,正是媒体对突 发新闻事件的应对良策。
一、快报事实 : 媒体不能失语
1.“快报”是主流媒体的责任 : 公民的知情权
2010.05 23
探索经纬
了 70 余米塌方险情,有关方面连夜组织抢险工作。 今晨整体倒覆的楼房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未 酿成居民伤亡。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据了解,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希 望这条新闻少报甚至不报。于是面对媒体的采访, 应该提供客观真实信息的有关部门采取了沉默的 态度。而公众在等待最新的新闻进展,要了解倒 楼发生的具体情况、倒楼的真正原因。因此,面 对突发事件,迟报、不报显然是最大失策,惟有 快报事实才是上策。 传播学揭示了一种“首因效应” ,认为当受众 面对两种冲突的信息时,两种信息的呈现顺序会 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有鉴于此,媒体要迅速 反应,及时、全面地予以报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满足他们欲知应知的心理需求。来自媒体的声音, 尤其是公信度比较高的媒体,不仅可以引导公众 理智客观地看待突发新闻事件,而且还能抒解、 平息公众潜在的非理性情绪。 随着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 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因其方便、快捷、海量、互动等 特点, 成为与传统媒体“抢夺”新闻的对手。然而, 因为其海量,所以难辨真假 ;因为是便捷的个人 平台,所以容易带有个人情感色彩。因此不少读 者在看了网络的消息之后,还要再看看权威媒体 的消息, 这就是对比和取舍。而主流媒体理应担责。 2.“快报”的优势 : 把握舆论传导的主动权, 与谣言赛跑 从眼下的实际境遇来看,媒体在突发事件之后 常陷于无米之炊的困境。以倒楼事件为例,当地政 府部门直到事发后半年的 12 月 22 日才第一次正面 回应,之前一直沉默。于是外地有些媒体为了吸引 读者眼球,抛出了不少倒楼背后的“新闻材料” : 台商被骗 6000 万动迁资金、十几户不出声的业主身 份可疑等等。在真实有效的信息匮乏的环境中,公 众对信息的敏感度是异பைடு நூலகம்强烈的。任何小道消息都 会进入人际传播的范畴之中,这对有效的大众传播
上海立法后评估或将制度化 “回头看”推动城市法治化建设向前行
法 规 、 求 政 府 改进 工作 的重 要参 考 , 要 但对 于 是 不是 必 须 修 法, 并未 作 出硬性 规 定 。 因而 , 些 评估 仅 仅 停 留在 调 研 的 一 程 度 , 乎 只 是为 了评 估 而 评估 , 似 评估 报 告 没 有形 成 明确清
特 殊 状况 F 法 解 决城市 管 理难 点 问题 的思路 。 利 依 同 于城 市 法 治建 设 的长 远发 展 , 助 世博 会 契机“ 遗 j 借 拾 填补 地方 立法 空 白, 对城 市建设 和管 理方 面进 行 重 点
评 估报 告 显示 ,世 博 立法 ”的 内容 大 多涉 及 城 “ 的“ 难 杂症 ” 在这 些领 域 ,有 法 难依 ” 疑 , “ 现象 较 为 普 j
并注 重 听取 利 害 关 系人 尤其 是 行 政相 对 人 的 意见 , 了解 行
化 、 度 化 轨 道 , 过 “ 头 看 ” 动 城 市 法 治 化 建 设 向 前 制 通 回 推
行。 0
政 机 关对 法 规 实施 情 况 的 反馈 ,掌握 社 会 公众 对 法 规 作用
上海 人大 2 1 年第 4期 01 1 3
要 , 出了《 作 关于 本 市促 进 和保 障世 博 会 筹 备和 举 办工 作 的
决定》 并 制 定或 修 改 了 《 , 志愿 服 务条 例》 《 、 公共 场 所控 制 吸
的 难题 ; 索 柔性执 法 机制 , 探 鼓励 社会 协 同和 公众 参上 市 人 大常 委会 主 任刘 云 耕表 示 ,上海 世 博会 的J
估工 作 小组“ 自己说 了算 ” 。 “ 在 , 的评 估 所 收 集 的信 息 来源 于 执 法 部 门本 身 , 现 有
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广告与品牌研究新闻文化论坛77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张辽圣摘要:我国民主建设过程中,法制新闻报道是极为重要的任务,能够有效加强国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本文通过概述新时期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以及重要作用,对当前法制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有所帮助。
关键词:法制新闻报道;新特点;法制宣传;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依法治理的稳步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对法制新闻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同时也提出了质量方面更高的要求。
法制新闻报道在新时期有新特点,涉及到各个方面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制新闻报道概述(一)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时期下我国法制新闻报道有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总结概括为:法制新闻报道对象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报道的比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法制新闻报道中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明显增多,涉及到各个方面;当前法制报道对象的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国家政法部门,而是将与法制有关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内容都包含在内[1]。
如大的方面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以及国家宪法领域,小的方面则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法制新闻比例的上升能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各方面的法制认知需求。
法制新闻报道的新特点还有报道形式和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一是报纸和网络媒体报道中所制作的标题以及安排的篇章结构上呈现明显多样化;二是通过让更多的受众以及法律专家一同参与的方式,使报道的真实性、专业性以及法制普及性更强;三是法制报道内容会渗透到其他的报道中去,通过报道与法律有关的案件宣传法制,注重报道细节的有效融合。
法制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呈现的多样化能够弥补以往传统写作模式的不足,报道更为快捷,呈现更为多面。
(二)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作用1.法制宣传教育作用法制新闻报道的法制宣传作用是所有价值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的,是其他宣传手段无法比拟的。
中国(上海)自贸区争端解决的管辖
勤 中园经滴的骚展?南园内外投资者提供一佃更加逋 喜项合 庭 ,依 法集 中謇理 涉 白贸 匾相 同二 謇案 件及
虑 於 囡隙市 埸 瑗境 的 孚端 解 泱瑕境 成 稳其 中 的阏键 因 重 大一 謇 案件 ,蓝 组建 r 上 海 自由贸易 弑簸 匾 司法 嗣
素。而 自贸匾争端解泱楼耩也承j ) 善 著建立上海 自贸匾 题 虑封小 组 ,舆上 海财经 大翠 冈展涉 自贸匾案 件法 律
园 化 和法 制 化 r 管商 瑕境 的重大 任 ,肩 负著 力 逋用研封等 合作 。
孚将上海建毅成 圆 商事孚端解泱中心的使命。 案件。上海 自贸匾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攘大阴放的 园陈和涉外商事纠纷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多。孚端解泱
期健 康 鼗展 的一 佃 重要 因素 ,是 自贸 匾是否 具有 圆隙
2 0 1 4年 4 月 ,上海市第一 中级人民法院骚怖 《 涉
建 毅 中的 自贸匾 出 现各 颊 案 件 的受 理 、謇 理 、
上 海 自贸 匾逼行 後 ,将舍 催生 一大 批 圜隙 和涉 外 中圆 ( 上海 ) 自由贸易弑腧匾案件謇判指引 ( 弑行 ) 》 , 各 颧 政 策措 施 将 大 幅提 升 圆 隙投 资 、贸易 的 交 易量 , 裁 判及孰行 等瑕钸提 供指 引性 思路 。
8
中圆 ( 上 海 )自贸 匡争端解 泱的管辖
李 志强 ( 金茂凯德律 师事耪所 ) 田孝 明 ( 金茂凯德律师事耪所 )
2 0 1 3 年9 月2 9日,上海 自贸匾正 式褂牌成 立 。上 海法院服旃保障中囡 ( 上海 )自由贸易弑翳匾建设的
雪 嚆
橱
海 自贸匾旨在探索建立投资准人前圆民待遇和负面清 意兄 》 ,明碓加强 自贸弑腧匾謇判楼槽建毅 ,研究推行
法治上海实施方案
法治上海实施方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发展责任。
在法治建设方面,上海市积极探索,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推动全面依法治市。
为了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全市法治水平,上海市制定了《法治上海实施方案》,以推动上海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法治文化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作。
上海市将加大法治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全市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
同时,要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倡导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尚法重法的良好风气,营造全社会尊重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效能上海市将加强法治体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法治执法体系,加强司法公正和公平,提高法治效能。
同时,要加强法治监督,推动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形成多元化、协同高效的法治工作格局,确保法治工作有序进行。
三、推动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
上海市将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法治政府。
要加强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四、加强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保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将加强司法体系建设,推动司法公正,保障司法独立,提高司法效能。
要加强法院和检察院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五、深化依法治理,构建法治社会依法治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关键。
上海市将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依法治理,构建法治社会。
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自治,发挥社会力量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的法治格局。
六、加强法治监督,保障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上海市将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推动法治监督全覆盖。
要加强舆论监督,推动社会监督,加强对法治工作的评估和检查,确保法治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执行。
发挥人大立法的引领保障作用 推进后世博的城市法治化建设
平 的 重要 实践 , 为探 索形 成依 法 治理 特 大
、
上海世博会 的成功举 办 , 不 城 市的 长效机 制 积 累了宝贵 经验
世 博会 这一 超 大规模 国 际性活 动 的举 办, 不只是对上海国家机 关依法 治理能力的榆
验, 也是对广大公众有序 参与和全社会文 明水 准 的考验 。上海 以筹备和举办1 博会为契机 , 廿 全面推进城 r h 立法 , 提高城 市管理水平 。市人
4 上海 人大 21年第1 00 2期
巾政府正加紧研究通过法 定程序 , 其中行之 将 有效的行政措施转化为常态化制度机制 。 上海 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方 面还结合办 博进程, 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法律知识普及、 法制宣传教
几个特 点。 就市法 内容而言, 保证国家法律 的贯彻实 施将成为地方立法的主要任 务。 中围特色社会 。义法律体系 的形成表明, 三 国家法律体系 已 基
本健全 , 法律 许多领域 已作山市 当明确 具 f 1
体 的规定, 法条也逐步趋 向精纠化 。这存 一 定 程度 缩减和 限制丁执行性地 泫 的卒f, 日 j
作对增 强法规 实施效果 、 维护国家法制统 ‘ 的
重要作用。结合上海吱际 , 我感到要重点做好 两项 工作 。一是儿是有新的 家法律、 行政法 觇 出台的, 相火地方性法规 都应依 照上位 法规 定进 行及时清 理, 以便修改 ; 是形成 法后
大常委会 围绕 巾, 城 让生活史美好 ’ 世博会 韵 主题 , 出了促进和保 障世博会筹备和举办工 作 作 的决定, 并及时制定和修改 了七部有天地 方
性法规。市政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的授权 , 制 定和发 了 2 项临时 肚行政管理措施, 日 8 前
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2021年)
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7.29•【字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6号•【施行日期】2021.08.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6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2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21年7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7月29日上海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2012年4月19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2015年6月1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5月24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本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1年7月29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等2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执法权限第三章执法规范第四章执法协作第五章执法监督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活动。
前款所称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指市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简称城管执法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相对集中行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的行为。
上海地区报纸的分类
模板的使用
配色方案修改:
配色方案在【格式】-->【幻灯片设计】-->【配色方案】-->【编辑配色方案】 下调整。
LOGO的添加:
Logo添加修改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直接选择 logo图片删除或修改。
字体格式的设置:
括标题和文本格式的设置在【视图】-->【母版】-->【幻灯片母版】下调整。
语言文字周报 上海壹周 文学报 文学报· 手机小说报 上海译报 小青蛙报 生活周刊 学生计算机世界 文汇读书周报 上海汽车报 社会科学报 上海中医药报 旅游时报 新华书摘报 IT时报 华东电力报
新民晚报 社区版
上海侨报 青少年科技报(小学版) 青少年科技报(中学版) 房地产时报 上海学生英文报(初中进阶版) 上海学生英文报(高中进阶版) 动手做报(小学版) 动手做报(中学版) 语言文字周报(双语周刊) 上海学生英文报(初中基础版) 上海学生英文报(高中基础版)
12公关S1班 陆佳莹
一、收集上海区域内报纸的种类、总数、 怎么分类
二、分析《新闻晚报》的新闻形式(做 广告、软文等),出自哪个版面
报纸的种类
• 《地铁快线》《上海滩》《新闻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上 海商报》《生活周刊》《每周广播电视报 》《环球时报》《天天新报》 《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
周报(一周两报)周报(一周三报) 周报(一周五报) 周报(一周六报)
上海大众卫生报 上海科技报 组织人事报 报刊文摘 东方城乡报 城市导报 少年日报 上海法治报 上海东方体育日报 第一财经日报 上海汽车报
联合时报
新民晚报 社区版
上海老年报
浦东时报
国际金融报
上海 法治建设优秀案例
上海法治建设优秀案例一、引言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一直致力于推进法治建设。
近年来,上海市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优秀的案例。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法治建设的优秀案例,从多个方面展示上海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二、创新的立法举措2.1 推动涉外法律服务创新上海市通过出台涉外法律服务改革试点细则,为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的基础上,上海支持民营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与国有机构合作,为外商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2.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海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
上海市法院成立知识产权法庭,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司法机制。
此举极大地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保护了创新力和创造力。
三、法治建设的实践成果3.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上海市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通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高社会治安大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力,上海市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各类犯罪行为,确保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3.2 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各类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简化企业开办流程、优化审批服务、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举措,上海大幅提升了营商环境的水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企业落户。
3.3 加强环境保护上海市注重环境保护,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完善环境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工业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等措施,上海市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案例分析4.1 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是上海市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上海市通过设立自贸区,推进法治建设,加大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投资环境。
上海自贸区逐步实行的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改革措施,为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发展机遇。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案例范文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我在初中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群充满活力但思想又有些稚嫩的学生。
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充满好奇,但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时候道德与法治教材就像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去照亮他们的思想之路。
二、教材内容运用实例。
# (一)以“尊重他人”为例。
1. 导入环节。
在讲解“尊重他人”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先没有直接翻开教材。
而是在课堂上搞了一个小小的“恶作剧”。
我让一个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当他回答的时候,我故意打哈欠,还和旁边的同学小声说话,表现出很不尊重他的样子。
这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我问他当时的感受。
他有点委屈地说觉得很不受重视,很生气。
这时候,其他同学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这样做是不对的。
然后我就趁热打铁,说:“同学们,今天咱们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就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和这个事儿有关呢。
”这时候我翻开教材,找到关于“尊重他人”的章节。
2. 知识讲解。
我让同学们先快速浏览一下教材上关于尊重他人的含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的内容。
然后我开始结合教材上的案例和刚才课堂上发生的事情进行讲解。
我指着教材上的例子,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像乱扔垃圾在清洁工刚打扫干净的地方,这和我刚才不尊重同学回答问题是一样的性质,都是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教材里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残疾小朋友在学校里被同学们帮助和尊重,最后变得非常自信。
我就说:“看,尊重他人可以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力量,就像刚才我要是尊重那位回答问题的同学,他可能会回答得更好,而且心情也会很愉快呢。
”我一边讲,一边让同学们在教材上标记出重点内容,像“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等。
3. 互动环节。
我把同学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以及应该怎么去改进。
每个小组都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的小组说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是不尊重老人,应该按照教材上说的要有礼貌,懂得尊老爱幼;有的小组说在网上随便骂人是不尊重他人,要像教材里倡导的那样文明上网。
法治上海研究报告
法治上海研究报告法治上海研究报告一、背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也面临了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
法治上海研究报告旨在对上海市法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推进上海的法治进程。
二、现状分析1. 法治意识提升:上海市广大市民对法治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法治意识逐渐树立。
2. 法律规范完善: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城市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3. 司法体系健全:上海市的司法机构建设相对完善,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4. 公共法律服务提升:上海市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
三、问题分析1. 法律宣传不足:尽管法治意识提升,但仍存在市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不足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
2. 法律执行不到位:有些法律法规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问题成为当前法治建设的瓶颈。
3. 司法公正性问题:部分市民对司法公正性存在质疑,需要进一步完善司法体制,提高司法公正性。
4. 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不满足:尽管上海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但与城市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2. 完善法律执行机制:加强对法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减少执行问题,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3. 提高司法公正性:加强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司法机制,加强对司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加大对市民法律需求的满足程度,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
五、结论上海市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执行机制、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推进上海的法治进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109组数据为“法治上海”金字招牌增色
109组数据为“法治上海”金字招牌增色
“法治上海”作为上海的一张金字招牌,代表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法治建设上的坚定决心。
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推动司法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上海努力营造了一个依法治理、法治教育普及、司法公正有效的良好法治环境。
上海注重完善法治建设的基础。
上海积极推动制定和修改涉及市民福利、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可行的法治环境。
上海市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食品安全、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保障,为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上海加强了执法力度。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执法工作,加强了各级执法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法水平。
通过加强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上海有效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上海市还推动建立了一个规范、公正、高效的执法机制,确保执法过程中的公正性和法制性。
上海积极推进司法改革。
上海市全面推进司法改革,加强了司法体制的建设,提高了司法效能和司法公正。
通过推动审判公开、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上海努力提高了司法公信力,确保了市民权益的保障。
上海还积极参与全国司法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法治建设做出了贡献。
上海注重法治教育的普及。
上海市加强了对市民的法治教育,通过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普及法律知识、开展法治宣传等活动,增强了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市民的法律素养。
通过宣传普及法律法规,上海市希望市民能够主动遵守法律,增强法律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211097820_实现良好开局,取得里程碑式成果
关注实现良好开局,取得里程碑式成果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第三方评估文/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启动以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引领区意见》,充分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决定》;积极落实上海市委工作部署要求。
坚持围绕中心、担当作为、锐意创新、敢为人先,积极推动浦东新区法规立法项目清单与改革措施清单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与改革创新实践需要相适应的立法工作机制。
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形成加强浦东引领区建设法治保障的整体合力。
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
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浦东新区法规不负国家立法授权的殷切期望,在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等重要作用,筑牢法治之基、彰显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为浦东引领区乃至全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浦东新区法规的显著特点特点一,是突出“引领性”,奋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用足用好立法创制权和变通权,积极稳妥进行“从无到有”的创制性立法创新和“从有到优”的优化性立法创新。
具体表现为:创设新的制度、补充国家法律规定,创设新的治理手段、细化国家法律规定,将先行先试、行之有效的经验上升为法规等,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提供有效法治引领;积极稳妥行使变通权,既有对制度进行整体协同性优化创新,也有对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进行个别性优化创新,创造了“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立法经验,为浦东大胆闯、自主改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特点二,是追求“高标准”,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注重在法治轨道上促进高水平开放、实现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具体表现为:通过从商品要素流动到规则制度开放的转变促进高水平开放;通过促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高效能治理;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和塑造审美风尚创造高品质生活,从而提升城市治理“软实力”、打造经济发展“硬支撑”。
用法治促平安的三个“加法”
56 检察风云 2012年第19期法治在线/综治纵横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能动作用,找准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积极拓展行政审判职能,通过“三个加”的工作模式,助推依法行政,共同致力于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管理的创新,将纠纷化解在基层,矛盾消弭在萌芽,为“平安奉贤”的建设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联席会议加庭外和解行政诉讼从源头减压在行政审判实践中,该院将审判职能前移,通过与人社局、工商局、城管局等多家行政机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包括行政执法情况通报、疑难问题研讨论证、特殊矛盾合力化解、以案说法强化培训等四项制度,及时互通信息,协商解决行政执法、行政诉讼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共同探讨研究法律适用,促进了各类疑难案件的有效解决,为行政执法部门化解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官民矛盾起到了一个助推作用。
前不久,奉贤人社局受理了一起较为棘手的工伤认定案。
申请人小卓右手肘被机器锯伤,工厂方面一口咬定,“受伤”属其“自残”行为,并非意外之伤。
一时间,“受伤”抑或是“自残”,成难解之谜。
当时,公安部门曾到现场了解情况,因不符合立案条件未予用法治促平安的三个“加法”文/严爱华立案。
安监部门也赶赴现场,因不属于安全生产事故,也无法立案。
厂方送来的车间探头所摄录下的影像资料显示,当天中午11点多,车间工作基本结束,机器关闭。
小卓在隔了几秒钟以后,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即重新打开机器并将手肘靠近机器后受伤。
对此,小卓的解释为,当时发现手上有木屑,就重新打开机器,将木屑吹掉并导致受伤,绝非“自残”。
这起蹊跷的“工伤”案让福保科科长朱为群感慨,要还原事实的真相,调查认定难度大。
她即与法院联系,启动了联席会议机制。
围绕如何适用法律,双方进行了分析探讨。
奉贤法院行政庭卫志成庭长指出,该案的焦点是“受伤”是否属“工伤”,至于“受伤”还是“自残”属公安部门负责定性。
公安部门调查后未予立案,认定“自残”有难度。
上海法治报简介
●上海最具法律指导性媒体●上海消费者权益保护唯一权威指导性媒体简介《上海法治报》是中共上海政法委员会和上海市司法局主办的专业报,于1984年1月创刊。
现隶属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量最多时达60万份。
引领全国法律专业报“传递法治力量”。
“旅游咨讯”是为政府公务员,法律界人士,白领大众,离退休干部介绍生活闲趣、怡情养性的专刊,从会务、自驾游,休闲地,美食,健康等相关内容的介绍,以独特的视角引领上海中高端人群全方位的了解生活休闲的各个方面,是上海法治报耀眼夺目的版面组成部分。
一、《上海法治报》的发行量大,遍布上海,跨域长三角,辐射全国。
主要发行渠道包括:1、政府部门渠道:全市各街道社区至市委市政府全订阅;2、专业人士渠道:全市法律工作指导单位、从事法律工作的组织和个人全订阅;全市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全订阅;3、权威话语权渠道:全市两会代表人手一份;4、休闲娱乐渠道:全市宾馆酒店休闲娱乐场所全订阅;5、精准渠道:上海的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密度覆盖;全市各行业协会全订阅;全市各大中专院校全订阅;二、《上海法治报》读者群的特点A、高端的政治、商务人群:《上海法治报》是上海唯一既面向政府部门又面向企业管理者及特定大众定向发行的媒体,读者群体主要是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大中型企业领导者及宾馆酒店客户群;B、享有权威和声望的人群: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两会代表、公司领导,都是令人羡慕的身份。
读者的素质很高,一些及时资讯能在这类人群中第一时间获得引导性传播,同时能够成为整个社会消费动向的一个风向标。
C、超强消费能力的人群:《上海法治报》的读者群体,在经济收入上处于社会的中高端,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注重生活品质。
三、《上海法治报》读者群的构成:1、职业构成: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两会代表50%;企业领导20%;商旅人士20%;大中专师生5%;其他5%;2、收入构成:10000元以上70%,5000-10000元20%,5000元以下10%3、学历构成:大学以上80%;其他20%;欢迎您与上海法治报携手共赢共同成长!。
上海法制报举行案例报道研讨会
上海法制报举行案例报道研讨会张薇薇【期刊名称】《新闻记者》【年(卷),期】1997(0)10【摘要】案例报道是法制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拥有大量读者.各法制类报刊,更是将案例报道作为吸引读者的看家内容.但也有一些案例报道发生了一些争议,受到一些批评.新时期的案例报道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形象”?如何来提高案例报道的品味和层次?如何更好地体现其自身价值,以适应当今视野日趋开阔的读者法制教育的需要?上海法制报社于8月21日至22日在浦东召开了“案例报道研讨会”,上海市政法部门、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以及应邀前来的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法制报社的同仁共30余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案例报道;法制报;报告文学;负面效应;法制新闻;连续报道;法制教育;高级人民法院;吸引读者;法制报副刊【作者】张薇薇【作者单位】上海法制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9.2【相关文献】1."海峡两岸大学的校园"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近代开埠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建筑创作"学术研讨会召开、《城市取样1 × 1》巡回展在上海举行、第八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召开、北京雅昌彩印大厦落成启用、"中日大城市防灾应急研讨会"举行、戚卢克斯(中国)有限公司FE-2项目一期竣工典举行 [J], 王颂2.如何确保法制新闻的真实性——以《江苏法制报》案例报道为例 [J], 陈坚3.在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做优:温州日报重大主题报道创新与实践研讨会在杭举行——重大主题报道:既要有高度,也要接地气——研讨会发言摘要 [J], 章瑞华4.法制报道如何正确选择案例 [J], 丁地树5.结合案例宣传法律——二谈法制报道 [J], 夏鼎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市查处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规定(2023年修正)
上海市查处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规定(2023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2.05•【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上海市查处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规定(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1号公布根据2023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号修正)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维护市容环境整洁,制止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行为,根据《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管理执法部门)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各区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所辖区域内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对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乱悬挂、乱散发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条(一般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树木和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整洁,并有权制止、检举损害其整洁的行为。
第四条(禁止行为)禁止在树木和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刻画、涂写。
禁止在树木上张贴、悬挂宣传品。
禁止擅自在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张贴、悬挂宣传品。
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上临时张贴、悬挂宣传品的,应当经区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张贴或者悬挂,并在期满后及时清除。
禁止在主要道路、景观区域、商业集中区域、交通集散点、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市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公共场所散发商业性宣传品。
第五条(公共招贴栏)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街坊、居住区内选择适当地点设置公共招贴栏,并加强日常管理。
零星招贴物应当张贴于公共招贴栏中。
第六条(有关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单位应当保持所使用、管理的树木和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邱兴华杀人案·目录
案发地陕西报纸·华商报
2006.07.30陕西汉阴特大凶杀案深山独院1天内10人被杀
2006.08.09、汉阴“7•16”杀人案续惨案现场血迹斑斑
2006.08.10追捕汉阴特大杀人狂进入第8天警方明卡变暗哨
2006.08.11围捕安康杀人狂第9天悬赏金由5万涨至10万
2006.08.21关门喂狗加强戒备恶魔落网村民奔走相告
2006.08.21记者亲历追捕全过程搜山的日子热渴累
2006.08.21天网恢恢恶魔自家院中被抓回家是想杀老婆
2006.08.21疑犯邱兴华落网陕西警方获公安部高度评价
2006.08.21专访搜捕行动总指挥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2006.10.14“杀人狂魔”邱兴华19日受审
2006.10.18戴着脚镣写“自传”看守所里邱兴华变白变胖了
2006.10.18邱兴华“坦然”对话记者:审判后我肯定要上诉
2006.10.19独家:邱兴华也有温情望重视对孩子的法律教育
2006.10.19邱兴华当庭口述血案一审判死诸多细节首次公布
2006.10.20“杀人狂魔”邱兴华身负11命一审被判死刑
2006.10.20“杀人狂魔”庭审答问不断从身上摸纸条寻对策
2006.10.21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后邱兴华遮面痛哭彻夜难眠
2006.11.17妻欲做精神病鉴定邱兴华称自己身心很健康
2006.12.14邱兴华曾受三天心理测试被认为有心理障碍
2006.12.29华商报:一声枪响多少反思
陕西青年周刊
2006.08.17记者与陕西杀人嫌犯邱兴华周旋12天
***【南方都市报】
2006.08.08汉阴杀人狂残忍手段曝光:挖出住持内脏炒熟切片
人民日报
20070119国家救助_法律白条_有望兑现
新华每日电讯
2006 年12月09日第004版杀人恶魔_邱兴华仍不悔罪_他是怎么想的_ 2006 年12月27日第003 版2006大案扫描_能品出什么道理
2007 年01月10日第001 版重大命案侦破_公安机关从上到下都重视2007 年03月14日第006 版司法救助_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
2007 年08月05日第002 版刑事附带民事赔偿_为何屡成_空判_
2007 年09月15日第003 版最高法_积极开展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
法制日报
2006 年10 月13 日第005 版杀人狂魔_邱兴华本月中旬受审
2006 年10 月20 日第005 版杀人狂魔_邱兴华一审被判死刑
2006 年12 月13 日第005 版邱兴华案折射司法鉴定制度之不足
2006 年12 月16 日第001 版对邱兴华做司法精神鉴定的几点思考
2006 年12 月24 日第003 版邱兴华案精神病鉴定激辩
2007 年1 月7 日第002 版邱兴华案专家_干预司法_了吗_
2007 年1 月14 日第002 版对司法裁决发表意见不会影响司法权威
2007 年1 月14 日第005 版最高法院新举措救助刑事被害人
2007 年1 月21 日第001 版建立案件报道评估机制避免公众无谓治安恐慌2007 年4 月2 日第005 版邱兴华案受害人子女获首笔社会捐助
2007 年8 月28 日第008 版救助刑事被害人_两高_合力破题
2007 年10 月11 日第008 版李生斌与DNA
2007 年11 月12 日第005 版九部门共同救助刑事受害人
2007 年11 月18 日第013 版规范司法鉴定树立司法权威
2007 年12 月30 日第006 版救助_司法公正近民生应民意
2008 年1 月22 日第008 版司法审判怎样面对社会舆论
2008 年8 月10 日第003 版司法救助让贫弱者跨过通向正义之槛
上海法治报
2006.08.21陕西汉阴“7·16”特大杀人案嫌疑人落网
2006.08.22逃亡月余邱兴华在家中落网
2006.10.20陕西汉阳杀人狂魔邱兴华一审判死刑
2006.11.17邱兴华妻女要求精神病鉴定
2006.12.13探访邱兴华在看守所的日子———
2006.12.26年终报道
2006.12.29陕西高院驳回司法鉴定申请
2007.01.05邱兴华案追问:
2007.03.16“邱兴华案的审结太过草率”
2008.08.26不让刑事案件被害人承受第二次打击......
2008.08.26邱兴华一案半数受害家庭获政府救助
2009.01.14关注民生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2009.07.06成都“6·5”公交车燃烧案已告破
2010.08.23公诉环节“六大法宝”因案制宜化解社会矛盾
解放日报
2007-01-17 01版:头版被害人救助制度彰显人文关怀
2007-03-14 04版:两会专刊探索刑案救助办法
2008-03-13 02版:两会专刊代表建议建立国家救助制度保障刑事被害人权益本报
新闻晨报
2006.10.19陕西杀人狂魔今日受审晨报特派记者直面邱兴华妻子与岳母一夜疯魔,伤痛无绝期
2006.10.20杀人狂魔邱兴华昨日被判死刑
2006.10.20最后得知女儿系亲生,他无语
2006.11.02邱兴华已提出上诉称要讨回人格尊严
2006.11.16其妻欲申请“司法精神病”鉴定
2006.12.08是否精神病鉴定成二审悬疑
2006.12.09二审并未当庭宣判
2006.12.18变态人格与精神病人之争
2006.12.18邱兴华被宣判前的未知数
2006.12.22邱兴华案部分答卷独家公开
2006.12.22邱兴华答卷:最不喜欢没有人格尊严
2006.12.28法院是否为邱兴华作精神病鉴定今定论
2006.12.29邱兴华最终杀人偿命
2007.01.05邱兴华已被执行枪决其妻将向最高法申诉
2007.01.12邱兴华之妻决定申诉至最高人民法院要求替邱做缺席司法精神病鉴定
2007.01.17邱兴华妻向最高院提出重审请求
南方周末
2006.08.24 “变态”邱兴华的心理档案
2006.8.24访李玫瑾教授:人格障碍和不良际遇的恶性循环
2006.11.30 邱兴华精神病家族史及其九种精神异常表现
2006.11.30 我不是为邱兴华一人奔走[纵深]
2006.11.30试看邱兴华案的天下之“大韪”
2006.11.30他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2006.12.14 第A01版吁请最高法院高度关注邱兴华鉴定问题
2007.01.02【记者手记】反思中国媒体在邱兴华案报道中的重大缺憾(摘自记者博客)
2007.01 .04 日第A01版最高法院统掌生杀大权
2007.01.04第A02 版我们都是_蜗牛_但我们一心前行
2007.01.05 邱兴华案:枪声响过之后
2007.08.16 第E30版宽严_的标准如何掌握
2007.12.12“他们无法进入精神病院,只能进监狱”
2007.12.20 第A04 版死刑复核_激荡一年间
照片:李玫瑾反对精神鉴定
备注
1.《上海法治报》中的“法治快览”为报摘;
2. 我下载的PDF格式的文件也可以像word一样进行复制粘贴。
分析
1. 在参与报道邱兴华案件的媒体中,案发地陕西的《华商报》凭借先天优势,可谓表现最为积极,从案发、刑侦、审理、反思等环节中都冲在最前线,发布了大量报道。
但是这些报道中存在着或多或少有违报道规范的地方,触及了伦理道德的犯愁。
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搜到的一篇《南方都市报》的文章中。
8月11日,《华商报》报道了当地军警民配合围捕邱兴华的详细情况,并且还配发图片。
在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地一名15岁的少年主动为搜索队伍当向导。
该报道不仅配有少年的图片,还详细点明了这个少年的姓名、住址、所就读的学校等隐私信息。
我担心,如果犯罪嫌疑人当时没有被成功抓获,而是逃出来了,要报复这个积极帮助警方抓捕自己的学生,该怎么办?我们的媒体将如何面对?
三天后,还是《华商报》,在这个事件的追踪报道中,以纪实的形式,讲述了对犯罪嫌疑人围捕的进展,并且把警方想通过控制水源,以达到守株待兔的围捕方案也进行了详细披露。
在案件的最终结果没有明确之前,披露这些侦破手段是否合适?假如犯罪嫌疑人有同伙,或者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这条新闻的播发,将会给抓捕犯罪嫌疑人带来更大的困难。
而让我感到更不安的是,《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对杀人现场的描写——“血案发生地铁瓦殿道观的住持熊某双眼被割,心、肺被掏出,且被切成片下锅炒熟,放在盘中”。
接下来,文章对死者的胸脯肉、脚筋肉和眼珠被切下或挖出并弃置的位置都介绍得非常详细,在描述其他死者的遇害惨状时,指出他们是“裸死”,并有“进入主殿,一派阴森,伴着隐约的尸臭,嗜血的苍蝇和飞蚁到处乱飞”的文字。
对于《南方都市报》所描写的细节,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怎样的看法。
至少,我看完报道后,内心得到的并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恐怖。
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我所能够承受的伦理道德的底线。
2.《南方周末》的报道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邱兴华,媒体8月份集中做过一次,11月份是第二次。
8月份是邱兴华被抓获,因此报道也达到了高潮,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集中火力在报道。
《南方周末》第一次的报道题目叫《“变态”邱兴华心理档案》。
应该说,这篇报道在那个阶段也是高于同行的,南周把邱兴华犯案的整个心理过程,作了比较独到的挖掘、展示,角度和其他媒体不一样。
而3个月之后的11月30日一期南方周末的第二次报道可以说是扭转了整个舆论界的方向。
提出了邱兴华有精神病的嫌疑,需要做精神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