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文化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文化源远流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电影文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本位的电影文化,强调票房;中国电影,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效果。
好莱坞电影的实质就是以类型片为基本样式所构筑的一个社会神话,这个神话叫做电影中的乌托邦。
中国电影的实质,是以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和与普通观众生活相贴近的现实题材影片为主,重在反映时代精神。
当前,我们具有民族电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缺乏电影的市场化的体制和机制,更缺乏对于电影的真诚。
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的种种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
电影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
他较之其他艺术形式或精神文化,更为全方位地吸取物质文化的成果,已经上升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位置的文化形态之一,被称之为“电影文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的制约。
因此它更是各国传播本国文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纵观中美电影,爱情,婚姻,家庭始终是一个不老的题材,"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从被誉为"生命之舟与哲理之舟"(张玉勤2007)的美国影片《泰坦尼克》,一场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短暂爱情,其悲剧性的结局以及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勇于追求和执著,吸引了不少观众,也引起了震撼;到《美国丽人》,赤裸裸地讲述了美国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与婚姻生活存在的问题,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缺乏沟通. 与此同时, 中国影片《梁祝》《小城之春》《一声叹息》却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电影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
从爱情的珍视程度之深这个层面上看, 中美文化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然而从爱情短暂性的根源来探究,两者却有着极大的差别.《泰坦尼克》中爱情的短暂性根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海难,根源于一种不可抗力的外界因素,显然并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梁祝》中爱情的短暂却在于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扼杀, 而在整个封建社会里, 被这种门当户对的等级制度毁灭的又何止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呢可见,这种爱情短暂性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必然产物,它的根源是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从两部影片的结局看,虽然都是以爱情的毁灭告终,但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的差异背后,蕴含着中美文化差异。
中国电影要追求美国电影的风格是不可以的;即使模仿任何国家的风格,也是不可以的;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 中国的影片多数表达在现实中遭遇不幸之时, 人总是会选择消极悲观的方式逃避现实,愿望只是留在自己的心里,当无法实现时,便以死来逃脱.美国影片则不同,灾难与不幸既然发生了,还是要坚强面对现实,珍惜生的希望,而不是逃避.这与美国人主"动",中国人主"静"的观念有关.美国人注重个人实际行为,采取积极的态度;中国人强调"无为而治""人算不如天算",人生"无为"的态度.
"最富精神性的人们,他们必首先是最勇敢的,也在广义上经历了最痛苦的悲剧.但他们正因此而尊敬生命,因为它用它最大的敌意同他们相对抗."(尼采,1889:358)"爱情战胜了死亡"在美国影片《泰坦尼克》中充分体现,杰克可以说是用自己的死来拯救萝丝,但萝丝没有殉情,选择一直活到老,实际上杰克一直活在萝丝的记忆中,他们两人已经合二为一,白头偕老,直到死亡把他们一起摧毁. 但是《梁祝》中祝英台的命运在影片中只能徇情,当得知梁山伯病故之时, 祝英台无法面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她选择的是逃避现实,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她始终相信,虽然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可以长厢斯守,这样才是见证他们爱情的最好方式.《小城之春》一片也是如此,戴礼言在现实面前也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当他得知妻子玉纹与好友的关系时,很难接受,于是选择吞食安眠药,这让妻子与志忱感到深深地愧疚. 总之,中美影片从不同的视角反映出诸多不同的影像,如不同的表现形式, 不同的结局,不同的态度等不同视角,折射出两国不同的中西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