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共五则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共五则范文)
第一篇: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交际语言,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在,小学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在幼儿园就开始接触英语。
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英语不仅要作为知识来掌握,更要作为一种语言,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理解,有益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小学生求知欲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中西方文化差异等知识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爱学英语、学好英语。
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适时适量地进行跨文化教学是必要的: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语言学习的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
2、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 可见丰富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前提。
只有在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多方面的内容和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得体地综合运用英语交际。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入手:
1、讲解与对比结合法
讲解法就是充分利用、挖掘教材,对教材中出现的相关内容作出详细解释,让学生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方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文化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各个民族由于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不同,其文化特征也不一样。
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跨
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跨文化意识。
在教学中将讲解法与对比法相结合,在讲解的基础上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例如教材中出现“How old are you?”时,可以先教授句型“How old are you? I’m …”当学生熟练掌握时,运用对比法让学生朗读以下两个对话:对话
(一)小女孩:“老奶奶,您今年高寿啊?” 老奶奶(笑呵呵地说):“我今年七十又六!” 对话
(二)A little girl: How old are you?” An old lady: It’s a secret!”
通过以上两个对话的对比并结合讲解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年龄是一个人的隐私,一般不宜直接问别人的年龄(特别是女士),小孩除外。
并且借此进一步渗透下列英语文化意识:不要随意打听别人的隐私(婚姻,收入,家庭,宗教信仰等),尽量不要提出“Where do you work?”、“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married?”之类的问题。
2、教材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也是英语文化意识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教材中包括词汇、对话、阅读等,其中不少都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块内容,使学生对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如在四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
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于是,他们就懂得了:fork、left hand、knife、right hand。
5A教材中出现了“the fast fl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
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西方文化后,一旦有机会实践,就会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
3、融入法
融入法是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介绍异同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
如在教学Numbers时,可以介绍中国的幸运数字是“8”。
中国人喜欢“8”
是广东人把“88”念成“发发”的谐音,因而备受喜爱。
还可以告诉学生诸如“ 13”在西方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
传说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
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耶酥的弟子犹大。
就是这个犹大为了30块银元,把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局,致使耶稣受尽折磨。
参加最后晚餐的是13个人,晚餐的日期恰逢13日,“13”给耶稣带来苦难和不幸。
从此,“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
“13”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
可见13这个数字对于基督徒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恐惧数字。
借助教材,融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化的趣味性,避免交际失误,成功地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4、对西方节日的了解
学生除了对圣诞节有所了解外,对其他的西方节日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西方比较有趣的同时比较盛大的节日如Halloween——万圣节: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它已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点然Jack-o-lantern(南瓜灯),孩子们戴着各种面具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或动物,叫喊着:“Trick or treat!”挨家挨户索要糖果。
在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各种各样的面具及南瓜灯,分别扮演所要糖果和恶作剧的小孩,愿意给孩子糖果和不给糖果的邻居。
通过表演,让学生从中感
受西方文化的氛围,真实地了解西方的万圣节。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跨文化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熟悉英美文化,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与掌握,增强他们自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时要注意使学生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不仅要鼓励学生融入、体验异国文化,而且要肯定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盲目、全盘地接受异国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要使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注意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既不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
这样,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民情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体会英语学习的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
”语言正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有意识的渗透。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又是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拉多(Lado1964)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因而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要理解和接受另外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以及面对考试的压力,传统的英语课堂主要侧重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的机械教授与练习,往往忽略了文化意识的渗透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这种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取得很高的分数,但是却导致他们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言,造成了一大批人学的是“哑巴英语”或是“中国式英语”。
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不可能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如果不能进入到同一文化背景中,往往会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正如托马斯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
这种错误一旦被发现,受话者就会认为说话者缺乏一定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
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像语法失误一样对待。
如果一个能够讲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往往会被认为是缺乏礼貌或是不友好。
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为语言知识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
”由此看出,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不可能了解太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并且他们在交际中所犯的错误是会被理解和原谅的。
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为他们创造语言的运用环境,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三、在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知识
不可否认,我们在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渗透的教学方面确实存在着问题,但是,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上随时进行文化渗透。
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出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话题。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这些话题,就会让学生了解到很多相关的文化知识。
三年级一开始接触英语,学生就要学习打招呼的方式。
在上课前,我会让学生说说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会说些什么,学生都知道常用的打
招呼的语言有:“你吃了吗?”“你干吗去?”等等。
当问一个西方人“你干吗去?”会被认为是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西方人打招呼的时候会说:“Hello!/How are you?”等。
又如询问他人的年龄,在课上我们为了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也会反复地询问:“How old are you?”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这很正常,然而这在西方人的眼里询问他人的年龄,尤其是女士的年龄却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通过这个话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西方,询问他人的年龄、体重或是工资等都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了解这些后,学生今后在用英语交际的时候就会避免谈论涉及他人的隐私或是容易引起误会的话题。
我们所使用教材中会话的插图,也常常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差异的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对中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敏感地发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巧借多媒体,传授文化背景知识。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制作课件或Flash动画时,充分利用音像结合的直观性,尽可能把文化背景放入各种情景中去,使语言与语境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兴趣,在语境中感知所学语言。
3.自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以来,我们不断地实践、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案,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英语思维,我充分地利用英语学案自主学习板块,开设“相关知识链接”或“背景知识”介绍专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如,在 What would you like?B Let’s talk 部分学案的设计中,我在相关知识链接部分向学生介绍了中西方餐桌文化的相关差异。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知识链接,了解了中国请客的相关礼仪知识以及西方人请客的戒条六则。
在课堂上,小组展示――创设情境表演这一环节,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准备道具的时候,他们有意识地注意了餐桌文化的差异,他们在邀请英语国家的客人时,为他们准备了刀叉等餐具,而在邀请中国客人的时候,为客人准备了碗筷,并且提前安排好了座次等。
虽然这仅仅是课堂上的展示,但也说明了学生在有意识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4.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氛围。
教育家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深入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创设与生活贴近的实际情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深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例如,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情景一:Mike和John来到中国,到好朋友吴一凡家做客,吴一凡的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期间,吴一凡和他妈妈该注意什么呢?情景二:陈洁去美国交流学习,她被安排到美国小女孩Sarah的家里生活体验一段时间。
Sarah及其家人为陈洁准备了她到美国的第一顿晚餐,Sarah和她的家人又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两个情境,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从而强化他们的语言文化知识,避免“中文思维交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把“文化意识”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
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文化教学的主要实现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下学到地道的英语。
(责编田彩霞)
第三篇:浅谈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山东省茌平县茌平县第一中学任晓飞
摘要: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因此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被作为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块,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本文试着从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就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内容,结合英语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全球意识不断增强,
不同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对人们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中又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所以英语的教学尤为重要。
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学习一种语言也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自然也就离不开文化教学。
但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只注意讲解语法,单词。
却忽视了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文化意识,导致交际出现失误。
文化意识的培养一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恰恰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
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因此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所学,所听,所读,致使许多人只会在考卷上做题,而不能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达不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我国新近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并且明确指出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几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相互促进。
这也体现出了对现代英语教学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英语教师不要单纯地进行就语言而言的教学,还要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
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
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
教师们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意识的培养并非简单的对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对异国文化的接受。
它涉及到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多方面。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学习过程。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的指导地位不容忽视。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如果教师自身文化意识功底不厚,就无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为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良好的语言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做学生的表率,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确保学生文化学习的成功,高效。
(一),转变师生的观念,注重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学生学好英语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文化渗透,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文化教育促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
把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向从应付考试转变到交际实用上来,让他们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渐培养他们对跨文化意识的敏锐性,使他们认识到,交际绝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已。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能通过语言体会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语言。
如在教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 Module 1 Europe时,开展以欧洲某些国家及首都,语言,著名城市及其文艺建筑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深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应该巧借这个话题,让学生预先查找有关欧洲一些国家和著名的城市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通过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的名称,文艺建筑,文化等,让学生真实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以致用。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文化情景。
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在该情景中用英语交际,学生可以通过交际活动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交际中习得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
比如在教必修2 Module 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利用电脑播放外国人看病的视频以及一些关于其他国家医疗体系的的信息,让学生通过这些了解外国的文化。
并且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比较中国的医疗。
比较中西方文化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语言意义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4 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为例,在做文化背景介绍时,可以把西方的身势语言和中国的作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身势语言在不同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涵义。
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加强课外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的文化渗透是远远不够的。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多元化,创设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围。
鼓励阅读与讨论,促进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
向学生推荐富含英语文化的、符合学生水平的报刊、新闻故事、简易文学作品等,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觉其中的文化要素并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了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同时提高了他们运用目的语文化进行交际的能力。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延伸。
如:开设英语选修课学校课,从而了解西方习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英语选修课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