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度山西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含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C.关心学
生身体健康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
3.学生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属于()
A.程序记忆
B.情景记忆
C.内隐记忆
D.陈述记忆
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
是()
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榜样示范法
5.“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指人格的哪一种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功能性
D.整合性
6.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7.我国现代学制确立和发展中所沿用的基本类型是()。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学制
D.多轨学制
8.章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
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不均衡性
B.稳定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9.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是哪一种情绪状态()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10.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皮亚杰
C.布卢姆
D.维果茨基
11.知觉产生的基础是
A.察觉
B.直觉
C.感觉
D.联觉
12.关心集体、对人热情、乐于助人、为人谦虚等特点,属于|生格的()
A.理智特征
B.情绪特征
C.意志特征
D.态度特征
13.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
A.兴趣
B.需要
C.信念
D.动机
14.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指
A.教师教的方法
B.学生学的方法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
D.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
15.读了《红楼梦》中对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描述,头脑中浮现出她的形象。
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感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6.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17.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D.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8.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中心工作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做好学期工作计划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19.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
A.唤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20.我国现行课程方案中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地方课程
21.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
D.12、13~15、16岁
22.制约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主流文化
23.反映对立统一规律的德育原则是()
A.知行统一的原则
B.现实性与方向性原则
C.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4.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成绩评定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生道德认识深与浅的矛盾
B.学生道德认识多与少的矛盾
C.学生道德认识正确与错误的矛盾
D.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自身品德基础的矛盾
二、判断题(8题)
26.我国明确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须实行“六三”分段。
A.正确
B.错误
27.知觉选择性受人的需要和兴趣的影响。
A.正确
B.错误
28.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A.正确
B.错误
29.只要能教好书就是一名好教师。
A.正确
B.错误
30.提高全班学生成绩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A.正确
B.错误
31.“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任意方法使他们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律师、法官,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
A.正确
B.错误
32.课外校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继续。
A.正确
B.错误
33.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为自然概念和____。
35.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是____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10题)
36.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8.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
40.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41.简要说明社会促进、社会惰化及它们的特征。
42.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43.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44.结合教学实例论述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5.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A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
基本观点是: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象。
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2.A暂无解析
3.D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和概念等。
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即属于陈述性记忆。
4.BA、B、C、D项都是德育的常用方法,其中陶冶教育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道德和思想情感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5.B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
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6.A说理教育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品德评价、实际锻炼等也是常用的德育方法。
7.A
8.D本题考查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9.B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着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10.C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1.C加党是在高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描作两于感党器官的室观事物的型体属性的反映。
12.D
13.B
14.D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15.C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6.C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7.D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8.A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19.C本题考查神经系统
20.B我国各级学校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我国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21.C暂无解析
22.C暂无解析。
23.C对立统一规律体现了矛盾观。
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德育原则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正体现了这一点。
24.B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25.D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26.B我国规定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实行多种分段,既包括“六三”分段、“五四”分段,还有九年一贯制等。
27.A知觉的选择性就是人根据自己当前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刺激物进行选择和反映,而忽视其他刺激与信息的选择加工过程。
28.B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29.B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关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
30.B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的中心任务。
31.B此说过分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易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的错误。
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虽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是无条件的,还要考虑遗传、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影响。
教育并不能任意决定人的一切发展方向。
32.B课外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际规定的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外校外教育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33.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
34.人工概念
35.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36.(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7.(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38.(1)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2)可以加快学生社会化进程。
(3)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4)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39.(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人们在注意状态下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又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
化。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②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
③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明确学习目的与任务。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
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地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
所以,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一堂课上,教师都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40.(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
41.(1)社会促进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研究发现,一方面社会助长作用的确广泛存在,它不仅可以引起人们行为效率在量上的增加,而且可以在有些工作上提高行为的质量。
但是,另一方面,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并不总是带来社会助长作用。
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心理学家达谢尔发现,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增加,每个人所作的努力程度会逐步下降。
他人的参与,直接导致了个人努力水平的下降。
42.(1)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属于智力。
(2)影响因素:
①遗传与营养。
②早期经验。
③教育与教学。
④社会实践。
⑤主观能动性。
43.(1)依据知识的门类分科设置,将人类活动经验加以抽象、概括、分类整理。
(2)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3)通常按特定知识领域内在的逻辑体系加以组织。
(4)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是其最大的特点。
44.(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45.(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文娱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劳动。
(7)课外阅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