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如何实现
减负增效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当的作业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促
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改变作
业设计的方式来提升作业的成效。

基于此,本文对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
业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当的作业不仅能
够帮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促进学生数
学思维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变化”指出:
“优化了课程设置。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
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这种理念已渗透到
了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作业设计中。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
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
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

优化作业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数学
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如果还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来布置作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学
生发展的需求,而且大量的习题会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觉得学习索然无味,长此
以往,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也很难
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达到“双减”政策的要求,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
巩固,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要从减负增效入手,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进而使得作业能够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能
力的成长。

一、让作业贴近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总目标”指出:“体会数学知识
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
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
活与社会情境,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关注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所以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
出发,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如果想更好的实现学以致用这一数学目的,就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们认识到
数学作业并非是负担。

基于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当让其尽可能地贴近
学生实际生活。

例如:教学《可能性》一课后,可以布置学生为超市设计一个摸
奖的方案,要求学生分别站在商场和顾客的角度进行设计,摸到一、二、三等奖
的可能性各是多大才会被接受,让学生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体会到对知识
的应用,站在的不同的思考方式上会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效果,使学生感受数学
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人民币》《克和千克》
《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等内容的时候,可以布置调查式作业。

首先让学生
去生活中找一些见到过的小数、人民币单位、质量单位和体积(或容积)单位,
学生就会发现超市商品的标价用小数,单位一般用“元”,购买水果的质量单位
为千克,而牛奶或饮料的单位为毫升或升,学生通过调查能够再次加深对小数和
计量单位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有
关面积的计算的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什么物品的表面有长方形、
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后量出长、宽和高,再计算出面积;在教学《位置与方向》
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纸张,尺子,铅笔等工具设计一个动
物园导游图,根据该导游图,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不同的游览路线,
并且在游览路线当中对位置与方向的加以标注,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角度知识。

老师通过布置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作业,使学生在设计摸奖方案、调查生
活中的数学知识和通过测量计算图形面积等等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
实际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动脑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计算的能力,又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从而调动起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数
学学习真正成为“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二、让作业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
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成做游戏、玩扑克牌、读笑话、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等
具有趣味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一种饱满的热情,积
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1.游戏类作业:在教学《可能性》一课后,可以设计游戏作业,让学生回家
用可能性的知识自己设计一个摸奖的小游戏,并与父母一起做游戏,让学生在玩
中学,体会可能性的大小,这种作业方式既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又有趣味,一定
会成为学生最开心的作业。

又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设计“猜面积”游戏,
老师给出教室内面积的范围,让学生在范围内猜面积,并告知学生猜大或者猜小,再次给出学生一个范围。

学生在这种趣味性的作业中,能够有效加强对面积大小
的理解。

2.玩扑克牌作业: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和复习计量单位的相关内容的时候,
可以把作业设计成扑克牌,如:2,5,10,18……;1厘米,1分米,1 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克,1千克,1吨……;让学生在轻
松愉快的玩牌游戏中熟练掌握有关知识。

3.读笑话纠错作业:在学习长度单位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笑话情
景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
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学校离我家约
有900厘米。

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
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

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
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学
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改错,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强
化数学知识记忆,可以更明确计量单位的使用。

4.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作业: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别人解决
问题是小学生乐意做的事情。

教师可以把作业设置成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情境,
如有关长方形周长计算的作业,可以设计为:“小猪搬新家了,他想把长10米,宽5米的长方形院子用篱笆围起来,可是小猪买篱笆的时候犯难了:买多长好呢?买多了浪费,买少了又担心不够用,你能帮小猪算一算要买多长的篱笆吗?”这
道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篱笆围三面,可能是围两个10米,一个5米,也可能是围两个5米,一个10米。

学生在帮小猪解决问题的时候,
不仅感受到运用所学如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种有趣味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觉得作业非常轻松简单,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还能够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减负
增效。

三、让作业有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
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

”同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突出强调讲了“动手操作能力”的重
要性。

特别强调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通过实际操作,让每
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多种感受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
生学习。

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推理等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
重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可见多动手操作,能
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可操作的作业,让
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
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生智力,让他们积极地动手、动脑。

大胆地去
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如: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长
方体从一个角上切下一个小正方体,表面积将会发生什么变化?体积会发生什么
变化?如此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
自主探究中体会数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乐趣。

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如下作业:请你能给家中的长方体物品穿上漂亮的
外衣好吗?学生会动手进行大量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表面积
的含义。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再如:
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一课后,组织学生收集树叶,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创
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树叶贴画。

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这种操作性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
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响政策的号召,不断
完善数学作业设计方法,通过生活化、趣味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作业形式,提高
作业布置的有效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水到渠成地夯实数学基础,提
高数学素养,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马燕婷胡靓英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创新作业33例》;傅建国于建文;世界知识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