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

2021年第5期

367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就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今世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创新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和重要源泉。习近平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大学生正值富于激情和梦想的年纪,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遍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既不是天生禀赋,也不是灵感或灵光乍现,它必须通过教育和培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学习与实践获得的,它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国家政策、社会氛围、生活环境等影响。创新创业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精神要求大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关注社会现实,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敢于挑战自我,并主动进行探索,不轻易放弃的心理素质。

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个人与他人的联系与协作,在接触他人和社会的同时,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了解社会的需求,这些是促进学生个人品质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最终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指导大学生创业就业,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就业,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出口”问题,也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还影响着学生本人及其整个家庭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高校思政教育的理念高度一致,在目标上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3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与高校思政教育更多的是各自发挥作用,二者未能充分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未形成育人合力,育人效果不佳。

3.1 重视创新创业理论的传授,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相对弱化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高校仍存在重视讲解创业理论基础知识,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相对弱化。“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一定程度上更依赖于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亲身实践以及师生彼此实践经验的分享与交流。认识来源于实践,理论讲解必须结合实际案例才更生动更鲜活,学生才更能深刻理解理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只重视理论宣讲,轻实践环节,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问题。使得创新的想法缺乏实际实施的土壤或是一落地就破灭。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从高校的课程考核考虑,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相对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和对学生的指导与考核。3.2 思政教育育人体系内部未充分实现协同育人

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印发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进一步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3.2.1思政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等未实现协同育人

思政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别由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讲授,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与学生相关能力的拓展往往是基于该课程的具体需要,若要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都具备创新创业功能,实施过程有一定难度。如此,对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就相当高,在精通各自主讲的专业之余,又要具备创新创业的相关素养与技能。

3.2.2未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主要空间。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特色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思想道德情操、价值引领、行为规范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本质上讲,校园文化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精神。现实中有些校园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钢筋的建筑只是一栋建筑,只是一个客观实在,不能散发出人文情怀、创新精神的光芒。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楼等硬件设施和雄厚的师资队伍都不能替代校园文化的作用,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4 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路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使创新创业精神渗透 (下转第370页)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

及实现路径研究

李矿霞 乔 苗 张仁军

(西华大学,四川成都 610039)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普遍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理念上高

度一致,在目标上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更多的是各自发挥作用,二者未能充分实现协同育人效果。我们要促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实现协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使创新创业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里。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student Parent society

370

用。本人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促进智力发展的方式上进行了探新,提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加强情绪情感体验以及提高具体实践技能三种途径,但其可行性还有待验证,而关于智力可塑性发展的变化趋势及更全面的促进方式也有待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David Martinez.(2019). Immediate and long-term memory and their relation to crystallized and fluid intelligence.Intelligence.76

[2]Federica Conte, Giulio Costantini, Luca Rinaldi, et al.(2020).Intellect is not that expensive: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of cultur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with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in a sample of Italian adolescents. Intelligence.81(C)

[3]Gabriela Krumm, Vanessa Arán Filippetti, Marisel Gutierrez.(2018).The

contribution of executive functions to creativity in children: What is the role of crystallized and fluid intelligence?.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9:185-195.

[4]刁佳玺,杨雪.亲子游戏对0—6岁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58-59.

[5]韩燕,徐芬.儿童青少年时期加工速度和执行功能在流体智力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0(4):394-405.

[6]冉建宇,胡培,童洪志.创客政策感知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知识获取的中介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13):1-9.

[7]袁晓松.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意义新释[J].集宁师专学报,2000(1):31.

(上接第367页)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里,使思政教育中闪耀着创新创业精神的熠熠光辉。

4.1 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要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传统文化中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等”,对我们当今的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7 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

4.2 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要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育人是整个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位列“十大育人”体系之首。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必不可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除了思政课之外的各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及通识教育类等课程,也是实现课程育人的重要渠道,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也能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价值引领。因此,不能把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当作是创新创业课程就能独自完成的,而是要把创新创业课程与各类专业课、思政课及通识教育类等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是落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实现协同育人,增强育人合力。

4.3 要实现校园文化的创新创业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承担着文化育人的责任与功能。校园文化建设,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应该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与精神的培育,让创新的气氛充斥着校园每个角落,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应传递着创新创业的精神。

4.3.1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精品活动

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会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播撒创新创业精神的种子。同时,推动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和课外实践等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4.3.2建立各类文化设施

大学校园的各种建筑,在实现功能的同时,更要蕴含一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各类文化设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既能满足学生的实用需要,又要呈现时代感,科技感,实现功能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需求的完美统一。使学生在使用各类文化设施的同时,也能受到创新精神的熏陶。

参考文献:

[1]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17(Z2):61-63.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1-25.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 ]薛永基.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