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考试(安徽省滁州市民办高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

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重视对人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孟子和苏格拉底二人均强调人善的好处,均强调人善是通过后天的教化培养出来的,所以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只能是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而非其他的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

北魏孝文
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

这说明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少数民族汉化完成接受儒家思想
C.三教归于儒的现象在边地已经普遍化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和“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不仅是汉族已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了,故本题答案选D项。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中“接受”与题干信息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

选择题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存天理、灭人欲”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以及完整解读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这段话,它反映了儒学和神学的结合,根据所学知识那是因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

所以选D。

A B C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

选择题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清新、明丽的艺术风格丰富了婉约派的词风。

下列各项与她的词风相同的是
A.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A项属于李白的诗句,他是浪漫主义诗人,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
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排除。

B项是辛弃疾的诗句,属于豪放派,排除。

C项属于苏轼的诗句,体现的豪放派的特点,排除。

D项属于柳永的《雨霖铃》中的诗句,体现的婉约派的特点,符合设问,所以选D。

选择题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与元代王冕的《墨梅图》颇有相通之处。

两者所体现的认识论与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分别是
A. 格物致知、浪漫主义
B. 反省内心、变化万端
C. 知行合一、写实主义
D. 格物致知、托物言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周敦颐的《爱莲说》寄托了作者周敦颐在污浊的现实生活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品质的志向,托物言志;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是写意画,艺术手法上体现了托物言志,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
D. 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可以得出天文观测是为政治服务的,特别是为加强皇权而服务,D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天文学长期处于领先地位,A错误。

材料未体现农业发展问题,B错误。

C项“无法”过于绝对,错误。

选择题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末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的作者,可能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批判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属于黄宗羲思想主张,故B项正确;李贽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和封建伦理纲常,不符合材料,故A项错误;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王夫之主张唯物思想,也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据材料可知
A. 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 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 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 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并不是指君主,也无法体现“以文学救世”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心性空谈”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推翻宗法专制制度的主张,故D项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A.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 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D. 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中“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可知反映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地域性,但不能以此说明近
代思想解放都具有地域性,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对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时毛风潮”“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等信息可得出作者更强调“思想革命”,比“时毛风潮”更具有积极意义,即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两者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

选择题
宋明理学思想包含了“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

这说明宋明理学A. 以提高个人修养为根本目的B. 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C. 使儒学逐渐完整并走向成熟
D. 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答案】C
【解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伦理道德,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这一思想促使儒学系统的完善,故选C。

理学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与理学思想相反,故B错误;D与材料意思不符。

选择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

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缘阿附,辄窃仕禄。

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

风俗之弊,一至于此。

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

”材料表明朱元璋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错在“深刻认识”;从朱元璋对科举制的认识中不难看出,明代科举所考的仍然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统一的科举考试,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客观上有利于主流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故B项正确;C 项错误,错在“真正以经世致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革,故D项排除。

选择题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

《步辇图》(见下图)以贞
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绘画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

从画面上看,本画明显不属于风俗画,风俗指的是某时代普遍的社会生活习俗。

风俗画就是以这类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排除①;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也没有体现,排除③。

故答案为B。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选择题
安提丰(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73年)认为:“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

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的东西。

”这主要体现了
A. “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 对人人平等的肯定
C. 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
D. 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
【答案】B
【解析】“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不可能像区别希腊人还是很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体现了对人人平等的肯定,故B选项正确。

A选项错爱“上帝面前”;C选项与材料无关;D 选项材料没有突出表现。

选择题
1989年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
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

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

该材料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原则
A. 反对私有制
B. 天赋人权
C. 人民主权
D. 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美国能够实现财产公示制度其原因是美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完善的监督制衡机制保证了官员的廉价和行政效率的高效,这体现了人民主权。

故选C。

选择题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

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

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C.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泰勒斯认为万物起源于水;苏格拉底认为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唤起知识,认识自己;柏拉图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理性。

由此可知,古希腊哲学家不断探索,思考,这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所以答案选B。

由材料不能得出A,排除;材料并没有与智者学派的观点,排除C;D与处理无关。

选择题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基于苏格拉底的这一认识,你认为
A. 苏格拉底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B. 苏格拉底完全否认了智者学派的主张
C. 这种认识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D. 这种认识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判断,才能去衡量一切,强调认得理性精神,因而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故选项C正确。

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是普罗塔格拉,故A错。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对智者学派观点的改良而非完全否定,故B错。

苏格拉底的认识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错。

选择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诗经》中的“颂”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 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 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 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答案】A
【解析】《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其余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
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

该漫画意在
A. 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
B. 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
C. 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
D. 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从材料“1521年”“《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反映了画家反对教皇推销“赎罪卷”,抨击天主教会,故C项正确,A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选择题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这里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是指
A.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各种定律和学说
B.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C.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 倾向自由民主,反对君主政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十八世纪诸人物”实际是指启蒙思想家,本题实际是问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之处;A错在在这是自然科学领域,与启蒙
思想家的共同之处无关。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主义为核心,因此B符合题意。

C错在这主要是文艺复兴的表现,而且“否定各种宗教仪式”表述绝对化,如伏尔泰批判教权主义但不反对信仰自由;D错在“反对君主政体”,启蒙思想家普遍反对君主专制但不一定都反对君主政体,如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

选择题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为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

”这里所说的“主因”,主要是指宋朝的()
A. 商品经济发展不足以打破封建专制统治
B. 宋朝的科技发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
C. 商品经济仍然从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
D. 农耕经济制约社会改革与科技进步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宋朝时期,我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国家,使得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没有提及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B选项说法错误,曲解材料的含义;C选项没有强调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东汉到南北朝。

“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

而到了唐朝五代,虽然也有很多著名文人画家,但是同样也没有出现结合的案例。

直至北宋后期,苏轼、米芾等提倡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并理论联系实际,为画作中的完美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到了元代,画家们大多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行为方式,一直到明清两代,这种形式才逐渐完善。

——捕编自孙琳《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与题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材料二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绘画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他们的花鸟体现了一种倾向,就是接近世俗生活……由沈周到陈淳到徐谓,在这股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他们笔下的花鸟形象由写实趋向“不似之似”……作品由灵动到酣畅淋漓,摒弃儒家的温柔敦厚,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抒发,追求所谓的“骇世惊俗”,表达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

——《论明代写意花鸟画形成的社会因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文人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人画在宋代以后出现较快发展的原因。

【答案】(1)特征: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注重意境、诗意;富有批判精神。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理学的兴起;明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

【解析】(1)特征:问题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依据材料一中“画家们大多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行为方式”的信息可归纳出文人画具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特征;依据材料二中“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抒发,追求所谓的“骇世惊俗”,表达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的信息可归纳出文人画具有“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富有批判精神”的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文人画具有“注重意境、诗意”的特征。

(2)原因:此小问的回答主要依据所学知识。

宋代绘画发展的原因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思想上理学的兴起;民族问题上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发展较快主要是因为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彼特拉克作为文艺复兴的先驱,曾清醒地认识到他所处时代与前代的不同,他说:“当我赡前顾后的时候,我是正站在两个世界之间的人。

”事实上,中世纪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可能性空间。

一般的历史学家把文艺复兴这个时期描写成“从黑暗时代的灰烬里诞生的现代世界,或把它描写成一个发现世界、发现人类和在生活、思想、宗教、艺术等方面不受约束,自由发展的时代”。

这个时代人们从关注“灵魂被基督拯救”转向了“基督拯救和人自身拯救的统一”。

但丁代表作《神曲)建构的就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和基督教思想融合混杂的世界。

文艺复兴使传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而传统与变革的合力才是历史前行的永恒动力源。

——摘编自高永《“文艺复兴”复兴了什么?》
材料二“在德意志,一直到15世纪末,当人文主义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时候,人文主义才在本地的土壤中生根,而没有宗教势力,就不可能对中世纪晚期的世俗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

”路德便是在这种历史的必然与偶然中出现的。

他强调“因为只有信才是得救,而有效的上帝之道的用法,如同《罗马书》十章所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上帝的道不是借什么行为所能领受、所能爱慕的,乃是单借着信。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路德:“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如薄伽丘亦说:“你应该知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
平等的。

”薄伽丘面对世俗社会提出的人生平等观,被路德在宗教领域内提出——人人都是祭司。

——摘编自邓丽《路德的“因信称义”说及其人文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相似社会背景及两者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思想主张上的共同点,并分析二者的相互联系。

【答案】(1)社会背景:都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都处于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之下;都受到中世纪文化的影响。

不同之处: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2)共同点:反封建、反天主教会束缚;提倡自由平等;颂扬人的价值;是思想解放运动。

联系:文艺复兴促进了宗教改革的进行,而宗教改革则推动了文艺复兴更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解析】(1)社会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资本主义兴起、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中世纪文化的角度分析总结。

不同之处: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2)共同点:根据材料“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薄伽丘面对世俗社会提出的人生平等观,被路德在宗教领域内提出——人人都是祭
司”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反封建、反天主教会束缚;提倡自由平等;颂扬人的价值;是思想解放运动。

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从文艺复兴促进了宗教改革的进行,而宗教改革则推动了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分析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