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单元测试题(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2)单元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2.产业革命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类型主要是( )
A.“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B“高高低”模式
C.“三低”模式
D.“高低高”模式
3.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
A.“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模式B“高高低”模式
C. “高低高”模式
D. “三低”模式
4.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经济发展
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自发性人口迁移
C.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日趋活跃
D.我国解放以来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原因引起的
5.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与欧洲
B.非洲与欧洲
C.欧洲与拉丁美洲
D.亚洲与大洋洲
6.目前,欧洲的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连续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很少
B.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劳力缺乏
C.政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D.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7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征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较低的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8.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
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9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
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10.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婚姻家庭因素
C.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11.下列人口迁移对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压力小的农村,人口迁出,使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B.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入区得到发展并使综合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C.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D.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区环境的影响更广泛
1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国际间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农村
D.由城市到城市
13.影响人口迁移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交通和通信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4.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15.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
A.食物
B.土地
C.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
D.人地关系的协调
16.关于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B.历史时期、气候的优劣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C.因土地不足和土地生产力衰竭进行的人口迁移是工业社会前的特有现象
D.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迁移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7.20世纪末,因战争而引起的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一组国家是()A.伊拉克、伊朗、科威特
B.古巴、海地、巴拿马
C.卢旺达、刚果、前南斯拉夫
D.印度、巴基斯担、孟加拉国
18.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A 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 政府采用措施强制移民
C 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 海外的就业条件好
19.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
B.开发矿产资源,支援国家建设
C.城乡和各地区之间的收入差额
D.80年代初国家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
20.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是( )
A.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B.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制度
C.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多,原因是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D.人口迁移和流动数量较少,原因是城乡收入差别较小
21.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
C.由内地迁往边疆
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22.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最直接的原因是( )
A.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B.政府采取措施强制移民
C.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化
D.海外就业条件好
2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打工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的人口迁移
24.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
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人类和环境本来就是协调的
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
25.有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B.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与淡水、可耕地等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C.我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协调
D.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控制在20亿左右
26.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与可耕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世界人均可耕地最低的国家行列
B.目前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
C.我国可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口与可耕地之间不存在矛盾
D.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可耕地总数和人均可耕地不断增加
27.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
A.13亿左右B.16亿左右
C.19亿左右D.20亿左右
28.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决定于生存空间的大小
C.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D.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
29.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全球合理的环境人口
容量为()
A.稳定在90亿或略多一些B.稳定在100亿或略多一些
C.稳定在120亿或略多一些D.稳定在130亿或略多一些
30.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
A.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B.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C.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佳人口数D.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适度人口
二、综合题(40分)
31.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4分
年龄0~14岁15~59岁60岁及以
上
总计
甲
人口数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3
乙
人口数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_____(“高”或“低”)。
(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___________(“高”或“低”)。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经济越发达,死亡率应该越低,但发达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展
中国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2.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1—4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____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____________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___”型模式,即处于图中_________阶段向_________阶段(填字母)转变的过程。
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33.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8分
图1—25
(1)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是呈________趋势。
(2)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4)这一时期原为人口净迁出的____________市,开始变为净____________地区。
34.读“美国本土老年人迁移方向(1955~1960年)图”,回答:5分
图1—21
(1)美国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向南方“_________________”迁移。
(2)图中迁出地区主要是美国的___________工业区。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的这类人口迁移按地理范围划分是属于________人口迁移,引起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35.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题目:7分
人均耕地(公顷)
图1—11
(1)从人均耕地变化曲线看,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在日趋___________,这一趋势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缓和,按1955~1975年的速度发展,大约在2020年,我国人均耕地将趋近于___________。
(2)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可以开垦的荒地已经不多了,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省,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
(4)当前,我国耕地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其质量也不断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6.读“中国、美国、印度人均耕地图”(图1—12),分析回答:6分
图1—12
(1)指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国家,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反映了我国人口与一些___________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
(3)据科学家估计,2001年全国人口已达___________多。
单元测试题(一)答案
一、1—5CDCCB 6—10DCDCC 11—15BBDCC 16—20ACACA 21—25DACBB 26—30ABCBA
二、31、【答案】(1)低(2)高
(3)甲组人口中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32、【答案】(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C 发展中
(3)B
(4)D
(5)过渡 C D 计划生育
33、【答案】(1)逐年增加
(2)①从农村到城市②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3)自发务工经商
(4)上海迁入
34、【答案】(1) “阳光地带”(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
亚州)
(2)东北部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3)国内(州际) 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环境污染
35、【答案】(1)减少无地可耕
(2)人口增长过快
(3)黑龙江新疆草地
(4)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变薄,肥力下降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
36、【答案】(1)中国美国印度中国人口约13亿,美国
约2.8亿,印度约10亿;从耕地看中国约1亿公顷,美国约1.85亿公顷,
印度约1.7亿公顷
(2) 资源
(3)13亿高一地理第三单元模拟题
(时间:25分钟分值:47分)
卷Ⅰ(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2分,30分。
)
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 下列属于沉积岩的是()
A. 大理岩
B. 石灰岩
C. 板岩
D. 花岗岩
3. 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
A. 矿产
B. 矿物
C. 矿床
D. 矿石
4. 化石是进行地质研究的重要资料,一般都保存在()
A.岩浆岩中
B. 沉积岩中
C. 变质岩中
D. 火山岩中
5.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被称为()
A. 搬运作用
B. 沉积作用
C. 地质作用
D. 变质作用
6. 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风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B. 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C. 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D. 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7. 亚洲南部的中南半岛位于()
A. 太平洋板块
B. 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 亚欧板块
8. 下列洋流中,属于典型补偿流的是()
A. 北赤道暖流
B. 南赤道暖流
C. 赤道逆流
D.西风漂流
9. 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巨大作用的洋流是()
A. 北太平洋暖流
B. 墨西哥弯暖流
C. 阿拉斯加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10. 下列渔场的形成,与暖流无关的是()
A. 北海道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11. 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 冰川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河流水
12. 各自然带最具明显的标志是()
A. 光照
B. 植被
C. 水分
D.土壤
1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A. 人类
B. 热量
C. 气候
D. 水文
14. 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陆地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地带性
C. 自然带
D. 地域分异
15. 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分布②纬度位置③经度分布④地形起伏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卷Ⅱ(非选择题)
二.读图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
16.读图2“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述各个问题:(5分)
(1)图中A→B→C自然带的分布,显示了的分布规律,其产生受条件影响较大。
⑵B自然带的名称是。
C自然带中分布的绿洲,属于地带性或非地带性中的现象。
图1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图3
(1)从岩层的弯曲状态看,图中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中属于向斜构造的是_______处。
(2)在地貌上,乙地是______,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_________。
(3)若该地区发现有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则在甲处能开采出__________。
(4)图中D所示箭头表示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环节。
此循环可使_________水得到补充和更新。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17分。
)
18.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表现。
(6分)
19.列举出四大渔场名称。
(4分)
20.简述水循环示意图,并画出简图。
(7分)
答案
一.单选题
1------5:A B B B C 6------10:A D C D D
11------15:A B B A D
二.读图题
16.⑴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⑵温带草原带非地带性现象
17.⑴乙⑵盆地内力作用
⑶石油天然气⑷水汽输送陆地
三.简答题
18. 答: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水热的差异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的差异为基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的差异为基础。
19.北海渔场(英国),北海道渔场(日本),纽芬兰渔场(加拿大),秘鲁渔场(秘鲁)。
20.海水蒸发,通过大气进行水气输送,到陆地后凝结成雨,降落到地表,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汇入陆地江河,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流入海洋完成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