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与处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性反应(toxic effect)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 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如:长期头痛病人频繁使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可导致胃溃疡,口 服氯霉素引起的骨髓抑制女性比男性多,他巴唑引起粒细胞减少等。
10
按反应类型分类(2)
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7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类型 按发生机制 按严重程度
按发生频率
8
ADR分类 —— 按反应类型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 • 继发反应 • 后遗效应 • 停药综合征 • 首剂效应
• 药物依赖性 • 过敏反应 • 特异质反应 • 致畸作用 • 致癌作用 • 致突变作用
• 安全用药的要求: – 许多药品即使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医生处方也正确,用法用量无误 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 发现药品研制阶段未发现的问题: – 动物实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人体应用的情况与人体有种属差异; – 临床试用期人数有限,病人都经过严格的选择,使许多不良反应在 研制过程中难以发现; – 药品上市后,病人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少药物在上市后方发现严 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导致患者亡。
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的关系,使肠道菌群
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强心 苷洋地黄不耐受。
后遗反应(residual effect)
指用药停止以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已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 有些药物仍然出现一定的药理效应。
9
按反应类型分类(1)
副作用(side effect)
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一般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性功能变化,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 如:阿托品用于胃肠痉挛时发生时由于抑制腺体分泌而引起口干等;
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引起支气管哮喘;ACEI引起咳嗽等。
4
药物不良反应现状
• WHO 统 计 发 展 中 国 家 住 院 病 人 的 不 良 反 应 死 亡 者 占 0.24%-2.9% , 因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而 住 院 的 病 人 可 达 0.3%5%。
• 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患者总数的11%-26%,在我国每年 住院的5000多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 人次,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近20万人。
28
关联性评价
时间顺序 以往报道停药后消失 再次用药出现 其他混杂因素
肯定
+
+
+
+
-
很可能 +
+
+
?
-
可能
+
- ±?
?
±?
可能无关 -
- ±?
?
±?
待评价
缺乏必须信息,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无法评价
缺乏必需信息并无法获得补充资料
29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与处置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 WHO的定义
–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的过程 中,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药品出现的任何有害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 2014年全国ADR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表》132.8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34.1万份。1999-2014年累计近790万份。
5
201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报告来源分布
报告人职业构成
涉及药品分布
药品剂型分布
6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30
ADR报告
Why ?
为什么要报告ADR
What ?
什么样的ADR需要报告
How ?
如何上报ADR
31
Why ? 为什么报告ADR?
• 《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 为加强药品管理,做好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监察,保障人民健康,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1
ADR分类 —— 按发生频率
• 十分常见:≥1/10 • 常见:≥1/100~<1/10 • 偶见:≥1/1000~<1/100 • 罕见:≥1/10000~<1/1000 • 十分罕见:<1/10000
22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时间顺序 以往报道 停药后消失 再次用药出现 其他混杂因素
肯定 + 很可能 + 可能 + 可能无关 -
待评价 无法评价
+
+
+
-
+
+
?
-
- ±??±?来自- ±??±?
缺乏必须信息,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缺乏必需信息并无法获得补充资料
27
Case Report
• 1名56岁男性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口服塞来昔布200 mg。 • 约2h后双上肢出现散在的多形性红斑,随即红斑遍布全身,
毒性增加 调整剂量 调整剂量
B型ADR 无关 不可 低 高 不影响
避免用药 停止用药
20
ADR分类 —— 按严重程度
• 轻度:轻微的反应,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 中度: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
损害。 • 重度: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严重损害
– 导致死亡 – 危及生命 –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伤 –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配偶服药前后三个月内与服药期间应严格避孕。
致癌作用
目前公认的药物有环磷酰胺 、利血平、氯霉素等。
致突变作用
如: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
14
练习题
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痉挛时引起口干 特非那丁的心脏毒性
抗镇静催眠药引起次晨的宿醉现象 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肝细胞缺乏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出现多
34
3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 第一章 总 则 • 第二章 职 责 • 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
– 第一节 基本要求 – 第二节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 – 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 第四节 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 第四章 药品重点监测 • 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 • 第六章 信息管理 • 第七章 法律责任 • 第八章 附 则
32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1997年上市
拜斯亭
(西立伐他汀)
降胆固醇
2001年8月8日 横纹肌溶解 肾功能不全
撤市
33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立
• 1985年,ADR监测工作列入正式法规《药品管理法》 • 1989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正式成立,随后陆续建立各级监
测组织、机构 • 1994年,重点监测医院达85家 • 1997年,正式申请为WHO ADR监测中心成员国,次年批准 • 1999年,发布《ADR监测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 2001年,新版《药品管理法》,强制报告制度 • 2002年,药品法实施条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 2004年,发布《ADR监测工作管理办法》 •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 • 2011年,修正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在《柳叶刀》杂志上报告“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研发“反应停”的德国公司支付了1.1亿西德马克的赔偿,被迫倒闭。
•1962年10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FDA由此也逐渐成
为世界食品药品监测最权威的机构。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 如:有些人群肝脏缺少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后易出现VB6缺乏和
多发性神经炎,服用肼屈嗪可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13
按反应类型分类(5)
致畸作用(teratosisgenic)
一般认为妊娠期的前三个月,即器官形成期最易发生。 如:异维A酸具有极高风险导致严重出生缺陷,育龄期妇女及其
伴灼热、瘙痒、渗出,患者表现为发热(T 38℃)、胸痛、 排尿困难,眼睑和上唇水肿,口腔黏膜和尿道口充血。 • 实验室检查:WBC 10.5×109/L,N 0. 709,L 0. 201。 • 入院后停用塞来昔布,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3d后,症状 缓解,1周后红斑完全消退,但皮肤留下明显色素沉着。
• 如:遗传性酶缺乏、变态反应等。
18
按发生机制分类--C 型反应
•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 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
致癌作用
• 潜伏期长
致畸作用
• 无明显的时间关系
致突变作用
• 难以预测、影响因素复杂。
19
A、B型不良反应特点的比较
项目 与剂量关系 可预见性 发生率 死亡率 肝或肾障碍 预防 治疗
A型ADR 相关 可 高 低
如:巴比妥药物引起的宿醉现象,镇静药类引起的嗜睡,长期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停药综合征:
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 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 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后,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
11
按反应类型分类(3)
首剂效应
一些患者在初次服用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 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如:降压药可乐定,首剂按常量应用,常出现血压骤降现象。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 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 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 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 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 • 可以预测 • 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副作用 毒性作用 首剂效应 继发反应 后遗效应
17
按发生机制分类--B型反应
• 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 • 与剂量无关 • 通常很难预测
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 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发性神经炎 长期使用杜冷丁后的依赖性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病情恶化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引起胎儿先天畸形
致畸作用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停药综合症
15
ADR分类 —— 按发生机制
• A 型反应 • B 型反应 • C 型反应
16
按发生机制分类--A型反应
23
ADR因果判断考虑因素
• 用药出现——时间方面的联系 • 符合性质——根据以往经验,是否符合已知的
反应类型、性质 • 其他因素——有无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 • 撤药减轻——撤药后不良反应是否减轻 • 再用再现——再用药是否再次出现
24
ADR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时间联系:ADR发生前后的用药情况 以往是否有所用药物的ADR报道和评述 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 不良反应症状消除,再次用药后的反应 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
25
我国ADR报告的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 五项分析法:
– 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 反应是否可以用合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
和其他治疗措施来解释
26
ADR关联性评价
如:吗啡等麻醉药品
12
按反应类型分类(4)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s )
药物、药物杂质或制剂的赋形剂,进入人体后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即过敏反应。
如:微量的青霉素可引起过敏休克。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 的有害反应。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 我国的定义
–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
•1956年在德国上市,在欧洲作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被广泛使用。
•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
该项申请,出于安全考虑,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澳大利亚产科
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 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
如:长期头痛病人频繁使用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可导致胃溃疡,口 服氯霉素引起的骨髓抑制女性比男性多,他巴唑引起粒细胞减少等。
10
按反应类型分类(2)
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7
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类型 按发生机制 按严重程度
按发生频率
8
ADR分类 —— 按反应类型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 • 继发反应 • 后遗效应 • 停药综合征 • 首剂效应
• 药物依赖性 • 过敏反应 • 特异质反应 • 致畸作用 • 致癌作用 • 致突变作用
• 安全用药的要求: – 许多药品即使产品质量检验合格,医生处方也正确,用法用量无误 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 发现药品研制阶段未发现的问题: – 动物实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人体应用的情况与人体有种属差异; – 临床试用期人数有限,病人都经过严格的选择,使许多不良反应在 研制过程中难以发现; – 药品上市后,病人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少药物在上市后方发现严 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导致患者亡。
是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如: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可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的关系,使肠道菌群
失调导致二重感染;利尿药噻嗪类引起的低血钾可以使患者对强心 苷洋地黄不耐受。
后遗反应(residual effect)
指用药停止以后,血液中药物浓度已降低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 有些药物仍然出现一定的药理效应。
9
按反应类型分类(1)
副作用(side effect)
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一般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性功能变化,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 如:阿托品用于胃肠痉挛时发生时由于抑制腺体分泌而引起口干等;
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引起支气管哮喘;ACEI引起咳嗽等。
4
药物不良反应现状
• WHO 统 计 发 展 中 国 家 住 院 病 人 的 不 良 反 应 死 亡 者 占 0.24%-2.9% , 因 药 物 不 良 反 应 而 住 院 的 病 人 可 达 0.3%5%。
• 我国不合理用药者约占患者总数的11%-26%,在我国每年 住院的5000多人次中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的可达250多万 人次,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近20万人。
28
关联性评价
时间顺序 以往报道停药后消失 再次用药出现 其他混杂因素
肯定
+
+
+
+
-
很可能 +
+
+
?
-
可能
+
- ±?
?
±?
可能无关 -
- ±?
?
±?
待评价
缺乏必须信息,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无法评价
缺乏必需信息并无法获得补充资料
29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与处置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
• WHO的定义
–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的过程 中,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药品出现的任何有害 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 2014年全国ADR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表》132.8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34.1万份。1999-2014年累计近790万份。
5
201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报告来源分布
报告人职业构成
涉及药品分布
药品剂型分布
6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30
ADR报告
Why ?
为什么要报告ADR
What ?
什么样的ADR需要报告
How ?
如何上报ADR
31
Why ? 为什么报告ADR?
• 《药品管理法》的规定: – 为加强药品管理,做好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监察,保障人民健康,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21
ADR分类 —— 按发生频率
• 十分常见:≥1/10 • 常见:≥1/100~<1/10 • 偶见:≥1/1000~<1/100 • 罕见:≥1/10000~<1/1000 • 十分罕见:<1/10000
22
主要内容
药品不良反应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药品不良反应的管理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置
时间顺序 以往报道 停药后消失 再次用药出现 其他混杂因素
肯定 + 很可能 + 可能 + 可能无关 -
待评价 无法评价
+
+
+
-
+
+
?
-
- ±??±?来自- ±??±?
缺乏必须信息,需要补充材料才能评价
缺乏必需信息并无法获得补充资料
27
Case Report
• 1名56岁男性患者因风湿性关节炎口服塞来昔布200 mg。 • 约2h后双上肢出现散在的多形性红斑,随即红斑遍布全身,
毒性增加 调整剂量 调整剂量
B型ADR 无关 不可 低 高 不影响
避免用药 停止用药
20
ADR分类 —— 按严重程度
• 轻度:轻微的反应,症状不发展,一般无需治疗。 • 中度: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
损害。 • 重度: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严重损害
– 导致死亡 – 危及生命 –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的损伤 –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配偶服药前后三个月内与服药期间应严格避孕。
致癌作用
目前公认的药物有环磷酰胺 、利血平、氯霉素等。
致突变作用
如:人体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等。
14
练习题
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痉挛时引起口干 特非那丁的心脏毒性
抗镇静催眠药引起次晨的宿醉现象 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肝细胞缺乏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出现多
34
3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 第一章 总 则 • 第二章 职 责 • 第三章 报告与处置
– 第一节 基本要求 – 第二节 个例药品不良反应 – 第三节 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 第四节 境外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 第五节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 第四章 药品重点监测 • 第五章 评价与控制 • 第六章 信息管理 • 第七章 法律责任 • 第八章 附 则
32
开展ADR监测的重要意义
1997年上市
拜斯亭
(西立伐他汀)
降胆固醇
2001年8月8日 横纹肌溶解 肾功能不全
撤市
33
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建立
• 1985年,ADR监测工作列入正式法规《药品管理法》 • 1989年,国家ADR监测中心正式成立,随后陆续建立各级监
测组织、机构 • 1994年,重点监测医院达85家 • 1997年,正式申请为WHO ADR监测中心成员国,次年批准 • 1999年,发布《ADR监测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 2001年,新版《药品管理法》,强制报告制度 • 2002年,药品法实施条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 2004年,发布《ADR监测工作管理办法》 • 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 • 2011年,修正后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在《柳叶刀》杂志上报告“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
•1961年全世界市场召回及禁止上市,当时全世界约有15000名左右婴儿已经受害,
研发“反应停”的德国公司支付了1.1亿西德马克的赔偿,被迫倒闭。
•1962年10月1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FDA由此也逐渐成
为世界食品药品监测最权威的机构。
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反应。 如:有些人群肝脏缺少乙酰化酶,服用异烟肼后易出现VB6缺乏和
多发性神经炎,服用肼屈嗪可引起全身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
13
按反应类型分类(5)
致畸作用(teratosisgenic)
一般认为妊娠期的前三个月,即器官形成期最易发生。 如:异维A酸具有极高风险导致严重出生缺陷,育龄期妇女及其
伴灼热、瘙痒、渗出,患者表现为发热(T 38℃)、胸痛、 排尿困难,眼睑和上唇水肿,口腔黏膜和尿道口充血。 • 实验室检查:WBC 10.5×109/L,N 0. 709,L 0. 201。 • 入院后停用塞来昔布,给予抗过敏和对症治疗3d后,症状 缓解,1周后红斑完全消退,但皮肤留下明显色素沉着。
• 如:遗传性酶缺乏、变态反应等。
18
按发生机制分类--C 型反应
• 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 多发生在长期用药后
致癌作用
• 潜伏期长
致畸作用
• 无明显的时间关系
致突变作用
• 难以预测、影响因素复杂。
19
A、B型不良反应特点的比较
项目 与剂量关系 可预见性 发生率 死亡率 肝或肾障碍 预防 治疗
A型ADR 相关 可 高 低
如:巴比妥药物引起的宿醉现象,镇静药类引起的嗜睡,长期用肾 上腺皮质激素药物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等。
停药综合征:
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 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功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 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和疾病加重等。
如:长期服用可乐定降压后,突然停药后,次日血压可剧烈回升。
11
按反应类型分类(3)
首剂效应
一些患者在初次服用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 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如:降压药可乐定,首剂按常量应用,常出现血压骤降现象。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
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上 或两者兼有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 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 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 一般与药物剂量有关 • 可以预测 • 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副作用 毒性作用 首剂效应 继发反应 后遗效应
17
按发生机制分类--B型反应
• 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 • 与剂量无关 • 通常很难预测
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
• 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发性神经炎 长期使用杜冷丁后的依赖性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病情恶化 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引起胎儿先天畸形
致畸作用 副作用
毒性作用 后遗效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特异质反应 药物依赖性 停药综合症
15
ADR分类 —— 按发生机制
• A 型反应 • B 型反应 • C 型反应
16
按发生机制分类--A型反应
23
ADR因果判断考虑因素
• 用药出现——时间方面的联系 • 符合性质——根据以往经验,是否符合已知的
反应类型、性质 • 其他因素——有无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 • 撤药减轻——撤药后不良反应是否减轻 • 再用再现——再用药是否再次出现
24
ADR因果关系评定依据
时间联系:ADR发生前后的用药情况 以往是否有所用药物的ADR报道和评述 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 不良反应症状消除,再次用药后的反应 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
25
我国ADR报告的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 五项分析法:
– 用药与不良反应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 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 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 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 反应是否可以用合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
和其他治疗措施来解释
26
ADR关联性评价
如:吗啡等麻醉药品
12
按反应类型分类(4)
过敏反应(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s )
药物、药物杂质或制剂的赋形剂,进入人体后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即过敏反应。
如:微量的青霉素可引起过敏休克。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无关 的有害反应。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
• 我国的定义
– 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 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
•1956年在德国上市,在欧洲作为镇静剂及预防妊娠性呕吐被广泛使用。
•1960年向FDA提出上市销售的申请。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兰西斯·凯尔西负责审批
该项申请,出于安全考虑,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
•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澳大利亚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