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基础理论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地产基础理论知识

商业地产基础理论知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19

浏览量: 1

行业介绍

.1

零售业的演变史

众所周知,零售业态总体来说经历了四次大的革命,即百货商店、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无店铺销售。这种业态的演进不是偶然的或无根据的,而是零售业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如百货商店的出现是适应西方工业革命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和城市化进程的要求而产生的,连锁超市是适应商业降低成本、方便顾客的要求产生的,购物中心则是城市空洞化、居住郊区化的必然反映,而无店铺销售则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城的延伸。应该说,零售业态的每次创新都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更好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从零售业的发展史看,商业零售业态主要受到消费需求和工业生产两股力量的制约。在供给力量大于消费力量的卖方市场下,谁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谁就能生存发展,此时的流通业只是“桥梁”和“渠道”作用。然而在买方市场下,尤其是在今天人们的物质需求已获得相对满足,供给日愈过剩的情况下,虽然“供给决定需求”仍具意义,但消费者已成为主宰市场的绝对力量,只有那些胜任消费需求的企业

才有生命力。此时的零售业已不仅仅是“桥梁”和“渠道”,而是起着先导作用,即一方面开发需求,另一方面引导生产。谁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谁就能获得发展,这是我们认识当今零售业必须具有的概念。

同时,对待目前西方眼花缭乱的零售业态,我们也不能盲目照搬。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消费习惯和心理,即便是同样的业态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式、速度和结果。发展一个地方的零售业,必须与当地的地情相结合。而且,一种业态之所以能够成功和确立,必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征。把握精髓,为我所用,才是明智的抉择。

机构类型

快速成长期

从出现发展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年)

目前处于期生命周期中的阶段

杂货店

800-1840

00

衰退期/已消失

单一专业店

820-1840

00

成熟期

百货商店

860-1940

80

成熟期

邮购店

915-1950

50

成熟期

联销店

920-1930

50

成熟期

折扣店

955-1975

20

成熟期

方便超级市场935-1965

35

成熟期/衰退期购物中心

950-1965

40

成熟期

联营店

930-1950

40

成熟期

快餐店

960-1975

5

成熟期

高级专卖店

975-1985

成长期

仓储式零售

970-1980

成熟期

计算机控制的商店980-1985

5

成熟期

电子化超级市场

980-1985

5

成熟期

厂商低于零售价销售(直销)980-?

成长后期

大型商厦

985-?

成长期

仓储式销售俱乐部

985-?

成长后期

美式大型超级市场

986-?

成长期

电子化购物

990-?

成长期

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国际零售业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消费心理的个性化,社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使这些产品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方式到达目标人群的手中,商业——这一行业作为连接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的流通环节,其自身的形式在不断更新,销售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这些变化首先直接作用于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零售业,那么零售业也就必然成为流通环节中竞争最激烈的一环。综观世界零售业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来看,60年代,零售业界采取综合型营运,因此,百货公司、大型综合零售势力高涨;70年代,零售业则进入专业化的发展阶段,专门店、连锁店、超市、便利店、自助家庭用品中心等业态相继发展;进入80年代,大型购物中心等在世界商业发达国家范围内兴起;而90年代末则朝经营业态细分化发展,单品店、生活题材馆、无店铺销售、郊外大型专门店、产地直销及家庭购物等新型零售业态纷纷兴起。就以我国所地处的亚洲来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飞跃发展,其零售业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趋势一:零售业市场高度集中化、规模化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零售业近几年来在亚洲出现了相当的集中度,少数大的零售商掌握当地市场,占有垄断意义的市场份额。换言之,亚太地区的零售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其根据市场份额计算的市场绝对集中度指标cRn已经处于一个相当高度。1997年香港地区前5名零售商销售额已经达到总销售额的70%,同期新加坡和台湾的cR5都超过35%,这种情况有可能与地区的区域面积有关,但从这3个国家和地区零售业的发展水平来看,零售业市场的高度集中是亚太地区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来看一看衡量一国零售业规模水平的重要指标——平均每间零售店覆盖的消费者数目:1996年日本的单店覆盖人数高居亚太地区各国首位,达到1560人,基本上是同时期中国覆盖量250人的6倍强。众所周知,日本的零售购物环境在全球享有盛名,这与其零售商业的规模是分不开的。

商业地产基础理论知识作者:佚名

时间:2008-2-19

浏览量:;

趋势二:传统零售形式优势逐渐减弱,新型零售形式蓬勃发展

首先,总体上亚太地区传统零售业形式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仍占有主导地位,传统零售店数量全部超过当地零售店总数的50%。1996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亚洲各国中,中国传统食杂零售店(非自动型超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