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录播系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I
nternet Application
互联网+
应用
引言:
教学视频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当今社会,使用信息技术、校园网、多媒体技术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是教育行业发展必然确实,因此对教学视频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视频质量、音频质量等等,而且为了对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映,也就是说应将教学流程进行记录,包括学生发言、实践操作、师生互动等内容。

在此背景下,智慧录播系统应运而生,为保证此系统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价值,相关人员应投入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一、智慧录播系统概述
智慧录播系统是指可以完成课堂录制、教学直播的设备,自身具有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自动跟踪等功能。

教师在使用智慧录播系统时,可自动调整输入画面内容,完成全自动录播到智能跟踪或人工导播的转换。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智慧录播系统常被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开课录制、精品课对比:
为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完成精品课程建设,在实际教学中引进智慧录播系统,可以解决现存教学难题,如人力资源不足问题、视频编辑录制问题等等。

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缓解教师教学压力,使其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在教学当中,保证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1]。

(2)微格教学:
此教学模式又被称为“小型教学”、“微观教学”,其本质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师以及学生进行系统培训。

此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出良好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帮助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

在使用智慧录播系统完成教学任务时,使用微格教学法,可以节省教育经费,摆脱空间限制,提高师生沟通频率,保证实际教学效率,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3)信息化教育:
目前,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完成信息化教学工作正处于不断完善当中。

通过对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可知,使用智慧录播系统,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多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为完成信息
智慧录播系统
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受科技发展速度影响,在推广素质教育时,教师应尝试开展信息化教学,以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将智能录播系统应用其中,可以更好的满足新课改要求,完成信息化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工作。

基于此,本文针对智慧录播系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关键词】 智慧录播系统 信息话教学 应用
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对各行业都造成了一定冲击,我们将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开展的教学工作称作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当今社会,此教学模式对推动教育行业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开展信息化教育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对社会进行了解。

在信息化教育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由于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模式日益增加,教育机构完成了充足,远程教育的行业地位日益增加,借助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平等教育。

开展信息化教育,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2]。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对另一表现形
式,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将越来越多。

目前,融入智慧录播系统的信息化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远程监控:
严格意义上讲,远程监控并不是智慧录播系统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主要应用,但是此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了解,而且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对当前教学进度进行了解,以便于可以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2)视频会议:
此教育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集中学习。

借助智慧录播系统,教师不仅可以将所收集的教育内容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内容应用在实际教学当中,并且还可以完成教育资源共享。

(3)远程教育:
在开展信息化教育时,学习者可能会出现孤独感,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营造出良好教学氛围,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并且,此教学模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智慧录播系统应用在信息化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不断提高,智慧录播系统日益完善,其自身功能性日益增强,应用前景不断增加。

通过总结,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智慧录播系统实际操作难度较低,并且还存在多
112
I
nternet Application
互联网+应用
郭云龙(1976),男,汉族,江苏无锡,大学本科,高校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

种录制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自己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3]。

(2)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感,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3)使用智慧录播系统可以提高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帮助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提高教学计划针对性,将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

四、智慧录播系统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反常态化教学,推动教师发展
智慧录播系统的技术特点为录播课堂可以实现常态化与自动化。

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助理或电教教师配合,智慧录播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教学过程音频录制,而且在录制完成后会自动将录制结果上传到服务器当中。

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不配备辅助工具,比如麦克、话筒的前提下与学生进行互动,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选择不同录制模式,输出内容可能是一个画面,也可能是多个画面,可以为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提供帮助。

通常情况下,教师之所以无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因为自己无法发现自己的教学漏洞[4]。

虽然学校会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观摩机会,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对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教师一直无法获得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效果。

然而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看到自己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师生互动频率、自己口头禅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等。

即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反思常态化,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提高教学专业素养。

而且对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此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早日养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习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生活。

4.2校本教研常态化,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他们的重点工作内容。

而校本研修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常用方法,教学课堂是其主阵地。

通过观察、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自我反思、参考他人评价等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而传统观察、评价方式为教师在现场听课后进行集体讨论,使得他们可能会忘记一些细节,导致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借助智慧录播系统,这一问题将被解决。

通常情况下,智慧录播系统包括录播教室、观摩教室以
及演播教室,其中录播教室与观摩教室属于一体,中间以单向玻璃当做分割工具,演播教室借助互联网技术与资源平台连接在一起[5]。

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教师人数选择具体教室,比如教师人数较少,那么可以选择观摩教室,反之,如果人数较多,则应选择演播教室,甚至于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在办公室进行课后观摩,极大的提高了灵活性,帮助教师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而且在传统模式中,教师直接出现在课堂上,会给授课教师与学生施加极大的心理压力,在上课前,绝大多数教师会进行预演,形式化现象严重,导致此项工作将丧失自身实际价值。

借助智慧录播系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教师在正常状态下完成教学工作,确保此项工作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价值。

4.3教学评比网络化,丰富评比形式
学校会经常举办评选优等课等教学活动,但是此类活动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比赛规模较小,之所以存在这一特点,主要是因为此类活动会受到学校规模、比赛同步性等因素限制,而且还可能影响正常教学。

并且由于评委与教师属于同事关系,导致活动公平性无法得到保证。

借助智慧录播系统,此类活动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即使教师相距很远,也可以同时参加比赛,并且评委与评委、评委与教师也不会进行直接交流,可以提高活动公平性与权威性。

除此之外,评委还可以对录像进行反复分析,以提高评判结果准确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教学当中应用智慧录播系统可以使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育行业发展必然需求。

基于此,为进一步挖掘智慧录播系统所蕴藏价值,从业人员应增加研究力度,以自身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选择不同切入点开展具体教学工作。

并且应及时解决所发现的各类问题,以提高教学稳定性。

参 考 文 献
[1]林厚从.智能录播系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001):59-62.
[2]邹舟.智能录播系统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信息通信,2013(007):94-94.
[3]吴建家,符水波.”智能录播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48-50.
[4]吴建家,符水波.以”智能课堂录播系统”为载体的新型教研模式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8(5):109-111.
[5]周丽,赵亚林,陈园园.数字化录播教室在现代教育模式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2):5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