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方剂学--和解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调、 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的方剂,
统称为和解剂。
4

概述·分类
解 剂
少阳病证——和解少阳 肝脾不调——调和肝脾 寒热错杂——调和寒热 表里同病——表里双解
5

概述·使用注意
解 剂
(1)邪不在少阳, 或在表,或已入里,不宜用;
(2)往来寒热因劳倦内伤、饮食失调、 气血两虚而见者,忌用
佐: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甘草 ——扶正祛邪,实里以防邪入
使:甘草——调和诸药
16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17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苔薄白,脉弦
18
❖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
遥散 ❖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当本方加生地或熟地时,名为黑逍遥散,适 用于肝郁血虚,临经腹痛等。
54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使用注意:
肝郁多因情志不遂所致,治疗时须嘱病人 心情达观,方能获效。
55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14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主证病机分析:
伤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寒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胆热

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 苔薄白,脉弦
15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散少阳之邪 臣:黄芩——清泄少阳之热
二者相伍,一散一清,和解少阳
寒热互结于中焦,升降失常 (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
临床表现:
心下痞满, 恶心呕吐, 脘腹胀痛,肠鸣下利
66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67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组成:
半夏半斤(12 g) 干姜 黄芩 人参各三两 (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4枚) 炙甘草三两(9g)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 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 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 不和者。
44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使用注意:
阳衰阴盛之寒厥,忌用
45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6

调和肝脾·逍遥散
随证加减:
o胆热犯胃甚者,加黄连,苏叶; o湿重,加藿香,苡仁,蔻仁; o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 o若见黄疸则加茵陈、栀子、大黄以清热
利湿退黄。
29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黄 疸型肝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耳源性眩晕、 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 等属少阳热重、湿热痰浊内阻者。
解 剂
现代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经前期综合症, 乳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征,盆 腔炎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52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随证加减:
❖若胸闷胁胀,气郁较甚者,可加香附、陈 皮以疏肝解郁;
53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随证加减:
解 剂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56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组成:
白术二两(6g)
白芍二两(6g)
陈皮一两五钱(4.5g) 防风一两(3g)
57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功效: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主治:
痛泻(土虚木乘)
58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主治证侯分析:

肝旺



脾虚
乘脾 生湿
和 解 剂
腹痛
泄泻
59
30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邪犯少阳,寒重热轻者禁用
31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主证比较:
往来寒热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
小 柴 胸胁苦满
胸胁胀痛,胸闷
蒿 芩
胡 咽干目眩心烦 口苦,吐酸苦水,

汤 口苦喜呕 证
或呕黄涎而粘, 甚则干呕呃逆
胆 汤 证
苔薄白,脉弦 舌红苔白腻,脉滑
32
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 主治及功效比较:
解 剂
组成: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各一两(各9g) 甘草半两(4.5g)
生姜一块
薄荷少许
47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功效: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
48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主治证候分析:
胁痛 肝郁
头痛目眩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脉弦
脾虚
神疲食少 脉虚
血虚
口燥咽干
49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用药特点:
半表半里 透邪外出 柴胡、青蒿、生姜 正气不支 益气扶正 人参、大枣、甘草 胆火上炎 清泄胆热 黄芩、青黛 气机阻滞 疏畅气机 柴胡、陈皮、枳壳 津液壅滞 祛除水湿 半夏、茯苓
10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小柴胡汤
《伤寒论》
11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组成: 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甘草三两,炙(6g)半夏半升(9g)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4枚)
加干姜、五味子
19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 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胆结 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 耳炎、产褥热、急性乳腺炎、睾丸炎、胆 汁返流性胃炎、胃溃疡等属少阳证者。
20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1.服本方后,一般是不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 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去,胃气和降而致。 若少阳病证经误治损伤正气,或患者素体正气 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 出的“战汗”现象,此种情况虽属正盛邪却, 但也应严密观察,防其虚脱。
功效:
和解少阳
12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主治: (1)伤寒少阳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
疟疾、黄疸与内科疾病见少阳证
13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临床表现: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口苦,咽 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月经不调, 寒热有时。
35

分述·调和肝脾
解 剂
用药特点: 理气疏肝和养血和血药
(肝用)
(肝体)
配伍健脾助运药
36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四逆散
《伤寒论》
37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组成:
柴胡 白芍 枳实 炙甘草各十分(6g)
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38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主治: (1)阳郁厥逆证;
(四逆即手足不温,四逆散方证因外邪 传 经入里化热,热壅气机,导致阳气内 郁, 不能达于四末)致阳气内郁, (2)肝脾不和证
24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功效: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痰浊证
25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临床表现: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 酸苦水,或呕黄涎而粘,甚则干呕呃 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 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
26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方解:
君:青蒿——清透少阳之邪,化湿辟秽 黄芩——清泄胆热,且燥湿
二者相伍,内清湿热,透邪外出
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竹茹——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
佐使:枳壳、陈皮——理气化痰 碧玉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引湿热从小便而解
27
和Baidu Nhomakorabea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证治要点: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 吐酸苦水,舌红苔腻,脉弦数。
28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功效:
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68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主治:
寒热互结之虚痞 (本方原治因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 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寒热互结,成心下痞)
69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病机与证候分析:
邪 在 误下 少 阳
邪热内陷
下伤中阳 寒邪内生
寒热互结中焦
阻滞气机
心下痞满
升降失调
呕吐、下利
小 邪踞少阳 柴 胆胃不和

汤 证
和解少阳 调和胆胃
少阳湿热痰浊

(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 芩
浊)


清胆利湿

和胃化痰

33

分述
解 剂
1.和解少阳剂
2.调和肝脾剂
3.调和肠胃剂
4.表里双解剂
34

分述·调和肝脾
解 剂
适应证:
肝气郁结,横犯脾胃; 或脾虚不运,影响肝之疏泄
临床表现:
胸闷胁痛,月经不调 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 手足不温等
39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1、阳郁厥逆证
外邪传经入里 郁遏气机 阳气内郁,不得温养四末
脉弦 影响诸脏功能
四逆
腹痛,泄利下重 咳逆,心悸,小便不利
40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2、肝脾不和证
肝脾不和 (肝脾气郁)
肝气郁滞
胁肋胀闷, 脉弦
脾气郁滞 脘腹疼痛
41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透邪升阳,疏肝解郁(肝用)
6

分述
解 剂
1.和解少阳剂
2.调和肝脾剂
3.调和肠胃剂
4.表里双解剂
7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太阳——少阳——阳明
(表)
(里)
(半表半里)
8

分述·和解少阳
解 剂
适应证:
邪在足少阳胆经 (邪在少阳半表半里之间)
临床表现: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等
9

分述·和解少阳
21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使用注意:
2.肝火偏胜,肝阴虚,肝阳上亢者不宜使用。 3.柴胡用量大于芩、参、草,否则会引邪入里。
22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23

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解 剂
组成:
青蒿钱半(4.5g)黄芩一钱半(4.5g) 半夏一钱半(4.5g)淡竹茹三钱(9g) 陈皮一钱半(4.5g)枳壳一钱半(4.5g) 碧玉散三钱(9g)赤茯苓三钱(9g )
臣:芍药——柔肝养血
(肝体)
柴胡、芍药合而调肝
佐: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
配柴胡升降气机,配芍药调和气血
佐使:甘草——益气补脾,调和诸药
甘草、枳实合而理脾
42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证治要点:
手足不温(四逆程度较轻, 冷不过肘、膝,或仅指、趾不温), 或胁肋疼痛,脉弦
43

调和肝脾·四逆散
解 剂
心下痞满因气滞或食积,不宜用
72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 性结肠炎,神经性胃炎、慢性肝炎、旱 期肝硬化等属于寒热互结,症见痞、 呕、下利者,均可应用。
62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神经性腹泻等属肝木乘脾者。
63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使用注意: 湿热或热毒引起的腹痛泄泻,禁用 久泻者加升麻
64

分述
解 剂
1.和解少阳剂
2.调和肝脾剂
3.调和肠胃剂
4.表里双解剂
65

分述·调和肠胃
解 剂
适应证: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解 剂
随证加减:
▪ 半里之热渐盛:心烦不呕去半夏、人参,加瓜蒌 口渴 去半夏,加天花粉
▪ 肝脾不和: 腹中痛 去黄芩,加芍药 ▪ 气滞痰郁: 胁下痞硬 去大枣,加牡蛎 ▪ 水气凌心: 心下悸、小便不利 去黄芩,加茯苓 ▪ 表邪仍在: 口不渴 ,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 ▪ 兼有肺寒留饮:兼咳嗽 去人参、大枣、生姜,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方解:
君:白术——甘苦温,补脾燥湿 臣:白芍——柔肝缓急止痛 佐:陈皮——理气燥湿,醒脾和胃 佐使:防风——散肝舒脾,胜湿止泻;
引经
60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证治要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
脉弦而缓久泻者加升麻
61

调和肝脾·痛泻要方
解 剂
随证加减:
▪久泻不止,加升麻; ▪舌苔黄腻,加黄连、木香; ▪泄泻呈水样,加茯苓、车前子; ▪气滞甚者,加厚朴、木香; ▪脾虚甚者,加党参、山药; ▪兼食积,加山楂、神曲、麦芽; ▪中焦虚寒,加干姜、吴茱萸
1

概述
解 剂
1.定义 2.分类 3.使用注意
2

概述·定义
解 剂
狭义和解:“其于不内不外,半表
半里,既非发汗所宜,又非吐下所 用,是当和解则可矣。”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论析少阳病小柴胡汤)
广义和解:“和者,和其不和也;解
者,解化之,使其不争而协其平也。”
3

概述·定义
解 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 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
解 剂
方解:
君:柴胡——疏肝解郁
(肝郁)
臣:白芍——养血柔肝
(血虚)
当归——养血和血
(血虚)
佐:白术、茯苓、甘草
——益气健脾
(脾弱)
薄荷——散肝郁所生之热(肝郁)
烧生姜——温胃和中 (脾弱)
50

调和肝脾·逍遥散
解 剂
证治要点:
胁肋疼痛,神疲食少, 或(和)月经不调, 脉弦而虚

51

调和肝脾·逍遥散
苔薄黄而腻
70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方解:
君:半夏——辛散结除痞,降逆止呕 臣:干姜——辛温中散寒
黄连、黄芩——苦降泄除热 佐:人参、甘草、大枣——甘益气补虚
71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解 剂
组成特点: 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 配伍特点:
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证治要点:
痞、呕、利,苔腻微黄 使用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