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
孟母三迁
老子 ,姓李,名耳, 又称老聃,春秋末期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观点: 1、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对立双方 —— 辩证的思想 可以互相转化;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 百姓。
《老子》也称为《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B孟子
①墨家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c”仁政”、“民贵”、 2、人与自然 “君轻” (儒家、法家) C老子 和谐相处 ②法家 D墨子 E韩非子 F孙子
d“兼爱”、“非攻”
③道家
e“法治”、中央集权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6、以人为本
④儒家 ⑤兵家
f事备而后动 g以德教化人民 h有教无类
孔子讲学图
课文反映了孔子的哪些重要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1、政治上: (1)提出了“仁”的学说。
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的刑杀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b、要“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 …… ——以 人为本,和谐社会,轻徭薄赋——(仁、礼、德)
a、爱人:关心和爱护他人;
人与人和谐相处
庄
战国时期,庄子 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 道家思想,著有《庄 子》一书,后人称他 为庄子,把他和老子 合称为老庄。
子
庄子说,放开四足自由奔跑是牛马的天性,给牛穿上鼻 环,给马套上笼头,这是违背自然的行为。
主张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战国前期
“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墨子的思想主张 互助友爱 . “非攻”——反对战争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①主张“法治”,主张用严酷法律 主张:统治人们 ②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用 严酷的刑罚镇压人们的反抗,以维护 国家统治。
战国末期
核心: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最能反映社会发展趋势
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想一想,为什么法家在秦国 会受到重视?
①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 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 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 ②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 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
以下当今的思想观点与古代百家争鸣哪一家学说相同?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儒家,礼)
团结友善 (墨家,兼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非攻) 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儒家,有教无类) 廉政、廉洁、自律(儒家孟子,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依法治国 (法家韩非子,法治) 以不变应万变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老师上课以前,经过了认真的备课 (兵家孙膑,事备而后动)
思想文化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等等;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 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 现象。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动荡,一些贵族降 为平民,文化教育也随之传播到民间,并逐步形 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春秋五霸 变法 战国七雄 富国强兵 ②在这个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他们为了实现 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 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生活时代、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孟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孙武 兵家 孙膑 战国 春秋 战国 战国 春秋
“兼爱”、“非攻”; 对立统一 ;“无为而治”
(继承和发扬老子的学说)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兵法》围魏救赵、“事备而后动”
A孔子
a主张“无为” b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1、以德治国
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许多西方的军事学校都把它列为教材 著有《孙膑兵法》主张“事备而 后动”。
围魏救赵
百家争鸣的意义: 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 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 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 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对秦朝的作用: 使秦朝建立起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
著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 孙子的思想主张.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 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 殆”、“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 等军事名言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自然、无为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 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 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
资料: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他们 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 舌头却还在” 反映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以及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
积少成多,转败为胜,无中生有,转危为 安,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尺有所短 寸有 所长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春秋晚期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仁爱”、“克己复 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 孟子 轻”……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 老子、庄子 春秋、战国时期 互相转化、“无为”
孔子
墨子 韩非子 孙子
战国前期 战国末期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兼爱”“非攻”
“法治”、加强中央 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事备而后动”《孙膑兵法》
兵家
孙膑
儒家学派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晚期鲁国人。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不但是一位大思想家,
也是一位大教育家,
被古代中国人尊为“至圣先 师”、“万世师表”。
儒家经典:《诗》《书》 《礼》《易》《春秋》
百家争鸣 (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社会动荡和变革 (根本原因)
文士阶层的出现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学派 人物 时代
孔子 春秋
主要思想
政治:仁的学说;以德教化,以礼治国,克己复礼。 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政治:“仁政”;“民贵君轻”思想。 道德: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G孙膑
古为今用
当今的思想观点
孔子 孟子
以德治国 尊敬师长,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礼治文明、有教 无类 平等博爱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非攻”
廉正、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思想渊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
法治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 确定投资方向
无为而治
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
角色扮演 儒家:认为 道家:认为小 墨家:主张非 法家:主张 小孩的道德 孩子太小,不 攻,兼爱,视 制定严酷的 角色扮演:主要角色: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 认识水平不 懂事,随他去。 人如己。认为 刑法。认为 各一人,国君。 高,要对小 事物都有对立 我们应该把小 小孩罪大恶 剧情:有一个少年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了人家的 孩进行道德 面,等到小孩 孩当作自己, 极,应该对 钱财,被官府抓获。 教育,提高 长大了,自然 以对自己做处 其作出严厉 如果你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你对这个孩子 小孩的道德 能认识到自己 罚的标准来处 的处罚,以 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评价? 修养。 的错误。 罚这个小孩。 树立社会风 不能宽以律己,气,维护国 家的统治。 严以待人。
(2)主张以“德” 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思 2、教育上: ①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论 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②主张因材施教, 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③注重启发式教育。强 调温故知新、不耻下问。④重视道德教育,主张克已复 礼。 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不耻下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影响: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 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要代表。
孟子主张: 实行 “仁政” 核心观点 1、
“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2、 3、 宣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 准则
• • • • • •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说:战场上见高低!
◆有关春秋战国时的成语:
一鸣惊人(楚庄王) 奇货可居(吕不韦) 千虑一得(宴婴) 有教无类(孔子) 卧薪尝胆(勾践) 三令五审(孙武) 负荆请罪(廉颇) 老马识途(管仲)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晋文公) 纸上谈兵(赵括) 图穷匕现(荆轲) 三迁之教(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