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学者总结(合集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问学者总结(合集5篇)
第一篇:访问学者总结
访问学者学习总结
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本人于2013年8月,有幸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进行学习和研究。
目前作为访问学者的学习生活已经圆满完成,回顾半年来的访问经历,牛津大学的浓厚的科研氛围、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学让我深受感染,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获益匪浅。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而与我,访学初设定的目标基本达到,对我的影响远远超出于发表一两篇论文的“显性成果”。
更多的是内心的成长和历练。
一、科学研究方面
本人在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时,研究对象为分布式环境下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我们结合Fox教授所创建的用于描述医疗决策过程的Proforma语言和Tallis engine等工具,结合英国的国家健康服务的现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在分布式环境下能够使用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的原型系统,并结合国内医疗的情况,对该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二、教学实践方面
作为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牛津大学有着悠久的教学传统,本人在牛津大学期间,通过旁听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深刻地感觉到教学效果的提升,不但来源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来自于师生对学科的认识与感悟。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同时,坚持以实践学习为重。
另外通过与牛津大学师生的交流,了解了牛津和剑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教学方法,学院为每名本科生指派一名导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人生规划、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结合计算机学院目前所推行的“班导师”和“专业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所担任班导师的本科班级服务,做好班导师及专业导师工作。
三、自我成长收获
通过这次的访问经历,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拓宽了新技术面,开阔了视野,为今后再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另外,在半年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国内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让我更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国内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回国以后,我所在的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与医疗云计算研究所仍然与Fox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仍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未来仍然计划继续紧密合作,开展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合作研究。
最后,衷心地感谢省教育厅给我这次珍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以及计算机学院肖亮教授对我的帮助。
我将以崭新精神面貌、高姿态、高起点迎接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大学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才智。
第二篇:访问学者总结
华英文化教育基金奖助出国访问进修学者在外研修工作总结提纲
一、访问进修的一般情况
二、访问进修所取和的成果
1、进修课程完成情况
2、研究工作完成情况
3、发表论文情况
三、通过访问进修在国外所结交的学者、朋友和访问参观的单位的简况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五、对改进华英文教基金会工作的建议
六、本校联系教授意见附件:
1、在外发表的论文
2、在国外进修进有代表性的若干照片
注:本总结在回校后一个月内完成附页在后,不够请复印
2008年2月20日到2009年2月20日,我来到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心中向往多年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时光匆匆,岁月流逝,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
一年的访问学者学习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磨练,更是一种考验,收获是丰裕的。
通过这次学习更新了原有的风湿病知
识,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也看到了差距,自然也产生一种压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了更高的目标和新的计划,回到工作岗位上,我要将我所学的新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去,并把导师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和经验带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我们的诊疗水平。
培养方案:通过跟师门诊、查房、实验、参加讲座等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风湿免疫领域国内外学术动态,熟悉常用实验操作方法,掌握导师学术思想并能独立运用于临床处理常见风湿免疫疾病,完成一篇高质量科研论文。
研修总结:严格按照培养方案完成了各项教学环节,掌握了培训内容,达到了培训要求,学习成绩优秀,完成了一篇科研论文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风湿病年会交流。
临床方面:通过跟随导师出门诊、查病房、参加病例讨论、听课、指导下自修等形式基本掌握了常见风湿免疫疾病(包括RA、AS、SLE、SS、CTD、UCTD、MCTD、BD、FM、AOSD、SPA、USPA、ReA、OA、OP等)的诊疗方法,能够独立按照有关指南要求规范的处理这些疾病。
科研方面:通过在实验室学习,学会了包括各种PCR仪、酶标仪、各种电泳仪等的操作方法及RA5项、SLE5项、SS3项、HLA-B27等的检测方法及结果处理分析。
通过查阅病例,回顾性分析了2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了SLE患者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及其独立危险因素,完成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继发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论文,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风湿病年会交流,文章被收入了论文集中,通过会议交流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目前文章已经寄送《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待发表。
教学方面:聆听了大批专家包括冯传汉、胡大
一、吕厚山、栗占国等大师的讲课,旁听了双语教学比赛、医学现代教育技术与考试方法改革研讨会等,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之,一年的学习使我更新了理念、规范了行为、找到了差距、明确了目标,导师那句名言:“经规范的个体化治疗,大多数风湿病是可以完全缓解的!”使我看到了风湿免疫学科灿烂的明天,我将努
力为之奋斗。
第三篇:访问学者
很久很久以前,“访问”一词在我的心目中是很神圣的。
那时总感觉只有国家领导人才到处访问,或者是像爱因斯坦这种人到各个国家才称得上为访问,最不济也是著名作家率文化代表团访问某某国。
很久很久以前,“学者”一词在我的心目中也是神圣的。
读本科时看到校园里挂着青年学者论坛之类的横幅,就觉得能参加这种会议的人都是精英了。
当“访问”和“学者”连在了一起,我就有点仰视得要休克了。
在我二十岁上下,实验室老师说后面有个访问学者要来,我的脑海中顿时冒出温文尔雅的日本学者的形象,夹杂着日本高僧甚至我们的唐僧的形象,感觉我见了访问学者肯定连气都不敢出了。
当然,来我们实验室的访问学者是国内大学过来的。
还没见到访问学者,就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本来我们可以一届学生共用一台电脑,但现在没电脑用了。
原因是那位访问学者把电脑用坏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访问学者先从DOS命令开始学起,结果拿本书首先尝试format C:命令,结果硬盘格式化,连DOS操作系统都没了。
本来也没啥,重装系统呗。
但这台老破电脑之前软驱已经坏了,光驱更是没有,结果整个电脑就废了。
如果晚个几年,我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硬盘挂到其他电脑上重新装一下操作系统。
但那时用电脑的机会非常缺乏,微机对我们来说都更是新鲜,只深夜偷偷溜进来用它编过几次程序,哪里敢拆机箱呀,更别说换硬盘了。
郁闷之余,心中只有怪罪那位访问学者了:作为学者,还不如我们学生,连DOS都不会还要去学,甚至连格式化命令的风险都不知道…… 以后和这位访问学者接触多了,也就明白了,原来访问学者各方面专业水平不如我们学生是正常的。
正因为专业水平不如好的学校,所以才要到好的学校来访问呀。
如果水平高的话也不用来访问了。
从此,我对在国内高校进行访问的学者都不再仰视了,只仰视那些出国访问的学者。
在我出国做访问学者之前,还是觉得在国外做访问学者的都是牛人。
得在国际上做了很有影响的工作,人家才会邀请你去访问的。
直到周围有人去做访问学者了,才明白人家主动邀请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都是你想去访学,主动提出让人家发个邀请函,然后人家才来邀请你的。
和找工作没多大区别。
等自己也出国访学了,就再也没有仰视了。
2.访问学者是项目吗?
留学基金委的网站上写的清清楚楚:“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含博士后研究)项目”。
这么说来,访问学者应该是项目咯。
如果是项目的话,那这个项目可是我活了这么多年申请到的最大的项目,而且是国家级的项目、是经费完全由自己自由支配的项目。
虽然那时这个项目的经费还不到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的要求,但它是对我帮助最大的项目、是最让我出成果的项目、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项目。
只是在统计教师申请到的项目经费时,没有任何人承认访问学者也算你申请到的项目。
到小木虫上一查,倒真有人问访问学者算不算项目的,大家都有自知之明,众口一词都说不算项目,因为这个钱是直接给你的、没有进学校的帐啊。
3.访问学者是留学生吗?
访问学者自身是教师,出国也不是为了攻读学位、也不需要去听课,所以一直觉得访问学者只是对方的一个客人,是一种经历,而不能称为留学生。
但在英语培训时,都称我们是留学生。
这时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我不是学生,我是教师,做访问学者只是一种经历,是去开阔一下眼界、和国外建立学术联系。
出了国,困惑依旧,搞不清自己到底是教师还是学生。
国外学校为俺开设的电子邮件是从网页中“教职工邮件”的链接进去的,而不是“学生邮件”的链接。
公共打印机是不限打印张数随便打印的,而不像学生有配额限制。
停车证是教职工类的,虽然比学生停车证有很多优先权,但价钱也上去了。
学生享有的各种福利都不轮不到。
但大
部分做事情的访问学者都是和研究生们呆在一起做事情,而不是做想想中的老师的事情。
这样以后回国了算是留学归国人员吗?特意询问了一下,发现俺回国时也算是留学归国人员,可以享受到留学归国人员的优惠政策。
网上查到权威定义:“何谓留学人员:是指公派或自费出国(境)学习,并获得国(境)外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含)以上的人员;在国内获得大学本科(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修一年(含)以上的访问学者或进修人员。
”。
这么说来,访问学者也算是留学人员了。
不管你在国外做了啥,出来晃一圈,身份就不同了。
4.访问学者“学”什么?
访问学者的主要任务还是“学”。
不拿学位、不需要上课拿学分,学什么呢?跟着华人老板的一般会被当苦力,如果国外的老板也提供资助的话,就更被剥削了,当然这种剥削也是出成果的一种方式。
但是对大部分公派访问学者来说,国外的老板不出钱,他也就不好意思派活给你。
如果碰到白人老板、尤其是有了终身教授职位的白人老板的话,他们更是不好意思用免费劳力,对访问学者基本放羊。
大部分访问学者会趁机将国外各个地方游玩一遍,出来一趟不容易,游玩是必要的。
把该玩的玩遍后,有的访问学者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事了。
尤其搞文科并且在国内不是做科研工作的访问学者,一个人在国外呆着实在是无聊,就只得提前回国了。
当然这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访问学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充分利用了在国外宝贵的机会,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
有的访问学者和学生一样去听一些课程,有的访问学者每天做实验做到深夜,有的访问学者自费参加国际会议,有的访问学者跟随医生上下班作息不定,有的访问学者每天和一帮硕士生博士生呆在一起,深入参与国外的教授的课题......刚出国时让我纠结又很诡异的是,中国这么穷,美国这么有钱,中国还拿出宝贵的外汇派出自己的精英去给
老外免费打工。
遐想一个极端的场景(纯属杜撰,如有局部场景雷同,纯属巧合):一位教师申请项目时对国家说我想做这个做那个,国家说我的人民币虽然随便印,但你水平还没到,不能支持你做这些东西。
这位教师说那我不要经费自己做吧,为了节约开销,以后写了论文只投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
国家说你这个国际会议不是顶级级别,国家不能出钱支持你去参加这个国际会议。
这位教师心想达到顶级的水平也需要一个过程啊,遂死了这份心。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切归于零。
但这位教师访学去了,故事就重新开始了。
最终的结果是:国家拿出宝贵的外汇,让这位教师到了国外访学。
这位教师用这笔外汇飞到国外,在国外租个房子,挂靠一个导师,继续做他在国内想做的东西。
做完了以后算老外的成果,然后老外再拿美国纳税人的钱资助他到中国参加了那个国际会议。
本来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做到,而且成果归国家,但国家不乐意。
如今要浪费两个国家的几十倍的钱,而且最终的成果都送给老外了,但竟然两个国家连同这位教师都很开心。
这位教师同时拉动了老外内需和祖国的内需,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想法开花结果了,眼界开阔了,也玩了不少地方,自己还成了留学归国人员,身份也不一样了。
抛开这种诡异不谈,这个访问学者确实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学到了什么呢?如今的网络时代,至少我这个行业已经没有什么知识和技术非要飘洋过海到国外来学,网上的技术资料足够充分,在国内完全可以自学。
有什么是必须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到老外这里来学的呢?
刚出国时我在学校网站拼命查,终于查到:访问学者的目的是学习,但不是来学习什么知识和技术的,而是学习如何做科研的。
恍然大悟:同样一个创新想法,在国内可能就逐步湮灭,而拿到国外,就可以看到老外如何在这个想法上运作,让它成熟长大。
这个是呆在国内很难学到的。
5.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哪个好?如果任你选择,你是愿意做访问学者还是博士后?
曾经在小木虫上查呀查,发现有很多人也在问这个问题,也没查出个定论,因为两者相互交错,每种因素都有特例。
从名声上看,虽然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本质上都是一种经历,有的老外也两者混用。
但国内很多人误把博后当作学位,而访学似乎被妖魔化的多一些。
所以说博后比较容易唬人。
但是,从一般概念上看,访问学者在国内一般已经是正式编制教师了,属于已经有独立科研能力的人。
而博士后本意是让尚无独立科研能力的博士有个岗位锻炼一下再去独立做研究。
再但是,由于国情,博士后肯定已经博士毕业了,而访问学者虽然是教师,但可能还不是博士,或者博士毕业了但还没有独立科研能力就拿到教职了。
甚至有些人不是做学术的也能做访问学者。
所以最差的博士后肯定比最差的访问学者有能力。
再但是,国家出钱的访问学者虽然相对容易找到接收的老外,但延期以后的访问学者国家已经不再出钱了,这时和博后一样,你不值这个钱是没人雇你的。
而且一样的工作要求、薪资待遇、一样缴养老金等......似乎只是是否强制回国服务上有所不同。
再但是,留学基金委也有公派博士后项目......其实没有可比性,就像一样进大学,有的是统一高考进去的,有的是自主招生进去的,标准不同,没办法判断高低。
即使高考,每个省市的考题、分数线也不同......关键还是看你大学四年学了什么做了什么。
6.公派访问学者是香饽饽吗?
一般想来,国家出钱送你出国,这种好事应该大家都来抢啊。
确实有很多人想出公派国访学,但却一直得不到机会,出国访学的门槛这些年也在不断提高。
诡异的是,有很多人有机会出国访学但却不愿去。
君不见,各个高校胡萝卜加大棒逼迫大家出国,出国的话给你这样那样优惠措施,不出国则不能升职称,好像大家都不愿意出国一样。
不愿出国的人是真心的,国内一个萝卜一个坑,出国了说不定回来以
后坑就没了;此外在去年9月份增加生活费之前,连续很多年公派出国的生活费没有涨,已经低于大部分地区最低生活水平的要求,很多访问学者还得加上国内资产证明老外才接受。
所以在国内混得还不错的访问学者是真心不愿意出国。
还有些人则是抵挡不住独居国外的无限寂寞而不愿意出国。
7.访问学者希望滞留国外吗?
以前的印象中很多访问学者滞留国外不归,总觉得他们在道义上是亏欠国家的。
出国后倒开始羡慕这些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比俺混得好。
这些人出国前的水平可能远不如我,但在国外混了这么多年后,资源已经很丰富,回国的话已经大受欢迎。
我在国内说是为国家做贡献,却真的也没有国家能看得上眼的贡献。
尤其让人耿耿于怀的是,这些人如果现在愿意回国的话,哪怕脚踩两只船,国家也会觉得他的贡献比我对国家的贡献大。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滞留不归的人虽然道义上理亏,但结局反而是个人得益、国家得益。
这让我想起八十年代靳大鹰写报告文学《志愿军战俘纪事》里的故事。
拼死回国的被俘志愿军是符合道义的,但回国以后遭受种种不公对待,对国家的贡献呢?历经沧桑后还活下来的只能种几亩地了。
而去台湾的被俘志愿军,以后回来就是台商了,受到国家热烈欢迎,成为国家建设急需人才。
如果两位志愿军战俘相遇,让人情以何堪。
如今时代不同了,但国家明显是知道大部分访问学者还是不愿意回来的,所以公派访问学者要交很多押金,签了很多合同,强制必须回来服务两年。
国家还制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吸引你回来。
也是胡萝卜加大棒啊。
其实,对于真的不想回来只想赚钱的人来说,这些押金和优惠在国外一年就超额赚回来了。
其实,还是有不少即使没这些胡萝卜加大棒也会急着回来的。
有些是因为在国内混得太好了,吃不了在国外的苦。
有些是想留在国外,但对国外的环境不适应、所学专业在国外又很难立足,只得回来。
还有的则出于个人原因。
诡异的是,对于滞留国外的,有的人滞留了十几年竟然编制还在学校。
有的人滞留了三五年,撞上枪口就开除公职了。
有的人则刚出
国还没准备滞留就在国内被下岗了。
多年前认识一个访问学者,国内高校反复催促他回国,他是准备回国的,但在国外的项目还没做完想多呆一段时间。
国内高校反复催有点撕破脸下最后通牒的意味。
国外导师说:是不是国内有什么项目急着你回去做?他说没有啊,回去也没事做,不如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还可以做点事情。
于是老外困惑不解了:没有事做催着你回去干什么?诡异的是,国家宁愿他回来把他当闲人养着,也不愿他在国外出成果、赚老外的工资。
8.访问学者值吗?
在访问学者的光环退却后,物极必反地对访问学者的负面新闻似乎多了些。
其实我听到的很多负面说法都是出自访问学者之口,他们会很平淡地说出来就是玩了,一年也做不了什么事情。
但我出国以后发现,即使自我评价再不济的访问学者,出国前后也是彻底地不同。
这一年,没有谁是白白活过去的。
国家的钱,用在出国访学的教师身上,虽然仍旧避免不了浪费,但和用在其他方面相比,无疑是最有成效的。
国家值、个人也值。
自然科学基金锦上添花地拯救了无数青年学者,留学基金委则是雪中送炭地拯救了无数更底层的青年教师。
第四篇:公派访问学者访学总结
2015-2016年出国访学总结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杜明业
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2月28日,我前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现总结如下:
一、访学单位及导师概况:
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简称为UWO或Western),现已更名韦仕敦大学(Western University,音译),是加拿大一所国际顶尖的医学博士类公立大学,有超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学术积累及深厚的人力资源背景,被誉为“加拿大最美丽的大学”。
学校规模
西安大略大学坐落在加拿大风景秀美的著名城市伦敦。
伦敦市是
加拿大第十大城市,人口有49万,距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200公里。
始建于1878年的UWO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她在学术方面已经有上百年历史,并在商科、医学和文科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并不断扩展在学术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近些年来,UWO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展传统优势学科的举措,以期实现专业的多元化,例如开设了健康科学、软件工程以及医学研究等等。
西安大略大学占地467万平方米,主校区158万平方米,校园主要建筑达到75个,建筑风格古典和现代相融合。
西安大略大学共有约22070名本科在读生以及5000名研究生。
国王大学学院共有3100名学生,休伦大学学院共有1000名,布雷舍尔大学学院共有500名。
其中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约2,200名,国际生占比为4.50%。
全日制教职员工3,200人,提供2,000多个学士学位与文凭课程。
硬件设施
西安大略大学位于伦敦市泰晤士河北支附近,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
主校区共有75座建筑,该大学在校外亦持有土地。
校内有印第安考古博物馆、天文观测台、体表风洞等各项专业教学设施。
学校可提供3000套住房,住宿区有9处之多,可容纳5,000名学生。
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al and Mail)的大学学生宿舍排名中,西安大略大学在大型大学(注册全日制学生22000名以上)学生宿舍(Student Residence)排名第一。
大学的图书馆系统共有七个主要服务区,共藏有超过7700万项目,包括书籍、图像及电子格式档案。
这些资源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研究图书馆系统之一。
馆内有许多特殊类别的收藏,包括加拿大相关、艺术史、运动史、音乐和法律类别的藏书。
西安大略大学的图书馆有:档案及研究收藏中心,商业图书馆,教育图书馆,约翰与道特萨·白特夫家庭法律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爱琳与贝蒂·泰勒图书馆(自然科学类书籍为主),D.B.威尔顿图书馆(人文社科类书籍为主,也是全校最大的图书馆)大学的运动设施包括可容纳8000观众的TD瓦特豪斯运动场、拥有冰球场、室内跑道、冰上溜石场及网球场的汤普森娱乐运动中心,还有内建室内篮球、排球等多功能厅的校友大堂。
大学校园内也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