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
理措施
摘要:目的:围绕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展开分析研究,同时对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患儿。
28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28例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儿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9%,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进行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同时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儿科;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引言: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属于红霉素的衍生物,是临床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微生物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是常见的广谱抗菌药,使用方便,且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
阿奇霉素在用药前不用进行药敏试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相对较好,在临床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儿科患儿来说,其机体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尤其在机体免疫能力、机体抵抗能力方面存在发育不成熟的问题,同时患儿的代谢能力、排泄能力也弱于成人。
因此,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的过程中,患儿易于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
局部反应等。
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
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研究小儿静脉
滴注阿奇霉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对相关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
现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的56
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临床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标
准与原则。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56例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患儿。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家属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均为自愿参加。
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如下:①所有患儿均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且为感
染患儿。
②所有患儿均符合静脉穿刺治疗的条件。
③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完整。
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如下:①患儿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者。
②治疗依从性差
的患儿。
③患儿血管条件不佳者。
④患儿对阿奇霉素有过敏史或不耐受者。
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为15∶13,患儿年龄在1~8岁,患儿平均年龄
为(4.58±1.16)岁。
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男女比例为13∶15,患儿年龄在1~8岁,患儿平均年龄为(4.24±1.09)岁。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存在差异,但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儿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儿科常规护
理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性护理干预。
现将护理干预措施叙述如下。
1.2.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在用药前,要向患儿家属进行详细问询,了解患儿的用药史、过敏
史等,并用患儿家属能够理解的语言,介绍患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目的及效果,同时还要将可能出现的用药反应告知患儿家属。
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准备清淡、
易消化的食物,禁食生冷刺激的食物,避免在患儿饥饿或饱腹的状态下进行静脉
输液。
患儿输液过程中,可为其播放动画片等,病房温度及湿度适宜,减少因环
境因素不良而对患儿产生不良刺激。
1.2.2规范操作
护理人员要坚持现用现配原则,注意配药禁忌,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选用
4.5~
5.0号头皮针在粗直且血液循环良好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
穿刺前,护理人
员要和蔼可亲的与患儿沟通交流,帮助患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地满足患儿提出
的合理要求,以获取患儿的配合,在满足患儿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患儿注
射部位的疼痛感和刺激。
1.2.3过敏反应护理
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用药观察,特别是对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儿,要进行重点巡视,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过敏反应,要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1.2.4胃肠道反应护理
患儿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时,首先要告知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同时
减慢静脉滴注速度,通过按摩、热敷患儿腹部的方式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通过
播放动画片的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观察三十分钟后,如果患儿无不良反应,可将滴注速度调至20-30滴/分,叮嘱患儿家属不可以自行调整药物滴注的速度。
患儿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之前三十分钟进食为宜,患儿家属可以让患儿进食适当
的碱性食物,以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降低药物对患儿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1.2.5局部皮肤反应护理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医嘱配置药物。
选择粗直且血液循环良好的血管进行穿刺,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输液部位是否存在液体渗漏、红肿疼痛等现象。
观察
患儿注射侧肢体体温变化,如果皮肤温度较低,就要给患儿进行保暖以降低药物
对血管的几次想。
当患儿主诉穿刺部位疼痛时,在排除液体渗漏的情况下,可以
采取降低滴注速度、局部热敷、分散注意力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叮嘱患儿家属注
意看管好患儿的输液部位,避免出现因患儿乱动而漏液的现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均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1例,不良反应发生
率为39.29%,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静脉注射阿奇霉素的过程中,患儿易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局部皮
肤反应等用药不良反应,这就可以导致输液治疗的终端,影响治疗效果。
临床护
理人员在开展儿科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尽可能降
低药物不良反应对患儿治疗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在接受
相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57%,对照组研究对象出现不良反应者1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9%,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经常
会出现用药不良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进行护理干预,显著
降低了患儿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患儿静脉输液的安全系数显著提升,同时
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进行广泛
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海洁.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4):171-173
[2]党英玮.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19(23):262-263
[3]朱水冰.不同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时间对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影响差异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508-2509
[4]林彩.静脉滴注速度对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