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教学的。
一方面,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在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升和毫升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接触和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另一方面,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也有助于以后建立体积的概念。
因此,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本册教学。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1升=1000毫升。
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
毫升的实际意义。
教材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茶杯和水壶,比较它们所盛液体的多少,体会容量的含义,感受容量是有大小的;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进而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建立升和毫升的容量观念。
认识升和毫升,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而清晰的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
为此,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切实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建立相应的容量观念。
如,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将量杯里的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看大约能倒几杯;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容器,再用它量出1升水倒满几个纸杯。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看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1升、1毫升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其次,通过具体的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估计经验。
如,结合升的认识,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容器大约能盛多少升水。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质量、时间、面积等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进率的基础上,认识的又一类量,对丰富学生认识量及其计量单位是十分有益的。
例1主要教学容量的含义。
教材没有用下定义的方式揭示容量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获得对容量含义的具体感知。
先呈现了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认识到容器能盛的液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通过比较不同容器容量的大小,初步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然后通过用大小不同的两种杯子计量同一个水壶里所盛的水,进一步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并产生统一容量单位的心理需求。
例2主要教学容量单位升。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升”作为单位计量容器的容量,同时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接着,启发学生主动提出“1升有多少”的问题,并通过在量杯(1升)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实验,发现“1升水正好装满这个正方体容器”,进而获得对1升的实际大小的感知,初步形成1升的观念。
随后的“试一试”,引导学生先估计将1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看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通过操作加以验证,进一步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加深对1升的认识。
随后的“练一练”安排了两道题。
第1题呈现了大小不同的3个玻璃杯,要求学生通过倒果汁的操作,比较3个玻璃杯的大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容量的意义,初步学会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
第2题让学生观察并交流生活中常见容器的容量,进一步感知1升的实际大小,体会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3主要教学毫升的认识。
教材继续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到“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同时说明“毫升”可以用字母“mL”或“ml”表示。
接着,启发学生主动提出“1毫升有多少”的问题,并通过用滴管吸人1毫升水,把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数数有多少滴的实验,直观感受1毫升的实际大小,获得对1毫升的认识与体验。
例4主要教学升和毫升的进率。
教材呈现了2个500毫升的量杯,先启发学生思考“2个这样的量杯盛有多少毫升水”,再通过把2杯500毫升的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的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发现“1升∶1000毫升”的结论。
随后的“试一试”,要求学生先根据矿泉水瓶的容量估计1瓶矿泉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通过操作验证。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1毫升的实际大小,强化对容量单位毫升的认识。
随后的“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
第1题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针管、药袋等容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进一步丰富对毫升的感知,体会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第2题要求学生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大小不同的3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帮助学生强化对1毫升实际大小的认识。
第3题是简单的单位换算,有利于学生巩固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练习一安排了12道题,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估计等具体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巩固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第1~3题是配合例1和例2安排的。
第1题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加深对容量含义的认识。
第2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升的表象进行估计,进一步强化对1升实际大小的体验。
第3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升作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容器容量的把握能力,增强估计意识。
第4~6题是配合例3和例4安排的。
第4题让学生根据饮料瓶上标出的饮料含量,说一说每种饮料各多少瓶正好是1升,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进率的认识与理解。
第5题通过倒饮料并喝一喝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毫升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第6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毫升作单位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一步增强对容器容量的把握能力,培养估计意识和能力。
第7~12题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
第7题提供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要求学生判断计量这些容器的容量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第8题要求学生看图在括号里填“L”或“mL”,有利于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体会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9题要求学生分别读出4个量杯里液体的毫升数,并算一算4个量杯里的液体合起来是比1升多,还是比
1升少,有利于学生体会用量杯测量液体的方法,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
第10题是比较大小的练习,重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升和毫升之间进率的认识。
第11题要求学生根据一瓶儿童止咳糖浆的使用说明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升和毫升的应用价值。
第12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调查,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毫升作单位的,哪些物品是用升作单位的。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升和毫升的实际体验,体会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动手做”的活动,先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的塑料瓶,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再利用自制的量器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和估计,进一步强化对1升的认识,体会估计容量的基本方法。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第1~2页例1、例2
和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第二课时教学第3~4页例3、例4和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6题;第三课时完成练习一第7~12题。
2.由于这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需要用的教具、学具都比较多,因此,组织活动前,要充分准备好教具、学具,如量杯、滴管、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具。
对操作用的学具,如果人人准备有困难,可以按小组准备。
3.例1的教学,要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容量的概念。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比较哪个杯子里能盛的水多,由此说明一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另一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小,以初步感知容量的概念;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通过操作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使学生体会到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容器中能盛水的多少是容器的容量;接着,提出怎样测量冷水壶容量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想到可以用茶杯来计量一壶水的多少,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由于杯子的大小不一,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从而感受到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4.例2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1升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
可以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升作单位的容器的图片或实物,如,果汁瓶、色拉油瓶、饮水桶。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容器上标注的容量单位都是升,同时说明: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1升有多少呢?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将这1升水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进而初步建立“1升”的空间观念。
随后的“试一试”可以先出示1升水和一个纸杯,让学生估一估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再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通过交流明确认识。
还可以拿一个不同大小的纸杯,让学生估一估、倒一倒,强化对1升的认识。
随后的“练一练”,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比较3个玻璃杯容量的大小,再按题中所示步骤比一比、说一说,明确:容器能盛的水多,容量就大,能盛的水少,容量就小。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容器各可以盛水多少升,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大,哪个容器的容量最小,再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分别说一说80升、2.5升、1.2升水大约有多少,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1
升的实际大小。
5.教学例3时,可以先出示教材提供的几种容器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一说从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并在交流后指出: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或“ml”表示。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1毫升有多少呢?并出示有刻度的滴管,演示用滴管吸人1毫升水的过程,同时明确:滴管里有1毫升水。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照样子做一做,再把滴管里的1毫升水滴在手心上,数数大约有多少滴,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感受1毫升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毫升的容量观念。
6.教学例4时,可以先出示2个500毫升的量杯,分别往量杯里倒入500毫升水,让学生说一说这2杯水一共有多少;再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这2杯水全部倒入1升的量杯里,结果会怎样,并通过演示和交流,明确:1升=1000毫升。
随后的“试一试”,可以先明确1瓶矿泉水有多少,再让学生估一估1瓶矿泉水大约能倒几杯,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交流估计和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练一练”的第1题,可以让学生看图(或实物)说一说每个容器里有多少毫升药水,并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这些药水的多少,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毫升是很小的容量单位,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第2题可以先出示题中的3个容器,让学生估一估在这3个容器中分别倒入50毫升水,水面可能有多高,再分别量出50毫升水倒一倒,说说对50毫升水实际大小的感受。
第3题要注意让学生理解单位换算的思考方法。
7.练习一第1题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直接比较出几个容器容量的大小,再通过演示和操作明确方法。
第2题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估计,并组织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容量大约是1升的容器的例子,以加深对1升的认识。
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完成选择,再交流选择时的思考过程。
第4题可以提示学生利用对整百数的认识,借助500毫升这个中间值进行推理。
第5题可以组织学生按要求活动。
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后,先让学生估一估大约要几口能喝完,再按要求做一做,体验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第6题要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清楚选择时的思考过程。
第7、8题都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交流,帮助他们体会容器的大小与相应计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以强化已经形成的升和毫升的表象。
第9题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读出每个量杯里液体的毫升数,再估一估,算一算。
有条件的也可以提供实物组织学生活动,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认读液面所对应刻度的方法,如,眼睛要平视,看清液面对准的是哪个刻度等。
第10题,完成练习后,要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以及换算方法。
第11题,理解题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每次的服药量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而是一个范围,计算是否够3天的服药量时应选择最大值,这样可以确保所有不同情况的患者都能适用。
列式解答后,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3天的服药量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还可以让学生算一算,如果按每次服药量的下限计算,这瓶止咳糖浆够一个5岁儿童服用多长时间。
最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
第12题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交流。
要注意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不同容器容量的大小以及选择相应容量单位的策略。
8.“动手做”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上下一样粗的饮料瓶,先往瓶中倒入1升的水,并标出水面的位置,再按教材的提示在饮料瓶上分别标出14升、备升和备升的刻度,并用这个量器试着量出一定数量的水。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在容器里倒入1升水,看看1升水在不同容器里水面的高度,并据此估计容器的容量,体会估计容器容量的方法。
(三)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理解容量的含义;对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由于本单元内容的直观性、实践性都比较强,而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获得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评价时应以定性描述为主,采用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
如,要评价学生对容量含义的感受以及对容量单位实际意义的认识与理解程度,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进行考查:先在括号里填“升”或“毫升”,再按容量的大小从大到小排一排。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方面,主要是看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了解容量的含义,是否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空间观念;能否对估计的过程和结果作出解释;能否体会估计容量的基本策略,并比较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
情感态度方面,主要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乐趣。
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