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形象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形象思维的切入点分析

作者:朱险峰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完整性就要帮助他们理出课文脉络和线索,形成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能切入语言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再高深的思维和再复杂的情感都要用语言来演绎。因此,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为切入点,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领会情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形象思维;完整性;感情美;切入点

语言文字本来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不管是象形的还是指事的,终究不再是原物本身,而让人有隔雾看花之感。而文字的教学还只是语文教学的开始,语文篇章才是教学的主角,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语文与生俱来的抽象性让语文的学习成为万千学子甩不掉的包袱,也让教师们在工作实践中意识到形象思维的重要性。要想很好地借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让他们更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并且更深刻更丰富地体验语文,教师必须找到一个形象思维的切入点,突出语文该有的感性和美。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有云:“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又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可见,诗赋文章都逃不过“情、采”两个字。情者,就是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采者,文采也,指的是语言文字表达。“情”承载于“采”,“采”是“情”的物质载体,两者是花和枝的关系,不能分开来谈。选入课本的文章都是经挑细选的,在用词造句和写作手法上,它们是范文,在情的表达和采的运用上,它们是高度统一的。语文形象思维的切入就在这情和采高度统一的点上。

一、注重语文课文的完整性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而字词句篇是它的零件,在课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字词句段的分析中迷失了方向。字词句段的教学固然重要,但是过分沉入就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和机械学习的窠臼。语文是表达的工具,而表达的是人的思想和情感。字词句段可以分开学习,思想和情感却不能,特别是人的情感甚至是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在宏观上对课文进行把握,不至于陷入干巴巴的字词句段的串讲。

要让学生把握好课文的完整性就要帮助他们理出课文脉络和线索。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像是房子的骨架,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文章的主体,也就大概知道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只有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课文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才能体现语文育人的功能。

二、在读中体会课文的感性美

自古以来,传统语文学习都是很注重读的,不仅要读得抑扬顿挫,而且读得摇头晃脑。古人的做法对于现今的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不用再摇头晃脑,但读却是少不了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过程就是形成感性形象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

读是集声音和动作于一体的运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这本身也是最好的化幽远为零距的形象手段。不仅如此,只有多读,才能积累更多的感性形象,形成语感。有了丰富的感性形象和良好的语感,那一个个汉字就不再是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一个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个体,它们将组成一个个多彩的动人的世界。

三、关键语是切入形象思维的支点

语言是一切思维和情感的载体,再高深的思维和再复杂的情感都要用语言来演绎。语文课文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精雕细琢自成体系的。零乱的语言不可能表达得出缜密的思维和细腻的情感。所以,课文的关键语就是打开文章思维世界的金钥匙。

关键语有很多,包括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字。管中窥豹,通过这些关键语,也可以帮助学生掀开蕴含在课文中的思维面纱。

四、情境是形象思维的源泉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中的世界,去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维和情感,甚至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情境,给予学生的就是间接体验。这样的间接体验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形象思维,更让他们有细腻的情感体验,最终成为一个情感饱满的人。

切入形象思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抽象思维,但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责任编辑范宏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