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及植被生态影响综述_王强民

合集下载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地区,这种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生长和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就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抗旱造林技术1. 种苗选择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耐旱抗寒的树种进行造林是抗旱造林的基本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合进行抗旱造林的树种有松树、柏树、油松、樟子松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旱抗寒能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可以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土地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土壤改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缺乏养分和有机质,这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施入有机肥、石灰、磷肥等,以及通过耕作和覆盖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3. 水源供给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证树木的充足水源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灌溉系统,保证树木在生长期间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给。

科学合理地运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水源供给的方式。

4. 技术指导在抗旱造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抗旱造林方案,并确保科学合理地实施。

对于树木的管理和护理也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包括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生长调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二、节水保水技术1. 土壤保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包括覆盖、植被覆盖、遮阳等措施,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流失,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来改善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可持续利用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可持续利用

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可持续利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干旱成为了世界各地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干旱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威胁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1. 减少水源:干旱天气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供应会受到严重影响。

干旱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蓄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地下水的补给困难,水井枯竭,使得水源供应持续减少。

2. 增加水质问题:干旱条件下,地表水的流速减慢,水流暴露时间加长,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

此外,由于蓄水源头减少,水质进一步恶化。

3. 影响生态系统:干旱会使植被生长受限,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水源区域的生态系统破坏。

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二、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方法1. 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体系,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对干旱地区,可以采取输水工程、水资源配置等方式,通过引水来增加供水量。

2. 提高用水效率:加强水资源节约措施的推行,包括改善农业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作物、加强城市供水管网设施的管理等。

提高用水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降低浪费量。

3. 发展再生水利用:通过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将符合标准的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再生水的利用可以缓解对自然水源的压力。

4. 推广水资源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水资源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监测各项水文要素、水质指标等,及时预警干旱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5. 加强公众教育与意识培养:推动社会公众对节水意识的培养,提高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节约用水,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结论干旱对水资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可持续利用水资源。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的重点生态脆弱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在这样的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一、抗旱造林技术1.1 选择适宜树种抗旱造林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树种,如杨树、柽柳、刺槐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在干旱的条件下存活生长,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稳定的绿化。

1.2 合理配置树种在进行抗旱造林时,还需要合理配置不同树种,以实现多样性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配置桉树、柽柳、风车桉等树种,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缓土地的退化速度。

1.3 适当密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往往需要通过适当密植的方式来提高造林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

通过适当密植可以有效地提高树木的竞争力,增加土地的保水能力。

二、节水保水技术2.1 林下覆盖在抗旱造林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

林下覆盖是一种常见的措施,可以通过种植草本植物或覆盖地膜等方式,形成一层覆盖物,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2.2 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将水资源直接输送到树木的根部,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的效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需要对传统的灌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引入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提高灌溉的水平。

通过智能化的灌溉系统、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精准调控,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的浪费。

三、结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的工作,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克服水资源短缺、抵抗干旱气候,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抗旱造林技术1. 选种合适的树种。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种要具备耐旱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红柳、黄柳、紫穗槐等树种都是适合干旱地区的优良树种。

2. 改善土壤条件。

干旱地区的土壤通常营养贫瘠、保水能力差。

可以采用改良土壤的方法,如施加有机肥或矿质肥、深耕翻土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

3. 实行合理的植树密度。

在进行抗旱造林时,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水分条件,合理确定植树密度。

一般来说,密植可以降低单株树木的竞争程度,减少水分蒸发量,提高生态系统的水利用效率。

4. 采用缓释肥料和保水剂。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时,可以适当使用缓释肥料和保水剂来提高树木的生长能力和抗旱能力。

缓释肥料能够稳定供应养分,保持根系健康;保水剂能够增加土壤持水量,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提高树木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二、节水保水技术1. 林下植被覆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植物,如草本植物或草坪植被,在林地下方覆盖植被,增加土壤覆盖率,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量。

2. 实施集雨措施。

在干旱地区,雨水是稀缺的水资源之一。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收集雨水,如建设雨水集水池、挖掘沟渠等,将雨水集中储存,以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

3. 实行滴灌或微喷灌溉技术。

传统的洪灌灌溉方式会造成大量的水分蒸发和土壤沉渗,而滴灌或微喷灌溉技术则可以将水分直接送达植物根系,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4. 合理调整灌溉定额。

根据不同树种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情况,合理调整灌溉定额,确保树木能够获得足够的水分,同时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水分浪费。

通过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技术,可以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保水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水煤矿充水条件及涌水量特征——以锦界煤矿为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水煤矿充水条件及涌水量特征——以锦界煤矿为例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水煤矿充水条件及涌水量特征—以锦界煤矿为例、,V k 态H 安全生产IS S N 1672-9064C N 35-1272/T K路飞(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陕西榆林719319)摘要在收集锦界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井涌水量组成与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开采充水强度 主要取决于风化带和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裂缝带发育程度、煤层上覆基岩厚度与采动后隔水层的隔水性能;工作面涌 水量与推进距离与采空区面积呈正相关,停采线附近涌水量普遍上升。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充水条件涌水量特征水煤共采 中图分类号:TD 742文献标识码:A西北侏罗系煤炭基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煤炭供应区和 储备区,其探明储量约占全国44%(6215亿t ),其中优质煤 (低灰、低硫)资源量占全国90%[1暂。

但气候干旱、水资源十分 匮乏,使得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咱12]。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系造成 影响,破坏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造成井田范围内及附近 地区严重缺水咱3暂。

锦界煤矿地属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邻接 处,属半干旱一干旱地区。

投产后矿井涌水量持续增加,最大 涌水量超过5000m 3/h ,严重破坏了地表水的赋存,对生态坏 境造成破坏[4]。

本文拟通过分析研究矿井涌水量组成与变化 特征,揭示开采矿井涌水的变化规律,为西北半干旱区域大 水煤矿的安全生产与水资源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锦界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境内,地处榆神矿区 二期规划区的西北部,西临秃尾河,北接神府矿区,南靠锦界 开发小区,东与凉水井井田毗邻。

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 435.7mm ,平均蒸发量2111.2mm 。

目前开米的3-1煤层稳定, 倾角小于3毅,其覆盖厚度一般90m 耀120m ,基岩厚度一般小 于60m ,为典型的浅埋煤层。

受青草界沟影响,井田地形总体 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特征,最高处位于中北部白家庙梁 东侧,最低处位于青草界沟(沙母河)附近,最大高差约 203m 。

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干旱草原区煤矿的开采是当前我国能源工业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

然而,煤炭开采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露天煤矿的粉尘排放问题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对于干旱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其敏感性更加明显,因为草原覆盖减少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研究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为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调查研究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周边草地植被的污染程度;(2)分析露天煤矿粉尘污染对周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3)研究不同草地植物对露天煤矿粉尘的适应性和耐受性;(4)分析草地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调查法:对露天煤矿周边区域的草地植被进行调查,了解煤矿粉尘排放对草地植被的影响;(2)样地调查法:选择煤矿周边有无粉尘污染的地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块的草地植物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3)室内实验法:收集不同地块的草地植物样品,放入不同的培养容器内进行控制条件下的培养实验,比较不同草地植物的适应性和耐受性;(4)相关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认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建立草地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模型。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露天煤矿粉尘排放将导致周边草地植物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对草地植被的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各种草地植物对露天煤矿粉尘的适应性和耐受性有所不同,有些草地植物可能会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和耐受。

(3)草地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草地植物气体交换过程是草地植物对环境响应的重要关键过程。

(4)对露天煤矿周边草地植物的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固定沙漠化土地、植物栽种和科学的破土建设等措施。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是指针对这些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植被的抗旱能力,并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一、抗旱造林技术1.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性强的树种进行造林,如松树、柏树、刺槐等,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和适应性,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

2.合理布局造林: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该合理布局造林,避免集中种植,防止水分的过度蒸发和地面的水源丧失。

合理布局的还要注意种植的树种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保持湿度的生态系统。

3.加强水源管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加强水源的管理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完成水土保持工程等方式,实现水源的集中和调度,保证树木生长所需的水源供应。

4.加强树木的管理与养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的管理与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浇水、施肥、修剪等方式,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抗旱能力。

要及时清除树木周围的杂草,减少水源的蒸发损失。

二、节水保水技术1.合理利用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雨量较少,因此需要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修建水池或蓄水设施等方式,收集和储存雨水,用于灌溉植物及其他生活用水。

2.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滴灌、微喷灌、渗灌等方式,减少灌水量和灌水频率,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3.改进土壤保水性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进土壤的保水性能也是关键。

可以通过进行覆盖、翻耕、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并减少水分的蒸发。

4.推广节水灌溉器具: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使用节水灌溉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滴灌带、淋水管等,这些器具可以减少水的流失和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类型之一,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是保护和改善其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土壤侵蚀等严重问题。

采取科学合理的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对于改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抗旱造林技术1. 选择抗旱树种选择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的抗旱树种是抗旱造林的第一步。

抗旱树种应具备快速生长、对干旱逆境条件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抗逆性的特点。

柽柳、胡杨、侧柏等树种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旱能力,适合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

2. 合理配置造林密度在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根据植被类型和土壤条件合理配置造林密度,以提高树种的生长速度和生存率。

一般来说,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密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水分的竞争。

也要保证树种之间的生长空间,利于树木的养分吸收和光照。

3. 采用合理的植树技术在抗旱造林中,植树技术对于树种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采用合理的植树技术,包括挖坑、培土、浇水和覆土等步骤。

对于干旱地区的造林项目,还可以采用人工灌溉和种子喷洒等技术手段,以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和快速生长。

二、节水保水技术1. 林下植物覆盖在抗旱造林中,保持良好的林下植物覆盖是一种重要的节水保水技术。

通过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或者其他耐旱植物,可以减少土壤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下的蒸发,降低土壤水分蒸发的速度,减少水分的流失。

林下植物也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保护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2. 合理施肥在抗旱造林中,合理的施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树种的生长速度和抗旱能力。

通过在林地中施加有机肥和化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营养水平,增强树木对干旱条件的抵抗力。

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和施肥剂量也对树木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证农业生产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旱造林和节水保水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抗旱造林技术1. 选择抗旱树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用抗旱树种进行造林是非常重要的。

如柏树、槐树、油松等都属于较为耐旱的树种,它们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抵御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压力。

2. 合理布局造林:在设计抗旱造林项目时,要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布局。

一方面,可以利用山地地形,进行阶梯状种植,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可以根据地势高低,将抗旱树种与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种植技术:在抗旱造林过程中,要注意种植技术的操作。

要选择质量好、适应能力强的苗木进行种植;要适时进行补栽,保证造林工程的连续性;加强灌溉管理,确保苗木的充足水源供应。

二、节水保水技术1. 水土保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对于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植被覆盖、建立沟壑、修建护林宽带等方式,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径流损失。

2. 高效灌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紧缺,因此要合理利用水源进行灌溉。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结合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量浇水,避免过度灌溉或缺水导致的废水损失及植物枯萎。

3. 覆盖技术:覆盖技术是一种有效降低蒸散作用、节约水分的方法。

可以利用覆盖材料,如秸秆、麦草等覆盖在土壤表面,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还可以使用覆膜技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蒸腾。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抗旱树种,合理布局造林,并采取节水保水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实现节水用水。

加强灌溉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应。

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应对

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应对

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与应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干旱灾害日益严重,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1.水源减少:干旱导致水源的枯竭和水库、湖泊水位的下降,使得水资源供应受到严重威胁。

水源减少不仅会威胁居民的生活用水,还影响农业、工业和能源的发展。

2.水质恶化:由于水源的减少和湿地的消失,水体的流动减缓,易导致水质污染的累积。

同时,由于降水量减少,水体中的含氧量下降,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和生态系统破坏。

3.农业生产下降: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干旱灾害直接导致农田的干燥和作物的减产。

农业生产下降不仅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还会引发粮价上涨和农村就业压力。

4.社会经济损失:干旱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饮水困难、农业生产减产以及停工或减产的工业企业都会导致社会失业率上升和国家税收减少。

二、干旱灾害对水资源管理的应对1.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提升水资源管理部门的综合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

加强水资源调查和监测,掌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供水能力:增加水源供应途径,建设水库、人工湖和蓄水池,提高水库蓄水能力。

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进行地下水开采,并加强监管和保护。

优化供水网络和设备,提高供水能力和效率。

3.推广节水技术: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行为。

“绿色节水”理念在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改善灌溉技术、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提高居民用水设备的水平,减少用水量。

4.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保护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加强水域水生生物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持。

5.建立干旱减灾与水资源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干旱监测与预警能力,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干旱减灾与水资源管理协作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工作合力。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作者:张艳梅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9年第4期由于气候、水文分布的不均匀,造成人们生活的各个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平衡。

虽然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

一个地区,当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常年的降水量在200mm以下,则称之为干旱地区,降水量分布在200~500mm 之间,则为半干旱地区。

由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严重缺水,使得该区域的植被成活率低。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对该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能够在有效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的基本概述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节水保水技术的支持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首先,对于树种的筛选,要选择没有病虫害、无劈裂和没有机械损伤的树种,栽植坑的规格为50cm×50cm×60cm。

选取容量不超过500ml 的矿泉水瓶,在中间位置扎1个不超过0.4cm的小孔,在瓶盖上装1根约30cm长的细管,长度要延伸到地面,将水瓶平放入栽植坑,细管要露在外面方便注水,并选择生长粗度0.2~0.3cm侧根系,从瓶中间的小孔伸进瓶底,再按顺序进行埋土、浇水、地膜覆盖等步骤。

使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起到蓄水作用,每逢干旱季节,遇到下雨天,雨水能够顺着植物的根系流进水瓶,从而形成循环水,使根在水中生长。

一旦长时间不下雨,树叶会出现反卷,只需要用注射器向细管中注水,使瓶中始终保存水分,以保证树种的正常生长,防止树苗死亡。

2 抗旱造林树种的选择树种种类的选择决定着造林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根据树种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去选择。

树种能否成活离不开环境的影响,选择的树种分别要考虑其深根性、根系的发达程度、耐高温干旱等方面。

其中,树种的抗干旱性尤为重要,并不是所有能够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都具有相同的抗干旱能力。

干旱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

干旱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影响干旱是指长期缺乏降水或水分严重不足的气候现象,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利用。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两个方面探讨干旱对它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农业生产的影响1. 作物减产干旱导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作物的生长速度减缓,产量大幅下降。

许多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干旱天气下无法正常生长,使得农田产量大幅减少。

2. 土地退化干旱引发土壤干燥和土壤质量恶化。

干旱使土壤失去水分,导致土壤干燥龟裂,土壤中的养分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从而造成土地质量的下降。

严重的干旱还会导致土壤风化和盐碱化,使农田无法再次耕种。

3. 农业生态系统受损干旱环境下,植物生态系统遭受严重干扰,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生态平衡被破坏。

缺水和枯萎的植物无法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和食物给昆虫和动物,从而影响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水资源的影响1. 水供应紧张干旱导致水源减少,城市和农村的饮用水和生产用水供应出现紧张局面。

干旱灾害使得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水库的蓄水量减少,导致水资源供应短缺和不均衡,甚至引发水资源争夺和纠纷。

2. 水质恶化干旱时期,湖泊、河流和地下水中的水位下降,导致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上升,进而影响水质。

这种情况下,水源中的微生物滋生量增加,水质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威胁。

3. 生态系统失衡干旱导致湿地、河流和湖泊水位下降,湿地和水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这些生态系统对水资源的净化和保持水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干旱破坏了这些生态系统,会导致生物灭绝和生态失衡。

三、应对措施1. 农业方面优化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农作物,并进行适时灌溉和合理施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雨水收集利用;加强土壤保护,采取覆盖、保水和养分管理等措施,防止土壤退化。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节约;推行节水措施,如提倡居民合理用水、加强农田灌溉管理、推广水资源再生利用等;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消除污染源,保护水质。

评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

评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

评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来说,水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评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非常有限,而且水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在这些地区,水资源的获取和管理非常困难。

水资源的供应主要依靠降水量和地下水。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降水量日趋不稳定,地下水也面临着过度开采的问题。

同时,这些地区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成为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现状1. 水资源利用率低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缺乏,水资源利用率往往比较低。

许多农民在灌溉农田时采用传统的浇灌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

此外,许多地方缺乏先进的节水设备,也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水污染问题严重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因素,许多地方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由于降雨量不足,地表水很难得到有效更新,这也使得水污染问题更加棘手。

3. 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对于水资源管理不当,导致一些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饮用水。

三、解决方案1. 推广先进节水设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中广泛推广先进节水设备是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在灌溉农田时采用滴灌、喷灌等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浪费。

此外,在城市中推广智能用水系统也可以有效节约用水。

2. 加强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工业废水排放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化学品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在城市中推广垃圾分类等环保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废水排放量。

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干旱区,水资源的管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极为有限,而又是农业和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干旱区的水资源,并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首先,干旱区水资源的管理需要根据地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干旱区的水资源往往分布不均,有的地方水源丰富,有的地方则严重缺水。

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地理条件,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分配。

这包括水库建设、引水工程的开展以及供水管网的建设等,以确保水资源能够合理利用,并且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需要。

其次,水资源管理还需要重视水的节约利用。

干旱区的水资源有限,因此,我们需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可以通过开展水资源的储存和复用来实现。

比如,可以建设蓄水池,将雨水进行收集和储存,供给干旱期间的农田灌溉和人类饮水。

同时,还可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时的水量损耗,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

另外,水资源管理还应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在保证水资源供给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保护水生态环境。

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往往会导致水质的下降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避免过度开采和污染,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除此之外,干旱区水资源管理还需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形成合力。

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准则,并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通过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综上所述,干旱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任务。

它关系到农田灌溉、居民供水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在管理水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科学规划、节约利用,并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共同努力,以确保干旱区的水资源可以长期可持续地供应,且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指年均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常常面临着严重的干旱灾害。

为了应对干旱的挑战,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成为了该地区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抗旱造林是指通过选择抗旱树种、合理配置植被结构、采取保水措施等方法来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从而实现林地的稳定生长。

而节水保水技术则是通过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存留等手段来实现节约用水和保持土壤湿润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试析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及节水保水技术。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关键是选择抗旱树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择耐旱树种对于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至关重要。

抗旱树种是指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树种,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抗逆性。

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生态环境,可以选择适合的抗旱树种,例如柳树、沙柳、臭椿等。

这些树种具有较高的耐旱性和适应力,能够在干旱条件下良好的生长,为林地的稳定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合理配置植被结构是提高林地抗旱能力的关键。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结构的合理配置对于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密度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地的水分利用效率,防止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使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和根系密度,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降低土壤水分流失,提高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采取保水措施是提高林地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保水措施对于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非常重要。

保水措施主要包括建立水土保持林带、设置水源涵养林地、选用适合的绿化植物等。

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林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通过设置水源涵养林地,可以有效地调节水源,提高土壤的湿润度;通过选用适合的绿化植物,还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土壤的湿润度,从而实现林地的稳定生长。

节水保水技术是提高林地抗旱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取节水保水技术对于提高林地的抗旱能力至关重要。

《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范文

《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范文

《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篇一一、引言干旱与半干旱区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区域的植被分布、生长状况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受到了显著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的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植被类型与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区通常指年降水量较低,蒸发量较大的地区。

这些区域的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包括草原、荒漠、稀树草原等。

这些植被类型在地域分布上受到气候、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不同类型的植被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为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供了基础。

三、植被动态变化在自然条件下,干旱与半干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主要受到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区域的植被动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一些植被逐渐向更干燥的地区退化或消失;另一方面,一些耐旱的植物种类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变化,并在新的生态位中繁衍生息。

此外,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也加剧了这些区域的植被退化。

四、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理、生态和行为等多个层面的变化。

在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气候变化进行响应:1. 生理响应:植物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片结构等生理过程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会减少气孔导度,以减少水分蒸发;在湿润条件下,植物则会增加气孔导度,以促进光合作用。

2. 生态响应:植物通过种群和群落的动态变化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一些植物种类可能会逐渐消失或退化,而一些耐旱的植物种类则可能会繁衍生息。

此外,植物还会通过竞争、共生等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行为响应:植物的行为响应主要包括种子传播和根系分布等。

煤炭开采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煤炭开采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罗安昆;李瑾;杨建;刘基;王强民【摘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煤-水协调开采一直是热点问题.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为例,对区内多个大型矿井的煤炭产量及排水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平均吨煤排水系数,并对4个采煤强度有代表性年份的排水量进行计算.后结合近20年来降雨量观测资料及观测井水位资料,对采煤排水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埋深、降雨入渗补给量、蒸发量进行定量计算,并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矿井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煤炭大规模开采造成大量矿井排水是水资源量衰减和三水转化关系改变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煤矿安全》【年(卷),期】2018(049)012【总页数】5页(P216-220)【关键词】采煤排水;干旱半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水循环;神府榆矿区【作者】罗安昆;李瑾;杨建;刘基;王强民【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7;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741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但在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也给矿区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1-3],特别是对于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半干旱地区[4-6]。

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矿坑疏干排水,引起区域泉水干涸、地面沉降、河水断流,生态系统退化,矿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如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将会继续蔓延,其影响范围会进一步扩大[7-10]。

榆神矿区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耗水的联合影响

榆神矿区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耗水的联合影响

榆神矿区地下水和干旱指数对植被耗水的联合影响王强民;靳德武;王文科;刘基;杨建;赵春虎;董兴玲;尚宏波【摘要】为研究干旱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和气侯变化对典型植被耗水的联合,选择榆神矿区优势植被沙柳为研究对象,以干旱指数表征气候变化,在野外调查、室内测试及原位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算法分析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和干旱指数组合条件下的植被耗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生长受干旱指数和地下水位埋深的双重影响,当地下水埋深为1.0~2.0 m处,植被耗水主要受地下水控制;地下位水埋深为2.0~2.5m时,植被耗水受地下水和干旱指数的双重影响;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5m时,植被耗水主要受干旱指数影响;单指数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地下水埋深和植被实际蒸腾量(Ta)与潜在蒸腾量(Tp)比值(Ta/Tp)的关系曲线,其相关系数高达0.99,利用单指数模型和Ta/Tp的比值可以反求出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条件下的植被生态临界地下水位,不同水文年的植被生态临界水位有差异性,认为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24m(平均),植被生长受到水分胁迫,当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06 m(平均),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同时,采煤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生态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为1.0~2.5m时,地下水位下降才会引发植被生态退化;当采前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5m时,采煤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基本对沙柳的生长不产生影响,此时植被生态退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目前,榆神矿区采前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大于2.5m,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气候变化(降水量),考虑到近年来榆神矿区降水量有增大趋势,因此出现“虽然地下水位明显下降,但是生态环境局部转好”的现象.【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7页(P840-846)【关键词】地下水位;干旱指数;植被耗水;榆神矿区;保水采煤【作者】王强民;靳德武;王文科;刘基;杨建;赵春虎;董兴玲;尚宏波【作者单位】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100013;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54;陕西省煤矿水害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3;TD88榆神矿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高强度开采区,同时也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1],区内具有供水意义的2个含水层——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位于煤层之上,含水层底板距开采煤层3~50 m,受煤田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的影响,含水层结构遭到破坏,地下水漏失,引起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2]。

干旱衍生的问题

干旱衍生的问题

干旱衍生的问题
王明华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13(034)003
【摘要】干旱是我国影响区域最广,除造成作物减产外,还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造成潜在的影响。

(1)严重威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干旱不仅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造成减产或绝收,甚至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2)干旱也有诱发每年3~5月沙尘暴的发生的可能性。

(3)干旱极易引发火灾。

【总页数】1页(P43-43)
【作者】王明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77.7
【相关文献】
1.破解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键举措——新疆干旱区水问题发展趋势与调控策略
2.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牧民生计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3.我国干旱半干旱煤矿区环境问题及对策4.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定地问题探析5.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以水定地问题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埋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埋藏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埋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问题陈述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洲内陆干旱带中心,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态环境脆弱。

该区域湖泊水量、水质、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但目前对于此地区湖泊的碳埋藏研究较少,而湖泊碳埋藏对于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拟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埋藏进行研究,探究该区域湖泊环境碳循环特征及其对于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1)分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储存量及其储存形式;(2)探究湖泊碳循环对于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3)了解湖泊碳循环对于全球碳循环的影响,并分析碳交换机制。

三、研究内容(1)对已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域中的湖泊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单一湖泊的碳储存量、碳均衡和碳分布与时空变化关系。

(2)在特殊湖泊、流域范围内进行碳循环的定量研究,包括表面水生态系统和底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样品采集,样品分析,计算碳输入量、工作量、碳输出量、化学变化等,揭示湖泊碳储存、循环及其机制。

(3)采用同位素追踪技术分析不同湖泊碳循环及其动力学机制,为研究湖泊碳循环的基本特性和响应原因提供依据。

四、研究方案本项目采用实地采样分析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测数据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的碳埋藏进行研究。

(1)实地采样:在西北地区选择适合调查的主要湖泊进行系统调查,记录各种环境条件的属性参数,收集沉积物样品和水样进行后续实验室分析。

(2)实验室分析:在实验室对于湖泊沉积物和水样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包括有机碳含量、总碳含量、同位素比(如碳、氮、硫等)分析等,以获得湖泊环境碳循环特征及其对于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3)数学分析:通过对于湖泊沉积物和水样实验室测试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使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相应的结论,确定湖泊内的碳循环机制。

五、预期成果通过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湖泊碳埋藏的研究,可以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对该区域湖泊现有碳储存量进行估算,并挖掘亚洲内陆干旱带中心地区湖泊碳储存及其对于全球碳循环的贡献特征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向垂向运动过度,表现为地下水采煤前的基流 和潜 流 排 泄 ( 横 向 运 动) 变 为 矿 坑 排 水 ( 垂 向 运 动) [12],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张凤娥等[13]以神 府矿区大柳塔井田为例,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 了二维平面地下水流模型,分析了煤矿开采对地下 水流场的影响,得出随着采煤改变了地下水的循环 途径; 范立民等[14]研究了神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对 地下水流场变化规律的影响,认为煤炭开采导致地 下水流场发生改变,大量的地下水转化成矿井水使 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引发萨拉乌苏组含水层枯 竭,在此基础分析了榆神府矿区高强度采煤对地下 水的影响,得出了高强度采煤是矿区地下水位下降 的主要驱动因素的结论,认为该矿区 71. 5% 的地下 水位明显下降区( 下降幅度大于 8 m) 是由高强度开 采导致[15]; 顾大钊等[16]研究了神东矿区超大工作 面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认为超大工作面开采引发 地下水流场重新分布,且含水层厚度越小基岩越薄 开采对含水层的影响越大。 1. 3 煤炭资源开采对土壤水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及 植被生态影响综述
王强民1 ,赵 明2
( 1.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2. 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摘 要: 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的赋存和循环产生相当程度的破坏,进而影响到对水资源依赖性较强的表生植被
< 1m, 生长旺盛
旱柳
< 3m, 生长旺盛
表 1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和植被长势关系表[23]
1 ~ 3m, 生长良好
地下水埋深与植被长势
3 ~ 5m,生长良好 3 ~ 7m,生长良好 3 ~ 5m,生长正常 无枯梢现象
8m,生长较差 7 ~ 12m,生长较差 5 ~ 8m,生 长 较 差,部 分 枯 梢、秃头或形成小老头树
含水率、地下水矿化度及土壤含盐量等指标,研究了 该地区植被生态与地下水的关系,确立了该区域优 势植被的适生地下水位、土壤含水率、地下水矿化度 和土壤含盐量( 见表 1) 。金晓媚等[24]借助遥感方 法,并根据地下水观测资料,在区域尺度上研究了银 川平原植被生长与地下水位及矿化度的关系。
植物种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沙柳 沙蒿 小叶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水资源总量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 响[10]。煤炭资源开采 导 致 采 空 区 上 覆 岩 层 直 至 地 面,出现冒落带、弯曲带和裂缝带[11],从而改变了上 覆含水层的结构,影响了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以及径 流条件。另外,使得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及其原始的 自然流场发生改变; 地下水的运动由采煤前的横向
第28 卷第3 期 2017年 6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 Water Engineering
DOI: 10. 11705 / j. issn. 1672 - 643X. 2017. 03. 15
Vol. 28 No. 3 Jun . ,2 0 1 7
关键词: 水资源; 植被; 煤炭开采; 生态影响; 干旱半干旱区
中图分类号: TV213. 4; TD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643X( 2017) 03-0077-05
Effects of co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n the water resource and veget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Abstract: The circulation and occurrence of water resource suffers damage from the co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which influences the vegetation that has strong dependency on water resource,especially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coal resources ' exploitation on the surface water, groundwater,soil water and vegetation is elabo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and vegetation is introduced. The advanced research of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 of vegetation is also analyzed, an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later studi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co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n water resource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s,and then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coal mining craft improvement,groundwater resource exploit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vegetation; co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ecological impact;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
生态,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着重阐述了煤炭资源开采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以及植被生态的影响,介绍了
旱区地下水和植被生态的关系,重点分析了旱区植被生态耗水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后期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
可行性建议。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旱区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生态效应,为今后采煤工艺改善、
地下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3 期
王强民,等: 干旱半干旱区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及植被生态影响综述
79
分运移的影响程。 1. 4 煤炭资源开采对植被生态的影响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 水是植物生存的重要水源,地下水( 土壤水) 与表生 植被关系十分密切[22]。Wang W 等[23]人调查了毛 乌素沙地植被的种群和盖度,并结合地下水位、土壤
发生退化、更替、甚至绝迹等现象[3]。 煤炭资源开采改变了含水层及包气带岩性的结
构,导致地面裂缝、沉降及塌陷,从而一定程度上改 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及径流条件及包气带水分 运移规律,从而引起地下潜水位及包气带含水率的 时空变化,继而影响到依赖地下水及包气带水生存 的植被生态; 同时,煤炭资源开采可以导致湖泊面积
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量稀 少,蒸发量强烈,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生态 环境极其脆弱且对水资源的依赖较强[1]。同时,该 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表现出与水资源呈逆 向分布的特点[2]。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 年来煤炭资源的开发在该区域不断加速,引发该区 域水资源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导致植被
1 煤炭资源开采对水资源及植被生态
影响
1. 1 煤炭资源开采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煤炭资源开采改变了煤系地层的原始储水构
造[4],并在地 层 中 形 成 一 系 列 的 裂 隙,使 得 地 表 水 体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同时煤矿长 期的疏放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得地下水对 地表水体的补给作用愈加削弱,导致地表水体面积 出现不同 程 度 的 减 小。 张 思 锋 等[5] 建 立 了 大 柳 塔 矿区煤炭开采与乌兰木伦河河流径流量的相关关 系,得出煤炭开采是影响乌兰木伦河径流量变化的 最为关键要素,达到 77. 3% ( 其中疏排水占 24. 8% , 煤炭开采导致的地表塌陷占 52. 5% ) ; 马雄德等[6] 通过遥感资料得出红碱淖在 2001 - 2011 年之间面 积减少了 47. 37 km2 ,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出煤炭 资源开采对其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蒋晓辉等[7]以黄 河中游窟野河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学方法以及所 建立的水均衡模型,发现 1997 - 2006 年间煤炭资源 开采量为 5 500 × 104 t / a,其地表水资源减少量为 2. 9 × 108 m3 / a; 在此基础上,吕新等[8]以神府东胜 矿区窟野河流域为例,探讨了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 影响机制,得出了开采 1 t 煤使得河流基流量减少 2. 038 m3 ( 1997 - 2005) 的结论。Shu Li 等[9]提出一 种新的统计学方法用来评估煤炭开采对窟野河基流 量减少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自 1997 年以来,煤炭 资源开采是河流基流量减少的主要诱因,在 1997 至 2009 年间窟野河基流量以 21. 15 mm / a( 占到正常 基流量的 56% ) 的速率减少。 1. 2 煤炭资源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包气带水同样是旱区植被的重要水源,绝大多 数植被的生长和土壤水关系密切,尤其对浅根系植 被。一方面煤炭资源开采沉陷引起的地面裂缝、塌 陷将直接改变包气带岩性结构; 另一方面,煤炭资源 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间接影响土壤含水率的分 布特征,尤 其 对 地 下 水 浅 埋 区 的 土 壤 水 影 响 很 大。 宋亚新等[17]研究发现在塌陷非稳定阶段,塌陷裂缝 部位的土壤水损失接近 50% ,接近调萎系数。但是 在塌陷稳定阶段,塌陷区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非塌 陷区; 赵红梅等[18]对大柳塔采煤塌陷区的土壤含水 量及在剖面上的空间变异性做了分析,得出塌陷区 的土壤含水率明显低于非塌陷区,且塌陷区的含水 率在垂向上的变异性更大; 邹慧等[19]研究了采煤沉 陷对土壤水分布的影响,发现裂缝发育期和采后 3 个月的沉降期,土壤水分受开采的影响最大,出现减 小现象,另外采后 1 年的夏天出现含水率低值,这是 因为地裂缝既减小了土壤的持水能力又增大了土壤 水的蒸发面积; 张延旭等[20]研究了半干旱风沙区采 煤后裂缝发育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发现含水率的分 布服从以下规律: 裂缝区 < 沉陷无裂缝区 < 未开采 区。杨泽元等[21]以榆树湾煤矿 20108 工作面开切 眼附近裂缝为野外原位监测点,采用野外原位试验 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采煤塌陷裂缝带 的包气带水分运移模型,并获取了相关水( 热) 力学 参数,利用此模型可定量评价采煤裂缝对包气带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