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历史模块3第11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宋明理学

1.兴起的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

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改变其正统地位。

2.理学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新兴的儒学逐渐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二程”(北宋)朱熹(南宋) 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

陆九渊(南宋)

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

“发明本心”

王守仁(明中期)

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宋明理学继承了孔孟思想的道德伦理、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同时又把孔孟

儒学向高深广的方向发展。高即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深是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广是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2.消极

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宋明理学的特点

史料一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

——《河南程氏遗书》史料二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思考]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和心学在寻求“理”的方式上的不同。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解读]史料一说明“二程”主张万事万物来源于“天理”,在社会中,“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史料二说明王阳明强调“致良知”。

[试答]方式不同:“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史料三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

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思考]根据史料三,分析宋代儒学走向哲学化、思辨化的原因。

[解读]史料三主要论述了理学的特点。史料三认为理学家们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改造了儒学,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

[试答]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借鉴佛道的思想;复兴儒学的需要(宋代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指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探究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史料一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思考]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的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

[解读]史料一体现了王阳明对“本心”的重视,这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试答]继承了孟子的“性本善”思想,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说,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

史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据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思考]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派思想家观点的不同。

[解读]史料二第一句话强调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贯通明理;第三、四句话说明王阳明反对外在探究,主张内心反省。

[试答]理学认为“理”存在于万物,提出“格物致知”,即需探究万物才能得“理”。心学认为“心外无理”,反省内心即可得到天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③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④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不同点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以家国情怀感悟宋明理学的现实意义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