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PDF可编辑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
武、成、康等字为名号,青铜器铭文中也多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
B.王权打破了原有的宗教权威
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强化
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
2.历史学家钱穆解释“宰相”由来:“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事在祭祀。
祭
祀时最重要的事在宰杀牲牛,象征这一意义,当时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宰就是掌管杀牛祭祖的。
”到了秦汉冢宰变成了国家的百官之长。
宰相的由来,反映了
A.古代贵族家庭十分重视祭祀活动
B.皇权和相权之争是封建时代的顽疾
C.宗法制对古代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D.祭祀活动随着生产力发展逐渐消失
3.下表中的史料表明春秋时期
出处内容
《史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
《左传》(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彭仲爽为“令尹”(官名),“实县申、息”
《左传》(公元前627年)晋国胥臣荐举都缺有功,襄公赏以“先茅之县”
A.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
B.诸侯国君对地方控制加强
C.郡县成为地方基本行政单位
D.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
4.政事堂是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
在这里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
政事笔”。
唐肃宗时,规定宰相轮流秉笔、承旨,十日一换;德宗时甚至规定每日轮换。
这些规定
A.提高了宰相地位
B.旨在防止宰相专权
C.削弱了君主专制
D.提升了行政的效率
5.宋代,宰相向皇帝“进呈”并商议与政务相关的各类文书,然后向皇帝请示处置意
见,即“取旨”。
就此,宰相吕蒙正说:“今陛下躬决万机,臣下止于奉行圣旨。
”
这反映了宋代
A.相权被进一步分割
B.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决策机制日益完善
D.宰相职权受到限制
6.《元史•百官志七》说:“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
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
”由此可见,元代
A.对宋朝制度有所承袭
B.官职任命具有随意性
C.中央的权力逐渐加强
D.行省是中央行政机构
7.《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
康
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
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
………明降谕旨,述交内阁。
”由此可知军机处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8.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中期,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人
掷出骰子的某个点数的概率都要大,雅典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
这说明当时
A.民主选举具有很大随意性
B.公民广泛参与国家管理
C.直接民主的弊端逐渐显现
D.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9.为避免以权谋私,雅典的民众法庭由抽签决定,判决则由每庭的500名审判员通过
秘密投票产生。
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的时代,他的好友菲迪亚斯曾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
伯利克里出庭为朋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
这表明古代雅典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贵族丧失政治特权
C.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D.初步实现分权制衡
10.希腊城邦普遍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因为当时结婚不是公民的私人
事务,而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
”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由精神和民主意识不受尊崇
B.城邦对公民生活具有权威性
C.集体主义和个人自由根本对立
D.帮助公民树立集体荣誉观念
11.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按字义解释就是“共同协议者”。
按规定,两名执政官每
年由选举产生,彼此拥有否决权。
在执行职务时,执政官坐在象牙宝座上,由仪仗卫队守护。
在出行时,有12名侍卫捧着“法西斯”束棒随行。
由此可见,当时的执政官
A.是共和国权力的中心
B.有着国家元首的地位
C.是古代民主制的象征
D.行使内外事务独裁权
12.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总统由各州议会选出的选举
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总统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270张以上)即可当选总统。
美国各州拥有的选举人票数目同该州在国会拥有的参众议员人数相等。
这突出反映了美国
A.两党制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共和制原则
D.三权分立原则
1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行政权也依靠联邦法院去抵制立法机构的
侵犯,而立法机构则依靠联邦法院使自己不受行政权的进攻。
联邦依靠联邦法院使
各州服从,而各州则依靠联邦法院抵制联邦的过分要求。
”作者旨在说明美国
A.有效地加强了联邦权力
B.司法权威捍卫共和政体
C.分权制衡原则的优越性
D.政治纷争导致国家混乱
14.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
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
但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年,成为法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共和国。
其根本原因是
A.保皇派的长期内讧
B.工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共和派与人民结成统一战线
D.共和派控制了议会多数席位
15.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63人组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了50%;
56名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也占了近50%。
1954年宪法起草委员会的32人中,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这反映出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民主协商精神的充分体现
D.爱国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
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
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⑴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5分)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⑵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2分)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
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
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⑶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
(3分)
17.(20分)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⑴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4分)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
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⑵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4分)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⑶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分)
⑷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3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人在设计政治制度时,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换言之,他们煞费苦心、处心积虑地进行制度上改造,要解决什么样政治难题?
我觉得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膛?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央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根据材料中的某一政治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即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D
2.C
3.B
4.B
5.D
6.A
7.C
8.B
9.A10.B 11.B12.B13.C14.B15.C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5分)
16.(20分)
⑴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分)
承袭秦制。
(2分)
⑵分封诸侯王国。
(2分)
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2分)
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2分)
⑶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
防范。
(6分)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3分)
17.(20分)
⑴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4分)
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前夕实现全民普选。
(3分)
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4分)
⑶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2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分)
⑷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3分)
18.(15分)
示例一
见解:我认为如何防范地方势力做大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首要解决的难题。
论述:要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就要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从而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方式削弱地方诸侯王国的力量,解决了汉初以来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北宋初期,汲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分别从行政上、军事上、财政上将地方的各项权力收归中央,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局面,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统治者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总之,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地方割据势力,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的首要难题。
示例二
见解:我认为抑制外朝官僚集团做大是古代君主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论述:君主要加强自身的权利,就必须杜绝官僚集团势力的膨胀。
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中朝”制度,开启了任用身边的侍从亲信参与处理军国大事的决策的先河,这就剥夺了外朝官僚集团的决策权,加强了皇权的独断性。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而设置的内阁,同样是直接听命君主的内侍机构,外朝六部只有行政事务的执行权而无决策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清代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在宫中设置了由钦定的军机大臣军机处,使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总之,加强皇权,抑制外朝官僚集团势力,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设计的首要难题。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