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A4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B卷·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七上第1-6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

1.某班同学举行题为“想象北京原始居民的一天”的分组讨论活动。

下列有关表述,符合历史考古发现的是()
①清晨,青壮男子走出山洞去森林中捕猎野兽
②上午,留在山洞中的老人们专心致志地制作彩陶
③下午,妇女们到离水源不远的地方,用耒耜种植水稻和蔬菜
④夜幕降临,人们在山洞口燃起了火堆,以防止野兽来袭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迄今为止,云南、陕西、北京、广东等省区都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及活动遗迹、遗物。

数十万年前,先民们就在不同地方生存、发展。

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B.古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我国早期人类结成群体生活D.古代先民交流交融程度较高
3.“元谋人”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

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该远古人类()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生活在中国云南元谋县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4.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
5.下列考古图片发现见证了我国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明。

据此,可得出原始农耕文明具有的特征是()
①开始用火②出现农作物的种植③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④出现家畜饲养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面的出土文物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河姆渡遗址、猪纹陶钵仰韶遗址、鱼鸟纹彩陶壶马家窑遗址、舞蹈纹彩陶盆A.会农业种植B.使用磨制石器C.会制作陶器D.饲养家禽家畜
7.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
A.不同地区人们的审美观念B.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不同地区的文化繁荣D.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8.“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对此话解读错误的是()A.这是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B.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阪泉之战
C.“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
D.相传黄帝发明了指南车等
9.大禹因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

从他的治水事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精神有()
①创新②不屈不挠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④无私奉献
A.①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

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

这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黄帝陵古称“桥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

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历代祭祀黄帝的原因是()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黄帝在逐鹿之战中战胜蚩尤
C.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D.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
12.炎帝陵和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发明农耕、船只B.礼贤下士,选贤与能
C.大败蚩尤走向联合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1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两段话反映的是()
A.夏朝的“家天下”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西汉的“大一统”
14.下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A.周王—士—卿大夫—诸侯B.国王—诸侯—卿大夫—士
C.诸侯—国王—卿大夫—士D.诸侯—卿大夫—士—周王
15.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建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

”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疆土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民族交融
16.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

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

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

“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17.下图所示文物共同印证了商周时期()
A.社会经济繁荣B.中央权力集中
C.社会局势稳定D.青铜工艺高超
18.下图是一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它最有可能记述的是()
A.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B.夏桀的残暴统治
C.商王武丁的祭祀活动D.大禹治水的经过
19.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从“大禹造九鼎”的传说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的重器。

在一些典章制度以及册封、祭祀等重大场合中,青铜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表明了()A.鼎制作工艺高超B.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C.鼎制作数量稀有D.鼎主要用于日常的生活
2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从下面图示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记载了商朝灭亡信息D.具备了汉字的构成方法
21.《管子》一书曾载,春秋时期,齐国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战国策·赵策》中也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录。

这主要体现了()
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畜牧业的普遍发展
22.按照西周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其
他诸侯更是竞相仿效。

这说明()
A.诸侯国众多B.诸侯兼并弱小C.周王室衰微D.周王室中兴
2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

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A.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B.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
C.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4.春秋时期,诸侯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其目的主要是()
①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②维护周天子的利益
③左右天下,号令诸侯④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25.以下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
D.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50 分。

26.(11分)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以及自身发展中不断地创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生活创新】
图一图二
(1)图一和图二的房屋建筑样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两种建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天下为公”转向“天下为家”从哪个王朝开始?(4分)
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3)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生产创新】
图三铁制农具图四牛耕图
(4)依据图三、图四指出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史记》材料三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四经历十余年的孜孜以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专家们在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石峁遗址和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地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悠久的文明传承,自此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每一块铸就民族血脉的基石上,都深深镌刻着文化自信。

请回答:
(1)结合所学,指出七八千年前“中国南方农耕部落”的典型代表。

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南方农耕部落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3分)
(2)根据材料二,文中“轩辕”指的是谁?“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地位?(5分)
(3)据材料三,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2分)
(4)根据材料四及上述材料,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哪些特点?(2分)
28.(12分)某学习小组以“西周分封制”为主题展开学习探究活动。

材料一
①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②西周等级示意图
③克盉(hé)④《史记》摘录
克盉铭文译文:周成王命召公的长子做燕的诸侯……克进驻燕地。

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

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为天子镇守疆土、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在自己国
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西周封建(实行分封制)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周室将自己家族的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

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非夏商外服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土著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

——摘编自沈长云《先秦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完成以下内容。

(6分)
根据①地图写出西周分封国家的名称;。

(写出两个即可)
将材料②补充完整:A:;B:。

以上四则材料属于实物史料的是;能够印证材料③的文献史料是。

(填序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分)
29.(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材料二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中国历史》材料三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

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烟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四(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

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

——《中国通史讲义》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传位的依据分别是什么?(3分)
(2)“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商、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3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调节了哪些社会关系?据材料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4分)
(4)据材料四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为这一时期拟定一个主题。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