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新部编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64、6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

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前置预习要求

1、观察例1图片,想一想各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

2、动手操作:用火柴棍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3、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

(1)把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想一想应该怎样放大?放大后的边长是多少?

(2)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

21,想一想长和宽都缩小21后,长是()格,宽是()格。

(3)把L 形的各边放大4倍,说说它的各边原来有()格,放大4倍后是()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

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

4、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

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教师点拨:(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

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两张都是同一头大象的图片。图片的大小不同。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非常棒!

(4)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得出结论:摆出的两个正方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2)课件出示引入房屋图和六边形图:这里还有一位建筑家,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房屋建筑上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观察后学生小组交流。

(3)教师总结提炼,揭示概念: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板书)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前几组图形:找找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为什么?

(2)举例:生活中图形。

(3)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1~3题。

4、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4)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图2、图3,相互评价。

(5)评讲反馈: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就是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2倍。

5、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点拨: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①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②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③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6、规范操作,强化画法,课件演示:按以上步骤示范画出相似图形。

(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相似图形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然后再按要求将原图形各边放大或缩小规定的倍数。)

7、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第1、2题。

8、教学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生质疑,教师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

每条边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五、课外拓展: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比例尺》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70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地图、螺丝帽的放大图、尺子、格子图等。

前置预习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