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短文两篇小测答案(答、记)。。。

合集下载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步练习(解析版)

11 短文两篇★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晓雾将歇.(xiē)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项寝qǐn;B项遂suì;D项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古来共.谈(共同)B.夕日欲颓.(坠落)猿鸟乱.鸣(纷乱) 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盖.竹柏影也(只是)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高峰入云(耸入)但.少闲人(只是)【答案】C【解析】C项中的户:门。

与:参与,此指欣赏。

盖:大概是。

故选C。

3.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 水中藻、荇/交横B. 实是/欲界之仙都C.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A【解析】A项的正确停顿应为:水中/藻、荇交横。

故选A。

4.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 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B【解析】A项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C 项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思念,想念。

D项古义:只是;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但是。

故选B。

5.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的一项()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B.五色交辉.。

C.念无与为乐.者。

E . 庭下如积水空明..。

【答案】B【解析】B项“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故选B。

6.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欲界之.仙都但微颔之.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 山川之.美花之.富贵者D. 蔽林间窥之.乃记之.而去【答案】A【解析】A项之:的/代词;B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之:的/的;D项之:代词/之:代词。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11.短文二篇(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11.短文二篇(含答案)

11.短文二篇基础闯关全练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xiē)怀民亦未寝(qǐn)B.沉鳞竞跃(yào)盖竹柏影也( bó)C.夕日欲颓( tuí) 遂至承天寺(suì)D.藻、荇交横( xìng) 步于中庭(tíng)2.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全,都)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指鱼)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D.五色交辉(辉映)四时俱备(四季)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字通明,自号____。

有《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是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合称为“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能力提升全练1.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11.短文两篇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晓雾将歇.水中藻.荇.交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答谢中书书.(2)古来共.谈(3)五色交辉..(4)四时俱.备(5)晓雾将.歇(6)夕日欲颓.(7)沉鳞竞.跃(8)念.无与为乐者(9)庭下如积水空明..(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根据《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作者,字,号,有“”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

(2)苏轼,字,号,(朝代)著名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以及唐代的、。

(3)《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的景色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5.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综合性学习6.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士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皎洁与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

现在八年级准备举办以“月”为主题的读书交流会,请你一起参加。

(1)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2)写出两个与“月”相关的故事。

(写出故事名称即可)(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的读书交流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四、阅读题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夕日欲tuí()沉鳞jìng()跃yù()其奇者藻()荇()交横怀民亦未寝()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相与步于中tíng()2.解释下列加点词。

(1)五色交辉:_________(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_________(4)解衣欲睡:(5)盖竹柏影也:___(6)念无与为乐者:(7)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水中藻、荇交横: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与①相与步于中庭:___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交①水中藻、荇交横:___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庭下如积水空明。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课内阅读【一】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解释加点词:(1)答谢中书书___ (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

___ (4)晓雾将歇(5)夕日欲颓6.“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7.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

第11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时练1.下列对《答谢中书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晓雾/将歇,猿鸟/乱鸣4.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________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________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6.结合课文《答谢中书书》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作者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___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B)A.答谢中书书/无从致书以观B.四时俱备/湖中人鸟声俱绝C.夕日欲颓/颓然乎其间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天与云与山与水(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文章结尾“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有什么言外之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同步学案)

第11课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多角度解读文本,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1)识记本单元生字词,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

(2)学习默读,在保证阅读感知的整体性和一定阅读速度的前提下贯通全文。

(3)学会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

(4)了解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学习的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1.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2.多角度解读文本,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人论世 筑牢基础【情景导入】在一个宁静而悠长的夜晚,万籁俱寂,月光如洗,轻轻洒满了古老而静谧的大地。

星辰点点,仿佛是天际最温柔的笔触,在深蓝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的画卷。

今天,让我们跟随东坡先生的脚步,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宁静与美好。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过着有职无权的闲散生活。

元丰六年01学习目标 02 知人论世(1083年),苏轼与张怀民同被贬谪,暂寓承天寺。

一个秋夜,苏轼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二人共赏中庭月色,苏轼有感而发,写下此文。

文章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复杂微妙的心境,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03深入文本学习活动一:初步感知文本内容(一)诵读感知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短文二篇  课时作业(含答案)

统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11课短文二篇一、基础知识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夕日欲颓.()与.其奇者()遂.至承天寺() 藻、荇.交横()2. 选出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四时俱.备()(2)沉鳞..竞跃()(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欣然..起行()(5)念.无与为乐者()(6)怀民亦未寝.()(7)相与..步于中庭()(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欲:①解衣欲.睡①欲.穷其林B. 之: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①山川之.美C. 是: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①斯是.陋室D. 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①念无与.为乐者5.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6. 理解课文内容,用原文语句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两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答谢中书书》一文的结尾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描写光影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浓缩了作者微妙复杂情感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做题。

7. 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8. 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

(1)猿鸟乱.鸣。

(2)沉鳞竞.跃。

9.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10.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做题。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比较阅读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一】【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

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南北朝吴均的《与顾章书》注释:①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

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

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

③办:具备。

④去月:上月。

1、解词(1)晓雾将歇()(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仆去月谢()病(4) 岂徒()语哉2、翻译(1)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二】【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释: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用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以安放竹笱。

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

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

④罴(pí):棕熊。

1.解释加点词。

(4分)(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与()其奇者(4)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试题 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试题  包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试题一、【甲】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李流芳《游虎丘小记》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答: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二、【甲】《记承天寺夜游》【乙】《王者何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9.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0.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2分)⑪相与步于中庭庭:⑫背之则亡亡: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⑪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⑫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12.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答:13.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3分)答:三、【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短文两篇》课后小练习及答案.doc

《短文两篇》课后小练习及答案.doc

《短文两篇》课后小练习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2题)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川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难度:容易 知识点:诗四、文言文阅读(共3题)1.整体感知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所在山川的的秀美景色?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1.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2.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难度:中等 知识点:散文类2.整体感知。

1.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月色?写月语句:描写方法:2.你认为文中的“闲人”有哪些含义?3..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4.填空:①《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两文都紧扣景物特征去写,也都运用了堪称点睛之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__________________”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__________________”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答案】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8.与课文原句一致的一项是()
A.怀民亦未寝,相于步于中廷B.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C.实是欲界之仙都D.清林翠竹,四时具备
9.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康乐以来/以我酌油知之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C.相与步于中庭/尝射于家圃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丙】
游石湖小记(节选)
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3.本文作者是______朝的文学巨擘___________(填人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A.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天寺寻张怀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二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二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短文二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我”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yín)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参考答案:1.共:共同。

“共”与“未复”,前后呼应,形成对比。

既彰显古人的雅量深致,也感叹今人的粗陋无文,隐含自矜自得之意。

交:交相。

岩壁五彩斑斓,着一“交”字,则有目眩神迷之意。

俱:都。

竹树青翠欲滴,用一“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

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

第十一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答谢中书书.(2)五色交辉..(3)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5)夕阳欲颓.3.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自.康乐以来自.董卓以来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晓.雾将歇,猿鸟乱鸣D. 遂至.承天寺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盖/竹柏影也D.庭下/如积水空明5.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字通明,自号,著有《》。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字子瞻,号,(朝代)著名家。

他与父亲、弟弟合称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6.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此时他拍任的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所以自称“闲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正好也睡不着的张怀民C.《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9、《答谢中书书》一文思路清晰,脉络分明,请划分层次并概括各段的大意。

10、《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的“欣然”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境界?13、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并找出文中能够体现作者“闲”的地方,简要归纳。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两篇-章节测试习题(4)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两篇-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答题】文章结尾写道:“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样亲近过,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我”为什么会有选样的感觉?请简要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独腿车夫的故事感动、激励了我。

一个人诚恳做人,坦诚做人,自强不息,就会坚强,就会拥有自尊,就会获得支撑人生的力量。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解答】从作品中人物“独腿车夫”的故事以及人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来分析,说明我在“)独腿车夫”的感染下,明白了自己该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1.【答题】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截然(jié)搓捻(niē)疲倦(pí)小心冀冀(yì)B. 惭槐(kuì)争执(zhí)绽开(zàn)花团锦簇(cù)C. 涨红(zhànɡ)恍然(huǎnɡ)喷水(pēn)不求甚解(shèn)D. 唯恐(kǒu)企盼(qǐ)譬如(pì)由然而生(shēn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解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项,应为搓捻(niǎn)、小心翼翼;B项,应为惭愧、绽开(zhàn);C项,正确;D项,应为唯恐(kǒng)、油然而生。

2.【答题】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________改正:________(2)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侵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错字:________改正:________【答案】(1)率摔(2)侵浸【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解答】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部编八上语文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上语文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上语文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

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C.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为别人喝彩,还是不屑一顾?D.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螺沟、甲居藏寨、稻城亚丁等……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6.“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我们湛江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

为了响应我们湛江的文明创建活动,你的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学校”的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学校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假使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该如何劝导他?(不超过50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两篇-章节测试习题(2)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短文两篇-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答题】本文采用第________人称的写法,叙述了________的故事。

(18字内)【答案】一;独腿车夫三轮支撑人生(一个车夫用独腿蹬三轮自己人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本文的主人公是“独腿车夫”,根据作品内容点明他主要的活动“登三轮车”,点明他以这种方式支撑他的人生即可。

【答题】请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及其作用。

我猛然间觉得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直直地蹬着”、“瞪着”,形容目光长时间盯在他的“断腿”和“裤管”上,表现“我”突然发现车夫是一个独腿后的震撼,以及自己坐在他车上的复杂心情。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解答】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结合具体的故事情境,点明“神态描写”,说明句中的词语表达了“我”突然发现什么的惊讶之情和内心对“独脚车夫”涌起的情感。

【答题】“如果那条断腿也有在天之灵,它一定会为它的主人感到自豪。

”你认为这条断腿会为主人的哪些方面感到自豪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关键点:主人积极、乐观的心态,顽强、坚韧的意志,诚恳、诚信、善良的品质,自尊、自立的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解答】要阅读全文,通过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和对人物的描写了解“独脚车夫”性格、精神品质上的特点,即可理解“自豪”的含义。

【答题】作者在文中多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表现手法,请举出其中一处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只是收你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表现了车夫担心“我”的误解,体现了车夫的诚恳、诚信。

《短文二篇》八上语文小测(答案版)

《短文二篇》八上语文小测(答案版)

11《短文二篇》小测一、文学常识1.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2.陶弘景(456- 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3.[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4.[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 ),他承袭祖父谢玄(343- -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5.《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

6.[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78-1085)。

7.[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8.[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

二、解释下列字词,并翻译句子。

(1)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古来共(共同)谈。

高峰入(耸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的秀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见水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班斓,交相辉映。

交,交相)。

青林翠竹,四时(四季)俱(都)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完备。

3.晓(清晨)雾将(将要)歇(消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竞(争相,争着)跃。

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猴、飞鸟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将要落山了,水中前有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4.实(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自从)康乐以来,未复(再)有能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其(代词,这种)奇者。

(这)确实是人间仙境,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种奇景的人。

(2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就)一起在院子散步。

4.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的闲人罢了。

11短文两篇 同步检测

11短文两篇 同步检测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 ,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1.短文二篇__答谢中书书1.熟读并背诵课文,注意朗读节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识记作家作品,了解写作背景,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把握课文的主旨。

3.仔细品味文章精练的语言,体会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原创]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夕日欲颓.()(2)晓雾将歇.()(3)猿.鸟乱鸣()(4)沉鳞.竞跃.()(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辉映)B.晓雾将歇.(休息)C.夕日欲颓.(坠落)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3.[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元方时.年七岁B.猿鸟乱.鸣无丝竹之乱.耳C.夕日欲.颓七十而从心所欲.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非复.吴下阿蒙4.[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自”与例句中的“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自.康乐以来A.自.非亭午夜分B.自.李唐来C.自.三峡七百里中D.自.以为大有所益5.[原创]下列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时/俱备B.实是/欲界之仙都C.自/康乐以来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 __,字__ __,自号__ __,__ __时期思想家,有作品__ __存世。

(2)文中最能表现江南山水特征有别于北方山水的句子是:__ __,_ __。

(3)文中表现两岸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 __,__ __。

__ __,__ __。

(4)文中表现晨昏变化的句子是:__ __,__ __;__ __,__ __。

(5)[2020·包头]《答谢中书书》中“__ __,__ __”两句描写了傍晚时的景象,画面灵动,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单选题1. 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

中庭:院子里。

B.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C.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是。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领悟。

2. 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节气的景物。

B.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六要素。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是他的作品。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人。

二、填空题3. 根据课文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中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中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小测试卷
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50分
班级姓名成绩
1.古诗默写。

(共20分,每空2分。


(1)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庭中有奇树》
(2)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刘桢)
(4)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梁甫行》曹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共12分,每空1分)
(1)四时
..俱.备(四季)(全,都)(2)晓雾将歇.(消散)(3)夕日欲颓.(坠落)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领悟)(5)解衣欲.睡(想要)(6)欣然
..起行(高兴的样子)
(7)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8)遂.至承天寺(于是,就)(9)相与
..步于中庭(共同,一起)(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共12分,每句4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太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在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下面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C)。

(3分)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 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B)(3分)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在他交游断绝、门庭冷
落的情况下主动来与他作伴,有意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心灵。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个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者采用了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景。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感慨深长。

它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
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